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作为母语基本无法理解文笔这种东西[s:ac:哭笑]
咱们狭义一点的说,其实文笔好不就是修辞手法用的好、词汇量丰富使用得当嘛。
所以我觉得文笔好跟外语不外语没关系。
当然有一些发展的比较初级的语言,可能确实其使用者无从谈起什么文笔,不过现如今主流语言都没这个问题。
外语系阅读理解就要你赏析文笔了[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
搞外文翻译其实也有文笔这种说法,有些译本看起来都不像是一部小说了[s:ac:哭笑]
有啊,但文化语境不一样不能拿翻译版本来套,所以英语不行的我始终没能拜读过原版,问也就只能扣个666,反正比我强就对了[s:ac:哭笑]
当然有
从用词到引典到句子结构,都可以算到文笔的一部分
甚至还有押韵
同意非母语者很难感受文笔的说法
举个例子
感谢中国
感谢祖国
[s:ac:哭笑]
外文也很讲究文笔,和中文一样。我们用不着学那么深,有很多和他们的文化历史有关。比如旧约梗,莎士比亚梗,初版蝙蝠侠梗这类常见的,还有一些特别小众的梗可能只有某个州或者某个群体知道。
且说天皇时代,某朝后宫妃嫔众多,内中有一更衣。出身微寒,却蒙皇上万般恩宠。另几个出身高贵的妃子,刚入宫时,便很是自命不凡,以为定然能蒙皇上加恩;如今,眼见这出身低微的更衣反倒受了恩宠,便十分忌恨,处处对她加以诽谤。与这更衣地位同等的、或者出身比她更低微的更衣,自知无力争宠,无奈中更是万般怨恨。这更衣朝夕侍候皇上,别的妃子看了自然都妒火中烧。也许是众怨积聚太多吧,这更衣心绪郁结,便生起病来,只得常回娘家调养。皇上见了,更是舍她不下,反而更加怜爱,也不顾众口非议,一心只是对这更衣佝情。此般宠爱,必将沦为后世话柄。即便朝中的显贵,对此也大都不以为然,彼此间时常侧目议论道:"这等专宠,实在令人吃惊!唐朝就因有了这种事而终于天下大乱。"这内宫的事,不久也逐渐传遍全国,民间听了怨声载道,认为这实在是十分可忧的,将来免不了会出杨贵妃引发的那种大祸。更衣处于如此境地,苦恼不堪,内心也甚为忧惧,唯赖皇上深思,尚能在宫中谨慎度日。
我读不下去源氏物语到底是不是译者的锅这个事我纠结很久了。
有,冰与火之歌,原版和屈畅的译文简直是两个世界的巅峰。
有的。之前学外国文学的时候看过几本原版小说,单看一本的话觉不出啥,但读多了真的能感受到作者文笔的不同[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