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enixEvasion
2025-06-29T06:05:26+00:00
首先声明,我不是米粉,也不是花粉,可查我历史回帖,未参与任何引战对喷,所以极端粉不要先给我扣帽子
智驾就是智能辅助驾驶工具,所以说先要明确工具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然后再去考虑谁家车企的这个工具要更好用
应该如何正确使用:
智能辅助驾驶必须要人机共驾,在辅助驾驶的边界上需要有人接管,这是铁的法则,汽车不和动车,飞机一样,并不是在特定时间内有独立的轨道和航道,在路上是各种车在一起行驶,所以智驾情况下就完全不管,蒙头大睡那绝对是不允许的,余大嘴推智驾确实比较激进,骂余大嘴无可厚非,但是去把智能辅助驾驶直接就理解成为就是上车不用接管,到目的地就可以下车,安全系数100%,这才叫智能辅助驾驶,那也太二极管了,动车,飞机还出重大事故呢,按照某些极端粉说的,什么时候0接管,无事故了再考虑智驾,那估计动车,飞机都坐不了了,没必要搞得和二进制一样,不是0就是1,好的辅助驾驶能非常好的缓解用户因为长时间驾驶导致精神和肉体疲劳,也能让你日常驾驶变的很松弛,所以智能辅助驾驶在各种场景应对的越好,让你驾驶过程中接管的越少,那当然就是越轻松,刚好你的路程路况不复杂,智能辅助驾驶能做到0接管,那自然就很完美,这才是辅助驾驶的意义,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也是辅助驾驶的一种,现在AI及大数据模型发展的非常快,所以智驾就更加高阶了一些,使用场景更加多,也更加的智能
谁家车企的这个工具要更好用:
怎么确定好不好用,首先是主观体感,这个随便去试驾就行,智驾开的是否平滑,路上状况处理是否可靠,能否轻松应对,然后就是量化对比,一次智驾中,接管次数越少,甚至不接管,那智驾肯定是好用的,如果一次智驾中,不管场景简单还是复杂,你需要不停的去接管,那这个智驾工具就真不如自己人驾来的舒服,各车企的智驾若真的去体验过,就会发现华为乾坤智驾确实会最好用,当然融合感知的智驾能力和硬件还是有明确关联的,所以同智驾方案下,M9的智驾体验就一定比M5好太多,不同智驾方案但同硬件条件下的车,华为乾坤的智驾体验会比其他智驾方案体验要好很多,目前华为乾坤智驾的迭代的很快,ADS3.32已经推送,反馈的版本体验都非常好,还有更好的4.0还未更新,这个时候极端粉说,你更新再多版本,技术迭代再快不也就是L2吗?对没错,只要L3法规没落地那就是L2,但是拿这个目前只能是L2的政策去说所有车企的智驾水平都在一个水平线上,那也就是井底之蛙了,鸵鸟埋头了,咱们说极端一点,国家L3政策100年不落地,各家车企的智驾能力都达到天顶星技术了,都能智驾上太空了,技术就算到了这个能力又怎么样,按照极端粉的说法,还不是L2.9999999999,智驾能力就是垃圾,智能辅助驾驶的技术迭代不会因为L3还未落地就停止,智驾好用不好用,其实一用便知的,体验过的人都不傻,当然饭圈文化要除外;L2,L3,L4等这都只是官方评级政策,政策落地需要时间,带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能源车越来越普及了,要落地制度去做规范,把不同分级下达到的硬件软件划标准及责任人落实
在汽车行业,米粉和花粉就是吵翻了天,改变不了小米是真的车企,华为是供应商的事实,这俩在汽车领域上成不了竞争对手,乾坤智驾方案目前已经给越来越多的车企在用了,关键在于用的人也真的多,智驾方案也只有用的越多反哺数据到大模型上,AI才能更好的去升级,米粉买小米的车自己都不会想要开智驾,更愿意开人驾,何来后续小米智驾的发展噢,这不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吗,差距也就会越来越大,未来各大车企自己持续烧钱把智驾做到底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低,因为这钱烧的本就不值得,智驾方案供应商最终能活下来的也就可能两家左右,所以未来小米接入一家智驾方案供应商是很有可能的,谁说华为乾坤就是不可能的呢,在商言商,本就不是竞争对手,徐直军和雷军是能坐在一个桌上谈的,把市场吃透不是更好吗
分享一个智驾相关介绍的视频,有兴趣的大家可以看看
[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FMgzkESG/?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e0f7481f4967fcad37715ffed20cdbd0[/url]
智驾就是智能辅助驾驶工具,所以说先要明确工具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然后再去考虑谁家车企的这个工具要更好用
应该如何正确使用:
智能辅助驾驶必须要人机共驾,在辅助驾驶的边界上需要有人接管,这是铁的法则,汽车不和动车,飞机一样,并不是在特定时间内有独立的轨道和航道,在路上是各种车在一起行驶,所以智驾情况下就完全不管,蒙头大睡那绝对是不允许的,余大嘴推智驾确实比较激进,骂余大嘴无可厚非,但是去把智能辅助驾驶直接就理解成为就是上车不用接管,到目的地就可以下车,安全系数100%,这才叫智能辅助驾驶,那也太二极管了,动车,飞机还出重大事故呢,按照某些极端粉说的,什么时候0接管,无事故了再考虑智驾,那估计动车,飞机都坐不了了,没必要搞得和二进制一样,不是0就是1,好的辅助驾驶能非常好的缓解用户因为长时间驾驶导致精神和肉体疲劳,也能让你日常驾驶变的很松弛,所以智能辅助驾驶在各种场景应对的越好,让你驾驶过程中接管的越少,那当然就是越轻松,刚好你的路程路况不复杂,智能辅助驾驶能做到0接管,那自然就很完美,这才是辅助驾驶的意义,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也是辅助驾驶的一种,现在AI及大数据模型发展的非常快,所以智驾就更加高阶了一些,使用场景更加多,也更加的智能
谁家车企的这个工具要更好用:
怎么确定好不好用,首先是主观体感,这个随便去试驾就行,智驾开的是否平滑,路上状况处理是否可靠,能否轻松应对,然后就是量化对比,一次智驾中,接管次数越少,甚至不接管,那智驾肯定是好用的,如果一次智驾中,不管场景简单还是复杂,你需要不停的去接管,那这个智驾工具就真不如自己人驾来的舒服,各车企的智驾若真的去体验过,就会发现华为乾坤智驾确实会最好用,当然融合感知的智驾能力和硬件还是有明确关联的,所以同智驾方案下,M9的智驾体验就一定比M5好太多,不同智驾方案但同硬件条件下的车,华为乾坤的智驾体验会比其他智驾方案体验要好很多,目前华为乾坤智驾的迭代的很快,ADS3.32已经推送,反馈的版本体验都非常好,还有更好的4.0还未更新,这个时候极端粉说,你更新再多版本,技术迭代再快不也就是L2吗?对没错,只要L3法规没落地那就是L2,但是拿这个目前只能是L2的政策去说所有车企的智驾水平都在一个水平线上,那也就是井底之蛙了,鸵鸟埋头了,咱们说极端一点,国家L3政策100年不落地,各家车企的智驾能力都达到天顶星技术了,都能智驾上太空了,技术就算到了这个能力又怎么样,按照极端粉的说法,还不是L2.9999999999,智驾能力就是垃圾,智能辅助驾驶的技术迭代不会因为L3还未落地就停止,智驾好用不好用,其实一用便知的,体验过的人都不傻,当然饭圈文化要除外;L2,L3,L4等这都只是官方评级政策,政策落地需要时间,带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能源车越来越普及了,要落地制度去做规范,把不同分级下达到的硬件软件划标准及责任人落实
在汽车行业,米粉和花粉就是吵翻了天,改变不了小米是真的车企,华为是供应商的事实,这俩在汽车领域上成不了竞争对手,乾坤智驾方案目前已经给越来越多的车企在用了,关键在于用的人也真的多,智驾方案也只有用的越多反哺数据到大模型上,AI才能更好的去升级,米粉买小米的车自己都不会想要开智驾,更愿意开人驾,何来后续小米智驾的发展噢,这不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吗,差距也就会越来越大,未来各大车企自己持续烧钱把智驾做到底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低,因为这钱烧的本就不值得,智驾方案供应商最终能活下来的也就可能两家左右,所以未来小米接入一家智驾方案供应商是很有可能的,谁说华为乾坤就是不可能的呢,在商言商,本就不是竞争对手,徐直军和雷军是能坐在一个桌上谈的,把市场吃透不是更好吗
分享一个智驾相关介绍的视频,有兴趣的大家可以看看
[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FMgzkESG/?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e0f7481f4967fcad37715ffed20cdbd0[/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