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TRETCH
2020-05-08T10:35:04+00:00
1、廖化算不算是老将
大部分收到三国演义影响的人都会认为廖化是老将,三国演义里面廖化是黄巾时期出场,活跃到蜀汉亡国。但历史上的廖化,是从关羽守荆州才登场的,作为关羽军的主簿。考虑到261年廖化与宗预对话的“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于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那廖化大概是生于公元182-191年之间,按这样算,廖化比关羽的儿子关平还小不少。
2、杂号将军算不算人
汉朝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其实关系并不算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重号将军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叫做常设将军,其中大将军一般默认为国家军队一把手,位比三公,有时候比三公还大。其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次之。但也可以在将军号前面加个大字,比如骠骑大将军,一般这种情况下,这人也算是地位提升了。
杂号将军的杂,取的意思是烦杂,表示将军号非常多,而不是某些人心目中的杂鱼的意思。杂号将军的待遇可以说是千差万别,高的其实与车骑将军没区别。由于官职的变化,某些将军名号在三国到两晋期间变化比较大,比如四证四镇,在晋就能算重号将军,在蜀汉就是杂号将军。
杂号一般情况下都有很强的目的性,除了最低级的偏将军、裨将军外,比如张飞的荡寇将军,赵云的翊军将军,夏侯的伏波将军等等,尤其是最明显的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基本上都会根据此人担负的作战目的来给予将军封号。
杂号将军也可以加大,比如魏延的征西大将军,表示地位提升。另外看下《光武帝纪》中的一段:秋七月辛未,拜[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丁丑,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壬午,[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偏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偏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偏将军朱佑为建义大将军],[中坚将军杜茂为大将军]。可见东汉时期杂号和大将军之间的转换,其实没有什么很悬殊的地位差距。即便是最低级的偏将军裨将军,也可以直接转为大将军。大将军也可以升级为杂号大将军,并不代表地位就变低了。所以单纯以将军是杂号还是重号来看大小是非常片面的。
3、爵位很难不难弄
关羽一生以汉寿亭侯为傲,关羽的汉寿亭侯,是侯爵中的最低等级的亭侯,除了这个爵位是汉献帝封的以外,最大的原因还是,侯爵这个级别,属于秦汉两朝级别最高的彻侯,是最顶级的封赏。汉朝讲究无功不封侯,李广难封也就是因为他没有取得足够的军功。所以关羽得以封侯,是对他斩颜良解白马围的肯定。关公戏曲中出场那一句“某,汉寿亭侯”,其实就是让他对面的敌人要先想想,自己比颜良如何……
三国前期,不管魏蜀吴领导人都不是皇帝,能够得到封侯的人是少之又少。直到曹丕篡汉,三家各自当皇帝,后面的封侯才多起来。
4、刘备很勇吗
历史上的刘备,跟三国演义的表述,除了一样仁义以外几乎完全对不上号。
首先就是刘备的战斗力,真的是称得上战必胜攻必取。一辈子打仗,除了早年打黄巾失败被迫装死逃生,只在曹操吕布陆逊身上吃过亏。但是严格地说,吕布是偷袭,曹操是凭借绝对优势兵力碾压。数来数去只有陆逊是真正凭实力赢了刘备。曹操手下不管是夏侯诸曹还是外姓将领,基本上对上刘备都被刘备揍过(包括刘岱、王忠、蔡阳、夏侯惇、于禁、夏侯渊、赵颙),只有曹操亲自带大军上才能干的过刘备。这也就是刘备在三国时期最大的立足本钱。无论是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刘璋,都是希望借助刘备的战斗力来达成战略目标的。
其次是刘备的政治能力,最早刘备被公孙瓒举荐为平原相,当时平原的历史记载属于民不聊生的级别,刘备去了以后灭了贼寇,然后“勤施善政”,抚养生息,用“惠裕”和“德美”治理乡政,此时有人想刺杀刘备,结果刺客觉得刘备这人太仁义了,不忍心杀,反而把一切告诉了刘备……
还有刘备的为人处世,三国演义里面的形象是整天哭来哭去,但三国志里面记录的刘备是“喜怒不形于色”,曹操才是经常哭的那个。当然我觉得这也不算太对,因为刘备是个很容易怒的人。经常一气之下就弃官走人。鞭笞督邮啥的都是刘备自己干,没张飞啥事。
5、诸葛亮手无缚鸡之力吗
诸葛亮历史上记载身高八尺、貌甚伟,这体格和历史上的赵云相仿。根据《古今刀剑录》里面的记载,诸葛亮有投刀入山之举。
蜀昭烈帝铸 ,采金牛山铁 ,三尺六寸 ,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测。
唐人尚书郎李章武本名方古,贞元季年,为东平帅,李师古判官因理第,掘得逼剑,上有章武字方。古《博物志》张茂先亦曰:蜀相诸葛孔明所佩剑也。乃改名师古,为奏,请为章武焉。盖蜀主八剑之一也。
一剑刺入山中,唐朝被挖出来,啧啧。
6、赵云是不是白面小生
历史上的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你要说长得很威风是肯定没错的,但是想符合现代人心目中的帅气就难说了。
另外赵云的年纪,按照191年去投奔公孙瓒来算,此时刘备30岁。一般情况下被同郡举荐不太可能太老,所以赵云历史上还是很有可能比刘备年轻的。
大部分收到三国演义影响的人都会认为廖化是老将,三国演义里面廖化是黄巾时期出场,活跃到蜀汉亡国。但历史上的廖化,是从关羽守荆州才登场的,作为关羽军的主簿。考虑到261年廖化与宗预对话的“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于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那廖化大概是生于公元182-191年之间,按这样算,廖化比关羽的儿子关平还小不少。
2、杂号将军算不算人
汉朝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其实关系并不算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重号将军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叫做常设将军,其中大将军一般默认为国家军队一把手,位比三公,有时候比三公还大。其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次之。但也可以在将军号前面加个大字,比如骠骑大将军,一般这种情况下,这人也算是地位提升了。
杂号将军的杂,取的意思是烦杂,表示将军号非常多,而不是某些人心目中的杂鱼的意思。杂号将军的待遇可以说是千差万别,高的其实与车骑将军没区别。由于官职的变化,某些将军名号在三国到两晋期间变化比较大,比如四证四镇,在晋就能算重号将军,在蜀汉就是杂号将军。
杂号一般情况下都有很强的目的性,除了最低级的偏将军、裨将军外,比如张飞的荡寇将军,赵云的翊军将军,夏侯的伏波将军等等,尤其是最明显的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基本上都会根据此人担负的作战目的来给予将军封号。
杂号将军也可以加大,比如魏延的征西大将军,表示地位提升。另外看下《光武帝纪》中的一段:秋七月辛未,拜[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丁丑,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壬午,[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偏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偏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偏将军朱佑为建义大将军],[中坚将军杜茂为大将军]。可见东汉时期杂号和大将军之间的转换,其实没有什么很悬殊的地位差距。即便是最低级的偏将军裨将军,也可以直接转为大将军。大将军也可以升级为杂号大将军,并不代表地位就变低了。所以单纯以将军是杂号还是重号来看大小是非常片面的。
3、爵位很难不难弄
关羽一生以汉寿亭侯为傲,关羽的汉寿亭侯,是侯爵中的最低等级的亭侯,除了这个爵位是汉献帝封的以外,最大的原因还是,侯爵这个级别,属于秦汉两朝级别最高的彻侯,是最顶级的封赏。汉朝讲究无功不封侯,李广难封也就是因为他没有取得足够的军功。所以关羽得以封侯,是对他斩颜良解白马围的肯定。关公戏曲中出场那一句“某,汉寿亭侯”,其实就是让他对面的敌人要先想想,自己比颜良如何……
三国前期,不管魏蜀吴领导人都不是皇帝,能够得到封侯的人是少之又少。直到曹丕篡汉,三家各自当皇帝,后面的封侯才多起来。
4、刘备很勇吗
历史上的刘备,跟三国演义的表述,除了一样仁义以外几乎完全对不上号。
首先就是刘备的战斗力,真的是称得上战必胜攻必取。一辈子打仗,除了早年打黄巾失败被迫装死逃生,只在曹操吕布陆逊身上吃过亏。但是严格地说,吕布是偷袭,曹操是凭借绝对优势兵力碾压。数来数去只有陆逊是真正凭实力赢了刘备。曹操手下不管是夏侯诸曹还是外姓将领,基本上对上刘备都被刘备揍过(包括刘岱、王忠、蔡阳、夏侯惇、于禁、夏侯渊、赵颙),只有曹操亲自带大军上才能干的过刘备。这也就是刘备在三国时期最大的立足本钱。无论是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刘璋,都是希望借助刘备的战斗力来达成战略目标的。
其次是刘备的政治能力,最早刘备被公孙瓒举荐为平原相,当时平原的历史记载属于民不聊生的级别,刘备去了以后灭了贼寇,然后“勤施善政”,抚养生息,用“惠裕”和“德美”治理乡政,此时有人想刺杀刘备,结果刺客觉得刘备这人太仁义了,不忍心杀,反而把一切告诉了刘备……
还有刘备的为人处世,三国演义里面的形象是整天哭来哭去,但三国志里面记录的刘备是“喜怒不形于色”,曹操才是经常哭的那个。当然我觉得这也不算太对,因为刘备是个很容易怒的人。经常一气之下就弃官走人。鞭笞督邮啥的都是刘备自己干,没张飞啥事。
5、诸葛亮手无缚鸡之力吗
诸葛亮历史上记载身高八尺、貌甚伟,这体格和历史上的赵云相仿。根据《古今刀剑录》里面的记载,诸葛亮有投刀入山之举。
蜀昭烈帝铸 ,采金牛山铁 ,三尺六寸 ,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测。
唐人尚书郎李章武本名方古,贞元季年,为东平帅,李师古判官因理第,掘得逼剑,上有章武字方。古《博物志》张茂先亦曰:蜀相诸葛孔明所佩剑也。乃改名师古,为奏,请为章武焉。盖蜀主八剑之一也。
一剑刺入山中,唐朝被挖出来,啧啧。
6、赵云是不是白面小生
历史上的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你要说长得很威风是肯定没错的,但是想符合现代人心目中的帅气就难说了。
另外赵云的年纪,按照191年去投奔公孙瓒来算,此时刘备30岁。一般情况下被同郡举荐不太可能太老,所以赵云历史上还是很有可能比刘备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