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0515177_YT
2021-12-22T05:12:38+00:00
何太后当初同意诛杀太监就不会有董卓进京
董卓如果是士族出生就不会去拉拢今后反抗自己的士族
你看一下东汉历史 基本上就是外戚和宦官集团轮流掌权,迟早大乱,何进董卓只是一个契机而已。
如果不是董卓直接掀桌子,那种局势发展下去,袁家应该提前百年就搞起了像晋朝那种门阀朝代了
我觉得根源是:寿命。除去前几代皇帝,后面的每一个皇帝都是早夭,没有长寿的。导致政权一直都在外戚,宦官手上。皇帝为了抢回权利,每次都得发动政变。
全天下的人不就只会觉得,皇权是可以拿到自己手上的。那肯定就会反
东汉灭亡就是历史周期律啊,土地兼并导致民变,zy没能力解决,就让地方豪强组织军队,然后失去了对地方控制,然后豪强军阀大逃杀,谁吃鸡就改朝换代。
董卓要不是自己腐化了,就靠他的兵力我觉得汉可能还能撑下去。
你要真说根源那可能得说光武建立东汉,过于依靠豪族,导致开局的土地兼并程度就跟封建王朝中期一样了,那句话咋说的来着“宁负二千石,莫负豪大家。”甚至还要中央政府下令禁止地方豪强驱赶地方长吏。
直接原因那就是黄巾起义了吧,第一个是当权地方练兵自保,第二个也是镇压黄巾起义中地方豪强一看中央吹的那么牛逼的什么北军五校,三河骑士,佽飞射士羽林孤儿也就那么回事。
月经贴,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那都是表象,根源是强支弱干,中央对地方已经失去了控制力,再加上西羌入侵损耗掉了东汉帝国240亿铜钱,帝国变成了一个沙塔,一推就倒
根子在灵帝,后期难得有个不那么短命的皇帝,偏偏是他。
根源是汉光武帝靠门阀上位,默许土地兼并,世家大族瞒报依附于他们的农奴人数来偷税漏税,导致中央收不上来税,为了开源只能加税和卖官鬻爵[s:a2:中枪]
直接原因是被沉重税收逼反的农民发动黄巾起义,中央无力平叛号召各地诸侯起兵勤王,把兵权也发下去了,这下子地方豪强有钱有兵有大义名分,东汉不亡国才怪啦[s:ac:哭笑]
第一,董卓进京不是何进主导的,是袁绍力推董卓进京以逼宫,董卓进长安的时候手里只有五千人。
第二,长安之乱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央禁军的归属。废史立牧是个辣鸡操作,但是不乏皇甫嵩这种带着边军跟着朝廷走的猛人。但搞笑的是,何进把西园军话事的黄门蹇硕杀了,不停地调外人进京,丁原,董卓都进来了,按理说优势很大,关键的节骨眼自己被杀了,结果一下子群龙无首,董太师立刻让奉先杀了丁原,自己疯狂收编。[s:ac:哭笑]
何进如果不死,董卓和袁绍肯定还得憋屈一阵。而且你看记载,袁绍在长安的时候是真的阴着坏,比曹老板离谱多了[s:ac:哭笑]
我同意皇帝自己命短导致天天轮换皇权不稳的说法
刚刚看了一下其他老哥的观点,说的也颇有道理,就像中学历史课本上千年中央地方经济军事矛盾那一堆
考虑到当时局势,我感觉董卓还稍微续了一下汉祚[s:ac:哭笑]
[quote][tid=30038864]Topic[/tid] Post by [uid=7829015]武女神瓦格雷[/uid] (2021-12-28 13:12):
何太后当初同意诛杀太监就不会有董卓进京
董卓如果是士族出生就不会去拉拢今后反抗自己的士族[/quote][s:ac:哭笑][s:ac:哭笑][s:ac:哭笑]严格的说,董肥是想延续大汉的,毁灭了大汉的就是袁家兄弟
一切政治问题本质上都是经济问题,汉末大乱本质上是土地兼并以及作为主要生产力的奴婢从中央政府手中落入各地豪强手上,东汉中后期士人阶级(或者说世家)的迅速崛起绝对离不开经济地位的腾飞。
此外,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弱,不得不依靠外戚拱卫皇权。但像梁冀这样的外戚却反过来吞噬皇权,使得皇帝又不得不培养宦官集团来对抗外戚,中央倾轧严重,能保持双方微妙平衡而不火并的皇帝已经算得上有手腕了。
而宦官和外戚间的对抗使他们不得不拉拢在舆论和地方上都很有实力的士人阶级,但双方操作太差反而引起了两次党锢之祸。党锢之祸使得士人阶级对东汉中央彻底失望,政治目标普遍由为国效力转向保存实力割据地方,刘焉的废史立牧是顺应时代趋势。更可怕的是此时无论是北方的檀石槐还有从东汉立国以来一直持续的羌人叛乱耗尽了东汉最后的一点元气,幸亏檀石槐挂的及时外加汉末三杰给力平定了羌乱,否则永嘉之乱很可能提前上演。最后再加上天灾以及直接催生的黄巾军,把农民和小工商业者也逼反了,东汉最后等于把封建王朝能踩的坑都踩了一遍,这种情况下即使何太后是吕后刘辩是孝武也没啥用。
董卓的上位是历史的偶然,但即使没有董卓当时洛阳内外潜藏的野心家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