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verine
2022-04-25T15:01:47+00:00
如题。如果有关注过不同地区对不同豆腐品类的称谓的话,会发现老豆腐在不同地区指代的是不同的东西,甚至随着时代变化在同一地区也会指代不同的东西。(其实不止老豆腐指代多样,豆腐脑也指代多样)
我所在的鲁南地区,豆腐默认是盐卤北豆腐,也就是有小贩推着车卖自家做的豆腐的话,就只有盐卤北豆腐一种。
从整个工艺流程顺序展开的话,从磨豆子开始吧。
现在全国范围内比较通用叫法,磨碎豆子之后,不透明的米黄色浆液“豆浆”,在我们那里叫“豆汁”。滤掉的部分,我们叫“豆渣”,东北叫“小豆腐”。
豆浆煮熟后,就是点卤做豆腐了。在我的家乡,默认选项是盐卤,可能因为含有镁离子所以带有苦味。点卤之后,适当搅拌然后静置,不透明的豆浆中蛋白质开始絮凝,分离成白色絮凝体和澄清透明的浅黄色或浅黄绿色液体。这个混合态,可以在早点摊吃到,这就是我们的“豆腐脑”,一般会加咸菜丁、辣油、蒜汁、韭菜花吃。澄清液体,我们叫“豆浆”,喝起来是微苦而有回甘的。
絮凝体用重物压出水分,定成固态,就是我们默认的“豆腐”。通常我们没有“老豆腐”和“嫩豆腐”的专有称谓,但如果硬要说的话,会认为压得久,水分少的豆腐是“老”的,压得轻,水分多的豆腐是“嫩”的。
所以当我看到《骆驼祥子》里说祥子吃老豆腐,是觉得按老舍的描写,怎么不像是在啃这一大块豆腐,倒像是在喝呢,就有点奇怪。
后来才知道,我们的“豆腐脑”在富顺叫“豆花”,而现在很多地方早餐店的“豆腐脑”是光洁的一整块豆腐铲出来的形态,而这种形态在有些地方比如聊城和老舍笔下的北平,叫“老豆腐”。我们默认的盐卤豆腐被称为“北豆腐”,和石膏点的豆腐“南豆腐”相对。后来又有了葡萄糖内酯豆腐,也是当前早餐豆腐脑最多的豆腐种类,有些地方称为“嫩豆腐”。又有些地方,管盐卤豆腐叫“老豆腐”,石膏豆腐叫“嫩豆腐”。
日本的“绢豆腐”,虽然不知道具体他们用的什么絮凝剂,但成品是类似石膏豆腐和内酯豆腐的质地,因为光洁嫩滑而得名“绢”。绢豆腐用屉布包了压出来的,他们叫“木棉豆腐”,因为他们管他们用的屉布叫“木棉布”。
啊总之看到这里,大家也大概能意识到了,豆腐的命名是真的很混乱[s:ac:哭笑]更别提还有鸡蛋豆腐(玉子豆腐),鱼豆腐,杏仁豆腐,千页豆腐这些离豆子比较远的品种了[s:ac:哭笑](千页豆腐倒是还有大豆分离蛋白)
在坛友们的家乡,“老豆腐”指的是哪一种呢?说说看吧[s:ac:哭笑]
我所在的鲁南地区,豆腐默认是盐卤北豆腐,也就是有小贩推着车卖自家做的豆腐的话,就只有盐卤北豆腐一种。
从整个工艺流程顺序展开的话,从磨豆子开始吧。
现在全国范围内比较通用叫法,磨碎豆子之后,不透明的米黄色浆液“豆浆”,在我们那里叫“豆汁”。滤掉的部分,我们叫“豆渣”,东北叫“小豆腐”。
豆浆煮熟后,就是点卤做豆腐了。在我的家乡,默认选项是盐卤,可能因为含有镁离子所以带有苦味。点卤之后,适当搅拌然后静置,不透明的豆浆中蛋白质开始絮凝,分离成白色絮凝体和澄清透明的浅黄色或浅黄绿色液体。这个混合态,可以在早点摊吃到,这就是我们的“豆腐脑”,一般会加咸菜丁、辣油、蒜汁、韭菜花吃。澄清液体,我们叫“豆浆”,喝起来是微苦而有回甘的。
絮凝体用重物压出水分,定成固态,就是我们默认的“豆腐”。通常我们没有“老豆腐”和“嫩豆腐”的专有称谓,但如果硬要说的话,会认为压得久,水分少的豆腐是“老”的,压得轻,水分多的豆腐是“嫩”的。
所以当我看到《骆驼祥子》里说祥子吃老豆腐,是觉得按老舍的描写,怎么不像是在啃这一大块豆腐,倒像是在喝呢,就有点奇怪。
后来才知道,我们的“豆腐脑”在富顺叫“豆花”,而现在很多地方早餐店的“豆腐脑”是光洁的一整块豆腐铲出来的形态,而这种形态在有些地方比如聊城和老舍笔下的北平,叫“老豆腐”。我们默认的盐卤豆腐被称为“北豆腐”,和石膏点的豆腐“南豆腐”相对。后来又有了葡萄糖内酯豆腐,也是当前早餐豆腐脑最多的豆腐种类,有些地方称为“嫩豆腐”。又有些地方,管盐卤豆腐叫“老豆腐”,石膏豆腐叫“嫩豆腐”。
日本的“绢豆腐”,虽然不知道具体他们用的什么絮凝剂,但成品是类似石膏豆腐和内酯豆腐的质地,因为光洁嫩滑而得名“绢”。绢豆腐用屉布包了压出来的,他们叫“木棉豆腐”,因为他们管他们用的屉布叫“木棉布”。
啊总之看到这里,大家也大概能意识到了,豆腐的命名是真的很混乱[s:ac:哭笑]更别提还有鸡蛋豆腐(玉子豆腐),鱼豆腐,杏仁豆腐,千页豆腐这些离豆子比较远的品种了[s:ac:哭笑](千页豆腐倒是还有大豆分离蛋白)
在坛友们的家乡,“老豆腐”指的是哪一种呢?说说看吧[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