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C
2021-07-28T18:01:02+00:00
一。什么是汽车底盘?
在汽车构造p15 汽车总体构造章节可以看到汽车底盘的精确定义。汽车底盘就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并保证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的系统。从定义就可以看出,所谓底盘实际是个很宽,很复杂的概念。在一般的民用量产车设计中,底盘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组成。本质上,底盘就是连接动力,人,地面的一整套系统的总和。
二。底盘的分类
要学习底盘,那么首先要知道,底盘是如何分类的。搞懂底盘如何分类,以及为什么这么分,那么基本就明白了,底盘设计的要义。底盘怎么分类?底盘以发动机的布置位置和各总成的相对位置来进行分类。可以把底盘分为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发动机后置前轮驱动,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以及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以及全轮驱动。现在新能源大发展,纯电底盘和混动底盘也是两个大类。可以说底盘设计的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如何去布置发动机和各个总成的位置。
三。底盘研发的核心是什么
很多人不懂底盘,把个悬架就当底盘,把个车架当地板盘,甚至把个副车架也当底盘,觉得这些东西是底盘关键。实际上,这些东西都只是底盘的一个总成,一个零部件。很多都是货架产品,如何去选择合适的零件,然后布置这些东西才是底盘设计的核心。而这里的重点在试验数据。一辆车有超过2万个零件,底盘有四个大系统。要让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稳定在各种工况下工作几万公里靠设计和仿真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大量的实验收集数据,搞一些经验公式,去摸清楚一些没问题的布置,确定一系列可靠的参数设置。所以,我们可以说,抄底盘是个很可笑的说法。因为对方车厂不给你开放数据库,那么你买和他一样的零件总成,一样的布置,最后拿出来的就是一辆开不了几公里的破车。甚至,你这车都不能开。而到你通过大量实验,把这套底盘搞的能开了,那基本上和自己研发也差不了多少。所以从来没听过哪个车厂有什么底盘布局专利。
四。怎么去分析一个底盘
我们拿到一个车,如何去评价一个底盘好坏?特别是民用量产车,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答案是看它的承载式车身和底盘电控配置,就这么简单。汽车底盘发展到今天,发动机仓,传动系,制动系,悬架都已经做到一定程度的互相解耦。配合车企自己的数据库,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匹配出不同的配置组合。反过来说,其他总成互相解耦,作为连接他们的承载式车身重要性就越发突出,丰田tnga就是这种思想的一种集中体现。同时在机械方面,各个总成也基本把最优解研究了个遍,悬架各大车厂把好结构都申请了专利。后进者,要么交钱,要么只能用专利过期的老款式。变速器,多少年没有什么新结构了。转向刹车,就更是原地踏步。可以说,今天一切底盘技术进步,都可以归结为承载式车身进步和各式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所以,有esp,好,高一档。有空气悬架,电动悬架,高一档。还有最近ipb刹车,好,高一档。等等,有这些就高级。只是很多人不把这些当底盘内容而已。同时,在承载式车身方面,可以说,前面半车架,高级。后边有独立车架,高级。车架有柔性设计,高级。没有这些,只有一个光板承载式车身,那多半是低级车。基本上通过配置表,和看看车底就能简单的初步对底盘分档。进一步就是厂家特色技术和所谓的调教了。像在发动机下面垫液压小墩子,就是所谓液压悬置。有这底盘就高级了。
五。个人对未来汽车底盘发展的看法
汽车底盘发展趋势我认为现在已经很明确,就是电动化和智能化。即未来设计汽车底盘,动力电池和电机将代替发动机的地位,同时电子系统地位会无限拔高。由此延伸出两条路线,即纯电底盘和混动底盘。对于纯电底盘来说,我认为趋势是集成化,原先分立的电器会集成为几个综合性的总成。例如多合一电控总成,多合一电动总成。未来这两者可能继续集成为,集成电驱动总成。集成化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车辆电控水平的飞跃式提升。过去比亚迪做过一个事就是拿一辆电传动唐和宝马x6在冰原上拔河。最后电驱动的唐完胜x6。在这个宣传视频里,搭载x6机械四驱响应速度比电控比的就像蜗牛。可以预见未来纯电车型,在全车零件集成化后,电控的效果会到什么水平。我可以说,会超出人类能驾驭的水平,未来的ai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会超出今人想象。同时纯电集成化趋势带来另一个后果我认为就是,底盘研发门槛的快速降低。过去汽车零部件众多,极度复杂,这使得底盘研发的试验和调教变得极端重要。众多整车厂也因此崛起。但随着汽车电动化,零部件日益集成化,车辆底盘结构在快速变得简单。今天很多新手车厂的纯电车都有模有样,而今天的电动车零部件集成度实际还不算高。未来很可能,造车会变成很简单的事情。这导致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整车厂可能会沦为掌握微电子核心技术和高端软件技术的系统集成商的代工厂。
相比纯电趋势的明确,混动底盘发展则混沌的多。到今天我认为也只是有一些苗头,其趋势应该是向长续航,大尺寸,和越野发展。也就是未来的混动底盘,应该专注于专用的高效率发动机,砍掉变速箱,采用增程式架构,独立车架的越野底盘。
在汽车构造p15 汽车总体构造章节可以看到汽车底盘的精确定义。汽车底盘就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并保证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的系统。从定义就可以看出,所谓底盘实际是个很宽,很复杂的概念。在一般的民用量产车设计中,底盘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组成。本质上,底盘就是连接动力,人,地面的一整套系统的总和。
二。底盘的分类
要学习底盘,那么首先要知道,底盘是如何分类的。搞懂底盘如何分类,以及为什么这么分,那么基本就明白了,底盘设计的要义。底盘怎么分类?底盘以发动机的布置位置和各总成的相对位置来进行分类。可以把底盘分为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发动机后置前轮驱动,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以及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以及全轮驱动。现在新能源大发展,纯电底盘和混动底盘也是两个大类。可以说底盘设计的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如何去布置发动机和各个总成的位置。
三。底盘研发的核心是什么
很多人不懂底盘,把个悬架就当底盘,把个车架当地板盘,甚至把个副车架也当底盘,觉得这些东西是底盘关键。实际上,这些东西都只是底盘的一个总成,一个零部件。很多都是货架产品,如何去选择合适的零件,然后布置这些东西才是底盘设计的核心。而这里的重点在试验数据。一辆车有超过2万个零件,底盘有四个大系统。要让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稳定在各种工况下工作几万公里靠设计和仿真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大量的实验收集数据,搞一些经验公式,去摸清楚一些没问题的布置,确定一系列可靠的参数设置。所以,我们可以说,抄底盘是个很可笑的说法。因为对方车厂不给你开放数据库,那么你买和他一样的零件总成,一样的布置,最后拿出来的就是一辆开不了几公里的破车。甚至,你这车都不能开。而到你通过大量实验,把这套底盘搞的能开了,那基本上和自己研发也差不了多少。所以从来没听过哪个车厂有什么底盘布局专利。
四。怎么去分析一个底盘
我们拿到一个车,如何去评价一个底盘好坏?特别是民用量产车,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答案是看它的承载式车身和底盘电控配置,就这么简单。汽车底盘发展到今天,发动机仓,传动系,制动系,悬架都已经做到一定程度的互相解耦。配合车企自己的数据库,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匹配出不同的配置组合。反过来说,其他总成互相解耦,作为连接他们的承载式车身重要性就越发突出,丰田tnga就是这种思想的一种集中体现。同时在机械方面,各个总成也基本把最优解研究了个遍,悬架各大车厂把好结构都申请了专利。后进者,要么交钱,要么只能用专利过期的老款式。变速器,多少年没有什么新结构了。转向刹车,就更是原地踏步。可以说,今天一切底盘技术进步,都可以归结为承载式车身进步和各式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所以,有esp,好,高一档。有空气悬架,电动悬架,高一档。还有最近ipb刹车,好,高一档。等等,有这些就高级。只是很多人不把这些当底盘内容而已。同时,在承载式车身方面,可以说,前面半车架,高级。后边有独立车架,高级。车架有柔性设计,高级。没有这些,只有一个光板承载式车身,那多半是低级车。基本上通过配置表,和看看车底就能简单的初步对底盘分档。进一步就是厂家特色技术和所谓的调教了。像在发动机下面垫液压小墩子,就是所谓液压悬置。有这底盘就高级了。
五。个人对未来汽车底盘发展的看法
汽车底盘发展趋势我认为现在已经很明确,就是电动化和智能化。即未来设计汽车底盘,动力电池和电机将代替发动机的地位,同时电子系统地位会无限拔高。由此延伸出两条路线,即纯电底盘和混动底盘。对于纯电底盘来说,我认为趋势是集成化,原先分立的电器会集成为几个综合性的总成。例如多合一电控总成,多合一电动总成。未来这两者可能继续集成为,集成电驱动总成。集成化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车辆电控水平的飞跃式提升。过去比亚迪做过一个事就是拿一辆电传动唐和宝马x6在冰原上拔河。最后电驱动的唐完胜x6。在这个宣传视频里,搭载x6机械四驱响应速度比电控比的就像蜗牛。可以预见未来纯电车型,在全车零件集成化后,电控的效果会到什么水平。我可以说,会超出人类能驾驭的水平,未来的ai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会超出今人想象。同时纯电集成化趋势带来另一个后果我认为就是,底盘研发门槛的快速降低。过去汽车零部件众多,极度复杂,这使得底盘研发的试验和调教变得极端重要。众多整车厂也因此崛起。但随着汽车电动化,零部件日益集成化,车辆底盘结构在快速变得简单。今天很多新手车厂的纯电车都有模有样,而今天的电动车零部件集成度实际还不算高。未来很可能,造车会变成很简单的事情。这导致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整车厂可能会沦为掌握微电子核心技术和高端软件技术的系统集成商的代工厂。
相比纯电趋势的明确,混动底盘发展则混沌的多。到今天我认为也只是有一些苗头,其趋势应该是向长续航,大尺寸,和越野发展。也就是未来的混动底盘,应该专注于专用的高效率发动机,砍掉变速箱,采用增程式架构,独立车架的越野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