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个絮絮叨叨没啥意思的回忆贴吧,纪念我夭折的爱情

NoFold-avatar

NoFold

2025-08-24T17:24:42+00:00

之前答应过某人,要把以前的事儿写成回忆录,可回头想想,当年日子大多平平淡淡,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精彩的桥段好说。所以就先写个短帖子,浅浅回忆一下,也算是兑现承诺了。
故事得从二十年前说起,那时候他还在读初中。学校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小镇上,离一线城市远得很,交通也不方便。那年代的人没怎么接触过外面的新鲜事,对感情这事儿都特别扭捏,藏着掖着的。所以下面说的这些,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觉得没法理解,大家多担待。
故事里的主角就是他自己,这人在人际交往上一直挺被动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 “回避型依赖人格”。上学那阵儿,但凡让他有点好感的女生,基本都是他同桌 —— 只要人家对他稍微好点,他就特容易动心。但可惜,他那时候成绩在班里还算不错,爸妈和老师盯得紧。那年代谁要是敢提 “早恋”,简直跟闯了大祸似的,所以这些小心思只能揣在心里,慢慢就淡了 —— 直到后来,女生 L 闯进了他的生活。
其实同班同学哪有什么 “boy meets girl” 的说法呢。那时候他的生活里除了课本就是试卷,L 一开始也就是个成绩还行、会点画画的普通同学,他俩平时都没怎么说过话。
转折点是一节音乐课。当时音乐老师点人上台唱歌,正好点到了 L。时间太久了,L 具体唱的啥他记不清了,但肯定不是课本里那些儿歌或者红歌 —— 就因为这个,他一下子就注意到 L 了。而且跟其他五音不全的同学不一样,L 唱歌满是青春的感觉,特别能感染人。那天的阳光撒在讲台上,那个发光的女孩就这样深深的映在了他心里。要是举个例子的话,大概就像《凉宫春日的忧郁》里,阿虚在台下听凉宫春日唱《God Knows》那个程度吧。
没过多久,L 成了他的同桌。也没啥特别原因,就是班主任按身高排座位,纯偶然。成了同桌之后,跟普通同学一样慢慢熟悉起来,他不出意外地喜欢上了这个挺有个性的女生 —— 当然,跟以前一样,这份喜欢还是被他藏在心里了。后来他俩关系是近了点,但也仅限于一起讨论学习的好朋友,没再往前多走一步。
那时候 L 已经很受男生欢迎了,每天都有一群男生吵吵嚷嚷地围在 L 旁边,故意找机会吸引她注意。他看着还挺嫉妒的 —— 嫉妒他们能大大方方地把喜欢说出来,不用藏着。
又过了一阵儿,有天 L 偷偷跟他说,有人跟自己表白了,想问问他的想法。那时候流行用电子辞典,除了查单词还能写日记。那天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他手都有点抖,在电子辞典上敲了句 “我觉得不太好,因为我喜欢你”,然后递给了 L。等了好一会儿,L 把辞典还回来,他一看,屏幕上写着 “我也喜欢你”。
要是故事能顺顺利利往下走,说不定结果就不一样了。可偏偏他那时候满脑子都是课本,从没看过言情小说也没怎么看电视剧,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该咋做才能让关系更进一步。他心里清楚,这时候的好感已经变成喜欢了 —— 因为他从来没有过这种患得患失、心里发慌的感觉。他还写过好几封情书,就试着送出去过一次。那天上学路上,他还反复看信,生怕哪句话写得不对,结果突然下大雨,信全湿透了,根本没法送出去。他又气又委屈,当场还掉眼泪了。
再然后,突然又一天L 跟他说:“你学习这么好,可不能因为谈恋爱耽误了。咱们约好,等考上一中,就在一起吧!” 他当时都懵了,心里乱糟糟的,最后也只说了句 “好”。
后来升了年级,分班之后他俩就不在一个班了。这期间,有小人在他跟前说 L 的坏话,再加上还有其他男生追 L,他慢慢就冷下来了。他俩的联系也突然断了。他当时还想,可能这份感情跟以前对其他同桌的好感一样,分开了也就淡了。但偶尔路过 L 回家的那条路,他还是会不自觉地盼着能碰见她。
要是故事在这儿结束,大概也就没人受伤了。可初三那年,他正埋在题海里准备考高中呢,L 托她闺蜜来问他:“现在又有人跟我表白,我该咋办啊?” 他当时一下子就慌了,不知道该咋回答 —— 那时候他心里大概只剩下L的影子,而且他本来就不擅长跟人打交道,这种私密的事儿,哪好意思让第三个人传话啊?琢磨了半天,他支支吾吾地说:“随她便吧。” 他想着,这样 L 应该就对自己失望了,死心了,就算结束了也挺好。后来他从朋友那儿旁敲侧击地知道,L 没答应那个人的表白,但这事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半年多后,他和 L 都考上了县一中。高中同年级一下子有十几个班,他俩不出意外地分在了不同的班。
高一的时候,有天 L 的闺蜜又来找他,问他:“你还记得当初约好高中在一起的事儿吗?” 他又说不出话了,心里特别复杂。原来 L 一直记得这个约定,可他心里的感觉早就变了,哪还好意思回应啊?最后只能含糊其辞地糊弄过去了。又过了一阵儿,高中放月假,他和 L 在县城回镇上的中巴车上碰见了。他坐在前面,偷偷往最后排看了 L 几眼,见她脸红红的。他好几次想鼓起勇气跟 L 说话,可就是不知道该说啥。车到站后,他假装镇定地等了 L 几秒,打了个招呼,就慌慌张张地跑了。
从这之后,关于 L 的事儿就告一段落了。后来他俩偶尔会在 QQ 或者空间上聊几句,但也跟普通朋友没啥区别,没了以前的感觉。现在他也记不清当时咋想的了,可能就是俩人都没勇气主动说话,关系才慢慢淡了吧。他总忍不住想,要是那时候能多聊几句,说不定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之后的十几年里,他心里一直像扎了根刺,满是愧疚和后悔。每次碰到让他心动的女生,这根刺就会扎得他难受,刚冒出来的喜欢一下子就没了。所以他一直单身,L 好像一直也没有对象。
高中剩下的日子挺平淡的,他也认识了不少 “朋友”,但仔细想想,这些所谓的朋友,也就是同班、同座或者同宿舍的同学,没真正交心过。
高中的时候,有个跟他同校的初中男同学,神神秘秘地塞给了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个 QQ 号,就说这是一个老同学让他转交给自己的。他也没当回事,但出于礼貌还是加了好友。对方昵称很陌生,他就叫她 M 吧。M 没说自己是谁,就以笔友的身份跟他联系:偶尔在他空间留句 “路过”,偶尔在他发的牢骚下面评论几句,有一次还发了封邮件,附了好多赏花的照片。他看着挺懵的,不知道 M 想干啥。
可能那时候小县城的孩子见识少,他那时候成绩还行,在女生里好像还挺有好感的。但因为心里那根 “刺”,他总故意对那些对自己有好感的女生冷淡,生怕不小心伤到她们 ——M 就是其中一个,每次回复 M 都故意拉开距离,态度特别疏远。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大一的一个晚上,他收到了 M 的邮件,写得挺伤感的,最后一句是 “你要是懂,那最好;要是不懂,就算回复了也没意义”。那时候他没看懂,也没回复。他还以为,M 终于看明白自己这人冷漠,放弃了。后来他俩也就在空间说说上偶尔聊一两句,再往后,M 的 QQ 就再也没上线过了。
他高考报的专业被调剂了,毕业后工作也只是混口饭吃,没啥成就感。见了外面的人和事,以前的那些事儿才慢慢淡了。他离开家,在陌生的城市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下班了只能靠打游戏、看动漫打发时间,心里空落落的。工作后大家都用微信了,他加了 L 的微信,从 L 朋友圈能看出来她过得还行:拍照片、爬山、健身、玩滑板,日子挺丰富的。但 L 朋友圈里从没出现过跟男生的亲密照片,不知道是藏起来了还是真的单身。不过那时候他俩也就是 “朋友圈点赞之交”,没啥好聊的了。至于 M,早就断了联系。偶尔想起来,他会觉得当年可能不小心伤了 M,希望她现在能过得幸福。
疫情前一年,他来上海工作了。之后差不多三年,断断续续封城,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的,不知不觉就从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变成了别人嘴里 “油腻的三十岁大叔”。他买了 PC、PS、NS 这些游戏设备,还买了 VR、最新的苹果平板和相机,能买的娱乐电子产品都买了,可越玩越不开心。他总问自己,怎么把日子过成这样了?于是就开始回想以前的事儿,想找出心里空落落的原因,说不定就是当年哪步走错了,才留下这么多遗憾。
他记得特别清楚,有个周末下午,他熬夜睡醒后,突然觉得特别孤单。他登录了好久没碰的 QQ,打开邮箱里存了十几年的星标邮件,一条一条翻空间里的留言。翻到十四年前 M 发的那封邮件时,他逐字逐句地看,这一次突然就看懂了 —— 后背一下子冒冷汗,汗毛都竖起来了。之后好几个晚上,他都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知道该咋办,白天又得装没事人一样上班。
今年有天,他看到 L 在朋友圈发日常,调整了下情绪,点开了 L 的聊天框。
他问 L:“问你个事儿,这个 QQ 号你有印象吗?” 然后把 M 的 QQ 号发过去了。
L 回复:“不是我的好友哦。” 还发了张 QQ 搜索截图。
他说:“哦,没事,应该是高中同学吧,我大多都没联系了,所以问问你。”
L 说:“基本都断了联系。”
他又问:“号主应该早就不用这个号了吧?”
L 说:“那可不一定,偶尔还是会登录的。”
他心里掠过一个念头:“不是好友,怎么知道她偶尔登录的呢”——他想了想,只是沉默着删删改改想要说的话,然后转移了话题。
他跟 L 说,除了对她有愧疚,自己还特别对不起 M,又找了个借口搪塞说想写回忆录,所以才问 L 知不知道 M 是谁。
L 引用了他那句 “对不起 M”,回复说:“都这么多年了,也该放下了。”

是啊,都放下了。

然后 L 还说他文笔不错,想看看他后续写的回忆录。他只能打哈哈糊弄过去,说就是发个帖子,给后面的年轻人提个醒。
这段故事到这儿就真的结束了。他觉得 L 大概率看不到这篇帖子,自己也不想让她看到 —— 就算看到了,又能咋样呢?
他心里现在还有 L 的影子,但也就像偶尔被旁边的光闪过突然清晰了那么一瞬而已。一眼看去,那影子确实是 L,但却是二十年前的模样。时间隔得太久了,本来就不算熟的俩人,现在更陌生了。
前几天他看了本起点小说,里面有个情节他印象特别深:男主对一个因为未婚妻去世而哭的人说:“你哭不是因为爱,就是觉得可惜 —— 就像一个包装好看的盲盒,还没打开就丢了,直到摔碎了才知道里面的东西多值钱,你就是为自己丢了东西难受。” 看完他就想,自己可能也是这样的人。唯一不一样的是,这三十多年里,他唯一为她掉过眼泪的女生,只有 L。
NoFold-avatar

NoFold

其实我是个老二次元了,现在也还是,就是更煞笔了。回想起来有几件事印象挺深:大学那阵儿我入坑了 Galgame(美少女恋爱游戏),每次碰到游戏里那种 “钝感” 的男主,都想破口大骂—— 不明白为何男主不能早点察觉女主的心意,只能一边点鼠标一边干着急。那时候这类男主还挺流行的,不过近十年慢慢不流行了。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从晴朗的朝色泛起之际开始》(日文名:きっと、澄みわたる朝色よりも),里面的男主就是 “钝感王”。
还有第一次看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看到男主的情书被风吹走那段,眼睛一下子就模糊了,看不清屏幕。总忍不住想,要是那封情书送出去了,他俩的未来会不会不一样?
现在的年轻人对感情没那么含蓄了,但我觉得还是有不少害羞的小朋友。七夕晚上,我想跟那些还在犹豫的年轻人说几句:感情这事儿,不是家庭作业,也不是考试卷子或者述职报告,没人会管你 —— 家长、老师、领导都不会。要是对方不知道你喜欢他,那这事儿就只有你自己知道。别指望别人帮你,只能靠自己,鼓起勇气把心意说出来,才有可能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