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painxx
2020-05-15T10:51:40+00:00
[url]https://zhuanlan.zhihu.com/p/141671475[/url]
可能很多人是从武汉封城的消息出来之后,才开始关注“华南海鲜市场”。
然而,根据我找到的新闻:从1月初开始,海鲜市场就已经休市。
因为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当中,几乎都曾经有接触海鲜市场经历,所以一度有“去过海鲜市场的人才会接受检测”的说法。
从正常逻辑判断来说,既然所有人都去过海鲜市场,那么理所当然会有“海鲜市场是起源地”的结论。(直到2月26日,我们官方才宣布发现了12月8日感染的患者没有接触过市场)
1月初,疫情还没有达到那么严重的地步,也没有引发太多关注。
但随着疫情全面爆发,等待海鲜市场的狂轰滥炸即将开始。
武汉是从1月23日正式宣布封城的。
然而,在1月20日的时候,钟老面对公众做出了一个判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很可能来自野味,可能性比较大的比如说像竹鼠、獾这类的野生动物。
虽然钟南山只是说“很可能”,并没有给出一个决定性的结论,这是学者应有的谨慎态度。
可媒体不需要谨慎。“野味”这个词出来之后,媒体的第一轮节奏开始了。
比如说,我搜索了一下1月21日的相关消息,在搜索首页找到了这位老兄。
头衔看起来很唬人,虽然不知道一个学物理的为啥能分析病毒。
这位老兄当然不是个例,很多人的朋友圈、抖音开始疯狂刷“乱吃野味感染”,基本就是从1月20~21日开始的。
包括官方媒体也已经下场,直接喊出了“禁食野味”的口号。
从官媒发声的那一刻开始,“野味”这个词成为了全网关注的热点。
不过疫情期间信息更新速度特别快,还没等大家因为竹鼠去围攻华农兄弟(笑)……
一个新的节奏出现了。
1月21日,日后成为争议人物的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在一个名为《紫鲸大讲堂:野生动物病毒是如何传染给人的》的演讲中明确表示:蝙蝠是当年SARS的源头。
她还补充说:SARS的源头是蝙蝠不假,但是它发展的舞台是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和餐馆。如果没有人类滥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么病毒从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传播链就不会发生,当年的SARS就不会爆发。
到了1月底那会儿,媒体已经确认新冠和SARS之间存在着众多相似性,因此在这样的时机有这样一个演讲出现,毫无疑问是在给受众们暗示:
这次病毒也来自于蝙蝠,而且也是人们吃野生动物吃出来的。
作为补充,同一时期还有另外的学术报道:石正丽等人还发现,与此前在云南中菊头蝠上检测到的蝙蝠冠状病毒RaTG13相比较,nCoV-2019在整个基因组中与其有96.2%的一致性。
也许石研究员本身没那个意思,但经过媒体或全面或片面的炒作……
不用说,“武汉人吃野味感染病毒”的帽子就已经扣上。
有意思的是,明明石正丽特别强调过,SARS虽然来自于蝙蝠,但如果没有中间宿主果子狸的话,也是不会传染给人的。
但这并不妨碍很多人脑洞大开,带起了“吃蝙蝠感染病毒”的节奏。
由于信息混杂,这篇知乎文章是我能找到最早、国内明确暗示“吃蝙蝠感染病毒”的说法。
作者使用了“但你要是吃它,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再大的危险,也顶不住一些人对它的渴望。你病毒多,你以为就没人吃你了吗?”这样的话语。
并且还配上了几张吃蝙蝠的照片(太重口就不全截图了)。
我相信对广大读者,甚至包括我本人来说,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一定会觉得恶心、毛骨悚然。
与此同时,随着一张海鲜市场的野味表走红,大量媒体也打了鸡血,抨击“有人吃蝙蝠”。
可能是我近视的关系,没在这张图上找到蝙蝠,但并不妨碍媒体开始炒作“吃蝙蝠”。
关于蝙蝠的热度从此开始一路攀升,成为全网热议(或者怒骂武汉人)的焦点。
大家应该注意到,这个热度本来在达到一定峰值后有所下滑,可是后来又突然飙升。
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段视频,2016年的视频,突然间被人挖了出来。
视频内容说是两个女人嘻嘻哈哈吃蝙蝠。
水平有限,我没办法查到谁在这儿挖坟,并且春秋笔法地渲染成最近发生的事情。
而当事人也在1月22日的时候被迫出来道歉,告诉大家这是几年前录制节目时拍摄的。
甚至连地点都不在国内。
当事人本身也具备一定的警觉性,意识到这是有人在带节奏:
否则,为何几年前的视频会突然被挖出来,并且迅速传遍全网呢?
但遗憾的是,谣言的传播效率永远比辟谣快得多。
至于某些挂着“科普”名义的账号,非但没有起到辟谣作用,反而在推波助澜。
这篇“舌尖上的蝙蝠”,爆款文章哦,巧妙地将体现中国人爱美食的“舌尖上的中国”同蝙蝠联系在一起。
哦对了,大象公会就是明明被挖出得到西方经费资助,最近又复活的自媒体哈。
讽刺的是,很多当时站出来辟谣的人,根本没有引发什么热度。
点击寥寥无几:
通过“吃蝙蝠”的各种情绪的、科普的、主流媒体的宣传,对国民形成了全面洗脑。
连我都受到了影响,一度相信真是吃蝙蝠造成的感染。
这波节奏有多严重?
哪怕是在今天,当我们在微博搜索“吃蝙蝠”的时候……
照样有很多人相信,是吃蝙蝠导致了感染。
于是,明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武汉人吃过蝙蝠,甚至于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吃野味“一定是感染新冠病毒”的原因……
可随着一连串节奏,武汉人被妖魔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到此为止,武汉人似乎无法避免要为这场疫情负责的结局了。
从1月26日开始,我们没有看到更多辟谣“吃蝙蝠”的主流舆论报道,却看到媒体纷纷将精力放在了“打击销售野生动物”“扒皮海鲜市场”上。
有没有发现这个标题非常有意思——肺炎叫什么名字?
嘿,国内媒体当时都把肺炎扣上武汉的帽子,你指望国外舆论不跟着喊吗!
等到又有消息说:海鲜市场发现大量病毒。
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的来龙去脉,似乎就已经盖棺论定了。
官方也马不停蹄地宣布:禁止交易野生动物,并且在此后以惊人的效率出台了相关规定。
很多养殖户因此受到重创,不得不忍痛将辛辛苦苦投资养育的“人工繁殖”野味处理掉。
而专家轻描淡写来了一句:
反正破产的也不是他。
当然站在我个人角度也不支持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毕竟我们是文明人嘛。
跟那帮把野生动物当成日常食材的美国人相比,我们不一样的(笑)。
但是,若后来没有全世界的爆发,没有美国去年夏天就已经有了感染迹象……
武汉人民,以及湖北人民,也许这辈子都抬不起头了。
哪怕,他们一口蝙蝠都没有吃。
而讽刺的是,就在1月26日那个全世界声讨武汉人吃蝙蝠的时期……
关于海鲜市场可能不是起源地的说法,就已经出现在相关研究报道中了。
这篇报道如果经过全网宣传,完全可以成为帮助武汉人民洗脱冤情的契机。
可我们的媒体,在干啥呢?
可能很多人是从武汉封城的消息出来之后,才开始关注“华南海鲜市场”。
然而,根据我找到的新闻:从1月初开始,海鲜市场就已经休市。
因为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当中,几乎都曾经有接触海鲜市场经历,所以一度有“去过海鲜市场的人才会接受检测”的说法。
从正常逻辑判断来说,既然所有人都去过海鲜市场,那么理所当然会有“海鲜市场是起源地”的结论。(直到2月26日,我们官方才宣布发现了12月8日感染的患者没有接触过市场)
1月初,疫情还没有达到那么严重的地步,也没有引发太多关注。
但随着疫情全面爆发,等待海鲜市场的狂轰滥炸即将开始。
武汉是从1月23日正式宣布封城的。
然而,在1月20日的时候,钟老面对公众做出了一个判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很可能来自野味,可能性比较大的比如说像竹鼠、獾这类的野生动物。
虽然钟南山只是说“很可能”,并没有给出一个决定性的结论,这是学者应有的谨慎态度。
可媒体不需要谨慎。“野味”这个词出来之后,媒体的第一轮节奏开始了。
比如说,我搜索了一下1月21日的相关消息,在搜索首页找到了这位老兄。
头衔看起来很唬人,虽然不知道一个学物理的为啥能分析病毒。
这位老兄当然不是个例,很多人的朋友圈、抖音开始疯狂刷“乱吃野味感染”,基本就是从1月20~21日开始的。
包括官方媒体也已经下场,直接喊出了“禁食野味”的口号。
从官媒发声的那一刻开始,“野味”这个词成为了全网关注的热点。
不过疫情期间信息更新速度特别快,还没等大家因为竹鼠去围攻华农兄弟(笑)……
一个新的节奏出现了。
1月21日,日后成为争议人物的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在一个名为《紫鲸大讲堂:野生动物病毒是如何传染给人的》的演讲中明确表示:蝙蝠是当年SARS的源头。
她还补充说:SARS的源头是蝙蝠不假,但是它发展的舞台是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和餐馆。如果没有人类滥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么病毒从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传播链就不会发生,当年的SARS就不会爆发。
到了1月底那会儿,媒体已经确认新冠和SARS之间存在着众多相似性,因此在这样的时机有这样一个演讲出现,毫无疑问是在给受众们暗示:
这次病毒也来自于蝙蝠,而且也是人们吃野生动物吃出来的。
作为补充,同一时期还有另外的学术报道:石正丽等人还发现,与此前在云南中菊头蝠上检测到的蝙蝠冠状病毒RaTG13相比较,nCoV-2019在整个基因组中与其有96.2%的一致性。
也许石研究员本身没那个意思,但经过媒体或全面或片面的炒作……
不用说,“武汉人吃野味感染病毒”的帽子就已经扣上。
有意思的是,明明石正丽特别强调过,SARS虽然来自于蝙蝠,但如果没有中间宿主果子狸的话,也是不会传染给人的。
但这并不妨碍很多人脑洞大开,带起了“吃蝙蝠感染病毒”的节奏。
由于信息混杂,这篇知乎文章是我能找到最早、国内明确暗示“吃蝙蝠感染病毒”的说法。
作者使用了“但你要是吃它,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再大的危险,也顶不住一些人对它的渴望。你病毒多,你以为就没人吃你了吗?”这样的话语。
并且还配上了几张吃蝙蝠的照片(太重口就不全截图了)。
我相信对广大读者,甚至包括我本人来说,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一定会觉得恶心、毛骨悚然。
与此同时,随着一张海鲜市场的野味表走红,大量媒体也打了鸡血,抨击“有人吃蝙蝠”。
可能是我近视的关系,没在这张图上找到蝙蝠,但并不妨碍媒体开始炒作“吃蝙蝠”。
关于蝙蝠的热度从此开始一路攀升,成为全网热议(或者怒骂武汉人)的焦点。
大家应该注意到,这个热度本来在达到一定峰值后有所下滑,可是后来又突然飙升。
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段视频,2016年的视频,突然间被人挖了出来。
视频内容说是两个女人嘻嘻哈哈吃蝙蝠。
水平有限,我没办法查到谁在这儿挖坟,并且春秋笔法地渲染成最近发生的事情。
而当事人也在1月22日的时候被迫出来道歉,告诉大家这是几年前录制节目时拍摄的。
甚至连地点都不在国内。
当事人本身也具备一定的警觉性,意识到这是有人在带节奏:
否则,为何几年前的视频会突然被挖出来,并且迅速传遍全网呢?
但遗憾的是,谣言的传播效率永远比辟谣快得多。
至于某些挂着“科普”名义的账号,非但没有起到辟谣作用,反而在推波助澜。
这篇“舌尖上的蝙蝠”,爆款文章哦,巧妙地将体现中国人爱美食的“舌尖上的中国”同蝙蝠联系在一起。
哦对了,大象公会就是明明被挖出得到西方经费资助,最近又复活的自媒体哈。
讽刺的是,很多当时站出来辟谣的人,根本没有引发什么热度。
点击寥寥无几:
通过“吃蝙蝠”的各种情绪的、科普的、主流媒体的宣传,对国民形成了全面洗脑。
连我都受到了影响,一度相信真是吃蝙蝠造成的感染。
这波节奏有多严重?
哪怕是在今天,当我们在微博搜索“吃蝙蝠”的时候……
照样有很多人相信,是吃蝙蝠导致了感染。
于是,明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武汉人吃过蝙蝠,甚至于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吃野味“一定是感染新冠病毒”的原因……
可随着一连串节奏,武汉人被妖魔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到此为止,武汉人似乎无法避免要为这场疫情负责的结局了。
从1月26日开始,我们没有看到更多辟谣“吃蝙蝠”的主流舆论报道,却看到媒体纷纷将精力放在了“打击销售野生动物”“扒皮海鲜市场”上。
有没有发现这个标题非常有意思——肺炎叫什么名字?
嘿,国内媒体当时都把肺炎扣上武汉的帽子,你指望国外舆论不跟着喊吗!
等到又有消息说:海鲜市场发现大量病毒。
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的来龙去脉,似乎就已经盖棺论定了。
官方也马不停蹄地宣布:禁止交易野生动物,并且在此后以惊人的效率出台了相关规定。
很多养殖户因此受到重创,不得不忍痛将辛辛苦苦投资养育的“人工繁殖”野味处理掉。
而专家轻描淡写来了一句:
反正破产的也不是他。
当然站在我个人角度也不支持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毕竟我们是文明人嘛。
跟那帮把野生动物当成日常食材的美国人相比,我们不一样的(笑)。
但是,若后来没有全世界的爆发,没有美国去年夏天就已经有了感染迹象……
武汉人民,以及湖北人民,也许这辈子都抬不起头了。
哪怕,他们一口蝙蝠都没有吃。
而讽刺的是,就在1月26日那个全世界声讨武汉人吃蝙蝠的时期……
关于海鲜市场可能不是起源地的说法,就已经出现在相关研究报道中了。
这篇报道如果经过全网宣传,完全可以成为帮助武汉人民洗脱冤情的契机。
可我们的媒体,在干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