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线]关于蒙古军事制度

magician-avatar

magician

2021-11-13T21:55:35+00:00

[url]https://bbs.nga.cn/read.php?tid=29427441[/url]
[@fangcunyy1234]
我认为蒙古军事制度当时是优越于中原王朝的,这是十三世纪蒙古人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而这位仁兄认为军事技术才是蒙古人横扫欧亚的原因。
以下为正文:

在《中国军事通史第十四卷:元代军事史》中是这样描述蒙古国时期军事制度的特点的:

蒙古国时期军事制度的特点
蒙古国家的军事制度,自成吉思汗确定基本体制后,经过太宗窝阔台和宪宗蒙哥的补充和调整,既能适应继续扩张的军事行动,又开始适应蒙古政权为建立长期统治而设置军事镇戍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些不同于中原王朝军事制度的特点。
军权的高度集中与适当分散,是各中原王朝很难处理好的间题,蒙古统治者则较成功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蒙古大汗具有操纵全国军队的权力,诸王和万户、千户那颜等各级将领,都要听从大汗的调遣。在大汗之下逐渐形成的两套军队指挥系统,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却能保证军权适当分散,由大汗指定在各地统军的诸王和蒙古将领,都能全权处理军务。这种全国军权高度集中于大汗,各地指挥官也具有较高的统军权力的做法,比起与蒙古政权对峙的南宋王朝的中央以文制武、发兵权与握兵权分立,出征、镇成军“兵无常将,将无常师”,显然要优越得多。
兵力的适当集中与分散,也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征战,蒙古政权在金朝旧境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为防止宋人北上而建立的防线,东起海州,西至文州,连亘数千里,汉军和探马赤军主力分散在各地成守,机动作战能力大大降低。但分布在草原上的近100个蒙古千户,仍能根据需要集中起一支支机动作战部队,加上临时从各地戍军中征调的部分军队,即可发动较大的军事攻势,战后各军又返回原驻地。蒙古统治者用平时军队散于各地驻牧、成守,战时集中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兵力聚散的问题。
军队的粮草、武器装备及马匹供应,乃是中原王朝的沉重经济负担。蒙古政权属下各军,大多自备各种军需物品,加上战前调集的一些粮草和武器装备,作战中抢掠的敌方物资,基本可以保证军队的需要,而国家的经济负担并不很重。
蒙古国家的军事制度以及与军事相关的一些制度,有其成功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蒙古政权中存在着较明显的分裂因素。随着蒙古诸王势力的发展,在西方已出现了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分立(详情见第二编第六章),各支蒙古宗王虽然承认大汗的权力,但离心倾向日益明显。裂土封民的传统制度,使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内各自为政,放手发展自己的势力,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但大汗集权受到严重干扰,汗位继承和蒙古政权的统一都会受到威胁。汉军将领的“各分其地,各土其民”,也影响着军政的统一。其次,经过多年战争消耗,兵员匮乏问题日益突出。从太宗朝开始的连续不断的中原签军,只能解决部分间题。蒙古军后备力量不足,已经开始影响蒙古军的战斗力。此外,蒙古统治者将都城建在漠北的和林,远离中原地区,难以对这一地区实行更严格的控制,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忽必烈即位后才逐步加以解决。

附一张蒙古国后期(窝阔台时期)蒙军编制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1/14/-7Q5ngn-k8yeK1oT1kSg6-dh.jpg[/img]


总结:这种军事制度的优点主要在于解决了军权高度集中与适当分散的问题;兵力的适当集中与分散的问题;后勤保障问题。而这些都是不同于中原王朝军事制度的,带有鲜明草原民族特征的。

另外:蒙古的军事制度还有着动员迅速、军令极其严格、战利品按战功分配等特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阅读《中国军事通史》中国军事通史第十四卷:[url=][url]https://www.soupan8.com/file/5174909[/url][/url]

另外在那一篇帖子里这位仁兄[@fangcunyy1234]宣扬蒙古军事科技领先,但事实上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反而掌握在南宋手中,特别是当时的火药武器。在《中国军事通史第十三卷:南宋金军事史》中,作者用大篇幅描述了南宋军事技术。这里我只摘出与火药有关的部分,其他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还请自行阅读。中国军事通史第十三卷:[url=][url]https://www.soupan8.com/file/5174910[/url][/url]

南宋火药兵器的制造技术、数量和种类都比前代有长足进展,居世界领先地位。尤其以管形火器的出现,在兵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南宋的火药兵器中,具有燃烧和爆炸性能的有火炮、火枪、火箭、突火简、火疾藜、铁火桶、铁火椎等。火炮有纸制、陶制、铁制等区别,但还不是用火药发射的管形火炮,而是用拋石机投射并引爆的火药包等一类爆炸物。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大举攻宋,宋军在采石之战中曾用簾雳炮重创金军。这种霹雳炮就是一种纸制火炮,“盖以纸为之,而实之以石灰、硫黄”,爆炸后,“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0南宋后期大量制造和使用铁火炮,如宋理宗时,江陵府“一月制造一、二千只”铁火炮,“荆、淮之铁火炮动十数万只”。这种铁火炮是在铁壳内装填火药,依靠爆炸力使铁块进裂,四射杀敌。制作铁火炮要先铸造铁炮壳,然后根据其体积和重量填充火药。重量越大,威力也就越大。宋端宗景炎二年(1227年),元大将阿里海牙攻广西,兵破静江府,守卫月城的宋军娄辖和250名将士,拒不投降,“拥一火炮燃之,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攻城的元军“多惊死者”,娄铃辖和部下将士,“灰烬无遗”。足见当时火炮具有很大的威力。据《景定建康志》载:建康府在两年三个月时间内所制造的火器中有大量的铁炮売,重量分别为3斤、5斤、6斤、7斤、10斤,数量最多的是3斤重铁炮壳,多达22044只,其次是5斤重铁炮壳13104只。反映了当时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制造技术和生产规模。其他火箭、突火简、火蒺藜、铁火桶、铁火椎等火器,虽然较铁火炮威力稍逊,但是由于制作简便,生产的数量大,在战争中实际应用范围较广。
南宋时,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管形火器。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陈规任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以火炮药造下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撞枪钩镰各数条,皆用两人共持一条”,0在守卫德安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南宋后期,建康府制造的兵器中有火药弄誇枪头和突火简。静江府守臣李曾伯也提到静江贮存的火器中“火箭则有九十五只,火枪则止有一百五简”。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寿春府制造的突火枪,“以巨竹为简,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陈规制造的火枪,可能还是一种火药喷火器。《宋史。陈规传》载:“规以六十人持火枪自西门出,焚天桥。”可见这种火枪是用于发火燃烧敌方器械。寿春府所造突火枪已经能够发射子弹杀伤敌人,说明当时已经基本掌握了利用管内弹道控制子弾的技术,提高了射击的准确性。管形火器的出现,带来了兵器技术的革命,为近代枪炮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故英国普丁顿教授认为,突火枪的原理是后世欧洲步枪的先导。
南宋政府对兵器的制造与使用十分重视,初期即设置御前军器所负责掌管兵器制造,所直接管辖的工匠就有4500多名。以后,又在江陵、建康等许多军事重镇设置兵器制造场和火药库,制造兵器和火药。宋理宗时,建康府仅二年多时间,“创造、添修火攻器具共六万三千七百五十四件。其他冷兵器的制造,数量和规模远远超过火药兵器的制造。淳间,一火药库在焙药时不慎发生爆炸,“众炮倏发,声如震霆,地动房倾”。火药库规模之大可以想见。皇帝在阅兵时经常检阅军队的武器装备状况。如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十月,阅兵,“随队呈试骁锐大刀武艺,继而进呈车炮、火炮、烟枪” O 。战争的需要和南宋政府的重视,促进了南宋兵器制造业的发展。

最后,附一段《中国军事通史》中关于明初军队的编制和体制原文,从中不难看出元朝军制对后世的影响。当然,具体怎么看待这种影响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朱元璋在建明战争和明初统一战争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军队统兵机构的建设和军队编制、体制的完善。在渡江取采石、太平后,就相继建立翼元帅府、枢密院(后改大都督府)等统兵机构,以保持对军队的统一指挥。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颁布部伍法,以确定军队基层单位的编制。此外还建立民兵万户府,训练民间武勇,以为主力军的补充。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朱元璋的军队在建明战争过程中,逐渐成为一支指挥系统较为畅通,编制、体制较为合理,战斗力较为强大的军队,完成了推翻元朝的任务。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既要使军队成为保卫国家安全和巩固明王朝统治的工具,又要防止军队落在权臣之手,成为以军乱政或割据一方、危迫朝廷的祸害。为此他决定以中央集权的制度,设置中央军事机构,编制全国军队,使全国的武装力量,都统辖于朝廷,听命于皇帝。

到这里,我基本表述清楚了自己在那个帖子里的逻辑。即,游牧民族的军事制度有其可取之处,并且事实上对后世的军事制度造成了影响。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必须承认,那段历史中有很多问题我尚不能理解,限于学识也无法回答。但我还是希望能展现一种求实求真的态度,鼓励大家更多的阅读、学习,尽量不要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蒙宋战争当中很多内容,细细展开就是一篇博士论文或学术著作,在论坛上三言两语很难描述清楚,简单的讨论很可能反而会助长浮夸、虚浮的作风,这其实是很不好的。


原有的排版乱了,所以干脆舍弃了排版,各位见谅
nehsA-avatar

nehsA

[quote][tid=29429531]Topic[/tid] Post by [uid=41507887]黑钛TI[/uid] (2021-11-14 05:55):

[url]https://bbs.nga.cn/read.php?tid=29427441[/url]
[@fangcunyy1234]
我认为蒙古军事制度当时是优越于中原王朝的,这是十三世纪蒙古人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而这位仁兄认为军事技术才是蒙古人横扫欧亚的原因。
以下为正文:

在《中国军事通史第十四卷:元代军事史》中是这样描述蒙古国时期军事制度的特点的:

蒙古国时期军事制度的特点
蒙古国家的军事制度,自成吉思汗确定基本体制后,经过太宗窝阔台和宪宗蒙哥的补充和调整,既能适应继续扩张的军事行[/quote]明朝的军制确实不如宋朝
AuX-avatar

AuX

那朝的制度不先进?重要的是执行的怎么样
Neondovah-avatar

Neondovah

蒙古的军事制度本来当时就很先进啊,全球先进。。不光是制度 他们的奖罚军械制造都很强。不然真以为征服整个欧亚靠莽么?
ふろると-avatar

ふろると

撇除人的因素,南宋最大问题,是基本盘太小,无论再怎么同仇敌忾,三军用命,你的资源也只有这么多,而且始终处于被动防守的态势,时间久了,会越来越显现出疲态。
Titinuanus-avatar

Titinuanus

我的理解,这其实是一套以征战为主要目的军事制度,在有仗可打的时候肯定高效一些,但是一旦征服停止,拥兵自重的情况就会出现,大汗强势倒还好,大汗没那么强势,不服从中央管理的情况就会出现,类似唐中后期的节度使?
bennn-avatar

bennn

无论军制还是军事技术 全部优于中原王朝

至于什么帝国扩张就停

别忘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哥在到忽必烈 也是传了三代的

不存在什么拥兵自重 本来就是拥兵的大王 传位大会上赢了就是老大 然后开会确定下下个征服目标

真正的问题 忽必烈当了蒙奸 想不经过大会直接传给自己儿子

凭什么?然后就分了 这才是蒙古帝国完蛋的原因
ThatBigBoyIsaac-avatar

ThatBigBoyIsaac

扯那个年代的火药先进就跟吹纳粹德国的导弹先进一样。先进是真先进,但是在哪个年月过于奇技淫巧,对战争结果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