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说到读者了,那我问一下当年读者的这几篇文章到底是不是真的

Hellrossin-avatar

Hellrossin

2021-05-01T08:13:22+00:00

1 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从民工棚走出来的博士生

写得无比之矫情,现在看来好像就是农村凤凰男叽叽歪歪,其实文里面那个城里的孩子才是正常人吧,读书走进城市了竟然能为喝上星巴克感到阶级飞跃这才是仇富病态心理吧[s:a2:冷笑]

2 有一群人坐火车路过一个荒凉的地方,忽然见到一面空白的墙,火车里的人都议论纷纷,却只有一个人见之若有所思,后来他折返到原地向这个地方的人租下来了这面墙,卖给广告公司挂广告成了大富翁[s:ac:呆]

3 最后一片常春藤

就是一个癌症病人觉得自己要死了,每天躺在病床上看着窗外的一株常春藤,告诉一个画家说只要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他就死了,然后那个画家就给窗外的树画了一片叶子,燃起了病人的希望[s:a2:不明觉厉]

4 留学生或者小留学生住在外国人家里,从小公主小王子成为独立能力超强的打工人[s:ac:blink]

5各种美国梦,比如米老鼠创始人是以车库里一只老鼠为灵感画出米老鼠的,美国梦的起源是一个男人赤手空拳靠着开货车推销能做到高管


编辑
第三个是小说没错,第一个我找了一下原文,这个放在现在不是挑拨阶级对立的仇富心理吗[s:a2:冷笑]

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只能报农村户口,而你是城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非要到城市来?农村不很好吗?空气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可是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去年SARS好像让大家一夜之间发现农村的医疗保健体系竟然如此落后,物质供应也不丰富,因为农民挣的钱少,贵一点儿的东西就买不起,所以商贩也不会进太多货。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中买得起等离子彩电的农民毕竟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农民还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于是我要进城,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你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
考上大学是我跳出农门的惟一机会。我要刻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个佼佼者心里不知是喜是忧。激烈的竞争让我不敢疏忽,除了学习功课,我无暇顾及业余爱好,学校也没有这些发展个人特长的课程。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长就告诉我们这三年只有一个目标——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睡觉,就连中秋节的晚上,我还在路灯下背政治题。

而你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爱好,去读课外读物,去球场挥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蓝天白云。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你可以在高三时有机会获得保送名额,哪怕成绩忒差,也会被“扫”进一所本地三流大学,而那所三流大学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进去,因为按地区分配的名额中留给上海本地的名额太多了。

我们的考卷一样我们的分数线却不一样,但是当我们都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所交的学费是一样的。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来光学费就要2.4万元,再加上住宿费每人每年1500元,还有书本教材费每年1000元、生活费每年4000元(只吃学校食堂),四年总共5万元。2003年上海某大学以“新建的松江校区环境优良”为由,将学费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这就意味着仅学费一项四年就要4万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总共6.6万元。6.6万元对于一个上海城市家庭来说也许算不上沉重的负担,可是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这简直是一辈子的积蓄。我的家乡在东部沿海开放省份,是一个农业大省,相比西部内陆省份应该说经济水平还算比较好,但一年辛苦劳作也剩不了几个钱。以供养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为例,除去各种日常必需开支,一个家庭每年最多积蓄3000元,那么6.6万元上大学的费用意味着22年的积蓄!前提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个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多么优秀,都必须剥夺他上大学的权利,因为家里只能提供这么多钱。我属于比较幸运的,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交齐了第一年的学费,看着那些握着录取通知书愁苦不堪全家几近绝望的同学,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教育产业化时代的大学招收的?

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假期打工挣点生活费,我实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钱,那每一分钱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血汗钱啊!

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发现与我的同学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会作画,不会演奏乐器,不认识港台明星,没看过武侠小说,不认得MP3,不知道什么是walkman,为了弄明白营销管理课上讲的“仓储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麦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丰富的商品。

我没摸过计算机,为此我花了半年时间泡在学校机房里学习你在中学里就学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我的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听不懂,这也不能怪我,我们家乡没有外教,老师自己都读不准,怎么可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基础没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时间矫正我的发音。我真的很羡慕大城市的同学多才多艺,知识面那么广,而我只会读书,我的学生时代只有学习、考试、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我才能来到你们中间,才能与你们一起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标。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学的嘲笑,可以几个星期不吃一份荤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可以在周末自习回来的路上羡慕地看着校园舞厅里的成双成对,可以在寂寞无聊的深夜在操场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我毕业的时候,我能在这个大都市挣一份工资的时候,我会和你这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做一个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会为我骄傲,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终于毕业了,在上海工作难找,回到家乡更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能幸运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应届本科生只有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水平,也许你认为这点钱应该够你零花的了,可是对我来说,我还要租房,还要交水电煤电话费还要还助学贷款,还想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够我每顿吃盖浇饭,我还是不能与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如今的我在上海读完了硕士,现在有一份年薪七八万的工作。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经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与周围的白领朋友没有什么差别。可是我无法忘记奋斗历程中那些艰苦的岁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同学和他们永远无法实现的夙愿。于是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了上面的文字,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平民子弟奋斗历程的写照。每每看到正在同命运抗争的学子,我的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这并不可怕,但是对不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我在上海读硕士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个维达纸业的营销案例,我的一位当时曾有三年工作经验,现任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的同学,提出一个方案:应该让维达纸业开发高档面巾纸产品推向9亿农民市场。我惊讶于她提出这个方案的勇气,当时我问她是否知道农民兄弟吃过饭后如何处理面部油腻,她疑惑地看着我,我用手背在两侧嘴角抹了两下,对如此不雅的动作她投以鄙夷神色。

在一次宏观经济学课上,我的另一同学大肆批判下岗工人和辍学务工务农的少年:“80%是由于他们自己不努力,年轻的时候不学会一门专长,所以现在下岗活该!那些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嘛,据说有很多学生一个暑假就能赚几千元,学费还用愁吗?”我的这位同学太不了解贫困地区农村了。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龄人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的行为将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吃过苦现在已经淡忘的人,关注社会下层,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社会责任感驻留我们的头脑。

我花了18年时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sinifo-avatar

sinifo

第3个...欧亨利风评被害[s:a2:怒]
niii_san-avatar

niii_san

3是欧亨利的小说吧
賣油翁-avatar

賣油翁

最后一片常春藤是欧亨利的,欧亨利是小说家不是纪实文学作者

美国梦基本都是假的,比如大门同志的母亲玛丽盖茨是IBM的高管、华盛顿大学董事、银行系统的董事以及国际联合劝募协会的主席
Profy-avatar

Profy

我感觉都是编的。
MilkMate-avatar

MilkMate

3是欧亨利的小说啊,得的是肺炎[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几乎是那个那个时代的绝症
Dade Reacts-avatar

Dade Reacts

第一个不是很real吗 把咖啡看成意象
KettleChipp-avatar

KettleChipp

既然第三个是从小说抄的 那其他几个八成也是 有可能是原作小众你之前不知道
Egochild-avatar

Egochild

你得看时代来。
当时90年代,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属于比较奢侈和前卫的西方餐。
那个时候西餐厅好像都不多吧。而且这种也就是大城市先推广。
至于那个看见荒凉地区的空白墙面,那个真的是先想好故事再添加条件了。
Decrypt-avatar

Decrypt

小时候什么读者知音故事会,现在回想起来,很多都像是编的
indigo-avatar

indigo

[quote][tid=26612412]Topic[/tid] Post by [uid=62864824]camahl[/uid] (2021-05-04 16:13):

1 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从民工棚走出来的博士生

写得无比之矫情,现在看来好像就是农村凤凰男叽叽歪歪,其实文里面那个城里的孩子才是正常人吧,读书走进城市了竟然能为喝上星巴克感到阶级飞跃这才是仇富病态心理吧[s:a2:冷笑]

2 有一群人坐火车路过一个荒凉的地方,忽然见到一面空白的墙,火车里的人都议论纷纷,却只有一个人见之若有所思,后来他折返到原地向这个地方的人租下来了这面墙,卖给广告公司挂广告成了大富翁[s:ac:呆]

3 最后一片常春藤

就是一个癌症病人觉得自己要死了,[/quote]3是欧亨利小说

5说起来并不是非常魔幻的事,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很多世界知名的游戏公司,都是从自家车库起家的
xeno .-avatar

xeno .

还有某某人的第一桶金,其实是家里人托关系的。而且教育生存环境贫富之间的差距不要太大。
Altecie-avatar

Altecie

噗 第三个故事在李狗嗨里面也有致敬,这个故事很有名呀[s:ac:喷]
Feoj-avatar

Feoj

所以我们老师不给我们看读者 都看青年文摘和意林
DibDibs-avatar

DibDibs

第二和第三印象深刻,尤其是第二个,我有时候坐车,还在看看哪里能装广告牌
KingKountry14-avatar

KingKountry14

喝咖啡只是个意象,代指城市生活
MattBoyj-avatar

MattBoyj

第一个是在天涯看到的
sykactusriz-avatar

sykactusriz

第一个不是你说的阶级跨越,也不是仇富,表象说的是农村孩子拼了命努力才能到城市里获得和普通城里孩子一样的生活,而实际上是在说地域资源不公平导致的城乡阶层分裂。

有一说一,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的确是有现实意义的。而现在已经过时了,所以很多人现在再看,已经无法体会当时环境下的意义。当年农村寒门贵子的事迹还是很常见的,现在已经越来越难见到了。
モロぶっ込みアクス-avatar

モロぶっ込みアクス

作为前文摘类杂志的编辑,这些文章基本90%以上都是编的。
平时看得太多了,导致后来我一看到写手编的故事就有点反胃,哪怕是名人的故事都可能被作者添枝加叶。
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一部分文章应该是有生活里的原型,只不过被作者加工过罢了。
Twitch | KTZ Symply-avatar

Twitch | KTZ Symply

第三个是欧亨利的小说情节…

而且其实你说的这些有的还真是事实,比如那些美国梦的例子就还挺多的。

不过读者这杂志恶心的是那些纯写文章编故事的,就比如你说的第一个例子,这杂志非常喜欢摘录这些矫情恶心的价值观不正的乐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