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r
2020-04-25T08:34:13+00:00
关于武则天杀女的故事。最早的史书版本是这样说的。
武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唐会要》
意思就是,武则天所生的女婴死了,于是就指控说,这是让王皇后弄死的。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主观色彩,只是客观陈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武则天所生的女婴死了。因为真心说,凶手到底是谁?谁也无法判断,所以史书也没有任何结论。最关键的是,皇帝据此有了废皇后的想法。
而稍后的版是这样说的,武则天为了争夺皇后之位,不惜杀自己襁褓中的孩子嫁祸于王皇后。
但是整个过程依然很简单,只是简单的陈述了一个事实,表达了一个史官自己的官方主观认定。
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旧唐书》
再后来宋代人写的版本,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个版本了。
武则天为了嫁祸王皇后,杀了自己的女婴,嫁祸于王皇后;期间整个过程,出场人物都是声情并茂、栩栩如生。一切就如同现场监控录相被调了出来。
武昭仪生女,王皇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新唐书》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哪个版本可信呢?
其实三个版本中,只有最基本的事实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武则天的女儿死了,武则天指控说,是王皇后害死的。而皇帝当时就给予肯定。
至于各种细节,不管它说得多么活灵活现,通常也是传闻、或是人们的脑补。
就好比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杀没杀吕伯奢一家,也是有三个版本的说法。但是因为演义的精彩描写非常符合曹操奸雄形象,读者遂认定该事件是实锤铁证。
后世读史者、著史者,基于宋人《新唐书》中的这段内容,几乎一边倒的认为,凶手就是武则天。因为这非常符合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形象。
总的来说,历史就是一个罗生门。
历史的真相也许只有一个,但是它通常总有众多不同的版本。因为处于不同利害关系下的人,对同样的事实,陈述总是不同的。
历史是客观的,但是历史总是由有主观倾向的人在记述。所以,同样的历史事实,不同的人记述下来,它总是不同的。
武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唐会要》
意思就是,武则天所生的女婴死了,于是就指控说,这是让王皇后弄死的。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主观色彩,只是客观陈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武则天所生的女婴死了。因为真心说,凶手到底是谁?谁也无法判断,所以史书也没有任何结论。最关键的是,皇帝据此有了废皇后的想法。
而稍后的版是这样说的,武则天为了争夺皇后之位,不惜杀自己襁褓中的孩子嫁祸于王皇后。
但是整个过程依然很简单,只是简单的陈述了一个事实,表达了一个史官自己的官方主观认定。
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旧唐书》
再后来宋代人写的版本,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个版本了。
武则天为了嫁祸王皇后,杀了自己的女婴,嫁祸于王皇后;期间整个过程,出场人物都是声情并茂、栩栩如生。一切就如同现场监控录相被调了出来。
武昭仪生女,王皇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新唐书》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哪个版本可信呢?
其实三个版本中,只有最基本的事实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武则天的女儿死了,武则天指控说,是王皇后害死的。而皇帝当时就给予肯定。
至于各种细节,不管它说得多么活灵活现,通常也是传闻、或是人们的脑补。
就好比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杀没杀吕伯奢一家,也是有三个版本的说法。但是因为演义的精彩描写非常符合曹操奸雄形象,读者遂认定该事件是实锤铁证。
后世读史者、著史者,基于宋人《新唐书》中的这段内容,几乎一边倒的认为,凶手就是武则天。因为这非常符合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形象。
总的来说,历史就是一个罗生门。
历史的真相也许只有一个,但是它通常总有众多不同的版本。因为处于不同利害关系下的人,对同样的事实,陈述总是不同的。
历史是客观的,但是历史总是由有主观倾向的人在记述。所以,同样的历史事实,不同的人记述下来,它总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