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edyMonkey
2020-03-10T11:36:38+00:00
[url]//url.not.available/[/url]
隔壁看到的
晚上看明朝时期语言的材料的时候突发奇想,朱元璋其实有一个隐藏的很深的功绩,那就是消除了南北汉人正在进行的分化。
?
要谈这个问题,我来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叫“汉儿言语”的东西,这是在元朝后期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种汉语变体。它本身是受蒙古语、女真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而产生的,拥有大量外语借词,同时语序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主宾谓)。以下是我从文献里摘出来的几句汉儿言语以及他们的翻译:
?
“嫂嫂母亲行更加十分孝”
意思是“嫂嫂更加孝顺母亲了”
?
“孝道的勾当,是德行的根本有”
意思是“孝道是德行的根本”
?
“必张三备有”
意思是“我是张三”
?
“俺衣服买呵,自穿的不是”
意思是“我买衣服不是给自己穿的”
?
是不是一路看下来感觉很别扭?
而根据江蓝生的研究,这个语言在元朝时期,是北方汉人的母语,在北方各民族百姓交流中占“中心地位”。
不仅语言是如此,自从宋朝南北分治数百年以后,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从语言,习俗,服装等各方各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异。元朝时期双方还没被划分为一类人,北方是的汉人,南方的南人。我个人觉得,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在明朝之前已经开始逐渐分化了。
而和这个事情联动的另一个事件,就是南北榜案。洪武三十年,科举录取的进士中,一个北方人也没有。在常年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统治下,北方文教遭受的打击至此都还没恢复。
而从朱元璋开始,頒布《洪武正韵》禁止汉儿言语和其他不规范的语言,禁止陋俗和陋装,设立南北榜进行平衡,从而把南北文化统一规范了起来,并消除了双方的的分化。
幽云之地从石敬瑭开始到大明才重新成为汉地,中间都500年了
隔壁看到的
晚上看明朝时期语言的材料的时候突发奇想,朱元璋其实有一个隐藏的很深的功绩,那就是消除了南北汉人正在进行的分化。
?
要谈这个问题,我来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叫“汉儿言语”的东西,这是在元朝后期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种汉语变体。它本身是受蒙古语、女真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而产生的,拥有大量外语借词,同时语序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主宾谓)。以下是我从文献里摘出来的几句汉儿言语以及他们的翻译:
?
“嫂嫂母亲行更加十分孝”
意思是“嫂嫂更加孝顺母亲了”
?
“孝道的勾当,是德行的根本有”
意思是“孝道是德行的根本”
?
“必张三备有”
意思是“我是张三”
?
“俺衣服买呵,自穿的不是”
意思是“我买衣服不是给自己穿的”
?
是不是一路看下来感觉很别扭?
而根据江蓝生的研究,这个语言在元朝时期,是北方汉人的母语,在北方各民族百姓交流中占“中心地位”。
不仅语言是如此,自从宋朝南北分治数百年以后,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从语言,习俗,服装等各方各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异。元朝时期双方还没被划分为一类人,北方是的汉人,南方的南人。我个人觉得,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在明朝之前已经开始逐渐分化了。
而和这个事情联动的另一个事件,就是南北榜案。洪武三十年,科举录取的进士中,一个北方人也没有。在常年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统治下,北方文教遭受的打击至此都还没恢复。
而从朱元璋开始,頒布《洪武正韵》禁止汉儿言语和其他不规范的语言,禁止陋俗和陋装,设立南北榜进行平衡,从而把南北文化统一规范了起来,并消除了双方的的分化。
幽云之地从石敬瑭开始到大明才重新成为汉地,中间都50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