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容] [历史] 辟谣对诸葛亮普遍存在的十条误解

H0pe-avatar

H0pe

2019-02-27T06:57:10+00:00

误解一、诸葛亮早就选好了刘备,刘备不来找他他也会“毛遂自荐”的
真相: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其实在《出师表》中就已经写的清楚明了了[quote]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quote]当时的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布衣,而刘备已经贵为左将军、豫州牧,双方地位差距如此悬殊,刘备却仍然愿意“猥自枉屈”来请教诸葛亮,在古代那种“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的环境中,诸葛亮选择刘备自然是情理之中了。

误解二、诸葛亮去曹操、孙权那里根本出不了头,因为他们人才太多了
真相:我相信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会说出“我们人才已经够了”这种话,因为人才是永远不够的,所以“人才太多了”这条我们先否掉。
再说“出不了头”这个观点,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同族的人有两个分别在吴、魏当官,分别是亲哥诸葛瑾和族弟诸葛诞。诸葛瑾官至大将军、左都护、豫州牧;诸葛诞官至高平侯、征东大将军。那么这三个人的才能又如何呢?[quote]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quote]这虎、狗都能混得风生水起,龙去了反而受困浅谈?未免有失逻辑了。再者,魏、吴都有那么多人才了,怎么还被诸葛亮辅佐刘备成了鼎足之一?这人才的质量怕是也有点问题

误解三、诸葛家在曹、孙、刘各放一支下注,这样不管谁赢了诸葛家都会是胜利者
真相:且不说诸葛瑾和诸葛诞,就说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的时候是个什么情况?将不过关、张、赵,手下无兵无地,北面曹操刚统一北方,南面刘表还猜忌刘备,到底从哪里能看出刘备能成为鼎足之一?总不会是诸葛亮开了上帝视角吧?所以三家下注这个思路在逻辑上就是有问题的

误解四、诸葛亮出山之后地位根本不高
真相:赤壁战后曹操败退回到邺城,刘备趁此时机横扫荆南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打下之后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交给诸葛亮管理。之后刘备入蜀取益州,更是让诸葛亮与关羽共同镇守荆州,史书记载:[quote]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quote],甚至连与孙权的联系都是诸葛亮在处理:[quote]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於亮[/quote],相比于地位不高,我觉得位高权重更适合形容诸葛亮

误解五、诸葛亮只管后勤,根本不带兵
真相:诸葛亮不仅在刘备在世时就带过兵,而且第一次带兵就独领一军作战,甚至还是张飞、赵云的监军:[quote]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quote]在之后的入蜀作战中诸葛亮也有不错的表现:[quote]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距亮,败於柏下[/quote]而且诸葛亮的官职: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虽然都号“军师”但实际上也是有兵权的职位。

误解六、庞统、法正地位高于诸葛亮
真相:关于庞统的地位,其实《庞统传》里就写的很清楚了:[quote]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quote]亚于嘛,还是要差一点的。再说法正,法正在刘备手下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平蜀之后“法正为谋主”,但是相较于诸葛亮来说还是要差一些:[quote]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於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quote]在汉中王劝进表中,马超作为新降的一方诸侯排名第一,许靖、庞羲、射援作为刘备的属臣紧跟其后,在真正的实权派里,诸葛亮的座位就是第一个了。

误解七、刘备当上汉中王后诸葛亮没见升迁,可见刘备已经疏远诸葛亮了
真相: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概念:王国之臣是要低于汉之臣的,这点我们从夏侯惇身上就不难看出[quote]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quote]而刘备建立汉中王国,要做的肯定是将自己的班底吸纳进汉中王国体系,但是这样又会将手下降格,于是需要普遍晋升。按理说刘备建汉中王国最适合诸葛亮的官职无疑是王相,但是刘备的汉中王按法理是不能拥有王相的:[quote]时诸侯得自除御史大夫群卿以下众官,如汉朝,汉独为置丞相[/quote]既然没有合适诸葛亮的位置,那干脆就一起继续当汉臣好了。之后刘备称帝,就封诸葛亮为丞相,这才是最适合诸葛亮的位置。当然,如果非要有王相也可以,上表给汉献帝(曹操)要求封一个就行了…………

误解八、诸葛亮北伐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
真相:北伐对于蜀国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蜀国的立国之本。古代人称帝之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总要有一番说辞,例如刘备就是痛骂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而曹丕则是“载其凶逆,窃居神器”,他自己称帝是为了吊民伐罪、龚行天罚,所以一称帝刘备便出兵“讨伐逆贼”。但是如果你不讨伐,而是偏安一偶,蜀国的正统性相比于魏国就会土崩瓦解,立国之本都没了,这国家还能好下去吗?而且如果一直偏安,过个几十年后新出生的人们就会消去对于汉室的记忆,等到北方已经没人思念汉朝了,那个时候蜀国就真的会变成一个普通的割据政权了。诸葛亮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正是因此。

误解九、诸葛亮军事能力根本不行
真相:这其实是老生常谈了,论开疆拓土,诸葛亮有武都、阴平二郡[quote]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quote]论斩将,诸葛亮斩王双、张郃;论人头,诸葛亮大破司马懿,砍了几千颗脑袋不说还顺带缴获一大批物资[quote]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quote]论官方评价,诸葛亮是武庙十哲钉子户,《辞海》钦定的军事家。后世讨论三国军事,无非曹操、诸葛亮俩人,曹操一死,还有谁能超过诸葛亮的?

误解十、诸葛亮不会用人,致使蜀国人才凋敝
真相:诸葛亮不仅擅长用人,更擅长提拔人才[quote]是以西土咸服亮能揽拔英秀也。[/quote]其实更准确的说是蜀国绝大部分人才都是诸葛亮所提拔、任用、举荐的,具体名单如下
名单 ...
[杜微,字国辅,涪人也,任安弟子。先主定蜀,常称聋,阖门不出。建兴二年,丞相亮领州牧,选为主簿,舆而致之。亮引见,与书诱劝,欲使以德辅时,微固辞疾笃。亮表拜谏大夫,从其所志。]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攻雒城,中流矢卒。先主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为刘璋蜀郡太守。先主进围成都,靖欲逾城出降,先主薄之;定蜀后,益无意于靖。亮谏曰:“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宇内。”于是稍尊之,寻拜司徒。靖年已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丞相亮皆为之拜。]
[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身为广都长,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 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迁为参军。八年,代张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 琬常足食足兵。亮每言:“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刘璋欲迎先主,巴极谏,璋不听。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而亮数称荐之,辟为左将军西曹掾,尝称之。先主称尊号, 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祇,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也。章武二年卒。后,魏尚书仆射陈群与丞相诸葛亮书,问巴消息,称曰刘君子初,甚敬重焉。]
[董厥者,丞相亮时为府令史,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思慎宜适。”徙为主簿。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
[姚伷字子绪,亦阆中人。先主定益州后,为功曹书佐。建兴元年,为广汉太守。丞相亮北驻汉中,辟为掾。并进文武之士,亮称之,迁为参军。]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亮军向祁山,时维与梁绪、尹赏、梁虔诣亮降。亮美维胆智,辟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
[董允字休昭,掌军中郎将和之子。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於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任以宫省之事;寻请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 ]
[马忠字德信,巴西阆中人。少养外家,姓狐名笃,后乃复姓,改名忠。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以忠为门下督。]
[柳伸字雅厚,州牧诸葛亮辟为从事。]
[先主入益州,吴遣迎孙夫人。夫人欲将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太子乃得止。]
[诸葛亮以费袆有俊才,宜遣使吴。孙权好嘲戏以观任,时琅琊诸葛恪、羊衜等各知名,皆在坐,并发异端之论以难袆。袆应机辄对,举坐称之。]
[丞相亮主簿胡济,字伟度,义阳人,有忠义之效。亮发教群下,与董和、徐庶并称。]
[李邵字允南,广汉郪人。先主定蜀后,以李邵为州书佐部从事。建兴元年,丞相亮辟为西曹掾。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
[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宓迎为别驾,寻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遣使张温来聘,百官皆往饯焉。众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与温答问,如响应声而出,温大敬服。迁大司农。]
[张翼字伯恭,犍为武阳人。建兴九年,为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讨刘胄,未破,会被徵当还。群下咸以为宜便驰骑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蛮夷蠢动,不称职故 还耳,然代人未至,吾方临战场,当运粮积谷,为灭贼之资,岂可以黜退之故而废公家之务乎?”於是统摄不懈,代到乃发。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闻而善 之。亮出武功,以翼为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
[杨颙字子昭,襄阳人,为丞相诸葛亮主簿。亮尝自校簿书,颙直入谏云云,亮谢之。及卒,亮垂泣三日。]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街亭之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 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 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十二年,亮卒於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
[尹默字思潜,梓潼涪人。主定益州,领牧,以为劝学从事,及立太子,以为仆射。后主践阼,拜谏议大夫。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亮卒,还成都,拜太中大夫。]
[赖恭子厷,为丞相西曹令史,随诸葛亮於汉中,早夭,亮甚惜之,与留府长史参军张裔、蒋琬书曰:“令史失赖厷,掾属丧杨颙,为朝中损益多矣。”]
[(霍)峻子弋,字绍先,后主立,除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
[关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先主薨於永安。丞相诸葛亮深虑孙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脩好於权。权自绝魏,与蜀连和。亮驻汉中,以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
[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后主践阼,为虎贲中郎将。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辅军将军,坐事去职。]
[柳隐长子充,连道令。次子初,举秀才。杜祯字文然,柳伸字雅厚,州牧诸葛亮辟为从事。祯符节令、梁益二州都督。伸度支。祯子珍,字伯重,略阳护军。伸汉嘉、巴东太守。]
[梓潼文恭仲宝,亦以才干为牧诸葛亮治中从事、丞相参军]
[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
[先主薨,(廖化)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
[杨戏字文然,犍为武阳人也。少与巴西程祁公弘、巴郡杨汰季儒、蜀郡张表伯达并知名。戏每推祁以为冠首,丞相亮深识之。]
[建兴八年,(亮使)(吴壹)与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将费瑶,徙亭侯,进封高阳乡侯,迁左将军。]
[建兴元年,(马勋)为广汉太守。丞相亮北驻汉中,辟为掾。并进文武之士,亮称曰:“忠益者莫大於进人,进人者各务其所尚;今姚掾并存刚柔,以广文武之用,可谓博雅矣,原诸掾各希此事,以属其望。”迁为参军。]
[会先主薨,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亮令芝言次可从权请裔。裔自至吴数年,流徙伏匿,权未之知也,故许芝遣裔。]
[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