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人提到了,我就先简单罗列一下清代科学发展

yaki{Aimer}白璃-avatar

yaki{Aimer}白璃

明清这些所谓的科学著作只属于个体天赋爆发的产物,科举又不考…除了打嘴炮拿出来用用没啥意义
savagedogs-avatar

savagedogs

明清(不含晚清)哪个都没完成本土科技的体系化学理化,也没系统引入传播开来西方科技,有些人天天吹大明贬低大清,不过是障眼法罢了。
𝐃𝐫𝐞𝐚𝐦𝐳 ☁ ☾-avatar

𝐃𝐫𝐞𝐚𝐦𝐳 ☁ ☾

+ by [三二一] (undefined)

明清这些所谓的科学著作只属于个体天赋爆发的产物,科举又不考…除了打嘴炮拿出来用用没啥意义

你说错了,不是个体行为,比如天文,但陷入某种群体情绪结果深陷西学中源学说一头扎进故纸堆了。。。
yaki{Aimer}白璃-avatar

yaki{Aimer}白璃

+ by [tbl2019] (undefined)

你说错了,不是个体行为,比如天文,但陷入某种群体情绪结果深陷西学中源学说一头扎进故纸堆了。。。

西学中源也不止天文啊…本土保守派眼里一切都是西学中源…但没建立什么体系,数学天文家传为主,要么就是传教士,互相交流也不多,甚至中华5000年这个概念最早提出来的还是个传教士,本土知识分子一开始也不认…
𝐃𝐫𝐞𝐚𝐦𝐳 ☁ ☾-avatar

𝐃𝐫𝐞𝐚𝐦𝐳 ☁ ☾

+ by [三二一] (undefined)

西学中源也不止天文啊…本土保守派眼里一切都是西学中源…但没建立什么体系,数学天文家传为主,要么就是传教士,互相交流也不多,甚至中华5000年这个概念最早提出来的还是个传教士,本土知识分子一开始也不认…

但天文学是起到领头作用的,清代民间天文学的极大热情是被天文历法之争激起来的,再叠加朝廷对于民间天文学研究的解禁和研究的鼓励,鞑清中前期是迎来了一波天文学全方位大发展的,几个清代顶流的天文学家比如梅文鼎江永薛凤祚等都是布衣出身,而官方的钦天监中国学者学术成就远不如民间的这几个,整个发展程度一度与西方接近平行,但正是由于这种对抗性限制了本土学派的上限。
𝐃𝐫𝐞𝐚𝐦𝐳 ☁ ☾-avatar

𝐃𝐫𝐞𝐚𝐦𝐳 ☁ ☾

+ by [dragonyxia] (undefined)

明清(不含晚清)哪个都没完成本土科技的体系化学理化,也没系统引入传播开来西方科技,有些人天天吹大明贬低大清,不过是障眼法罢了。

要说系统性还真有,郑复光那一系乾嘉戴震皖派就是,慢慢讲。
yaki{Aimer}白璃-avatar

yaki{Aimer}白璃

+ by [tbl2019] (undefined)

但天文学是起到领头作用的,清代民间天文学的极大热情是被天文历法之争激起来的,再叠加朝廷对于民间天文学研究的解禁和研究的鼓励,鞑清中前期是迎来了一波天文学全方位大发展的,几个清代顶流的天文学家比如梅文鼎江永薛凤祚等都是布衣出身,而官方的钦天监中国学者学术成就远不如民间的这几个,整个发展程度一度与西方接近平行,但正是由于这种对抗性限制了本土学派的上限。

你跑的再快,隔壁也是在飞…
suIIyboy-avatar

suIIyboy

这还没开始写,就吵起来了晕
𝐃𝐫𝐞𝐚𝐦𝐳 ☁ ☾-avatar

𝐃𝐫𝐞𝐚𝐦𝐳 ☁ ☾

扒资料太麻烦,而且这块总结性的文章很少需要自己串,就先想起一出是一出吧

清代农业技术发展,对于清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学术界目前也是褒贬不一,有的认为是“裹足不前”(相比同期西方),有的则认为是“农业革命式”的发展高峰,但不管哪种观点都注意到一个特点,清代是农业科学著作出版最多的时代,王毓瑚(农业史学家)《中国农学书录》收编自先秦到民国17年有关农林牧渔的著作有542种,其中清代农书200种,占比37%,上溯历代农书多有遗失,现存的289种,其中清代159种,占比55%。《中国农学书录》出版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又发现的农书不断增加,其中清书还是最多的。
清代农书农书较前代有很多新的特点突出的一个是总结全面一个是专业性地域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