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iwz
2021-02-02T06:08:27+00:00
一直以来,军工板块都是以短线、消息、骗炮著称,往往是一个热点事件爆发,炒个阵子又歇火,很少有持续性,同时军工体系也很混杂,市场没有形成类似于茅台、宁德这样的龙头共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军工的逻辑有很大的缺陷:
1、事件刺激是个伪概念。军工受热点刺激,中印、东海、南海等等一些热点闹一闹,大家觉得要炒军工,但认真想一想,如果真的爆发战争,股市还会炒吗,大盘本身就有崩盘风险,大的资金是避险了,指望军工股独善其身是不太可能的,也是逻辑上本质矛盾的。换句话说我们只能炒预期、可能会打战来带来刺激,但绝对不是真的战争,这就是军工一般短炒的原因。
2、军工的业绩很难体现。在现行体制下,对国内:军工企业的议价权和议价能力是很低的,本身军工企业盈利也是伪命题,想象下要解放ww了,领导说我要100辆J20马上,成飞说那你得加钱。。。军工超额盈利是很可笑的。对国外,军工贸易是非常复杂的体系和政经关系,就不多说了。
3、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短期来说拜登明确承认一个中国、重申联合公报,ww局势应该是暂时缓解的,长期来说,中美因ww开战的概率是很低的,ww不是美国核心利益,他没有介入ww的胆子,但借ww敛财的胆子不仅有,还很大。再一个我们是以国防主权为主的军事思想,讲白了对争霸大洋、世界警察没有兴趣。
说了这些缺点,再说说军工的价值在哪里,“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有剑不用和没有剑是两码事,为了保障主权以及保障海外利益,军工是有长期发展价值的,那么军工的投资价值在哪里,我认为有两个方面:
1、核心军工股超跌。例如波音在2020年3月跌至100美元以下,茅台市值等于波音加通用加星巴克,这种市场给的超低机会。
2、军民两用。部分能够转换民用市场的,例如航发动力这样的核心。
股市我不懂,人心我也不大懂,但军工这种伪事件驱动的应该是,每个股市参与者基于深知其他股市参与者对事件驱动这一现象认知而形成的一种阶段性“双赢”,换句话说,大家认为大家都会买,而当大家认为大家都不会买时,也就是当每个股市参与者认为其他股市参与者不会在军工上形成事件驱动时,伪事件驱动也就自然证伪了,求大佬指导这个直觉是否有道理。
往年的军工股全是题材一波流,游资拉完一波就撤,机构配置军工非常少
今年的军工概念之所以会火起来,而且有可能是真正的第一次以业绩驱动的概念来拉升,
主要原因其实有2个,1是中国海陆空全面要进入20时代换装,歼20,直20,轰20都是在十四五期间要大规模列装,
所以这一波军工,其实被炒得最凶的其实都是航空,尤其是航空发动机一系的中航一大家,顺带水面舰艇一大家,
2是十四五期间,可以预见的是导弹也即将进入大规模迭代时期,所以洪都航空作为导弹总装也被炒了一大波,
同时2020年几场局部战争,再一次证明了无人机和导弹在现代战场的地位,可以预见未来军贸会出现一大波订单,航天彩虹于是也进入炒作行列。
但是归根结底,2020年报并没有体现业绩,所以军工最乐观的机构进场时间,也要在一季报前后,业绩证伪以后才有能被机构抱团,现在都还只是游资加少量机构兴风作浪而已
国家的军工企业核心就不是盈利,更多的是政治、军事上的任务,营收有政策支持军队加大采购等等,但是营收高不代表利润就高,还有各种投入,举个例子,一般企业是考虑盈利、前景、投资回报周期等等进行投资。军工企业投资研发某领域的时候是侧重考虑这些,还是考虑国防需要呢,如果这两者不兼容呢?所以军工企业的营收受到政策支持可以稳步提升,但是利润未必这样
军工的基本面已经变了 利润大幅上升是板上钉钉的事 今年就会看到结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9/jmQbjow-7idxZcT1kShs-12h.jpg.medium.jpg[/img]
[quote][tid=25483831]Topic[/tid] Post by [uid=61189460]Re130[/uid] (2021-02-09 14:09):
一直以来,军工板块都是以短线、消息、骗炮著称,往往是一个热点事件爆发,炒个阵子又歇火,很少有持续性,同时军工体系也很混杂,市场没有形成类似于茅台、宁德这样的龙头共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军工的逻辑有很大的缺陷:
1、事件刺激是个伪概念。军工受热点刺激,中印、东海、南海等等一些热点闹一闹,大家觉得要炒军工,但认真想一想,如果真的爆发战争,股市还会炒吗,大盘本身就有崩盘风险,大的资金是避险了,指望军工股独善其身是不太可能的,也是逻辑上本质矛盾的。换句话说我们只能炒预期、可能会打战来带来刺激,但绝[/quote]其实军工企业的产品民用,有个逻辑上的问题:现在市场上那么多国字头体制内的企业都经营不好,那么一个国字头的体制内的军工企业,产品民用算是副业,别的国企都没能把主业做好,那么指望这个军工国企把他的副业做好,是不是略微有点难呢
以前的事件驱动和情绪刺激本身就是一种短期市场行为,是由于军工属性的特殊导致的。
现在吹的是十四五要建设和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防实力,建设军队的现代化信息化,用于武器装备的军费比例也将提高,诸多军队主战型号,尤其需要补强的航空航天部分,会有更新换代、持续放量的预期
至于军工企业赚不赚钱,该不该赚钱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新的军品定价机制,会相对以前锁定5%左右利润率的情况来讲显著提高军企的利润率,通过改革供应链管理权限,给予总装和重大分系统企业产业链管理权限,对新产品放开旧有的 5%成本加成机制的束缚,驱动利润向总装企业和高技术企业流动。对于被划为军购民品的产品,采用社会化招标方式,避免在技术含量不高的货架产品上浪费采购经费。可以最大限度地鼓励总装企业和高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净利率水平。可以观察到中航沈飞2020年的利润率由于政府补贴款下放有了显著的上升。有了更多的利润有什么好处?军企的产品都是批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有更多的钱可以投入到人员激励、产品研发、批产扩产上去,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外贸军火是暴利行业,这个涉及太多地缘政治不多说了,虽然数量上和美国不能比,但也有了一些稳定的客户。这块是可以超额盈利的,赚的都算自己的,由于印巴的紧张,成飞的外贸单数量不少,不过没上市就不谈了。
至于拜登,你不能只听他嘴上说的,还得看他怎么做的。上台之后美国航母在南海就没停过,还有美国舰船穿行台湾海峡,现在英国都要派一个航母来南海,你觉得这是缓和了还是打算继续打这几张牌?要能和他们坐下来讲道理还需要自身硬。
最后就是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确实民品会是更大的市场,比如国产替代的民航大飞机、民用发动机、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国产空管雷达。但是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十四五军品的放量可以说是军企的主要看点。所以我一直说要看业绩说话。现在是具备军企拿出足额业绩增长的条件的。利润率就算高不了也会比以前高,而且总量是放大的,上游的业绩放量就算很好的佐证,但是现在中下游还没看到这么大的增长率出现,需要等待一季报的数据。
年前发个轰20的图,都以为11号出,结果没出,US又换BOSS了,所以战略就差了。
跌了N多天,今天看报道US两队舰队又都在南海了,没准过年就给来点什么动作。万一过年有点什么动作没准就真利好军工了。
说了那么多,没说到核心。
1.军民融合要见到经济效益,并且是显著的经济效益。
2.发展或者叫炒作军工的逻辑已经变成了增长周期,换言之,军工从纯题材炒作变成了周期成长的逻辑。
3.部分军工企业确实优质。比如连续很多年双数增长且加码新萌车的中航光电,ws20投产预期业绩快速释放的航发动力等等。
[quote][pid=492161252,25483831,1]Reply[/pid] Post by [uid=38267143]梨雨樱花绘作衣[/uid] (2021-02-09 19:34):
以前的事件驱动和情绪刺激本身就是一种短期市场行为,是由于军工属性的特殊导致的。
现在吹的是十四五要建设和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防实力,建设军队的现代化信息化,用于武器装备的军费比例也将提高,诸多军队主战型号,尤其需要补强的航空航天部分,会有更新换代、持续放量的预期
至于军工企业赚不赚钱,该不该赚钱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新的军品定价机制,会相对以前锁定5%左右利润率的情况来讲显著提高军企的利润率,通过改革供应链管理权限,给予总装和重大分系统企业产业链管理权限,对新产品放开旧有的 5%成本加成机制的束[/quote]其实军工外贸也不暴利,大多数国家都穷的要死很少大批量采购新装备,一般都是缝缝补补又十年
还有一点是军工人才储备越来越少了,都去干程序员IT去了,谁留在没有利润的军工?
我目前持类似观点,军工企业护城河比天高,满身高精尖技术,然而并没有定价权,赚个走量辛苦钱而已,超额收益?垄断红利?不存在的。
另外军民融合我记得15年就在提了,当时牛市也是爆炒一波军工,后来这政策并没有见到什么实际效果。
这几年这么多的布局真的不打吗,不打龙骑士怎么出a杖啊[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
Reply to [pid=492192453,25483831,1]Reply[/pid] Post by [uid=61553472]zjfsky10[/uid] (2021-02-09 22:19)
我国的外贸军品已经卖的非常便宜了,利润率也不低,我跟踪的某个单品利润率有44%左右,内销利润率现在沈飞是6%左右,券商预测也顶多到9%
这块就属于有点偏见了,为什么能有利润上面讲过了,待遇方面具体的数据拿不到,只能说2020-2022三年国企改革有讲重点改善科研人员待遇,增加员工股权激励这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