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r_77
2024-09-06T09:55:59+00:00
1.先说踹孩子这件事。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葬砀,谥曰隐王。——《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没有人在意过陈胜最后是怎么死的。其实,陈胜是被他的车夫庄贾杀死的。刘邦踹孩子的故事里,驾车的人是夏侯婴,有陈胜这个前车之鉴,彭城大败后的刘邦,应该是很没有安全感并且十分多疑的,他不仅要提防身后的楚军,还要提防给他驾车的夏侯婴,他自己相当于是骑虎难下。把孩子踹下车的时候,有可能是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被踹下车的刘盈和鲁元公主未必就一定会死,万一自己要是像陈胜那样,被车夫弄死了,他们说不定还能因祸得福活下来。所以夏侯婴几次将刘盈和鲁元公主带上车,刘邦不仅很不高兴,并且对夏侯婴从一开始的提防,到逐渐起了杀心。
《樊郦滕灌列传》是这么说的: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2.再来说说分一杯羹。
《战国策》记载过魏将乐羊伐中山的故事: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悬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
魏将乐羊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表示要杀他儿子,乐羊不为所动,进攻得更猛了,中山国把乐羊的儿子烹杀,分乐羊一杯羹,乐羊一饮而尽,把中山国都给吓到了,最终成功攻灭了中山国。
此情此景恰如彼时彼刻,身为魏人的刘邦(祖上是魏国大夫),会说出“分一杯羹”的话,就是在威慑项羽不要轻举妄动:你敢动我爹,老子就跟你不死不休,不灭了你,这件事不算完。分一杯羹≈不破项羽终不还。
《项羽本纪》是这么说的: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项王从之。
项羽采纳项伯的建议不杀刘太公,可能是想到了乐羊故事。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葬砀,谥曰隐王。——《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没有人在意过陈胜最后是怎么死的。其实,陈胜是被他的车夫庄贾杀死的。刘邦踹孩子的故事里,驾车的人是夏侯婴,有陈胜这个前车之鉴,彭城大败后的刘邦,应该是很没有安全感并且十分多疑的,他不仅要提防身后的楚军,还要提防给他驾车的夏侯婴,他自己相当于是骑虎难下。把孩子踹下车的时候,有可能是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被踹下车的刘盈和鲁元公主未必就一定会死,万一自己要是像陈胜那样,被车夫弄死了,他们说不定还能因祸得福活下来。所以夏侯婴几次将刘盈和鲁元公主带上车,刘邦不仅很不高兴,并且对夏侯婴从一开始的提防,到逐渐起了杀心。
《樊郦滕灌列传》是这么说的: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2.再来说说分一杯羹。
《战国策》记载过魏将乐羊伐中山的故事: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悬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
魏将乐羊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表示要杀他儿子,乐羊不为所动,进攻得更猛了,中山国把乐羊的儿子烹杀,分乐羊一杯羹,乐羊一饮而尽,把中山国都给吓到了,最终成功攻灭了中山国。
此情此景恰如彼时彼刻,身为魏人的刘邦(祖上是魏国大夫),会说出“分一杯羹”的话,就是在威慑项羽不要轻举妄动:你敢动我爹,老子就跟你不死不休,不灭了你,这件事不算完。分一杯羹≈不破项羽终不还。
《项羽本纪》是这么说的: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项王从之。
项羽采纳项伯的建议不杀刘太公,可能是想到了乐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