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_Guiltless
2021-04-12T05:04:37+00:00
在土澳毕业后工作两年多了,一直想来分享一下澳洲职场见闻。正好现在没事干,就把周末写好的几段贴上来吧[s:ac:哭笑]如有不通顺的地方欢迎指出,我很久没写那么多中文了[s:ac:怕]
那找工作咋办呢?
首先,利用那20%有用的课,学透了还是能应付面试的。身边统计学:留学生群体里,但凡数据结构,OOP,算法基础,这些课拿HD(85分以上,代表前10%)的同学,都能在这边找到工作。
然后,活用本地人的各种论坛/工具。首先是whirpool每年都有grad的求职板块。然后是学校里的社团,例如计算机社团里有学长学姐,多去加他们的facebook和他们约coffee chat,顺便要一手内推。说起这个内推,很多人还觉得本地的职位都要PR,没PR啥都申请不了,其实这是错觉,因为很多情况下内推可以免掉PR,特别是大公司,其实他们是有能力担保PR的,内推的时候是recruiter直接上门联系你,跳过了官网申请里的PR检查那一步。
我们team lead,也是我的直属上司,是有15年工作经验的本地白人,聪明又十分有耐心。
他曾经有去欧洲留学的经历,所以也很理解我作为留学生/外国人的各种艰辛(例如租房/搬家的麻烦,吃不到家乡菜,没法和父母见面),一开始还问我需不需要本地向导(实则是拉我去酒吧喝酒[s:ac:哭笑])。而且教我各种英文词汇,日常用语,给机会我锻炼英语,很鼓励我多说,多做成果演讲。碰上了个这么好的上司,感觉自己真的是走狗屎运了[s:ac:羞]。
说完老板说同事,同事里五湖四海的都有,挑几个有特色的来说。
某毛子,写代码速度飞快,bug少(而且擅长找bug),心思细腻,但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命名[s:ac:哭笑]
[quote]There are two hard things in computer science: cache invalidation, naming things, and off-by-one errors.[/quote]他说他写代码有20%的时间都在想变量名该怎么起,但每次都会在code review里被人指出命名不当[s:ac:哭笑]
某英国人,精日,动漫宅,coser,坚持每年去日本旅游一次(20年疫情没去成),打字带颜文字,很喜欢卖萌,女朋友好像是日本人,但也有可能是本地长大的日裔。
本人中二时看过一点海贼火影,偶尔跟他说起来他也能滔滔不绝,但跟他交流日本的东西真的好辛苦,因为我看的是日译中(意译音译混杂),他看的是日译英(绝大部分就是音译),然后我得把我知道的中文意译成英文,和他的日译英对照[s:a2:自戳双目] 但是偶尔我们就会用soga/so das ne/sugoyi 这种散装日语交流,也完全没问题!
某新西兰人,孩子刚出生,为养娃操碎了心,和他闲聊的时候他总会不由自主说起他女儿最近怎样怎样,然后组里几个爸爸就聊起育儿经[s:a2:你看看你]因为小孩晚上闹腾,极度缺乏睡眠,最近一直在家办公,工作时间几乎是24小时,他的意思是反正被吵醒了,干脆起来写会代码[s:a2:大哭]
总的来说组里的人都挺nice,这也是小公司的特点了。公司人多起来就会有各种办公室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嘛。
入职的前两个月大部分是学习时间,学习公司的技术栈,各种代码规范,做一些小任务来熟悉代码库。我们后端的框架主要是Java Spring Boot那一套,架构都在aws上,部分serverless和部分micro service。
第三个月开始就要做一些比较大的项目,第四个月的时候,我们team lead说我上手挺快,已经确认不会在试用期炒掉我了[s:ac:怕]但是直到第六个月我才完全放下心来,毕竟隔壁组刚刚有个人在试用期被炒了。
在非母语环境中工作,其实最大的压力还是来源于与其他人的交流。做软件开发,说实话写代码的难度也就那样,但关键是做项目的时候和经理沟通需求,然后寻找合适但解决方案。有时候这些解决方案里,写代码可能只占50%的时间,另外50%是和其他组交接,让他们开放他们的api,或者释放权限,或者找人帮忙收集数据,甚至被甩锅了要怼回去...
万幸的是我们team lead十分护短,会时常来问我有没有遇到沟通上的困难,让我有什么觉得不爽的去找他,他出面来解决,所以一直以来这方面都是有惊无险。
至于工作强度的话,我们除了偶尔要早起和美国开会(我们早上7点纽约下午5点),大部分时候都是955。新冠疫情以来推行在家办公,时间就更加自由了,例如上文提到的24小时工作的那位,其实也不是连续工作,而是每隔几个小时就上线一次那样。我们team lead极其反对加班,他认为如果有人加班的话是项目管理出了问题:有人没有正确安排好工作量,导致做不完。我们组项目管理是他作为team lead的职责,所以他会尽可能合理安排工作量来保证大家都能高效工作。我和他聊过中国大厂996的现象,他就觉得肯定很多人在996的时候不是连续工作的,肯定得摸鱼,那与其让他们在公司摸鱼,不如高效完成工作早点回家,毕竟大家都有老婆孩子( 除了我 )[s:ac:哭笑]
1 毕业找工作
很多人觉得澳洲大学水,这是肯定的。在所谓的八大毕业,CS专业,有用的不教,没用的教一堆,可以说80%的课都是学完忘掉这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s:ac:哭笑]。那找工作咋办呢?
首先,利用那20%有用的课,学透了还是能应付面试的。身边统计学:留学生群体里,但凡数据结构,OOP,算法基础,这些课拿HD(85分以上,代表前10%)的同学,都能在这边找到工作。
然后,活用本地人的各种论坛/工具。首先是whirpool每年都有grad的求职板块。然后是学校里的社团,例如计算机社团里有学长学姐,多去加他们的facebook和他们约coffee chat,顺便要一手内推。说起这个内推,很多人还觉得本地的职位都要PR,没PR啥都申请不了,其实这是错觉,因为很多情况下内推可以免掉PR,特别是大公司,其实他们是有能力担保PR的,内推的时候是recruiter直接上门联系你,跳过了官网申请里的PR检查那一步。
2 工作环境 - 同事篇
毕业前后经过小半年面试,最后在19年拿到了本地某公司offer,开始了社畜生活。我们team lead,也是我的直属上司,是有15年工作经验的本地白人,聪明又十分有耐心。
他曾经有去欧洲留学的经历,所以也很理解我作为留学生/外国人的各种艰辛(例如租房/搬家的麻烦,吃不到家乡菜,没法和父母见面),一开始还问我需不需要本地向导(实则是拉我去酒吧喝酒[s:ac:哭笑])。而且教我各种英文词汇,日常用语,给机会我锻炼英语,很鼓励我多说,多做成果演讲。碰上了个这么好的上司,感觉自己真的是走狗屎运了[s:ac:羞]。
说完老板说同事,同事里五湖四海的都有,挑几个有特色的来说。
某毛子,写代码速度飞快,bug少(而且擅长找bug),心思细腻,但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命名[s:ac:哭笑]
[quote]There are two hard things in computer science: cache invalidation, naming things, and off-by-one errors.[/quote]他说他写代码有20%的时间都在想变量名该怎么起,但每次都会在code review里被人指出命名不当[s:ac:哭笑]
某英国人,精日,动漫宅,coser,坚持每年去日本旅游一次(20年疫情没去成),打字带颜文字,很喜欢卖萌,女朋友好像是日本人,但也有可能是本地长大的日裔。
本人中二时看过一点海贼火影,偶尔跟他说起来他也能滔滔不绝,但跟他交流日本的东西真的好辛苦,因为我看的是日译中(意译音译混杂),他看的是日译英(绝大部分就是音译),然后我得把我知道的中文意译成英文,和他的日译英对照[s:a2:自戳双目] 但是偶尔我们就会用soga/so das ne/sugoyi 这种散装日语交流,也完全没问题!
某新西兰人,孩子刚出生,为养娃操碎了心,和他闲聊的时候他总会不由自主说起他女儿最近怎样怎样,然后组里几个爸爸就聊起育儿经[s:a2:你看看你]因为小孩晚上闹腾,极度缺乏睡眠,最近一直在家办公,工作时间几乎是24小时,他的意思是反正被吵醒了,干脆起来写会代码[s:a2:大哭]
总的来说组里的人都挺nice,这也是小公司的特点了。公司人多起来就会有各种办公室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嘛。
3 工作环境 - 工作内容篇
澳洲的工作一般有6个月试用期,所以一开始入职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入职的前两个月大部分是学习时间,学习公司的技术栈,各种代码规范,做一些小任务来熟悉代码库。我们后端的框架主要是Java Spring Boot那一套,架构都在aws上,部分serverless和部分micro service。
第三个月开始就要做一些比较大的项目,第四个月的时候,我们team lead说我上手挺快,已经确认不会在试用期炒掉我了[s:ac:怕]但是直到第六个月我才完全放下心来,毕竟隔壁组刚刚有个人在试用期被炒了。
在非母语环境中工作,其实最大的压力还是来源于与其他人的交流。做软件开发,说实话写代码的难度也就那样,但关键是做项目的时候和经理沟通需求,然后寻找合适但解决方案。有时候这些解决方案里,写代码可能只占50%的时间,另外50%是和其他组交接,让他们开放他们的api,或者释放权限,或者找人帮忙收集数据,甚至被甩锅了要怼回去...
万幸的是我们team lead十分护短,会时常来问我有没有遇到沟通上的困难,让我有什么觉得不爽的去找他,他出面来解决,所以一直以来这方面都是有惊无险。
至于工作强度的话,我们除了偶尔要早起和美国开会(我们早上7点纽约下午5点),大部分时候都是955。新冠疫情以来推行在家办公,时间就更加自由了,例如上文提到的24小时工作的那位,其实也不是连续工作,而是每隔几个小时就上线一次那样。我们team lead极其反对加班,他认为如果有人加班的话是项目管理出了问题:有人没有正确安排好工作量,导致做不完。我们组项目管理是他作为team lead的职责,所以他会尽可能合理安排工作量来保证大家都能高效工作。我和他聊过中国大厂996的现象,他就觉得肯定很多人在996的时候不是连续工作的,肯定得摸鱼,那与其让他们在公司摸鱼,不如高效完成工作早点回家,毕竟大家都有老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