[闲聊] 论中国传武:从武术造神,到跌落神坛!

fuzzy-avatar

fuzzy

2020-11-11T06:50:32+00:00

[url]https://b23.tv/QmYmm1[/url]

[1]
这段视频是当年香港的吴氏太极拳嫡传吴公仪大战白鹤门陈克夫的视频,吴公仪的太极拳,是他爷爷学自太极拳最著名的大宗师杨露禅的。
可以说正宗的不能再正宗。
杨露禅何许人也?
看过吴京的《太极宗师》吗?偷拳系列故事,就是讲的当时的杨露禅。杨露禅从陈家沟偷师学艺,后来被发现,因为天赋太好,被陈氏太极拳的名师陈长兴收为弟子。
大宝贝也演过取材自杨露禅的电影,《太极》,虽然这电影挺魔幻的。
后来杨露禅学成后进京,打遍京城无敌手,名声大噪,江湖人送外号“杨无敌”。晚年的时候,杨露禅甚至到王府教拳,把太极拳推广到了国家高层之中。据说在王府上,杨露禅遇见了八卦掌祖师董海川,两人一番较量,难分胜负。
杨露禅是真正让太极拳名声大噪的人物,而吴氏太极拳,是吴全佑,随杨露禅、杨班侯父子习得,传给儿子吴鉴泉,形成了当时有名的吴氏太极拳。吴公仪是吴鉴泉长子,自然是嫡传了。
而吴公仪的对手陈克夫,除了是白鹤门的高手之外,还是当时香港的拳击冠军。因为看吴公仪不顺眼,公然挑衅,两派嘴炮发展到约架,这才有了
1954年这一场轰动港澳的大比武。
这场比武,让《新晚报》看到了商机,当时《新晚报》有两个日后大放异彩的编辑,一个叫陈文统,一个叫查良镛。陈文统就是后来的梁羽生,而查良镛,就是后来的金庸。
《新晚报》主编罗孚见吴公仪和陈克夫流量爆炸,就想蹭热度,在他的劝说下,梁羽生写出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龙虎斗京华》。一时引发轰动,洛阳纸贵,三十岁的梁羽生就此成名。梁羽生成名后,金庸耐不住寂寞,动笔写了《书剑恩仇录》。新派武侠小说的序幕,就此拉开。
吴公仪和陈克夫的比武,在观赏性方面乏善可陈,唯一的贡献,就是促使了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让我们的童年,可以看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看到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
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这场约架,也算是功德无量。
[2]
从吴公仪和陈克夫的比武,我们大概可以看出50年代的传武高手是什么水平,而实话实说,在民间自发流传的传统武术,到了今天,水平也绝对不会高于吴公仪和陈克夫。
而现代搏击,按照ufo总裁白大拿的话来说,就是三十年的发展,比过去一万年都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传统武术大师,尤其是民间代代传承的,表现这么不堪的原因。
传武相当于火绳枪。
而现代搏击已经进化为自动步枪了。
传武神秘学色彩很重。
而现代搏击遵循科学。
传武没有量化的标准。
现代搏击量级的分法非常科学。
传武小圈子自娱自乐,闭门造车。
现代搏击是大规模商业赛事激励,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传武能打过现代搏击才有鬼了。
而且中国传武的发展很有意思。
一开始,传武或者叫国术,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体育运动,希望用来激励国人的血气。也因为中国当时落后,不得不鼓吹一些神秘学的东西,满足国人脆弱的虚荣心。什么霍元甲打败俄国大力士的传说,就是当时以讹传讹,流传开的。
直到90年代,像《精武英雄》这种电影还能被津津乐道,与其说是中国武术的胜利,不如说是中国人极度缺乏自信。到了如今的《叶问4》,中国人再也不满足雨过去简单的意淫了,甚至开始肯定自己的文明,认为外国的月亮并不圆。
这种心态的转变,历时百年啊!
而传武在这百年之中,发生了一系列改变,而种种的武术造神运动,也把传武捧上了神坛。正所谓站的多高,摔的多重,现在传武被摔的臭名昭著,却是一点也不冤枉。
[3]
第一次武术造神运动是在民国。
国家积贫积弱,所以需要一些夸张的大侠的传说,来填补国人内心的空虚。霍元甲,李书文,孙禄堂,徐矮师,杜心武等等宗师的名声,也就是那个时代响彻的。而细究他们的经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打败了外国大力士。俄国大力士,日本武士,日本教官,是当时常常出现的标准反派。
因为当时民众没有鉴别能力,所以这些真真假假的传说,成功的完成了第一次武术造神运动。在此之前,武术从来没有占据过如此重要的地位。哪怕是俞大猷单刷少林寺,康熙以摔跤手擒拿鳌拜,在史书上,也不过是淡淡一笔,不足为道。
只有到了民国,各种武学大师,各种武术门派,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逐渐形成了以三大内家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为尊的国术派系,而[八极拳][洪拳][蔡李佛拳]等武术也各有名声。
只是后来名震世界的[咏春拳],在当时籍籍无名。所谓的梁赞陈华顺,在当时出了佛山就没人听过,叶问也当自己的富家少爷,哪想到自己会成为什么一代宗师。
而在民国发生的一次武林大会,一定程度上打了武术造神运动的脸,但是影响力有限,今天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完也是写国术小说,才去查找了相关资料。
1929年,杭州游艺大会,天下有名有姓的武术门派,几乎都参加了。而这次大赛的写实结果,暗合了当今武林的现状。
1,在这场大赛之中,南方拳种全完蛋,根本打不过北方,咏春拳连出现都没出现过。最后只能南北分开比赛,以免南方同胞太难看。
2,在这场大赛之中,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神话根本体现不出来,太极拳根本无法名列前茅,而太极名家一个个只会放嘴炮,点评起来头头是道,一被选手挑战马上讲起了武德,死活不下场。(所以说马保国还没有掌握太极拳的精髓,只要我不打,就不会败,哈哈……)
3,民间并无高手,名列前茅的全部来自中央国术队,吹的厉害的民间高手,什么铁砂掌,什么神僧,一上台就被干爬,令人大跌眼镜。
4,这场比赛的前三甲之一的朱国禄,习练的是西洋拳击和形意拳,与打败马保国老师的王庆民风格类似。而因为朱国禄混合了西洋拳击,遭到太极拳某名家的批评,朱国禄不服要挑战对方,对方连忙讲起了武德,术高莫用。
当时由孙科主持这场大赛,评判委员长李景林,副委员长孙禄堂、褚民谊,委员包括刘崇俊、杨澄甫、杜心武、吴鉴泉、刘百川……等人。
喜欢国术流的朋友,是不是满满的既视感?剑仙李景林,武神孙禄堂,大侠杜心武,吴氏太极拳祖师爷吴鉴泉。
传说之中的高手如云,可惜只是传说。
最终这场比武,并没有让中国武术回归科学的领域,也没有中止武术造神运动。

(未完待续)


[4]
第二次武术造神运动,则是漫长的运动,把中国武术,直接打造成了国家的文化名片,成功的无以复加。
第二次武术造神运动说来有趣,就是吴公仪和陈克夫的烂比赛开的头。
这场比赛促使了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
而新派武侠小说丰富了我国的武侠文化。
武侠文化的太过繁荣,又引发了中国传武界的一系列变化。
可以说是有趣极了。
武侠文化有多繁荣呢?
1954年,梁羽生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时代。
直到2010年后,整个武侠文化,才展现出颓势。
直到今天,武侠剧再也无法达到昔日的高度,武侠文化真的过气。
这种持久的影响力,十分可怕。
武侠文化丰富了中国武术的设定,而中国武术之中,许多不甘寂寞放存在,也借助这股武侠文化热潮,开始了造神运动。
受益最大的,就是少林寺!
少林寺对于古人来说,是禅宗祖庭,但对于今天我国的乃至于外国的人来说,少林功夫的名声已经盖过了它的一切。
少林寺有功夫吗?
有的。
我国开国上将许世友,就在少林寺学的功夫。
但少林功夫厉害吗?
你猜。
今天的少林寺和过去的少林寺
,是不一样的,新中国长期破四旧,打压宗教,导致在80年代的时候,少林寺早已经只有小猫小狗三两只。但是得益于武侠文化和功夫文化的兴起,李连杰的一部《少林寺》把少林寺带火了。
火热程度,年纪大的人都知道,王宝强之所以去少林寺练武,就是受了《少林寺》的影响。
于是独具商业眼光的永信大师,开始运营少林寺,先是召回以前少林散落的俗家弟子,为少林寺带来了一些基本的武术套路。然后就是大搞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为少林寺赚钱。而这个世界,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少林寺推广的多成功?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去少林寺参观,把少林寺当成了武学圣地。
而少林寺的分寺,开遍了全世界。
永信大师领悟了佛法的真谛,佛法就是世间法,在这种佛法面前,功夫算什么?
你看某狂人,为什么不敢去少林寺踢馆?因为少林寺有钱,有钱就能请得起散打冠军,散打冠军剃个光头上来一个左正蹬,一个右鞭腿,一般人那是真防不出去。
这种由武侠文化兴起的武术造神狂潮,在80年代,达到了最高峰,依然是与少林寺有关!
那就是海灯法师的横空出世!
海灯法师的造神过程,年纪大的人都清楚,那是央视带头造假吹捧,让李连杰为海灯法师当配角,为海灯法师派纪录片拍电视剧。地方政府为海灯法师大开绿灯,造寺庙,疯狂吹捧。
少林寺也很识趣的配合海灯法师。
甚至海灯法师还去军队当教练,训练军队。其一指禅神功,名扬海外,甚至去美国表演过。忽悠的洋鬼子一愣一愣的,大大强化了中国武术的鼎鼎大名。
而看看当时海灯法师的履历,基本就是一本俗套的武侠小说的展现。
而海灯法师,不过是当时气功热和武术热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代的吕紫剑号长江大侠,吹自己击败了美国总统的保镖汤姆,可惜没有吹的那么成功。
最终,中国大地上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武侠小说源自传武大师的比武,武侠小说的加戏火了传武相关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借用武侠的设定糊弄老百姓骗吃骗喝,最终成功的把自己也骗进去了。
少林寺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而武当的什么陈师行,什么青城派,大理段氏的什么一阳指传人,什么峨眉派,都是没少林寺那么成功的。很多门派,历史上压根就没有,或者如武当派一样,并没有一个专属的武当派,就这么借着武侠文化的影响,煞有介事的耍猴,攫取利益。
这一次武术造神运动,空前的成功,吹出了中国武术世界第一的名声,也让传统武术在许多人心中高大上的厉害。马保国,就是从业者,也是被忽悠的可怜人。
甚至就连写国术流的网络作家梦入神机,也中了招,被忽悠的晕头转向,真去练传武了,被忽悠瘸了。
这种忽悠,在雷雷被打败之前,虽然有有人质疑,但是并不是主流观念。主流观念还是相信大师们有点东西,中国武术肯定十分厉害的。传武站在神坛之上,赚的盆满钵满。

明天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