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东北土话是不是满语

Deviram-avatar

Deviram

[s:ac:呆][s:ac:呆] 弱智吧入侵NGA了????
鋒鋒-avatar

鋒鋒

在东北长大都没听过满语啥读音,完全没见有人说过
而且东北很多都是祖辈从其他地方来的吧
Bonfire-avatar

Bonfire

很多祖籍山东河北的………满语我都没听过
Ryannnn-avatar

Ryannnn

你还不如说是北京猿人语
呜呜啊啊嘿嘿嘿
yimchong-avatar

yimchong

清末面临毛子的威胁,满人太少无法控制东北,于是终于放开汉人不得进入关外的禁令让大量北方内地移民进入的。

东北人当初是河北山西山东甚至河南的人迁移过去的。
Cursed_Roze-avatar

Cursed_Roze

“现在的国语,严格来讲,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这是汉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判断,意思是北京方言来自满语,并非纯粹的汉语。

确实,北京方言中有大量满语借词,比如邋遢、猫儿腻、捅娄子、作践、麻利、哈喇子、姑娘等,此外汉语第一人称复数历来只有“我们”,而“咱们”则出自满语,此外汉语在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上向无敬语,“您”“怹”(音贪)也来自满语。

据明末来华的西洋传教士利玛窦记载,当时北京没有zh、ch、sh等音,这似乎也是北京话不纯粹的“证明”。再有就是“儿化音”,在八旗驻军的青州、德州、西安、重庆、成都等均有,疑似出自满语。且北京话的声腔、音韵与郊区完全不同,却与黑龙江语音相似,明显受到满语影响。

此话题当年太平天国也曾提及,洪秀全在诏书中说:“中国有中国之语言。今满洲造为京腔,更中国音,是欲以胡言胡语惑中国也。”
Boozie-avatar

Boozie

满人都不会说满语

你要是真会,没准社科院会找你
WEEBSENPAI-avatar

WEEBSENPAI

[quote][pid=513084359,26603873,1]Reply[/pid] Post by [uid=18573699]虚无信徒[/uid] (2021-05-03 21:33):

在东北长大都没听过满语啥读音,完全没见有人说过
而且东北很多都是祖辈从其他地方来的吧[/quote]因为满语已经成了普通话的一部分了。。根本就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满语了,现在所谓满语都是伪满以后的事了。
Gorl-avatar

Gorl

黄衣拉裤,黄衣拉裤
looksgoodnaked-avatar

looksgoodnaked

现在的东北人一部分是当年逃荒来的河北,山东人。我奶奶家就是山东过来的
BiggyCh33Z-avatar

BiggyCh33Z

多少满族人不懂满语
Gbot40-avatar

Gbot40

[quote][pid=513085327,26603873,1]Reply[/pid] Post by [uid=63070982]Kkndufe[/uid] (2021-05-03 21:37):

“现在的国语,严格来讲,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这是汉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判断,意思是北京方言来自满语,并非纯粹的汉语。

确实,北京方言中有大量满语借词,比如邋遢、猫儿腻、捅娄子、作践、麻利、哈喇子、姑娘等,此外汉语第一人称复数历来只有“我们”,而“咱们”则出自满语,此外汉语在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上向无敬语,“您”“怹”(音贪)也来自满语。

据明末来华的西洋传教士利玛窦记载,当时北京没有zh、ch、sh等音,这似乎也是北京话不纯粹的“证明”。再有就是“儿化音”,在八旗[/quote]现在这些傻篮子满夷是越来越多了[s:a2:不明觉厉]
Cursed_Roze-avatar

Cursed_Roze

满人自清初入关,大量居住北京。满族人学习汉语,汉族人也学习满语,这样就将许多满语词带入北京话中。人们日常谈话中使用这些词,习以为常,反而不察其源。况满语不被使用至今已数十年,现通满语者鲜,所以这些词的的来源更不易为人发现。这类词很多,有的进入北京话中仍以原词原义使用,有的采取原词的部分音节加以改制;其词义大体仍保原义,有些词义则得到引申。举例词如下。
(1)满语词ten,义为“很”、“甚”、“极”、“非常”,为副词。《新华字典》“挺”字有个释义为“很”。不但北京话谓“很”为“挺”,东北、西北和华北都有“挺”。这个“挺”,实来源于满语的ten至于n发nɡ音,其中有个缘故。原来满语书面语(规范语)是依建州女真语音书写单词,而建州女真语的n,在满语众多方言中,除盛京南满方言也发n音外,在其他诸方言中大多发nɡ音。北京满语方言就将建州音的n发nɡ音。因此,ten,发tenɡ音,由此而转成北京话的“挺”。北京人谓“很好”为“挺好”,“很高兴”为“挺高兴”;仍作副词使用,与ten原在满语中为副词是完全相同的。

(2)满语词kuwɑriyɑnɡ,义为“美丽”、“漂亮”。这是纯口语词,清代编写的满语词典如《清文汇书》等中未收此词,但当年满语口语中常用。现在新疆察布尔锡伯语是满语的继续,仍有此词,释义亦同(李树兰等《锡伯口语研究》P.183页,民族出版社)。北京话谓“美丽”、“漂亮”为“牌儿亮”。例如:“你看那位姑娘是谁?牌儿亮啊!”这个词现仍在北京话里频频使用,老少皆知,其实它来源于满语的kuwɑriyɑnɡ,只是将kuɑr转音为“牌儿”而已。
(3)满语音lɑlɑ,义为“末尾”。北京话谓“事物的末尾”momolɑlɑ,例如:“事情一直办得挺顺当,没想到到了momolɑlɑ,反而办不通了。
《注》momolɑlɑ,用汉字表示写作“末末拉拉”,此话最后那个“拉”字现多用“了”字——“末末拉了liǎo”。
(4)满语词lɑhū,义为“打牲无能”,即“打猎没有本领”。北京话谓“行事不力”、“抓不紧”、“办事出漏洞”、“不用心”等为“拉(lɑ上声,重读hū轻读)”,例如:“他太lǎhū,什么事儿也办不成。”、工作上可别lǎhū,一lǎhū准得出错儿。
《注》lǎhū,用汉字表示写作“喇忽”。
(5)满语词hūsun,义为“力”、“力气”。北京话谓人“强壮有力”、“雄壮”为“hǔshi(hǔ上声,重读。shi(轻声)”。例如:“你看那小伙子多hǔshi”。“这个小小子儿长得真hǔshi”。
《注》hǔshi,用汉字表示写作“虎势”。
(6)满语词cɑnɡkɑi义为“只管”、“任意”、“随便”、“不限”。北京话谓“随意”、“任意”、“尽量”为chǎnɡkɑi,(chǎnɡ上声。kɑi阴平,无轻声),常加儿化韵,说成chǎnɡkāir.例如:“这儿有的是点心,你chǎnɡkāir吃。”“不怕你能喝,酒量儿大,我这儿酒多得很,你chǎnɡkāir喝,不醉不算完。”
《注》chǎnɡkāir,用汉字表示写作“敝开儿”。
(7)满语词sɑcimɑ,是一种野果加糖制成的点心,称为“狗奶子糖緾。”后来北京的糕点铺参考其制法,制成一种点心,称为“萨其玛”。据说北京以外还有些地区有此点心名称。
(8)满语词sɑbumbi,义为“看见”,这是个动词。北京话谓用眼一看为“一sǎ(上声)”。北京话“一sǎ”的“sǎ”,实来源于满的sɑbumbi.在满语口语中,动词词尾的——mbi的b不发音;i音极轻,近于国际音标的(i);b常发f或w音。因此——bumbi发音为wumbi,在口语中非重音,甚含混,只清楚地听见sɑ音,sɑ是这个词的重音音节。因此产生了北京话的sǎ.例如:“用不着细瞧,我拿眼睛一sǎ,就瞧清楚了”。“他是老行家,拿眼一sǎ,就瞧出真假来”。
《注》sǎ音现在已演变为sǎo音,用汉字表示写作“扫”。
(9)满语词bɑicɑmbi,义为“察看”、“查看”。北京话谓“翻看”、“检查”、“搜查”、“查看”等为bāi(阴平,重读)chɑ(轻声)。例如:“你瞎bāichɑ了半天,什么也没看出来。”“这还用得着那么费劲bāichɑ,明白人用眼一sǎ就瞧出来了。”满语动词司尾——mbi在语法变化时脱落,改接诸词缀,但词干不变。bɑicɑmbi一词,bɑicɑ是词干。汉语北京话用其词干,是合理的。
《注》bāichɑ,用汉字表示写作“掰查”。
(10)满语词mocuo,义为“拙钝”;moco,义为“迟钝”。皆“不敏”、“拖拉”、“不轻捷”的意思。北京话里有mocuo(mó阳平,重读,cuo轻声)、意思也是“不敏”、“迟钝”、“拖延”之意。汉语北京话的mócuo,来自满语的moco.例如:“你别太mócuo,要照这么,恐怕赶不上火车了。”
《注》mócuo,用汉字表示写作“磨蹉”。
(11)满语词cɑhū,义为“泼妇”。北京话谓“不礼貌”、“无修养”、“不文明”、“大呼小叫”为扎zhāhū(zhā音平,重读。hū轻声)。例如:“人家都在屋里休息,你一个人zhāhū个没完,真不讲公德。”“那个人在公共场所一个劲的zhāhū,一点教养都没有”。
《注》zhāhū,用汉字表示写作“喳呼”,zhāhū一词也可读作“诈(zhà)呼”。
(12)满语词yɑdɑhūn,义为“贫穷”、“贫困”。北京话谓“无业游民”、“穷汉”为xiɑdɑhun(r)(hun重读,去声,加儿化韵)。满语的yɑ,到汉语北京话里说成xiɑ,只是一音之转。满语词入北京话后加了儿化韵,也是常见的,例如前述(6)北京话的chɑnɡkɑir(敝开儿)来自满语词cɑnɡkɑi,入北京话后加以儿化,关于xiɑdɑhunr,例如;“那小子是个xiɑdɑhunr,没正经行当儿,到处钻营。”
《注》xiādǎhùnr,用汉字表示写作“瞎打混儿”。《北京方言词典》288页释;胡混。
(13)满语词hendumbi,义为“说”、“讲”、“谈”。北京话谓“责斥”、“叱责”、“数落”、“数说”为hēnde(hen阴平,重读。de轻声)。这又是将满语动词词缀——mbi略去的一例,这个满语词的重读音节在hen.例如:“那孩子太淘气,叫他爸爸hēnde了一顿。”“孩子有错,好好跟他说,别老hēnde他。”
《注》hēnde,用汉字表示写作“噷嘚”。
(14)满语词hɑlbɑ,义为“肩胛骨”。这个满语词几乎无变化地以原态进入了北京话,其音只稍有改变而已。北京话谓“肩胛骨”为hɑlebɑ,(hɑ上声,le轻声,bɑ,音平)。例如:“两个孩子扔砖头,一下儿打在我的hǎlebā上了。”“这两天着凉,hǎlebā疼。”
《注》hǎlebā,用汉字表示写作“哈肋”。或写作“哈了巴”。
(15)满语词bɑhɑmbi,义为“取得”、“得”、“捞着”。这是动词,bɑhɑ是词干。满语词bɑhɑ几乎原状地进入了北京话,说成bǎhɑ(bɑ上声,重读。hɑ轻声),其意思是“占有”、“攫取”、“捞取”、“搂取”。例如:“一共才有十几块钱,都叫他bǎhɑ去了。”“这孩子老bǎhɑ别人的玩艺儿”。
《注》bǎhɑ,用汉字表示,写作“把哈”,这句把哈,'哈'字的字音已演变成了'合'字的字音——“把合”。如;现在的独生子女结婚有了孩子后,由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而女方的父母往往把闺女生的孩子长期留在自己这边由他们看护着,可能是爱小孩的缘故。有些外人看不惯便会说:“人家的孩子,不让他爷爷奶奶看着,这俩口子倒好,长期“把合”着不撒手。北京方言有一句“把敛”与“把合”意思相同。(贬义)
(16)满语词ɡejihesembi,义为“搔腋下”。北京话取其词干ɡeji而说成ɡezhi(ɡe阳平,重读。zhi轻声),义仍为“搔腋下使人发痒”。例如:“这孩子老ɡézhi人。ɡézhi小弟弟,一会儿乐,一会儿又哭了。”这个词进入北京话以后,其义得到引申而扩展,ɡézhi有了“给人使坏”、“对人使阴招儿”、“阴损”之意。例如:“那小子是个坏骨头,老给人垫砖、使绊儿,专门ɡézhi人。”其所以如此扩展,是有道理的。原来搔人腋下使人痒得难受,不同于打人,打人是用“硬招儿”,搔腋下是“阴招儿”、“软招儿”、“损招儿”。由此北京话谓使阴损手段为ɡézhi人。
《注》ɡézhi,用汉字表示写作“挌肢”。也有写作“隔肢”的。
(17)满语词leolembi,义为“说”、“谈论”、“论”、“讲”。北京话谓“说”特指“无聊冗谈”为lēle(第一个le阴平,重读,第二个le轻声)。常说“瞎lēle”。例如:“他也不管人家忙不忙,一个劲儿地在这儿瞎lēle,真讨厌。”
《注》lēle,用汉字表示写作“嘞嘞”。
(18)满语词keike,义为“刻薄”。北京话谓“刻薄”、“不厚道”为keike(kei上声,重读。ke轻声)。例如;“他待人太(读tuī或teī)kěike,一点儿厚道劲儿都没有。”这个满语词原状地进入了北京话,只是依汉语规律而有了声调,读kěi.
《注》kěikè,用汉字表示写作“克刻”,“克”字变读。
(19)满语词hɑr,义为“辣气钻鼻”。北京话谓油脂类或油炸食品放置日久而发腐臭气味为hālɑ(hɑ阴平,重读lɑ轻声)。例如:“那个油饼儿搁了三天了,都hālɑ啦。”“我不吃火腿,嫌它有hālɑ味儿。”
《注》hālɑ,用汉字表示写作“哈辣”。
(20)满语词mɑcimbi,义为“向外舒展”。北京话谓用手将绉褶物“舒展弄平”为mācɑ(mā阴平,重读。cɑ轻声)。例如:“洗完了衣服,趁着没干,用手mācɑmācɑ就平了,干了以后一点儿褶子也没有。”这也是满语动词词干mɑci进入北京话的一例。
《注》mācɑ,一词已演变为māsā,用汉字表示写作“摩挲”或“抹挲”,两个字都得变读。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写作“瀎泧”。māsā一词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注:“瀎泧,今京师语如此,音如麻沙,……手上下之言也”。
(21)满语词dɑ,义为“头目”、“首领”、“长”、“领袖”、“领导人”。例如满族人有hɑlɑidɑ,义为“姓长”;muhūnidɑ,义为“族长”。满族军队组织有kūwɑrɑnidɑ,义为“营长”;ɡɑ——ɑidɑ,义为“翼长”等等。这个词进入北京话中,专用于贬义。例如专出坏主意的人,北京话说“坏事dɑ”;对于带头干坏事的也说“坏事dɑ”。例如:“那小子是个坏事dɑ,专出坏主意,领头儿玩儿坏。”北京话的这个dɑ读阴平。
《注》dā,用汉字表示写作“哒”
(22)满语词bɑhɑci,义为“巴不得一声”。北京话谓“就惦记着”、“就盼着”、“但愿得”、恨不能……才好”为bɑbude(bɑ阴平,重读。bude轻声)。例如:“这孩子就惦记着这个玩艺儿,bɑbude他妈说给他买,乐得都蹦起来啦。”“好容易来趟北京,早就bɑbude上长城看看,这回真去成了,可高兴啦。”
《注》bābùde,用汉字表示写作“巴不得”。
(23)满语词ɑldɑtu,义为“钝缪村粗”,即粗鄙不文之意。北京话谓人“无知”、“愚昧”、“拙笨”为ɑlebɡtu(ɑ阴平,重读。lebɑ轻声。tu阴平,重读)。例如:“那个人ɑlebɑtu,怎么说也跟他讲不清道理。”“别瞧他穿章儿打扮儿人五儿人六儿似的,其实是个绣花儿枕头,内膛儿是个ɑlebɑtu.”
《注》ālebɑtū,用汉字表示写作“阿肋巴涂”。
(24)滿語詞hɑcihiyɑmbi,義為“強勸”、“勉強”、“催逼”、“緊促”。北京話謂“極力督促”、“苛責”、“勉強”、“催逼”為hɑchi(hɑ陰平,重讀。chi輕聲)。滿語詞詞尾——mbi脫落,已如前述。滿語詞中的h、y不發音,hɑcihiya發音為hɑciiɑ,iif二元音重疊髮長音,是個重音節,於是ɑ音極輕。進入北京話里被說成hɑchi,就是這樣來的。例如;“那孩子不好好兒念書,放學回家就玩兒,不做作業,他爸爸三天兩頭兒hɑchi他。”“好孩子自個兒知道用功,用不着讓人家hɑchi.不用功的孩子,怎么hɑchi也没有用。”
《注》hāchi用汉字表示写作“呵斥”。呵字变读。
(25)满语词suilɑmbi,义为“劳苦”、“劳累”、“辛苦”北京话谓“非常劳苦”、“劳累至极”为suihe(sui,阴平,重读。he轻声),常说“累suīhe啦”。例如:“昨儿个那个活儿,可真把我累suīhe了。”“你别光说不练,你也干干,要不把你累suīhe了才怪呢。”满语动词构成过去时,是将词尾——mbi去掉,改接过去时词缀,hɑ、he、ho.suilɑmbi,这一动词的过去时是suīlɑhɑ.进入汉语北京话时,因lɑ不是重音节,所以脱落了。
《注》suīhe,用汉字表示写作“尿合”,“尿”变读suī.《土语词典》写作“尿孚”,虽然是口语,suī音后边用'孚'字代义,不太符合表示这种疲劳过度的状态。
(26)满语词sǒlonɡɡo,义为“尖”、“顶”、“山尖”。北京话谓“冒尖”、“顶尖突出”、“物出尖”为shɑolenɡ(shɑo阳平,重读。lenɡ轻声)。例如:“把书码齐了,别出个尖儿sháolenɡ着。”“你这个堆是怎么码的?sháolenɡ着个尖儿,过不了多大会儿就得倒。”
《注》sháolenɡ,用汉字表示写作“勺楞”。
(27)满语词yɑnɡdumbi,义为“情托”,就是求“求情”、“求告”、“乞求”的意思。北京话谓“乞求”、“请求”为yɑnɡɡe(yɑnɡ阴平,重读。ɡe轻声)。例如:“我说了多少好话,yānɡɡe了半天,他就是不答应。”“他爱办不办,我犯不上为一点事去舍脸yānɡɡe人。”这也是以满语动词词干进入北京话的,原词的yɑnɡ是重音节。
《注》yānɡɡe,用汉字表示写作“央个”,现在“ɡe”音已演变为“ɡěi”音,——“央给”。
(28)满语词erɡelembi,义为“压派”、“强迫”、“强制”。北京话谓“强加于人”、“强迫人”、“强压人”为ele——ɡezi(e去声,重读。le轻声。ɡe上声,重读。zi轻声)。例如;“那个卖东西的不论行市,eleɡezi的要价儿。”“本来不应该是他的,他偏要elegezi地要,不给还不干。”“人家不愿意去就算了,哪儿能eleɡezi地强逼着人去。”
《注》èleɡězi用汉字表示写作“恶勒噶嗞”。
(29)满语词bɑlɑi,义为“狂妄”、“狂”。北京话谓“狂言狂语”为xiɑzhoubɑilie(xia阴平。zhou阴平。bɑ阴平。lie上声。)这里的bāliě来自满语词bɑlɑi.xiāzhōu是汉语。这是个满汉合壁词。例如:“别信他的话,全是xiāzhōubɑliě,没一句实话。”“说话得实在,不能xiāzhōubāliě.老不说实的,往后谁还信你的话。”
《注》xiāzhōubāliě,用汉字表示写作“瞎诌八咧”。
(30)满语词letelɑtɑ、lekdelɑkdɑ,义为“衣破下垂”。总之皆破烂不整的意思。北京话谓人“衣冠不整”、“衣服破烂”、“外貌不整”为lete(lede)lɑtɑ(le阴平,重读。te轻声。lɑ阳平,重读。tɑ轻声)。这实际是满语中这两个类似的词进入了北京话,说成lētelátɑ:lēte也可说成lēde(lē阴平,重读。de轻声)。例如:“瞧你那lētelɑtɑ样儿。怎么出门见人。”“把衣服穿整齐了,这么lētelátɑ成什么样子,再说对人也不礼貌呀!”
《注》lēte,用汉字表示写作“肋脦”,“肋”字变读。látɑ写作“邋遢”。
Shira-avatar

Shira

哈……
htr8hk8g-avatar

htr8hk8g

哥太对了哥,美国人一定说的是印第安语吧生活在印第安的土地上,还和印第安人有交流。
其实满语中大量借鉴了汉语词汇,比如笔,满语就叫fi,就是笔的发音的变形。
Cursed_Roze-avatar

Cursed_Roze

“这些东北话,大多来自于满语”
1、丁架:坚持不误。
2、丁巴:经常。
3、果:吸,吮。
4、鸟(niao一声)悄地:悄悄地没有响动。
5、悄未声:同4。
6、菩拉:向四外扩散。
7、上赶子:主动。
8、潲:能说善辩称“嘴潲”,活干的又快又好称“活潲”,“潲雨”,指风将雨吹进屋里。
9、胎歪:指不健壮。
10、屯子:人类居住的村、堡,满族人称“屯子”。
11、整景:故意做作或造势。
12、沾包:惹祸或惹了麻烦。
13、撩舌:故意挑拨或挑衅。
14、哈腰:弯腰。
15、当间儿(jianr四):中间。
16、当腰:中间。
17、嘎东:打赌。
18、遮绺子:找借口。
19、罗乱:祸根。
20、木个张的:讪讪地。
21、齁巴:支气管哮喘。
22、格档:高粱秸中的一段。
23、咧瓜:走形或变形。
24、叽咯:小规模吵嘴。
25、咯叽:絮叨。
26、嘎巴眼:节股眼。
27、接高:连续不间断。
28、大沽景:大约。
29、大约(腰)母:大致,大约。
30、底登:
31、磨叽:絮絮叨叨,反反复复。
32、力巴:外行。
33、冒懵:心里没有准备。
34、磨不开:不好意思。
35、欠儿登:行为轻浮示好而献殷勤。
36、调力人:恶作戏。
37、嗔搭:嗔怪,数落。
38:抓瞎:毫无准备而束手无策。
39、窝老:一下子制服得没有回旋余地。
40、抠搜:
41、周正:整齐,端正。
42、叶子:指衣裳。由东北土匪的黑话转入民间语。
43、坐崩:指物件做的牢实、坚固。
44、赶趟:来得及。
45:戗咕:争论。
46:唧唧:争吵。
47:欻咕:多人对某一个人进行指责。
48、嗞毛:回辩。
49、踅(穴)摸:四处觅寻。
50、响快:
51、够戗:估计达不到目的。
52、量戗:同上条。
53:隔路:与常人行为不一样,特殊。
54:隔怪:同上。
55:隔尿:同上。
56:隔堎子:同上。
57:隔掰手:同上。
58:隔眼:同上。
59:隔色:同上。
60:隔门:同上。
61:格摸:估计,思量。
62:刹楞:动作灵敏,快。
63、艮吃:动作和行为缓慢。
64、粘心:喋喋不休。
65:蹬蛋:指夫妻二人感情又合而女人出走。
66:嚼(矫)情:故意出难题,不讲情理。
67、下戗:能吃苦,肯卖力气。
68、隔葛:自己。
69、葛儿:成对数数时剩下一个,叫“葛儿”,七个称“三对零个葛儿”。
70、胎害:逍遥自在。
71、抬杠:指说话钻牛角尖。
72、个应:反感。
73、挠岗:走人了。
74、挠道:同上。
75、揍嗖:故意做作。
76、寒目见:不经意。
77、捋瓜:整齐。
78、憋度:指完蛋了。
79、坐根:原来。
80、坐窝:
81 、喝搭:多指穿的衣裳。
82、崩箍:把事办砸了。
83、嚼果:好吃的东西。
84、闭涅:以前牲畜市场撮合交易的人,后来指卖关子的人。
85、呲缨子:人跑了。
86、挠杆子:同上。
87:挠道:同上。
88、抠搜:行动缓慢,迟纯。
89、起哈子:群起反对。
90、嘚儿喝:
91、怔喝地:同上。
92、嘎杂子:指爱讲歪理和挑皮的人。
93、打狼:指羣体或队伍中最后的人。
94、打把刀:指离婚。
95、打连(丨ian一声)连:经常在一起玩耍。
96、打混:从中作梗干扰。
97、打奔儿:停顿。
98、打别儿:从中作梗干扰。
99、打吵子:吵嘴。
100、打光棍:
101、打哑巴禅:故意打岔。
102、打拨回儿:犹豫或不敢反驳。
103、打冒支:没经允许从中拿走。
104、打耙:反悔。
105、打离戏:开玩笑。
106、打爽:反而。
107、打腰:吃得开。
108、打围:狩猎。
109、打野鸡:指流动卖淫女。
110、打眼:瞭望哨。
111、打早:很早。
112、打掌子:顶替旁人。
113、打平乎:在一起聚餐。
114、打砬戏:开玩笑。
115、打铺拉:放量,敞开。
116、打马虎眼:故意掩盖或狡辩。
117、打小儿:从小。
118、打坛子:把事情办砸了。
119、打下桌:助手或辅助的人。
Cursed_Roze-avatar

Cursed_Roze

看看北京有多少清真店饽饽店,就知道北京文化里胡人满人文化有几成了
Gbot40-avatar

Gbot40

最近看到不少满人跳出来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哈言论包括不限于中华文明起源东北,满族文化影响中原,汉语汉字都发源满族,关外才是中华文化发源地,殷商起源东北等傻逼言论,我建议你们这帮傻逼跟东边棒子可以联系一下建立个什么联盟之类的每天偷点东西就完事儿了

PS头上没辫子不是正宗满人嗷
andy ☆-avatar

andy ☆

反正也不少,什么俩人掰持掰持,咔哧咔哧东西,格叽格叽嘎鸡窝,瞎嘞嘞,油变质了有哈勒味,都是满文直接拿过来用的
至于马葫芦,那个是日文マンホ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