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森.達彌爾.大胖貓
2025-06-27T10:51:29+00:00
我说一下我的逻辑
我觉得经济和市场环境一时半会应该是好不了的,等着分红后加仓的绝对是茫茫多。
这会儿直接杀入,分红后我认为最多1 2天就能填权回分红前,这分红等于白捡钱,不存在百分之20手续费的问题。
填权回去后怕大回调就直接出货剩100股,跌的多了就买,来回做t就好
[quote][pid=830851620,44544012,1]Reply[/pid] Post by [uid=35141456]佘山道人[/uid] (2025-07-07 12:36):
为啥要剩100股呢?[/quote]留一手[s:ac:茶]
这个位置无论如何我都不会买银行的。。
已经越过前高了,任何时候都可能把之前的吐出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7/07/jmQ1ae-82uaZbT1kShs-13i.jpg[/img]
说个大实话,银行板块未来会崩盘。现在只是国家队拿来拉伸指数的工具。
核心逻辑是:银行1年利息不到1个点。请参考日本,,具体你自己想。
[quote][pid=830852566,44544012,1]Reply[/pid] Post by [uid=60306329]沐星云[/uid] (2025-07-07 12:44):
说个大实话,银行板块未来会崩盘。现在只是国家队拿来拉伸指数的工具。
核心逻辑是:银行1年利息不到1个点。请参考日本,,具体你自己想。[/quote]我认为,银行的利息不到1个点应该是利好银行股的。1个点的利息,资金放存款不如拿出来买银行股,银行的利息只占营收的一小部分,所以我觉得对银行的盈利影响不大
Reply to [pid=830852566,44544012,1]Reply[/pid] Post by [uid=60306329]沐星云[/uid] (2025-07-07 12:44)
可是存款对银行来说是负债啊
[quote][pid=831055883,44544012,1]Reply[/pid] Post by [uid=36856680]m_reimu[/uid] (2025-07-08 19:11):
目前不如买平安和浦发[s:ac:愁]
招商独一档[/quote]我也说不出为什么,我不太相信那种小众的银行
尽量别在创业板走好的时期玩红利股,特别是高位的红利股。
Reply to [pid=830852566,44544012,1]Reply[/pid] Post by [uid=60306329]沐星云[/uid] (2025-07-07 12:44)大哥 居民存款是银行的负债 存款利率越低 越利好银行[s:ac:哭笑]
我也觉得银行还能买,国外的银行不管是市盈率市净率都比国内四大行高
Reply to [pid=830852566,44544012,1]Reply[/pid] Post by [uid=60306329]沐星云[/uid] (2025-07-07 12:44)
能仔细说说吗,日本怎么了, 我查都不好查[s:ac:汗]
[quote][pid=831136189,44544012,1]Reply[/pid] Post by [uid=66726390]L林荫[/uid] (2025-07-09 11:21):
能仔细说说吗,日本怎么了, 我查都不好查[s:ac:汗][/quote]日本通缩时期的投资股票 就是银行 公共事业之类的高股息
[quote][pid=831137873,44544012,1]Reply[/pid] Post by [uid=2209079]六翼大魔王[/uid] (2025-07-09 11:30):
日本通缩时期的投资股票 就是银行 公共事业之类的高股息[/quote]但是AI说日本泡沫破灭时期跌的最厉害的就是银行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银行股经历了长期低迷与结构性调整,其表现可概括为以下核心特征:
📉 ​​1. 股价长期暴跌,严重跑输大盘​​
​​跌幅与时间跨度​​:
1990年代初至2003年一季度,东证银行业指数累计下跌​​91%​​,远超同期东证指数73%的跌幅,跑输大盘约20个百分点。
​​反弹短暂且乏力​​:
仅2003年二季度至2006年一季度出现显著反弹(累计上涨264%),但此后回吐全部涨幅。2014年后大盘回升,银行股仍持续低迷,直至2023年才略有起色。
​​估值长期低迷​​:
2011年后,东证银行指数市净率(PB)长期徘徊在​​0.5倍​​附近(2020年疫情期一度跌至0.3倍),2023年回升至0.8倍以上,但仍远低于历史高位。
💸 ​​2. 盈利能力崩溃:亏损持续,息差收窄与不良贷款危机​​
​​连续四年亏损​​:
20002003年日本银行业整体亏损,主因不良贷款处置成本巨大。2004年全球经济复苏后短暂扭亏,但2008年次贷危机再度冲击盈利。
​​不良贷款拖累​​:
​​峰值不良率​​:2002年不良率高达​​8.4%​​,直至2014年才降至2.0%以下。
​​处置成本​​:19922002年处理不良贷款损失约​​90万亿日元​​(占GDP 18%),资本充足率严重恶化。
​​净息差大幅收窄​​:
存贷利差从1993年的2.72%降至2017年的0.67%,净息差从2000年的1.49%降至2020年的0.82%。零利率环境下,银行无法通过规模扩张对冲息差压力。
GJD想牛市就会拉银行,不想就会套现走人,全凭上层意志,你们在这分析这的那的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