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857
2021-01-13T04:29:58+00:00
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恐同的深柜'可能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汉奸'差不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想,在当年日军侵华时期,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凭借着强大的坚船利炮无情地欺负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大多数中国人都在为了民族自强奋力抗争。而往往就有那么几个中国人,可能会说几句日语,就不把自己当中国人了,仗着自己穿着日本人发的衣服,站在了父老乡亲们的对立面,与侵略者合伙欺负自己人。
仔细想想,'恐同的深柜'是不是也是一样?他们二者的共同点就在于——将他人对自己的偏见内化后,对自身产生了负面态度。
研究者们解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理。
我们每个人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并不是天生就能完全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的。只不过由于'多元性教育'的缺位,我们从小到大,在电视上、书本上、大人们的口中,几乎所有声音都在告诉我们,'异性相吸'才是正常,'同性相吸'是不正常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年纪轻轻的同性恋们长期接触到大量社会对同性恋者的偏见,会对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感到极度困惑,进而搜索更多资料来进行自我界定。
这个'自我界定'的过程对于同性恋者十分关键,这个时期往往在12~15岁的生理发育期(这也是为什么多元性教育如此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逐渐确认自己的性倾向。
在这个阶段,性少数孩子如果可以接受到正确的性教育,知道同性恋也是正常的,就可以消除过往的偏见,快乐成长。但如果遇到了恐同的家长、恐同的教育,那么性少数孩子就会巩固以前就已有的偏见观,并开始用偏见观界定自己。这样一来,内化同性恋嫌恶也逐渐形成。一个'恐同的深柜',也即将诞生。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现在身边有很多快乐成长的GAY,从小到大也没接受到正确的性教育,为什么人和人差距这么大呢?
科学家介绍,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冲突缓解'方式不同。
有的人'自信',当他意识到自己面对偏见时,能够成功抵御偏见,以'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态度面对充满偏见的世界。
有的人则做不到,一种情况是,'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但是不能接纳自己'。那些选择自杀的孩子便是如此,正如他们在遗书中写道,'我是同性恋,爸妈我对不起你们。'
另一种情况是,'直接否定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这也就是最典型的'恐同的深柜'了。因为他们始终在自己骗自己,一旦被人看穿,或是挑战他对自己的认识,便会一点就着地伤害到他不堪一击的'自我认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想,在当年日军侵华时期,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凭借着强大的坚船利炮无情地欺负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大多数中国人都在为了民族自强奋力抗争。而往往就有那么几个中国人,可能会说几句日语,就不把自己当中国人了,仗着自己穿着日本人发的衣服,站在了父老乡亲们的对立面,与侵略者合伙欺负自己人。
仔细想想,'恐同的深柜'是不是也是一样?他们二者的共同点就在于——将他人对自己的偏见内化后,对自身产生了负面态度。
研究者们解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理。
我们每个人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并不是天生就能完全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的。只不过由于'多元性教育'的缺位,我们从小到大,在电视上、书本上、大人们的口中,几乎所有声音都在告诉我们,'异性相吸'才是正常,'同性相吸'是不正常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年纪轻轻的同性恋们长期接触到大量社会对同性恋者的偏见,会对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感到极度困惑,进而搜索更多资料来进行自我界定。
这个'自我界定'的过程对于同性恋者十分关键,这个时期往往在12~15岁的生理发育期(这也是为什么多元性教育如此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逐渐确认自己的性倾向。
在这个阶段,性少数孩子如果可以接受到正确的性教育,知道同性恋也是正常的,就可以消除过往的偏见,快乐成长。但如果遇到了恐同的家长、恐同的教育,那么性少数孩子就会巩固以前就已有的偏见观,并开始用偏见观界定自己。这样一来,内化同性恋嫌恶也逐渐形成。一个'恐同的深柜',也即将诞生。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现在身边有很多快乐成长的GAY,从小到大也没接受到正确的性教育,为什么人和人差距这么大呢?
科学家介绍,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冲突缓解'方式不同。
有的人'自信',当他意识到自己面对偏见时,能够成功抵御偏见,以'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态度面对充满偏见的世界。
有的人则做不到,一种情况是,'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但是不能接纳自己'。那些选择自杀的孩子便是如此,正如他们在遗书中写道,'我是同性恋,爸妈我对不起你们。'
另一种情况是,'直接否定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这也就是最典型的'恐同的深柜'了。因为他们始终在自己骗自己,一旦被人看穿,或是挑战他对自己的认识,便会一点就着地伤害到他不堪一击的'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