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EX
2022-01-17T16:22:31+00:00
这书高中时候买的,原因无他,只是听说这书很nb就买了,当时其实差不多把前两部看完了,然后就撂下了,现在剧情差不多忘光了,这个寒假打算捡起来重新看完,暂时计划每天读八十页,争取十天读完。每天在nga发点感想,到时候汇总汇总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今天例外,今天刚开始看,就把第一卷看了。
第一卷,大体介绍了卡拉马佐夫一家的情况。
其中最让我困惑的就是老卡拉马佐夫,因为我对俄国的老酒鬼是什么样子完全没有概念。
老卡拉马佐夫的形象,概括地说就是,坏。这是直观感受,而且我确定这个感受没错,因为作者直接说了,他“是一个恶劣又荒唐,同时又头脑糊涂的人的典型。”“有一种特别的,带有民族特色的浑噩。”
比较突出的几个特点:
一、喜欢骗人,尤其是欺骗人的感情。他第一第二任妻子都是被他骗到手的,而且陆续被他的行为折腾死。他连自己大儿子德米特里的钱都骗没了。
二、沉迷享乐。在家里招来一大群女人,还喜欢酗酒,按中国人的说法就是酒色之徒。
三、夸张的表演欲,缺乏羞耻心。尤其喜欢在别人面前扮小丑,满世界说自己老婆的闺房琐事,“有声有色地描绘自己受辱的细节”,可见这个人几乎没有正常人的羞耻心,甚至以出丑为乐。这种表现该怎么理解呢?如果从心理学上说,可能是他通过自我败坏名声来间接地忏悔自己错误的行为。但也可能从历史角度上说,现实中俄国的这种恶棍可能就这样。
四、无情无义。这点看了上面可能都不用说了,但我还是单独拿出来提一下,他自己先后放弃了三个孩子的抚养,连自己第二任妻子的墓地都不知道在哪。
虽然他有这么多“恶”,但不像很多作品中的反派那样,他一点也不强大,说白了就是他完全不掌握暴力,他天天挨自己第一个老婆揍,又被将军夫人(第二任妻子的监护人)扇了三耳光也毫无怨言,可见他会在真正的暴力下屈服。
还有一个额外的特点就是,会赚钱。按理说这种公事私事都搞的一团糟的家伙很难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然而他还是从一个小地主变成了身家十万卢布的富翁。可能是作者掩盖了他较为精明的一面。但我觉得也可能纯粹是个方便的设定,就是为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能从他身上继承金钱,从而制造剧情矛盾。
然后就是他的三个儿子,有人说这三个儿子象征了俄罗斯未来的三条道路,我暂时存疑。
大儿子德米特里,他是个军人,但不是个好军人,酗酒遭钱,欠了一屁股债,还被他爹被刺了,准备和老卡拉马佐夫对簿公堂。
二儿子伊凡,他是个文化人,至少是上过大学的,而且在这方面事业有成,年纪轻轻就在刊物上发文,在学界有点名气。他的性格里有纤细敏感的地方,“他从十岁起,就注意到他们到底是住在别人家里,而他们的父亲是那类提起来都嫌丢人的一类。”,早早就赚到能出国留学的钱,还是个无神论者。要是按我们通常的观点来说,算是个青年才俊呀!可以到知乎当大V了。可是这是我事后总结出的,读的时候却没意识到伊凡这么成功,可能是陀氏说话的那种调调让所有角色都带上了一点灰蒙蒙的雾气,也可能是我单纯对那个时代不敏感。
这个人比起其他角色,非常的“现代”,一是他追求世俗的成功,二是他展现出一种对人的提防。他不是那么信任人,而是想着“我先足够强大了,再过独立的生活”
三儿子阿辽沙应该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太晚了,明天再说吧。(未完待续)
1月19日
今天读完了第二卷,第三卷开了个头。
第二卷的主要内容就是卡拉马佐夫一家和几个闲人在修道院和长老商量德米特里的钱,这话与其说是概括,不如说只是这次会面的初衷,因为他们只用了大概一两页讲该不该还钱的事,其他完全都是这几个人在修道院的言行。目的和行动完全脱离,这种剧情在传统文学中并不少见,我在轻小说里也见到过,但在网文里确实不多见。这一卷中人物关系我认为并没有真正推进,主要作用还是展现这几个主人公的性格和增加一些设定,和第一卷的区别在于,第一卷只是相互独立的叙述各人的经历性格,而这个在修道院的会面把一帮人凑一起了,体现出他们平时是如何相处的。到第三卷才开启主要矛盾。写得这么磨叽,可见陀翁虽然手速很快,但完全不懂黄金三章,写网文一准扑街[s:ac:哭笑]。
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作者采用了“回合制”,大概就是每个人单独分配几页,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然后吐出一大段独白,其他人基本是配角。
第二卷的第二章是老卡拉马佐夫的主场,详细地给我们展示了这位作者钦定的小丑到底有多小丑,章节名字都叫“老丑角”。
第三章内容是佐西马长老给求助者安慰和治病的内容。写的是佐西马长老。
第四章是长老和一个外地太太的会面,太太的女儿丽和阿辽沙是老朋友。
第五章谈了谈伊凡的宗教论文,描写了一下伊凡的思想。我感觉也是给宗教大法官做铺垫。思想的碰撞是陀氏作品的精髓。
第六章德米特里才来,他之前被老卡拉马佐夫骗了,晚了一小时。他和老爹大吵一架,暗示了小说的主要冲突,但没有明确说明。
第七章主要是阿辽沙和一个宗教学校学生拉基金的对话。拉基金的谈话主要有三点内容,一是指明了米卡和老卡拉马佐夫的矛盾(同时争取一个荡妇),二是对伊凡论文的回应,可以作为思想争鸣的余波,三是体现了拉基金这个角色的特点。
拉基金的一段话还指出了卡拉马佐夫家族遗传的性格。
[quote]你不亏姓卡拉马佐夫,你是地地道道的卡拉马佐夫,由此看来,血统和遗传是真有关系呀!从父亲传来的是好色,从母亲传来的是疯狂的虔信。[/quote]反正我第一个想到的是《百年孤独》里的家族,不知道陀翁的著作是否也是这种设定的源头。
第八章,众人都被老卡拉马佐夫的行为弄烦了,同行者彼得和伊凡去找院长吃饭,顺便赔礼道歉,结果老卡拉马佐夫不死心,又跑过来把事情搅黄了,故事就在一顿鸡飞狗跳中结束。这章其实进一步解释了老卡拉马佐夫的行为动机(这段独白让我想到了药水哥那句“如果非要有个人当小丑,为什么不是我呢?”)。
[quote]“每当我跟人来往的时候,老觉得我比一切人都低贱,大家全都把我当成小丑看待,所以我想:那我就真的来扮演小丑吧,因为你们一个个全比我还愚蠢,还卑鄙。”[/quote]
注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态度和角色态度可能不同。
卡拉马佐夫卡拉马佐夫没写完真的太遗憾了,别的不说,光是宗教大法官那个故事就可以封神了。100年过去了,你可以把所有的思想都往这个故事套,如果xx复活了怎么办?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就写过了。
读俄国文学不读宗教大法官,就想读四大名著不读红楼梦[s:ac:哭笑]
[quote][pid=582605860,30333354,1]Reply[/pid] Post by [uid=62836337]大力V鸽[/uid] (2022-01-19 01:05):
注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态度和角色态度可能不同。
卡拉马佐夫卡拉马佐夫没写完真的太遗憾了,别的不说,光是宗教大法官那个故事就可以封神了。100年过去了,你可以把所有的思想都往这个故事套,如果xx复活了怎么办?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就写过了。[/quote]托代表俄国的广度,陀代表俄国的深度。
《卡拉马佐夫兄弟》无疑是最最最深的那口矿井。
很遗憾没有第二部了…
宗教大法官那一章我在第一次读这书的时候直接跳了,当时就是看个故事。但是看完回过头再看就发现这一章写的真的很好,感觉这些作家写书主要是为了有个地方议论,不是写一个故事
宗教大法官的话,第一次读就读出一个意象,之后再读就感觉内容越来越多。
这本书我反复放下过好几次,每次都是第一句的人名直接干掉了我[s:ac:哭笑]
Reply to [pid=582855779,30333354,1]Reply[/pid] Post by [uid=736524]yushi0623[/uid] (2022-01-19 23:42)
哈哈哈,我总感觉陀思妥耶夫斯基总能跟泥潭很多人定的“好作者”的标准冲突,包括但不限于:
开头不抓人
主角过于圣母
对话絮絮叨叨
不爱分段
总是在掺私货[s:ac:哭笑]
Reply to [pid=582859313,30333354,1]Reply[/pid] Post by [uid=61093945]不瑞克3[/uid] (2022-01-20 00:01)私活水平过高……拷问人类灵魂的先知……
宗教大法官看不懂就把耶稣换成东方红,你会发现这问题可真不是一般头大,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quote][pid=582859313,30333354,1]Reply[/pid] Post by [uid=61093945]不瑞克3[/uid] (2022-01-20 00:01):
哈哈哈,我总感觉陀思妥耶夫斯基总能跟泥潭很多人定的“好作者”的标准冲突,包括但不限于:
开头不抓人
主角过于圣母
对话絮絮叨叨
不爱分段
总是在掺私货[s:ac:哭笑][/quote]最近正好在kindle上看坨翁的死屋手记,只能说啊,有的书确实不适合电子书,阅读时间拉的太长人名,得往前翻,阅读速度快一点,也撑不着
至于泥潭的好作者标准都是指网文,比如你预定了一天看18页,很多人看书一天都快看180章了
所以我一直持有一个观点:拿一种需要每天更新三千字需要连续更新起码一年,且并不会修改几乎是腹稿即成文以上的文艺作品去和另一种需要反复思考斟酌修改,一年乃至数年以上才能成书的文艺作品去比较是毫无意义的(不过我不否认有的实体书确实是一坨屎,但这种是具体问题具体讨论)
今天读完了第二部的前两卷,本来还想着看得少一点,但一看到了《宗教大法官》了,就干脆看完吧,看完《宗教大法官》一看这卷就剩三章,索性顺着把第二卷看完了。
目前还没什么写感想的心情。
Reply to [pid=582892669,30333354,1]Reply[/pid] Post by [uid=60658640]离雨云[/uid] (2022-01-20 08:16)
没想到吧,陀爷也是连载党
Reply to [pid=583566558,30333354,1]Reply[/pid] Post by [uid=60402418]ixlft[/uid] (2022-01-22 20:01)
当时在报刊上连载作品的人其实挺多的,包括大仲马、狄更斯,貌似托翁两部长篇也是报刊连载的,但他经常拖稿,和主编关系很差,但当时的刊物基本是月刊,打磨文字的时间还是挺多的。
[s:ac:哭笑]《罪与罚》才看了个开头,补这本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Reply to [pid=582859313,30333354,1]Reply[/pid] Post by [uid=61093945]不瑞克3[/uid] (2022-01-20 00:01)
你把第二卷当开头其实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阿廖沙就是个圣母啊
如此大段对话而不显得啰嗦一气呵成本身就足以说明实力,可以说是陀爷特色了
风格的一脉相承,为了抓住读者,也为行文增加了紧凑感和紧张感。当然,确实不符合现代人阅读的习惯,不过嘛,本来就是老书了不是吗
看到楼主看到宗教大法官了,我看这里的时候一直有点没看懂,把我不理解的地方也借楼说一下吧:
我的感觉就是耶稣整个行为就很迷,我没仔细的看过圣经,只是知道一些也算是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加上宗教大法官这个。那我的问题就来了,神子拒绝魔鬼的故事里祂拒绝了用奇迹,威权,神秘进行统治和引导(陀氏的解读)。但是神子和祂的先知不是还是使用过奇迹吗?水上行走,五饼二鱼,先知也用手杖分开过红海,宗教大法官故事的开端也是一个(全程)没说过一句话没有任何能证明自己身份的人靠着施展神迹让所有人包括大法官都认出祂是神子,能这样认出来那说明神子以前就是这么干的啊,那神子是怎么会一边大肆施展奇迹另一边又拒绝了魔鬼最后在听完大法官的长篇大论以后吻别然后悄然离去的?
因为宗教大法官本质是故事中的故事,虽然有“不合理”的地方(我觉得不合理)可以接受,而且这部分实际上并不是这个故事的重点(重点应该在信仰和自由那边),但是我还是觉得神子的行为不太能立得住,除非是那种全知全能又完全不管的,我知道一切,知道你是怎么说怎么想的,你不说我也知道,你嫌弃自己的神我也知道但是我就只听你亲口说,我自己则什么话的不说 装高手 。可能神子是觉得我早就给了你们自由,信我与不信我,如何教化人民如何解释宗教都已经是你们自己做决定自己选择的事情,我这一趟来纯粹是来玩来整蛊的,就是下界散了个布,以上这样的动机我觉得才能比较符合故事里的神子形象,但是感觉太乐子人了
Reply to [pid=583569968,30333354,1]Reply[/pid] Post by [uid=61093945]不瑞克3[/uid] (2022-01-22 20:16)
说实话,我不太想讨论作者在连载上的能力,只是想说明有些文字即便是给你时间也是无法超越的,都在文学史上留名的人物了,那里还需要连载速度证明自己
Reply to [pid=583575987,30333354,1]Reply[/pid] Post by [uid=27002136]光影伴生[/uid] (2022-01-22 20:45)
虽然这章算上那次中途放弃的阅读我读过两遍了,但都挺粗糙的,我只就我自己的感觉说事。
首先,不能把这里的“神子”理解成一个“角色”,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虔诚的教徒,我觉得他也不敢随意更改耶稣的形象,事实上这个故事里耶稣一语不发,只是充当宗教大法官的一个靶子。
其次,耶稣不用奇迹这个不是陀氏的剧情,而是《圣经·马太福音》的原文:
[quote]
4:1 那时,耶稣被圣神领往旷野,为受魔鬼的试探。
4:2 他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后来就饿了。
4:3 试探者就前来对他说:'你若是天主子,就命这些石头变成饼吧!'
4:4 他回答说:'经上记载:"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
4:5 那时,魔鬼引他到了圣城,把他立在圣殿顶上,
4:6 对他说:'你若是天主子,就跳下去,因经上记载:"他为你吩咐了自己的天使,他们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4:7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载:"你不可试探上主,你的天主!"'
4:8 魔鬼又把他带到一座极高的山上,将世上的一切国度及其荣华指给他看。
4:9 对他说:'你若俯伏朝拜我,我必把这一切交给你。'
4:10 那时,耶稣就对他说:'去吧!撒殚!因为经上记载:"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独事奉他!"'
4:11 于是魔鬼离开了他,就有天使前来伺候他。
[/quote]虽然这是古时传下来的宗教故事,但关于“自由”的含义是陀氏(或者说伊凡)赋予的。我查了下我家那本有注释的《新约》,里面对这段话的阐释还是以“克制贪欲”为主的。
第三,“奇迹”和“自由”的概念也是经典的神学问题,不是陀氏在这里自创的,至少从中世纪就开始探讨了。我对神学了解不多,基督教怎么看待奇迹我不太清楚,关于自由还是有所了解的,因为基督教一开始只是犹太人的宗教,它成为罗马国教是和其他思想竞争的过程,希腊的哲学家曾经质疑过:既然神是至善且全善的,为什么世间还存在恶?基督教给出的一个解释是:神可以消灭罪恶,让所有人变善,但这样就抹杀了自由意志,神不舍得消灭人的自由意志,于是有些人就被撒旦引诱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