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hsin
2021-11-18T04:37:18+00:00
先说结论.买车建议2023年入手,电动汽车进化太快,2023年是一个不错的入手节点
动力电池进化从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的方向进化,速度飞快。
目前又到了电池技术换代的时候了。
若说上一代电池的解决了续航问题,那么下一代电池的核心痛点就是快充,安全与锂资源短缺瓶颈了。
这个电池换代很重要,估计到时候又是一场腥风血雨。比亚迪就是在上一场技术争霸中丢失老大位置,然后被默默无闻的宁德时代异军突起的[s:ac:哭笑]
目前宁德时代要打的牌是纳电池,2023年上市。
纳电池用纳,无资源短缺的危险
纳电池快充15分钟可以充满80%,这个快充已经达到实用的标准了
纳电池比锂电池更安全,这对担心自燃的消费者是个好消息
纳电池零下二十度也可正常使用,没有续航尿崩,北方消费者的刚需啊
纳电池的缺点是能量密度上限低。只能接近磷酸铁锂。
估计400公里续航就是它的上限了。
但这也问题不大。普通的市区用车400公里一周充一次也够用了。需要跑长途的用户还有增程式电动车来弥补这个缺点。
至此也可以看出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差距了。上次电池争霸失败看的出来还是很伤的,比亚迪到现在都还没有下一代电池的消息,还需要多多努力啊[s:ac:哭笑]
另外对专家所估计的2023年电动汽车超越油车的产品力我是真的佩服,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不纳电池都已经快要出来了么[s:ac:哭笑]
纵观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一直是用能量密度高的去替代能量密度低的,比如化学能替代生物能。因此,钠电池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并不代表真实的发展方向,而磷酸铁锂电池被淘汰也是必然的。
用啥来替代三元锂不好说,说不定又回到石油产品那里去了,毕竟能量密度高。
[quote][pid=568722786,29586170,1]Reply[/pid] Post by [uid=63570503]五缸发动机[/uid] (2021-11-25 13:09):
纵观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一直是用能量密度高的去替代能量密度低的,比如化学能替代生物能。因此,钠电池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并不代表真实的发展方向,而磷酸铁锂电池被淘汰也是必然的。
用啥来......[/quote]感觉dmi配钠电池不错
其实这几年经常关注汽车的也看得出来
去年开始的电车爆发式增长让很多车企开始加快布局了,按照一款车几年的研发周期,去年或者今年上马的项目也会在3年左右迎来产品爆发期
这两年传统车企的下场也会让竞争白热化,价格也该有大幅度的下探,谁能撑得久一点也能大致看清楚
确实有车继续观望不要急于购买是最有利的
其实续航低点也还好,在安全和续航里选,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会选安全。
大方向应该是减少能耗,轻量化等,而不是一味的做大电池。
在意续航的消费者未来可以购买混合动力,并不冲突。
[s:ac:茶][s:ac:茶]还以为是圈内人的干货呢,原来是纯水货。随便说几句:
1.家里不差钱或者开着玩的买菜接孩子车,要买早买。伴随原材料涨价和逐步退补,后面肯定越来越贵。目前这趋势,磷酸铁锂的价格快追上三元了。
2.三元也好,磷酸铁锂也罢,还有电车整体技术水平,远没有广告吹的那么牛逼。你要是特别挑剔的那种类型,还是买辆油车。
3.钠离子电池?!你逗我玩呢。我就这么告诉你啊,今天就算是钠离子电池完全工业化了,做一套基础测试就至少1年。这1年的测试严格的说都没完成,里面有n个项目后续参数都是估算的。
钠离子电池目前到什么地步了呢?某些大厂的实验室。距离工业化还有
1.大厂内部重逢验证,确认可以工业化,董事会同意砸钱。
2.供应链上下游验证,配套,同意转型(一家家企业游说)。
3.各工厂工艺品质,设备商按照新的电池特点做设备改造,相关文件更新。
4.首款试验车定型开始路试。
5.路试过程中不断发展问题改进。
6.首款车上市。
[s:ac:茶][s:ac:茶]这么说吧,你现在买一辆电车,开报废了,可能上面的流程还没结束呢。
[quote][tid=29586170]Topic[/tid] Post by [uid=63713454]sd58203753[/uid] (2021-11-25 12:44):
先说结论.买车建议2023年入手,电动汽车进化太快,2023年是一个不错的入手节点
动力电池进化从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的方向进化,速度飞快。
目前又到了电池技术换代的时候了。
若说上一代电池的解决了续航问题,那么下一代电池的核心痛点就是快充,安全与锂资源短缺瓶颈了。
这个电池换代很重要,估计到时候又是一场腥风血雨。比亚迪就是在上一场技术争霸中丢失老大位置,然后被默默无闻的宁德时代异军突起的[s:ac:哭笑]
目前宁德时代要打的牌是纳电池。
纳电池用纳,无资源短缺的危险
纳电池快充15分钟可[/quote]不说科技上如何升级,如果按你说的续航体验上的逆升级消费者是不是买账是个大问题。
现在的现实就是大部分电车用户之所以购买电车是准确定位了自己的用车场景 且有桩,普遍用车追求续航而非充电效率。而鼓吹不在意续航更在意充电效率及充电方式的是无车观望的潜在客户。
下一代很明显依然无法做到即插即走,相应的配套也急需id部门协调加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续航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quote][pid=568725109,29586170,1]Reply[/pid] Post by [uid=63611101]上班摸鱼零号机[/uid] (2021-11-25 13:18):
其实续航低点也还好,在安全和续航里选,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会选安全。
大方向应该是减少能耗,轻量化等,而不是一味的做大电池。
在意续航的消费者未来可以购买混合动力,并......[/quote]在安全和续航里,大部分人选择品牌、外观、内饰、空间等
[quote][pid=568725109,29586170,1]Reply[/pid] Post by [uid=63611101]上班摸鱼零号机[/uid] (2021-11-25 13:18):
其实续航低点也还好,在安全和续航里选,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会选安全。
大方向应该是减少能耗,轻量化等,而不是一味的做大电池。
在意续航的消费者未来可以购买混合动力,并不冲突。[/quote]安全,特别是车的安全。
吹的时候都是放到第一位的,买的时候都是一步一步的往后推。
23年你要能让钠电池技术成熟大规模使用,感觉你说不来可以申请个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