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wsif
2022-01-17T07:12:49+00:00
我看最近这个话题的热度很高,突然来了兴趣,想写个长篇,纪念一下古人。
[主要内容和图片大多参考或搬运渤海君的封建脉络百战]
明确一下,讲的是历史,不是小说,也在此纠正一些小说给大家带来的误区。
言归正传
421年前,有一场战役,和今天这场战役非常相似,垓下之战。
西楚霸王项羽,独挑大汉王朝创始人刘邦,兵仙韩信,历史第一游击队长彭越,以及英布,周勃,曹参等等一个个响亮的帝国级将星。
刘邦集合全天下诸侯和大汉开国璀璨将星的合力,在兵力的巨大优势下,打败了那个历史现象级的千古第一神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aa2tK1uT1kSdw-af.jpg[/img]
此役后,伟大的汉朝创立,东西两汉历经四百余年。
公元219年,华夏大地上也发生了这样一场类似的战役。先说战果吧。
1、曹魏方出动了几乎所有帝国当时能调动过去的猛将,他们有:
曹仁荆州军兵团(进攻型天才,没看错进攻型的,南军区总司令,之前生涯未逢一败);
于禁督七军(五子良将之首,曹魏最精锐泰山兵军团,之前生涯未逢一败);
满宠汝南方面军(汝南太守,袁绍猖獗时候坐镇反动派老家的狠人);
徐晃领十二营(五子良将);
庞德部(马超最勇猛部曲将);
以及吕常、董衡、成何等等一大堆没咋露面的将军部曲。
还有最后梯队没来得及扑上去的张辽系合肥军团,豫州刺史军团,兖州刺史军团等等。
除了西北战区的郭淮张合以及东南战区司令夏侯惇以外,几乎集合了曹魏全明星战队。
2、孙权方出动了江东四都督中的两位,吕蒙和陆逊在各种阴谋掩盖下,在背后以举国之力突然捅刀子。
3、蜀汉方面,创始人团队成员,老大的小舅子,一枪不放就投降的国舅爷。老刘的义子刘封。
集合了天下三方面的合力围剿,将这个人干掉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8754K1mT1kShs-9i.jpeg[/img]
前后相差四百余年,前一个羽的败亡,标志着大汉江山的创立。后一个羽的败亡,标志着大汉江山的彻底覆灭。(后面的诸葛丞相天纵奇才也只能是续命而已。)
正所谓
羽灭,前汉立。
羽灭,后汉亡。
四百年前,老刘集合天下全明星阵容,杀了一个羽,这才建立了大汉江山。
四百年后,另一个羽为老刘独挑天下全明星,兵败身死,大汉江山自此难逃覆没之日。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接下来聊聊襄樊战役的过程。
战前背景介绍。
先说荆州。
这里的荆州,尤其是所谓的借荆州,主要指的是江陵。
赤壁之战后,周瑜带兵围困江陵,经年累月地围城,加上“关羽绝北道”,终于使得曹仁断粮弃城而去,北去襄阳。
后来为了分担面对曹魏的军事压力,鲁肃力主将江陵城让给刘备,以使得刘备在西线防守襄阳,孙权在东线防守合肥,两军结盟一致对付曹魏。
其实东吴真正的一流战略家是鲁肃。
江陵不放,老刘的地盘憋在荆南。江陵北面抗曹,南面还要提防老刘捅刀子
干脆给你吧,曹老板恨的也是你,你带队上前线跟曹老板干吧。这决策实际上很高明。
刘备取了江陵之后,事实上就和襄阳的曹军没少干仗,刘备带兵推到了当阳一线。
公园211年,刘备抽调大量主力入川给刘璋换房本去了,曹军开始向南收复失地。
此时蜀汉荆州军区的总司令就是关羽了,他和曹魏的乐进、文聘反复拉锯。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5nhjZnT3cSlo-s4.jpg[/img]
214年七月曹操征孙权把乐进调走。曹仁接任。开始将驻防治所由襄阳变成了樊城!(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为什么,曹仁是一员猛将,为什么刚接任就把指挥部往后撤呢?
因为曹仁害怕二爷的水军突然截断汉水将他闷在襄阳城,所以要移驻换防樊城,最起码利于不败之地。
关二爷的汉水陆战队军团基本打造完成!二爷名震天下的水神战术已经成型了!
这基本说明二爷此时已经取得了汉水的制水权。
至少,此时曹仁非常忌惮二爷的水军。
与此同时乐进在此次南征后被安排在了合肥给张辽做副手,转年在城头上见证了孙十万被张八百暴打的盛况。
乐进由之前的襄阳战区一把手,变成了被张辽领导的副手。这是赤裸裸的降职使用。
说明什么呢?曹仁换防樊城以及乐进的降职调岗基本说明了曹军这几年在荆州方面损失不小。
如果乐进在和关羽这么多年的交战中占尽上风,第一不会被轻易调动,第二调也只能是升迁或者平级调动,降级调动说明战绩不好。
不然方面军司令是不会轻易动的,你看张辽老了老了依然坐镇合肥吓唬十万,怎么不降级调走呢?
自刘备入川后这史书无载的两年多时间里,曹军失去了汉水航道控制权,并被北推至了襄阳一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8g62ZdT3cSu0-kb.jpg[/img]
[网络辟谣]二爷胯下马掌中刀,威武无敌?
可能那是前期,后面最辉煌的战役里,二爷是水神,靠船的。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河流水网在古代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河,尤其是河路航道,在古代就是物流高速公路。不但可以实现快速机动,还可以极大地节省粮食运输损耗。
(仔细看后世,桓大司马几次北伐,走的路线,就明白河流水网的重要性)
这里岔开话题,聊一下合肥的重要性。
合肥要塞,控制着长江在淮水之间的重要航道,合肥在北军手里,南方水军进不了淮水。合肥在南军手里,整个淮河流域都是战区,北方政权无法安心生产屯田。
同理,襄阳和合肥是南北双方的两座大闸,都是这个道理。
襄阳在手,北军随时南下,江陵就是前线,江陵和襄阳之间就不能安心生产,只能反复拉锯。
襄阳在南军手里,樊城周边就是前线,你敢种粮食吗?到秋天人家水军上来抢收你怎么办?
[网络辟谣]二爷冒进北伐,没有等到最佳时机
实际上从刘备拿了江陵开始,他们就和襄阳的曹魏打个不停了,二爷是在战争中磨练自己,一路推上去的。不是电视剧里说的,刘备拿了四川后,才命令关羽北伐。
首先本来就是前线,不打也得打。
其次关羽向北推进,是为了策应老刘的汉中战役,让曹老板趴在长安不敢动。
彼时夏侯渊在汉中钢老刘,侯音在宛城造反。
曹老板和二爷都没动,夏侯渊和侯音你俩只能自己扛。
但是变数就在夏侯渊被斩,曹老板只能亲自下汉中。但宛城的侯音也没了。
曹老板走了,关羽自然要往北进。他走了,你退了?你策应个屁啊?
[网络辟谣]虎女焉能嫁犬子是关羽刚愎自用
说二爷刚愎自用,不懂得拉拢东吴,破坏同盟关系?
孙权求亲是事实,但那是孙十万的离间计。孙十万打仗不行,阴人玩人可是一流的。
在那个极度讲求门当户对的时代,孙权的儿子要娶也只能娶老刘的女儿或者曹丕的姐妹。
他娶关羽的女儿算怎么回事呢?
二爷要是答应了,老刘会怎么想的?二弟你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了?
有网友对这段表示质疑。因为关羽刚愎自用,不拿孙权当人这个观念被小说演绎的深入人心了
但其实,混过官场或者职场的人应该清楚
忠诚,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你是方面军司令,地方最高行政军事长官,你时刻要表现出对组织的绝对忠诚。
关羽不但不答应,还要高调拒绝,辱其使。
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正确,是做给老刘看的。
一旦他在这方面有任何的态度暧昧,荆州没有老刘的人吗?
[网络辟谣]关羽双线作战,顾头不顾腚,难保失败
二爷真的比你傻啊?
在老刘两次调兵入川之后,荆州的实力是受损的。但是在这几年,二爷做了什么?
他在未雨绸缪地防着孙权,重修江陵城。
之前的江陵城防就是很威武的了,当初曹仁在江陵老城里面坚守了一年多。
二爷在这个城防基础上又建了南城。(江陵府城,州城本有中隔,以北旧城也,以南关羽所筑)
本来就不好打!结果二爷又给加了个保险。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6wxoK2nT3cSrs-ij.jpg[/img]
后来孙权偷袭江陵,曹操派人告诉关羽,二爷说:那城是我所造的!打不动!(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
这是顾头不顾腚吗?
记得前面我说过河网的意义吧,汉水上隔襄樊,下通长江。汉水航道控制权在关羽的手里,江陵又被加筑了。
即便十万来攻,只要江陵守军坚守数日,二爷顺着高速公路就回来了。
周瑜那么能打,围了曹仁半年,在关羽断了北边高速公路的情况下,断粮北撤。
那周瑜死了,江陵加了保险,高速公路在二爷手里,如果要守,能守不住吗?
公元215年,张文远八百破十万。
细节不讲了。大家主要看河网。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k3kzZlT3cSu0-fq.jpg[/img]
从图上可以看的出来,合肥的重要性,一旦合肥失守,东吴水军就可以沿着高速公路随时攻击淮河领域,想打哪里打哪里
看西边的汉水,汉水航道在二爷手里,江陵有事,他能回不来吗?
坚城、水路,这就是二爷敢往北打的底气,十万他早就防着呢。
另外一场战役,汉中之战。
218年春,老刘兵至阳平关,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消耗。
法正提议他绕过阳平关,上了定军山,夏侯渊脑了抽了,被杀,曹老板亲自带兵穿过秦岭来救援西北方面军。
要知道,秦岭的物流噩梦,谁摊上谁死。因为曹老板和老刘在汉中这一耗,搞的曹魏的军事补给线空前的压力巨大。
民夫的征调已经安排到了洛阳盆地,当地孙狼等人杀县主簿叛乱,南附二爷,被二爷给印加兵的派回来指导打地下游击。(建安二十三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狼等遂南附关羽,羽授印给兵,还为寇贼)
十月,宛城守将侯音等抓了南阳太守和当地官吏在宛城造反。(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造反的原因是南阳地区徭役苦难,此时已经全民响应!侯音战略预案中的背后依靠和年初许昌的叛乱一样,是二爷。(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这就是二爷后来“威震华夏”的基础,连宛城守将都开始准备叛乱迎接二爷了
为什么呢?因为宛城南面的樊城,曹仁干不过二爷,大家都判断曹仁药丸。
218年中原大地上的判断,幕后都是在襄樊前线打的虎虎生威的关羽。
一开始的二爷还没有全面北上,跟曹仁开刚。
为什么呢?因为曹老板在长安,如果他北上,曹仁不敌,曹老板肯定亲带精锐出武关宛城南下襄樊。(玩过三国志游戏的人应该记得地图)
但是,夏侯渊脑瘫了,自己去把鹿角,被阵斩。
曹老板不得已亲自下汉中接应部队,二爷的机会来了
在曹老板和老刘在汉中对峙的阶段,二爷趁机把曹仁打的生活不能自理。
大概的时间线是这样的
三月,魏王曹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
去了汉中后,刘备根本不跟曹操打,曹操给养粮饷跟不上,兵士出现大量逃亡。(操与备相守积月,魏军士多亡)
五月,曹操救出了汉中的所有部队,刘备拿下汉中。
在219年5月刘备拿下了汉中后,遣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杀房陵太守蒯祺,又遣养子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上庸太守申耽举郡降,整个汉水上游连成了一片。
还是五月,曹操回到长安后下令曹仁在樊城讨伐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
注意,此时二爷已经打到樊城了!
相当于自打曹操三月动身去了汉中后,两个月的时间从秦岭出来后发现,二爷已经封锁汉水以南了!
从襄阳以南,打到樊城了。
曹操继五月派曹仁讨关羽于樊城后,七月又派了于禁带队去助曹仁打关羽。(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七月的时候曹仁已经重症监护了!需要于禁去救了!(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
虽然史书(主要是魏书)抹去了218 219这两年曹仁和关羽的战绩和过程,但是从时间上看就能看出端倪。
三月,关羽在襄阳以南
五月,关于在襄阳以北,樊城以南
七月,已经需要于禁去救曹仁了
说明曹仁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被打成重症监护了。
关羽在汉水以北的一系列战役中,由于襄阳始终没投降,并没有坚城依靠,和曹仁的对战肯定全都是野战。
这意味着,一辈子野战战无不克的曹仁,在和二爷的汉水陆战队过招下极度悲惨。
史书中再露面的时候是被围困在樊城中,仅仅还剩数千人。(仁人马数千人守城)
也就是说,此时曹仁在樊城已经是困守孤城,樊城周边地区已经被二爷控制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26hiZhT3cSu0-kb.jpg[/img]
七月份,刘备进汉中王,封关羽为左将军,假节钺。
假节钺是统治者军权下放的最高级别,左将军是季汉所有将军之首
假节钺,是连“假节”都能杀的(这也是后来二爷败亡的一个因素)
老刘的意思很明显:二弟你行,你看着打吧,荆州战区交给你了。
此时,首先是老刘做了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决定,开始坑弟。
他居然从汉中撤兵了。理由可以理解,汉中熬了一年,实在没粮食了,他需要带兵回成都去吃成都的粮食。
但是他这一撤,曹老板就踏实了。
老刘不走,曹老板也不敢动,鬼知道他要从哪蹦出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6f8fZsT3cSu0-gw.jpg[/img]
夏侯渊都死了,西北能正面抗老刘的只有曹老板自己了。
但是老刘这一撤,曹老板松了一大口气。可特么走了,快去救曹仁。
还有一点,如果老刘坐镇汉中,后面刘封孟达敢不动吗?
他刚一走,曹操就给要死的曹仁派去的于禁的七军三万人!(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后面曹操还源源不断的给曹仁派去了大量的援军!连徐晃征的新兵都给扔襄樊战场上去了!
二爷从此时开始,即将面临着曹操的倾国之力驰援襄樊战场!
但是,这对二爷来说,是事吗?
天空飘来五个字,这都不叫事。
来看看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吧
此次出战之前,于禁的身份是左将军,假节钺,益寿亭侯1200户,分其封邑500户封一子为列侯。
“左将军”是原来曹操打广告时给刘备那岗;
“假节钺”是最高级别,跟二爷的配置一样;
“一千二百户”是超高的规格,西军总司令夏侯渊被砍死的时候是八百户。
虽说这几年张辽因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进步迅猛,但于禁目前作为外姓诸将之首仍然没啥异议。
此次曹操派于禁督七军过来,基本代表着当时北军的最高级别军事梯队来救襄樊了。
于禁的泰山兵部曲在曹操这始终是当最精锐的队伍使用,战役中为军锋,撤退时做殿后。(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
当年在官渡时,于禁带领自己的部曲在黄河边硬钢袁绍的。
平心而论,这种陆战精锐,二爷是打不过的,所以他暂时收缩防线,形成对峙。
为什么说是二爷主动收缩呢,因为如果是于禁将二爷打回去的,魏书上肯定大书特书。
双方对峙后不久,时间来到219年八月,大霖雨十余日!
二爷迎来了机会
于禁的七军,并没有入樊城,而是驻扎在了樊城西面的平鲁城。
从战略上讲完全没毛病,和樊城互为犄角,守望相援。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2ow7ZdT3cSu0-kb.jpg[/img]
问题就在于平鲁城的城墙太老了,一千多年了,而且离着汉水太近了。
一般所谓的水攻,往往是引水围城,靠着水泡把夯土城墙泡挎。
但是平鲁城离岸边太近了,大水直接当成撞城锤,就把城墙冲塌了。
然后二爷开着航母就杀过来了,于禁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就完了。
(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不是于禁自己降了,而是诸将一起降了,为啥?没的打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30vqZdT3cSu0-kb.jpg[/img]
大家再看看图上的一个小角色,庞德。
前两天有个帖子说庞德这么忠义,怎么历史上没有二爷名望大。
因为咖位不够。
二爷收拾了于禁之后,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开着航母战斗群冲入内陆,顺势就把庞德收拾了。
(仁使德屯樊北十里)
庞德总体来讲,是襄樊战中少数能说一说的曹魏将军。
他是除徐晃外,唯一一个在襄樊战役中有战斗表现的将领。
(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说他和关羽交战,射中了关羽的额头,所以关羽的部队,都怕他。
当然这是魏书里吹的
要是真射二爷脑门了,快六十的人都被开了天眼了,按理来讲这人应该离死不远了,很纳闷后面怎么又带队鏖战了小半年的?
这里要谈谈史书记载的问题了。历史由胜利者书写,那段历史的主体实际上就是《魏书》,包括后来陈寿写三国志时也得考虑自己的立场
魏书里基本上就没怎么写从刘备入川后到水淹七军这一段的内容。而实际上,这几年这个战场上一直有战斗,那为什么没的写呢?
输的太灰头土脸了,没脸写。
你翻各武将的传记里,很多人都有零星描写,比如在这段时间,杀退关羽的袭扰,烧了关羽的粮食,烧了他的船,射中他的额头。
简直把关羽打了一百遍啊一百遍。
问题是,关羽这么被你们暴揍,后面咋围的襄阳樊城,淹的七军呢?天天被暴揍,怎么就威震华夏了呢?
话说回来,不管魏书中写的羽军对庞德[皆惮之]是不是真的,反正现在是不惮了,二爷开着船就冲过去把庞德收拾了。
(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
避水堤上,说明庞德所部没有驻扎在工事里,看到水就躲到高处了。
以大船四面射堤上,说明四面全是水,而且水很深,能行大船。
四面围住就开射,你不是射了关羽一箭吗?现在四面围住往死里射你。
(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
这段写庞德下面人都降了,他带两人坐小船想去找曹仁,结果船翻了,被关羽擒了。
看到没,就是看樊城没打算投降,顺便往北去,就给你收拾了,小角色,小角色。
而此时的曹仁怎么样了呢?
(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二爷开着船到了城下了,樊城内外断绝,粮食也快没了。
满宠跟曹仁说,不能走,咱们要走了,汝水以南就是别人的了。
(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
这里面说到,关羽的势力都到了郏下了,郏下在哪呢?许昌以西。
曹仁激励将士,表示咱都别活啦!都别难过!我这么高级别的皇亲国戚陪着你们死!咱跟关羽拼了!(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
满宠那边更造型,为了拢住自己的手下已经玩起了行为艺术,淹死自己的白马跟弟兄们盟誓!(宠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
这两人已经准备盖大魏国旗,与樊城共存亡了。
这个时候就该聊威震华夏的事了。
以前不理解,就说你在汉水边打了一场大胜仗,咋的就把整个华夏都威震了呢?
此时襄樊威尼斯战场中,只有曹仁满宠还守着樊城,比刘备还大一岁的老同志吕常守着襄阳,全都在等待光荣,将来盖魏旗,领导写挽联,编入曹魏爱国主义教科书。
而且关羽将于禁七军中的三万人押回了江陵。(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就是说,整个战场都收拾干净了,俘虏三万人送回去了,只剩下樊城没拿下来。
要说这三军俘虏实际上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那都是陆战精锐,可惜后来都便宜十万了。
事态开始朝着关羽方面迅速有利的推进。
除了正面战场之外,整个中原大地也是如此
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看这战况,居然主动投降了。(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
九月,曹老板大本营邺城出现谋反叛乱事件!
二爷在襄樊大胜,曹仁重症监护,曹操人在长安之时,魏讽秘密纠结党徒,与长乐卫尉陈祎谋划袭击邺城。(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
虽然因为有人告密,举事不成,被曹丕镇压了,但是邺城那可真的是曹魏大本营,曹老板计划迁都就是要迁往邺城。
此次受牵连的官员中,张泉(张绣子)、刘廙兄弟(刘表故吏)、宋忠父子(刘表故吏)、王粲之子(刘表故吏),和荆州方面全都有着历史关系!
再算上去年埋下的孙狼等游击队开始纷纷蹦了出来,河南尹梁县、弘农郡陆浑,颍川郏县等地陆续有百姓起义响应二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
就算魏书再不愿意承认,最终也只得写上了五个字
史载:羽威震华夏。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20/-7Quwhs-h55kZqT3cSu0-ly.jpg[/img]
二爷作为一支偏师,打成这样,已经无可厚非了。
主力被老刘拉走了不少,丞相和三爷这种靠的住大员,法正和黄权这种顶级参谋,全在四川。
二爷也不容易啊
但是再难,现在反而是曹老板家更难。
汉中丢了,自家的西北方面军司令挂了,西南方面军司令已经开始准备后事了,挽联都写好了。
外姓武将里最能打的也投降了,精锐老兵也被俘虏了
中原大地上四处响应关羽。
曹老板真的想要迁都了,但是这个所谓的迁都,迁的不是自己,他的大本营早就在河北了。
他想迁的是汉献帝。一旦关羽拿下樊城,老刘再顺汉水上游钻出来,许昌一丢,献帝就在老刘手里了。
那他整个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就没了。他就是靠大汉刘家的金字招牌发家的。
这里也间接反映另一方面,二爷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卷着三万俘虏回江陵得了呗,顺便把襄阳收拾了,以后再说。
汉献帝!!!
老刘二爷三爷丞相,打的就是复兴汉室的旗号。
现在献帝就在眼前,加把劲老刘就是大汉丞相了,可以“拥天子以讨不臣”
这是多么巨大的政治诱惑,打了一辈子仗,这是终极理想啊,理想就在眼前,撤了是吗?
再说你老曹家也没谁了啊。就剩一个夏侯惇和吓唬十万的张辽乐进这些人了,他们守在东南战区也不敢动啊。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假如历史]了
此时对曹魏来说,最怕的还不是关羽一路北进拿下许昌,因为他们做了计划要把献帝迁往邺城,你关羽再厉害能打过黄河来?
他们最怕的东西双线同时溃败。
西北战区虽然丢了汉中,但是有秦岭拦着,想来郭淮是守的住长安的。
西南战区,曹仁已经重症监护了,援军也没了,焦头烂额,被人家威震呢。
如果东南战区再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孙十万带兵到合肥城下,无论是否打的下来,都让这边丝毫不敢大意。
如果二爷拿下许昌,就可以顺颖水而下淮河,直取寿春,合肥要塞的作用就没了。
不说十万和老刘未来如何分赃或者摩擦,起码整个黄河以南都不会再姓曹了。甚至连关西(长安)都未必能保的住了。
曹老板在官渡之战后迎来了最大的一次自我怀疑,因为他很可能马上就要变成袁绍了。
当然历时没有假如。
有句话叫做盛极而衰,还有句话叫做气数已尽。
大汉四百年的气运到了,谁都救不了,无论是丞相还是武圣。
大汉王朝的覆灭,在最后的关头,展现的最后两段回光返照一般的战争史,光荣而惨烈地失败了。
这第一次的失败,送给了那位亘古第一的“忠义无双”。
再下一次的失败,送给了那位空前绝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论怎么定义季汉政权,无论是哪国的粉丝,
这忠义无双和鞠躬尽瘁,都堪称无双国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被千古追捧的是忠义,是精神,而不是成败。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不太想往下写了]
水神关羽,将迎来自己的水逆。
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停下脚步,此时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非常关键的人物出现了。
咱们汉族耻辱柱上的第一大咖,在不久之后做了一件比孙十万背刺还要被人不耻的道德沦丧事件,臭不要脸的典型代表人物,害死大汉百万生灵的司马大宣王露头了。
宣王的主意很正,拉拢孙十万去背刺关羽。无比正确的战略思维。
在这话题上,咱们多聊几句。
孙十万到底该不该背刺二爷?
把道德问题放开,追求利益嘛,无可厚非,谁也别说谁。
什么叫战略?对于局势的判断,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
鲁肃死了之后,孙十万对于战略基本就没走对过。
天下三分,曹老板老大,孙十万老二,老刘老三。
老大应该做什么?挑唆老二老三互斗,然后自己来收割。
老二应该做什么?带着老三打老大,一边削弱老大,一边控制老三。
老三应该做什么?挑动老二打老大,自己伺机捅刀子,找机会提升实力当老二。
这是基本的斗争理论,司马懿、诸葛亮、鲁肃,都没在这种战略层面犯过错。
有人说了,不对,老二也可以趁机吞掉老三,自己壮大实力之后跟老大干。
那有一个前提,老二+老三>老大才行。
反过来,如果老二+老三<老大,你即便全吞了老三,也干不过老大。
那有人抬杠说,老二加老三一起都小于老大,那还打什么呢?反正加起来也打不过。
这叫忘了一个此消彼长的问题。老二老三一起打老大,只要能不断占便宜,积小胜为大胜,是可以不断削弱老大实力的。
但是老二老三内斗,老大的实力不受损,那最终死的肯定还是老二老三。
这就是战略问题,没啥可说的。
之所以说孙十万是傻王八蛋,不是指他背信弃义这块,而是说他脑子拎不清,白白把一片好局,送给了老大。
最终的历史走向也验证了这点,你拿了荆州,还是被老大暴揍,最终想灭你国就灭你。
虽然此役最大的损失者是老三,但是孙十万从此坐定了老二的位置,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过程不多说了,孙十万起举国之兵背刺二爷。
为啥这么放心敢把前线兵力全调往西线呢?
因为曹老板的东线兵力也抽走了。
(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
看到没,孙十万低头装孙子,曹老板历时就把张辽军全部调走去救曹仁了。
此时的二爷,真的是以一人敌一国,敌全国。
魏吴全明星,悉数来打二爷,这还不够,真的不够,如果仅仅是这样,二爷还有机会。
只可惜,最终导致二爷失败的,还有特么的蜀国自己人。
以一人,敌三国!
这种集合全国的兵力来对付一个人的壮举,上一次还在四百年前,大汉未立之时,文章开头说的,垓下之战。
另一个羽。
顺便说一句“白衣渡江”吧。
吕蒙白衣渡江,潜入荆州,对付的是沿江岗哨。二爷沿江留了很多斥候,这也说明他压根就做了孙十万背刺的预案了。
白衣渡江是个战术问题,达成的结果是迟滞了关羽获知十万背刺的时间。
但是白衣渡江并没有直接混进江陵城。而是俘虏了沿江岗哨后,进兵公安、江陵。
江陵城是献城投降的。
你敢信吗?孙刘两家联军,围了曹仁一年多,粮尽才退。
大水冲了樊城,曹仁就几千人死守,樊城也没丢。
坚城江陵,一枪没放,投降了。
说完孙十万,该说下一个谜题。小舅子。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20/-7Quwhs-hs6iK1uT1kSgo-b5.jpg[/img]
襄樊战役最大的转折点,二爷最大的败因,唯一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小舅子登场。
江陵的丢失,意味着二爷身边全军的家小都落在敌人手里了,吕蒙开始玩攻心计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
江陵没了,前线的军队就溃散了。知道江陵的重要性了吧。
无论战前的预案做的再丰富,演习一百遍,也算不到这一点。
(第一页下面那位仁兄,你开着上帝之眼说那便宜话其实真没什么意思)
因为守江陵的人按说是绝对不会投降的,还是个不抵抗直接投降的人。
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徐州当地大户,当年拥立刘备入徐州的土豪主力,跟刘备二十多年了。
士仁详细履历史书无载,但《三国志》中说他是广阳人,今天的河北廊坊一带,这和刘备老家很近,属于刘备先生出道时的活动范围,很有可能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将军是当年刘备一路从北方带过来的老兄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公安会让他去守。这两个重镇极其重要,只有老兄弟才靠得住。
前面于禁投降,那是刀架在脖子上了,这两哥们就很神奇了。
军贪!!!
《三国志关羽传》的正文上是这么说的:糜芳和士仁一向对二爷轻视自己,于是心怀不满。(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
但是呢,这仅仅是个轻慢的事吗?你同事对你态度不好,你就投递叛国了?开国元老的身份也不要了?
自打二爷北伐,就由他们两个总督江南、江北的后勤给养,但这俩人总是不能足数足量的交割,二爷说:等我回去收拾你!(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
糜芳和士仁很害怕,这事被孙权知道了,于是勾引这俩人,糜芳和士仁派的人去迎孙权的大军。(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啥意思呢?让他们供应军粮物资,他们供不上,二爷说要收拾他们。他俩怕了,孙十万一勾引就降了。
别忙,还有呢,《吴书》中还有记录,因为这些事北方的曹魏肯定不清楚,所以《魏书》和《晋书》里肯定没写,这里《吴书》写的更可信
(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南郡城中起了一把火,烧了很多军事器材,二爷骂了糜芳一通,糜芳畏惧,被孙权知道了,于是勾搭这货,糜芳因此从那时开始和孙权秘密来往,等吕蒙兵到了,这两臭不要脸的是准备了牛和酒来喜迎王师当了带路党。
想想二爷在前线打的那么风光,最后两座残城就是围而不克,为啥呢?
器械被烧了啊。
这火谁放的呢?为啥供给军姿不悉相救呢?
军贪啊。
有网友假装聪明,说关羽扯什么“还当治之”是不会做人,又给刚愎自用加了一条证据。
请想一下,二爷在前线带兵打仗,后面军粮供不上,又是皇亲国戚,他不责备一下,难道一声不吭?好言安抚?
那前线打仗的士兵们怎么想?这兵还带不带,这仗还打不打?
为什么之前“轻”你们两?二爷一心干事业北伐,你们在背后搞小动作,贪污。
那他能尊重你们吗?
下一个问题,小舅子为什么真的怕关羽杀他?他可是皇亲国戚,元老啊,大不了批评教育打打板子。
为什么“轻”了半天也没换呢?因为后台太硬了啊,换不动啊。
但是行为逻辑的转变就在于前面的一项关键任命上。
记得前面说过了吗? 左将军,假节钺。
假节钺是管你是谁,他都有权杀你。
所以糜芳真的怕了,这就是投降的逻辑,不投可能真的被砍了,军贪捂不住了。
就好像祁同伟身为省厅的厅长,居然想要连杀两任反贪局长一样,疯了吗?
就是捂不住了,不疯不行了。
那他为什么不跑呢?跑回四川,老刘是个厚道人,念及几十年的情分不会杀他的,为啥要背千古骂名投降呢?
财产啊。(整整一墙的钱啊,谁能舍的了?)
贪了这么多年,得攒了多少钱啊?你跑回去命可以保住,财产总要充公吧?
你投了十万,十万就算不重用你,起码不会没收个人财产啊。
知道最终的逻辑本原了吧?
投了十万,随便混口饭吃事小,千万家底足以富贵人生了。
荆州军区大老虎糜芳的经济问题,使得他不放一炮让出了历代名将死活捍卫的江陵城,让历史在这一刻彻底改变了方向
糜芳、士仁这两位改变历史脉络的高级别丑陋小人物,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二爷迎来了彻底的败亡,兵散被擒。
(所以说贪污犯死刑没毛病)
[接下来进入假如三国阶段]
假如孙十万脑子明白去打合肥,这个美好的假如咱们不聊了。
就说假如糜芳不投,二爷最终回防的时间是有的,开着航母顺着汉水回防江陵,吕蒙要么退兵,要么围城打消耗。
曹魏会不会跟过来一起围城?
我个人觉得很难。
第一,都是临时征调的军队了,好容易缓口气,还要南进,难度很大。
第二,两场战役,消耗的后勤给养太大了,不然也不会那么多地方叛乱,继续长期消耗,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第三,最关键的一点,曹老板还有半年就该死了。虽然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死,但是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曹老板那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尽快帮儿子做好全套的过户手续,准备给大汉换房本。他哪有心思管你老二老三狗咬狗啊。
你孙十万是什么好东西?巴不得你和关羽打个两败俱伤呢。孙十万傻,曹老板,宣王他们可不傻。
那就孙家军那点攻坚能力?围不围的住很难说呢。
别忘了,江陵城里此时可是有一支生力军的,于禁的七军俘虏都在。
首先二爷的水军陆战队回防,然后荆南几郡可还姓刘呢,那是丞相经营了多年的大后方,源源不断的粮草是能送上来的。
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而且你十万敢长期围攻吗?
那你的东线可空了,人家张辽这边解了围还是要回合肥的,十万你敢设防了?
你自己就是王八蛋捅刀子的主,你敢放心把背后交给张辽夏侯惇?
而且如果长攻不下,老刘就不能出兵来救了?汉中战役已经打完了,二弟快挂了,他就不救了?
退一万步说,江陵没守住,老刘把二爷接应回川。
二爷活着,三爷估计还能多活几年,夷陵之战有没有还单说,马良也能活下来,黄权也不会去魏国。
大爷、二爷、三爷、黄权、马良随便活下一两个人来,丞相能让马谡守街亭?能让李严管后勤?
假如完毕,历史没有假如。
君侯仰首望苍穹,征战三十多年了,也许真的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
整整建安24年,公元219年一整年的汉中会战+襄樊会战彻底结束。
曹操方面从里到外出了一身汗,除了幽州方面的边防军之外全国军区全部参战!按照司马懿的说法,此时曹魏全国有20万军来算(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至少损失了四分之一几乎是最精锐的国家野战军。(于禁七军+曹仁荆州军团)
孙权方面除了荆北的曹操地盘,囊括了荆州全境,并笑纳了曹操的三万野战军。
老刘不但损失了大量地盘,最大的损失还在二爷。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后来整个魏国朝堂对于蜀汉的态度就是:蜀,小国尔,名将唯羽。
这就是咖位,三爷都不够。(前两天居然有网友拿庞德来碰瓷)
襄樊战役之后,孙刘永远的失去了再去逐鹿中原的机会,他们最终都会被北方吞并。
差别,只是时间问题。
老二老三从此进入了慢性死亡状态,都没什么蹦头了。
219年12月,二爷走麦城被擒,父子不降双双被杀。
220年正月,曹操崩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前后只差一个月。(如果曹老板早死半年呢?如果江陵哪怕坚守一个月呢?)
这就是天数,天命所归。
轰轰烈烈的公元219年
西部战场旷日持久地烧钱烧粮
中南战场武圣吊打北国全明星
关二爷的一生,虽然被史官层层掩盖,但从曹魏群英传中拼凑出来的这些细节,从孙吴都督传里带出来的那些评价和阴谋,都在将他的能力水平指向上古大神的兵仙一档。
天命是无情的,但历史是公平的
二爷虽败,在他死后的一千八百年里,他化身为中华民族万民敬仰的对象,忠义无双,流芳千古。
[主要内容和图片大多参考或搬运渤海君的封建脉络百战]
明确一下,讲的是历史,不是小说,也在此纠正一些小说给大家带来的误区。
言归正传
421年前,有一场战役,和今天这场战役非常相似,垓下之战。
西楚霸王项羽,独挑大汉王朝创始人刘邦,兵仙韩信,历史第一游击队长彭越,以及英布,周勃,曹参等等一个个响亮的帝国级将星。
刘邦集合全天下诸侯和大汉开国璀璨将星的合力,在兵力的巨大优势下,打败了那个历史现象级的千古第一神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aa2tK1uT1kSdw-af.jpg[/img]
此役后,伟大的汉朝创立,东西两汉历经四百余年。
公元219年,华夏大地上也发生了这样一场类似的战役。先说战果吧。
1、曹魏方出动了几乎所有帝国当时能调动过去的猛将,他们有:
曹仁荆州军兵团(进攻型天才,没看错进攻型的,南军区总司令,之前生涯未逢一败);
于禁督七军(五子良将之首,曹魏最精锐泰山兵军团,之前生涯未逢一败);
满宠汝南方面军(汝南太守,袁绍猖獗时候坐镇反动派老家的狠人);
徐晃领十二营(五子良将);
庞德部(马超最勇猛部曲将);
以及吕常、董衡、成何等等一大堆没咋露面的将军部曲。
还有最后梯队没来得及扑上去的张辽系合肥军团,豫州刺史军团,兖州刺史军团等等。
除了西北战区的郭淮张合以及东南战区司令夏侯惇以外,几乎集合了曹魏全明星战队。
2、孙权方出动了江东四都督中的两位,吕蒙和陆逊在各种阴谋掩盖下,在背后以举国之力突然捅刀子。
3、蜀汉方面,创始人团队成员,老大的小舅子,一枪不放就投降的国舅爷。老刘的义子刘封。
集合了天下三方面的合力围剿,将这个人干掉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8754K1mT1kShs-9i.jpeg[/img]
前后相差四百余年,前一个羽的败亡,标志着大汉江山的创立。后一个羽的败亡,标志着大汉江山的彻底覆灭。(后面的诸葛丞相天纵奇才也只能是续命而已。)
正所谓
羽灭,前汉立。
羽灭,后汉亡。
四百年前,老刘集合天下全明星阵容,杀了一个羽,这才建立了大汉江山。
四百年后,另一个羽为老刘独挑天下全明星,兵败身死,大汉江山自此难逃覆没之日。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接下来聊聊襄樊战役的过程。
战前背景介绍。
先说荆州。
这里的荆州,尤其是所谓的借荆州,主要指的是江陵。
赤壁之战后,周瑜带兵围困江陵,经年累月地围城,加上“关羽绝北道”,终于使得曹仁断粮弃城而去,北去襄阳。
后来为了分担面对曹魏的军事压力,鲁肃力主将江陵城让给刘备,以使得刘备在西线防守襄阳,孙权在东线防守合肥,两军结盟一致对付曹魏。
其实东吴真正的一流战略家是鲁肃。
江陵不放,老刘的地盘憋在荆南。江陵北面抗曹,南面还要提防老刘捅刀子
干脆给你吧,曹老板恨的也是你,你带队上前线跟曹老板干吧。这决策实际上很高明。
刘备取了江陵之后,事实上就和襄阳的曹军没少干仗,刘备带兵推到了当阳一线。
公园211年,刘备抽调大量主力入川给刘璋换房本去了,曹军开始向南收复失地。
此时蜀汉荆州军区的总司令就是关羽了,他和曹魏的乐进、文聘反复拉锯。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5nhjZnT3cSlo-s4.jpg[/img]
214年七月曹操征孙权把乐进调走。曹仁接任。开始将驻防治所由襄阳变成了樊城!(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为什么,曹仁是一员猛将,为什么刚接任就把指挥部往后撤呢?
因为曹仁害怕二爷的水军突然截断汉水将他闷在襄阳城,所以要移驻换防樊城,最起码利于不败之地。
关二爷的汉水陆战队军团基本打造完成!二爷名震天下的水神战术已经成型了!
这基本说明二爷此时已经取得了汉水的制水权。
至少,此时曹仁非常忌惮二爷的水军。
与此同时乐进在此次南征后被安排在了合肥给张辽做副手,转年在城头上见证了孙十万被张八百暴打的盛况。
乐进由之前的襄阳战区一把手,变成了被张辽领导的副手。这是赤裸裸的降职使用。
说明什么呢?曹仁换防樊城以及乐进的降职调岗基本说明了曹军这几年在荆州方面损失不小。
如果乐进在和关羽这么多年的交战中占尽上风,第一不会被轻易调动,第二调也只能是升迁或者平级调动,降级调动说明战绩不好。
不然方面军司令是不会轻易动的,你看张辽老了老了依然坐镇合肥吓唬十万,怎么不降级调走呢?
自刘备入川后这史书无载的两年多时间里,曹军失去了汉水航道控制权,并被北推至了襄阳一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8g62ZdT3cSu0-kb.jpg[/img]
[网络辟谣]二爷胯下马掌中刀,威武无敌?
可能那是前期,后面最辉煌的战役里,二爷是水神,靠船的。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河流水网在古代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河,尤其是河路航道,在古代就是物流高速公路。不但可以实现快速机动,还可以极大地节省粮食运输损耗。
(仔细看后世,桓大司马几次北伐,走的路线,就明白河流水网的重要性)
这里岔开话题,聊一下合肥的重要性。
合肥要塞,控制着长江在淮水之间的重要航道,合肥在北军手里,南方水军进不了淮水。合肥在南军手里,整个淮河流域都是战区,北方政权无法安心生产屯田。
同理,襄阳和合肥是南北双方的两座大闸,都是这个道理。
襄阳在手,北军随时南下,江陵就是前线,江陵和襄阳之间就不能安心生产,只能反复拉锯。
襄阳在南军手里,樊城周边就是前线,你敢种粮食吗?到秋天人家水军上来抢收你怎么办?
[网络辟谣]二爷冒进北伐,没有等到最佳时机
实际上从刘备拿了江陵开始,他们就和襄阳的曹魏打个不停了,二爷是在战争中磨练自己,一路推上去的。不是电视剧里说的,刘备拿了四川后,才命令关羽北伐。
首先本来就是前线,不打也得打。
其次关羽向北推进,是为了策应老刘的汉中战役,让曹老板趴在长安不敢动。
彼时夏侯渊在汉中钢老刘,侯音在宛城造反。
曹老板和二爷都没动,夏侯渊和侯音你俩只能自己扛。
但是变数就在夏侯渊被斩,曹老板只能亲自下汉中。但宛城的侯音也没了。
曹老板走了,关羽自然要往北进。他走了,你退了?你策应个屁啊?
[网络辟谣]虎女焉能嫁犬子是关羽刚愎自用
说二爷刚愎自用,不懂得拉拢东吴,破坏同盟关系?
孙权求亲是事实,但那是孙十万的离间计。孙十万打仗不行,阴人玩人可是一流的。
在那个极度讲求门当户对的时代,孙权的儿子要娶也只能娶老刘的女儿或者曹丕的姐妹。
他娶关羽的女儿算怎么回事呢?
二爷要是答应了,老刘会怎么想的?二弟你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了?
有网友对这段表示质疑。因为关羽刚愎自用,不拿孙权当人这个观念被小说演绎的深入人心了
但其实,混过官场或者职场的人应该清楚
忠诚,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你是方面军司令,地方最高行政军事长官,你时刻要表现出对组织的绝对忠诚。
关羽不但不答应,还要高调拒绝,辱其使。
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正确,是做给老刘看的。
一旦他在这方面有任何的态度暧昧,荆州没有老刘的人吗?
[网络辟谣]关羽双线作战,顾头不顾腚,难保失败
二爷真的比你傻啊?
在老刘两次调兵入川之后,荆州的实力是受损的。但是在这几年,二爷做了什么?
他在未雨绸缪地防着孙权,重修江陵城。
之前的江陵城防就是很威武的了,当初曹仁在江陵老城里面坚守了一年多。
二爷在这个城防基础上又建了南城。(江陵府城,州城本有中隔,以北旧城也,以南关羽所筑)
本来就不好打!结果二爷又给加了个保险。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6wxoK2nT3cSrs-ij.jpg[/img]
后来孙权偷袭江陵,曹操派人告诉关羽,二爷说:那城是我所造的!打不动!(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
这是顾头不顾腚吗?
记得前面我说过河网的意义吧,汉水上隔襄樊,下通长江。汉水航道控制权在关羽的手里,江陵又被加筑了。
即便十万来攻,只要江陵守军坚守数日,二爷顺着高速公路就回来了。
周瑜那么能打,围了曹仁半年,在关羽断了北边高速公路的情况下,断粮北撤。
那周瑜死了,江陵加了保险,高速公路在二爷手里,如果要守,能守不住吗?
公元215年,张文远八百破十万。
细节不讲了。大家主要看河网。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k3kzZlT3cSu0-fq.jpg[/img]
从图上可以看的出来,合肥的重要性,一旦合肥失守,东吴水军就可以沿着高速公路随时攻击淮河领域,想打哪里打哪里
看西边的汉水,汉水航道在二爷手里,江陵有事,他能回不来吗?
坚城、水路,这就是二爷敢往北打的底气,十万他早就防着呢。
另外一场战役,汉中之战。
218年春,老刘兵至阳平关,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消耗。
法正提议他绕过阳平关,上了定军山,夏侯渊脑了抽了,被杀,曹老板亲自带兵穿过秦岭来救援西北方面军。
要知道,秦岭的物流噩梦,谁摊上谁死。因为曹老板和老刘在汉中这一耗,搞的曹魏的军事补给线空前的压力巨大。
民夫的征调已经安排到了洛阳盆地,当地孙狼等人杀县主簿叛乱,南附二爷,被二爷给印加兵的派回来指导打地下游击。(建安二十三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狼等遂南附关羽,羽授印给兵,还为寇贼)
十月,宛城守将侯音等抓了南阳太守和当地官吏在宛城造反。(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造反的原因是南阳地区徭役苦难,此时已经全民响应!侯音战略预案中的背后依靠和年初许昌的叛乱一样,是二爷。(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这就是二爷后来“威震华夏”的基础,连宛城守将都开始准备叛乱迎接二爷了
为什么呢?因为宛城南面的樊城,曹仁干不过二爷,大家都判断曹仁药丸。
218年中原大地上的判断,幕后都是在襄樊前线打的虎虎生威的关羽。
一开始的二爷还没有全面北上,跟曹仁开刚。
为什么呢?因为曹老板在长安,如果他北上,曹仁不敌,曹老板肯定亲带精锐出武关宛城南下襄樊。(玩过三国志游戏的人应该记得地图)
但是,夏侯渊脑瘫了,自己去把鹿角,被阵斩。
曹老板不得已亲自下汉中接应部队,二爷的机会来了
在曹老板和老刘在汉中对峙的阶段,二爷趁机把曹仁打的生活不能自理。
大概的时间线是这样的
三月,魏王曹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
去了汉中后,刘备根本不跟曹操打,曹操给养粮饷跟不上,兵士出现大量逃亡。(操与备相守积月,魏军士多亡)
五月,曹操救出了汉中的所有部队,刘备拿下汉中。
在219年5月刘备拿下了汉中后,遣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杀房陵太守蒯祺,又遣养子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上庸太守申耽举郡降,整个汉水上游连成了一片。
还是五月,曹操回到长安后下令曹仁在樊城讨伐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
注意,此时二爷已经打到樊城了!
相当于自打曹操三月动身去了汉中后,两个月的时间从秦岭出来后发现,二爷已经封锁汉水以南了!
从襄阳以南,打到樊城了。
曹操继五月派曹仁讨关羽于樊城后,七月又派了于禁带队去助曹仁打关羽。(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七月的时候曹仁已经重症监护了!需要于禁去救了!(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
虽然史书(主要是魏书)抹去了218 219这两年曹仁和关羽的战绩和过程,但是从时间上看就能看出端倪。
三月,关羽在襄阳以南
五月,关于在襄阳以北,樊城以南
七月,已经需要于禁去救曹仁了
说明曹仁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被打成重症监护了。
关羽在汉水以北的一系列战役中,由于襄阳始终没投降,并没有坚城依靠,和曹仁的对战肯定全都是野战。
这意味着,一辈子野战战无不克的曹仁,在和二爷的汉水陆战队过招下极度悲惨。
史书中再露面的时候是被围困在樊城中,仅仅还剩数千人。(仁人马数千人守城)
也就是说,此时曹仁在樊城已经是困守孤城,樊城周边地区已经被二爷控制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26hiZhT3cSu0-kb.jpg[/img]
七月份,刘备进汉中王,封关羽为左将军,假节钺。
假节钺是统治者军权下放的最高级别,左将军是季汉所有将军之首
假节钺,是连“假节”都能杀的(这也是后来二爷败亡的一个因素)
老刘的意思很明显:二弟你行,你看着打吧,荆州战区交给你了。
此时,首先是老刘做了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决定,开始坑弟。
他居然从汉中撤兵了。理由可以理解,汉中熬了一年,实在没粮食了,他需要带兵回成都去吃成都的粮食。
但是他这一撤,曹老板就踏实了。
老刘不走,曹老板也不敢动,鬼知道他要从哪蹦出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6f8fZsT3cSu0-gw.jpg[/img]
夏侯渊都死了,西北能正面抗老刘的只有曹老板自己了。
但是老刘这一撤,曹老板松了一大口气。可特么走了,快去救曹仁。
还有一点,如果老刘坐镇汉中,后面刘封孟达敢不动吗?
他刚一走,曹操就给要死的曹仁派去的于禁的七军三万人!(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后面曹操还源源不断的给曹仁派去了大量的援军!连徐晃征的新兵都给扔襄樊战场上去了!
二爷从此时开始,即将面临着曹操的倾国之力驰援襄樊战场!
但是,这对二爷来说,是事吗?
天空飘来五个字,这都不叫事。
来看看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吧
此次出战之前,于禁的身份是左将军,假节钺,益寿亭侯1200户,分其封邑500户封一子为列侯。
“左将军”是原来曹操打广告时给刘备那岗;
“假节钺”是最高级别,跟二爷的配置一样;
“一千二百户”是超高的规格,西军总司令夏侯渊被砍死的时候是八百户。
虽说这几年张辽因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进步迅猛,但于禁目前作为外姓诸将之首仍然没啥异议。
此次曹操派于禁督七军过来,基本代表着当时北军的最高级别军事梯队来救襄樊了。
于禁的泰山兵部曲在曹操这始终是当最精锐的队伍使用,战役中为军锋,撤退时做殿后。(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
当年在官渡时,于禁带领自己的部曲在黄河边硬钢袁绍的。
平心而论,这种陆战精锐,二爷是打不过的,所以他暂时收缩防线,形成对峙。
为什么说是二爷主动收缩呢,因为如果是于禁将二爷打回去的,魏书上肯定大书特书。
双方对峙后不久,时间来到219年八月,大霖雨十余日!
二爷迎来了机会
于禁的七军,并没有入樊城,而是驻扎在了樊城西面的平鲁城。
从战略上讲完全没毛病,和樊城互为犄角,守望相援。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2ow7ZdT3cSu0-kb.jpg[/img]
问题就在于平鲁城的城墙太老了,一千多年了,而且离着汉水太近了。
一般所谓的水攻,往往是引水围城,靠着水泡把夯土城墙泡挎。
但是平鲁城离岸边太近了,大水直接当成撞城锤,就把城墙冲塌了。
然后二爷开着航母就杀过来了,于禁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就完了。
(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不是于禁自己降了,而是诸将一起降了,为啥?没的打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9/-7Q1xj4-30vqZdT3cSu0-kb.jpg[/img]
大家再看看图上的一个小角色,庞德。
前两天有个帖子说庞德这么忠义,怎么历史上没有二爷名望大。
因为咖位不够。
二爷收拾了于禁之后,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开着航母战斗群冲入内陆,顺势就把庞德收拾了。
(仁使德屯樊北十里)
庞德总体来讲,是襄樊战中少数能说一说的曹魏将军。
他是除徐晃外,唯一一个在襄樊战役中有战斗表现的将领。
(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说他和关羽交战,射中了关羽的额头,所以关羽的部队,都怕他。
当然这是魏书里吹的
要是真射二爷脑门了,快六十的人都被开了天眼了,按理来讲这人应该离死不远了,很纳闷后面怎么又带队鏖战了小半年的?
这里要谈谈史书记载的问题了。历史由胜利者书写,那段历史的主体实际上就是《魏书》,包括后来陈寿写三国志时也得考虑自己的立场
魏书里基本上就没怎么写从刘备入川后到水淹七军这一段的内容。而实际上,这几年这个战场上一直有战斗,那为什么没的写呢?
输的太灰头土脸了,没脸写。
你翻各武将的传记里,很多人都有零星描写,比如在这段时间,杀退关羽的袭扰,烧了关羽的粮食,烧了他的船,射中他的额头。
简直把关羽打了一百遍啊一百遍。
问题是,关羽这么被你们暴揍,后面咋围的襄阳樊城,淹的七军呢?天天被暴揍,怎么就威震华夏了呢?
话说回来,不管魏书中写的羽军对庞德[皆惮之]是不是真的,反正现在是不惮了,二爷开着船就冲过去把庞德收拾了。
(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
避水堤上,说明庞德所部没有驻扎在工事里,看到水就躲到高处了。
以大船四面射堤上,说明四面全是水,而且水很深,能行大船。
四面围住就开射,你不是射了关羽一箭吗?现在四面围住往死里射你。
(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
这段写庞德下面人都降了,他带两人坐小船想去找曹仁,结果船翻了,被关羽擒了。
看到没,就是看樊城没打算投降,顺便往北去,就给你收拾了,小角色,小角色。
而此时的曹仁怎么样了呢?
(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二爷开着船到了城下了,樊城内外断绝,粮食也快没了。
满宠跟曹仁说,不能走,咱们要走了,汝水以南就是别人的了。
(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
这里面说到,关羽的势力都到了郏下了,郏下在哪呢?许昌以西。
曹仁激励将士,表示咱都别活啦!都别难过!我这么高级别的皇亲国戚陪着你们死!咱跟关羽拼了!(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
满宠那边更造型,为了拢住自己的手下已经玩起了行为艺术,淹死自己的白马跟弟兄们盟誓!(宠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
这两人已经准备盖大魏国旗,与樊城共存亡了。
这个时候就该聊威震华夏的事了。
以前不理解,就说你在汉水边打了一场大胜仗,咋的就把整个华夏都威震了呢?
此时襄樊威尼斯战场中,只有曹仁满宠还守着樊城,比刘备还大一岁的老同志吕常守着襄阳,全都在等待光荣,将来盖魏旗,领导写挽联,编入曹魏爱国主义教科书。
而且关羽将于禁七军中的三万人押回了江陵。(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就是说,整个战场都收拾干净了,俘虏三万人送回去了,只剩下樊城没拿下来。
要说这三军俘虏实际上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那都是陆战精锐,可惜后来都便宜十万了。
事态开始朝着关羽方面迅速有利的推进。
除了正面战场之外,整个中原大地也是如此
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看这战况,居然主动投降了。(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
九月,曹老板大本营邺城出现谋反叛乱事件!
二爷在襄樊大胜,曹仁重症监护,曹操人在长安之时,魏讽秘密纠结党徒,与长乐卫尉陈祎谋划袭击邺城。(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
虽然因为有人告密,举事不成,被曹丕镇压了,但是邺城那可真的是曹魏大本营,曹老板计划迁都就是要迁往邺城。
此次受牵连的官员中,张泉(张绣子)、刘廙兄弟(刘表故吏)、宋忠父子(刘表故吏)、王粲之子(刘表故吏),和荆州方面全都有着历史关系!
再算上去年埋下的孙狼等游击队开始纷纷蹦了出来,河南尹梁县、弘农郡陆浑,颍川郏县等地陆续有百姓起义响应二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
就算魏书再不愿意承认,最终也只得写上了五个字
史载:羽威震华夏。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20/-7Quwhs-h55kZqT3cSu0-ly.jpg[/img]
二爷作为一支偏师,打成这样,已经无可厚非了。
主力被老刘拉走了不少,丞相和三爷这种靠的住大员,法正和黄权这种顶级参谋,全在四川。
二爷也不容易啊
但是再难,现在反而是曹老板家更难。
汉中丢了,自家的西北方面军司令挂了,西南方面军司令已经开始准备后事了,挽联都写好了。
外姓武将里最能打的也投降了,精锐老兵也被俘虏了
中原大地上四处响应关羽。
曹老板真的想要迁都了,但是这个所谓的迁都,迁的不是自己,他的大本营早就在河北了。
他想迁的是汉献帝。一旦关羽拿下樊城,老刘再顺汉水上游钻出来,许昌一丢,献帝就在老刘手里了。
那他整个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就没了。他就是靠大汉刘家的金字招牌发家的。
这里也间接反映另一方面,二爷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卷着三万俘虏回江陵得了呗,顺便把襄阳收拾了,以后再说。
汉献帝!!!
老刘二爷三爷丞相,打的就是复兴汉室的旗号。
现在献帝就在眼前,加把劲老刘就是大汉丞相了,可以“拥天子以讨不臣”
这是多么巨大的政治诱惑,打了一辈子仗,这是终极理想啊,理想就在眼前,撤了是吗?
再说你老曹家也没谁了啊。就剩一个夏侯惇和吓唬十万的张辽乐进这些人了,他们守在东南战区也不敢动啊。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假如历史]了
此时对曹魏来说,最怕的还不是关羽一路北进拿下许昌,因为他们做了计划要把献帝迁往邺城,你关羽再厉害能打过黄河来?
他们最怕的东西双线同时溃败。
西北战区虽然丢了汉中,但是有秦岭拦着,想来郭淮是守的住长安的。
西南战区,曹仁已经重症监护了,援军也没了,焦头烂额,被人家威震呢。
如果东南战区再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孙十万带兵到合肥城下,无论是否打的下来,都让这边丝毫不敢大意。
如果二爷拿下许昌,就可以顺颖水而下淮河,直取寿春,合肥要塞的作用就没了。
不说十万和老刘未来如何分赃或者摩擦,起码整个黄河以南都不会再姓曹了。甚至连关西(长安)都未必能保的住了。
曹老板在官渡之战后迎来了最大的一次自我怀疑,因为他很可能马上就要变成袁绍了。
当然历时没有假如。
有句话叫做盛极而衰,还有句话叫做气数已尽。
大汉四百年的气运到了,谁都救不了,无论是丞相还是武圣。
大汉王朝的覆灭,在最后的关头,展现的最后两段回光返照一般的战争史,光荣而惨烈地失败了。
这第一次的失败,送给了那位亘古第一的“忠义无双”。
再下一次的失败,送给了那位空前绝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论怎么定义季汉政权,无论是哪国的粉丝,
这忠义无双和鞠躬尽瘁,都堪称无双国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被千古追捧的是忠义,是精神,而不是成败。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不太想往下写了]
水神关羽,将迎来自己的水逆。
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停下脚步,此时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非常关键的人物出现了。
咱们汉族耻辱柱上的第一大咖,在不久之后做了一件比孙十万背刺还要被人不耻的道德沦丧事件,臭不要脸的典型代表人物,害死大汉百万生灵的司马大宣王露头了。
宣王的主意很正,拉拢孙十万去背刺关羽。无比正确的战略思维。
在这话题上,咱们多聊几句。
孙十万到底该不该背刺二爷?
把道德问题放开,追求利益嘛,无可厚非,谁也别说谁。
什么叫战略?对于局势的判断,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
鲁肃死了之后,孙十万对于战略基本就没走对过。
天下三分,曹老板老大,孙十万老二,老刘老三。
老大应该做什么?挑唆老二老三互斗,然后自己来收割。
老二应该做什么?带着老三打老大,一边削弱老大,一边控制老三。
老三应该做什么?挑动老二打老大,自己伺机捅刀子,找机会提升实力当老二。
这是基本的斗争理论,司马懿、诸葛亮、鲁肃,都没在这种战略层面犯过错。
有人说了,不对,老二也可以趁机吞掉老三,自己壮大实力之后跟老大干。
那有一个前提,老二+老三>老大才行。
反过来,如果老二+老三<老大,你即便全吞了老三,也干不过老大。
那有人抬杠说,老二加老三一起都小于老大,那还打什么呢?反正加起来也打不过。
这叫忘了一个此消彼长的问题。老二老三一起打老大,只要能不断占便宜,积小胜为大胜,是可以不断削弱老大实力的。
但是老二老三内斗,老大的实力不受损,那最终死的肯定还是老二老三。
这就是战略问题,没啥可说的。
之所以说孙十万是傻王八蛋,不是指他背信弃义这块,而是说他脑子拎不清,白白把一片好局,送给了老大。
最终的历史走向也验证了这点,你拿了荆州,还是被老大暴揍,最终想灭你国就灭你。
虽然此役最大的损失者是老三,但是孙十万从此坐定了老二的位置,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过程不多说了,孙十万起举国之兵背刺二爷。
为啥这么放心敢把前线兵力全调往西线呢?
因为曹老板的东线兵力也抽走了。
(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
看到没,孙十万低头装孙子,曹老板历时就把张辽军全部调走去救曹仁了。
此时的二爷,真的是以一人敌一国,敌全国。
魏吴全明星,悉数来打二爷,这还不够,真的不够,如果仅仅是这样,二爷还有机会。
只可惜,最终导致二爷失败的,还有特么的蜀国自己人。
以一人,敌三国!
这种集合全国的兵力来对付一个人的壮举,上一次还在四百年前,大汉未立之时,文章开头说的,垓下之战。
另一个羽。
顺便说一句“白衣渡江”吧。
吕蒙白衣渡江,潜入荆州,对付的是沿江岗哨。二爷沿江留了很多斥候,这也说明他压根就做了孙十万背刺的预案了。
白衣渡江是个战术问题,达成的结果是迟滞了关羽获知十万背刺的时间。
但是白衣渡江并没有直接混进江陵城。而是俘虏了沿江岗哨后,进兵公安、江陵。
江陵城是献城投降的。
你敢信吗?孙刘两家联军,围了曹仁一年多,粮尽才退。
大水冲了樊城,曹仁就几千人死守,樊城也没丢。
坚城江陵,一枪没放,投降了。
说完孙十万,该说下一个谜题。小舅子。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20/-7Quwhs-hs6iK1uT1kSgo-b5.jpg[/img]
襄樊战役最大的转折点,二爷最大的败因,唯一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小舅子登场。
江陵的丢失,意味着二爷身边全军的家小都落在敌人手里了,吕蒙开始玩攻心计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
江陵没了,前线的军队就溃散了。知道江陵的重要性了吧。
无论战前的预案做的再丰富,演习一百遍,也算不到这一点。
(第一页下面那位仁兄,你开着上帝之眼说那便宜话其实真没什么意思)
因为守江陵的人按说是绝对不会投降的,还是个不抵抗直接投降的人。
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徐州当地大户,当年拥立刘备入徐州的土豪主力,跟刘备二十多年了。
士仁详细履历史书无载,但《三国志》中说他是广阳人,今天的河北廊坊一带,这和刘备老家很近,属于刘备先生出道时的活动范围,很有可能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将军是当年刘备一路从北方带过来的老兄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公安会让他去守。这两个重镇极其重要,只有老兄弟才靠得住。
前面于禁投降,那是刀架在脖子上了,这两哥们就很神奇了。
军贪!!!
《三国志关羽传》的正文上是这么说的:糜芳和士仁一向对二爷轻视自己,于是心怀不满。(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
但是呢,这仅仅是个轻慢的事吗?你同事对你态度不好,你就投递叛国了?开国元老的身份也不要了?
自打二爷北伐,就由他们两个总督江南、江北的后勤给养,但这俩人总是不能足数足量的交割,二爷说:等我回去收拾你!(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
糜芳和士仁很害怕,这事被孙权知道了,于是勾引这俩人,糜芳和士仁派的人去迎孙权的大军。(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啥意思呢?让他们供应军粮物资,他们供不上,二爷说要收拾他们。他俩怕了,孙十万一勾引就降了。
别忙,还有呢,《吴书》中还有记录,因为这些事北方的曹魏肯定不清楚,所以《魏书》和《晋书》里肯定没写,这里《吴书》写的更可信
(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南郡城中起了一把火,烧了很多军事器材,二爷骂了糜芳一通,糜芳畏惧,被孙权知道了,于是勾搭这货,糜芳因此从那时开始和孙权秘密来往,等吕蒙兵到了,这两臭不要脸的是准备了牛和酒来喜迎王师当了带路党。
想想二爷在前线打的那么风光,最后两座残城就是围而不克,为啥呢?
器械被烧了啊。
这火谁放的呢?为啥供给军姿不悉相救呢?
军贪啊。
有网友假装聪明,说关羽扯什么“还当治之”是不会做人,又给刚愎自用加了一条证据。
请想一下,二爷在前线带兵打仗,后面军粮供不上,又是皇亲国戚,他不责备一下,难道一声不吭?好言安抚?
那前线打仗的士兵们怎么想?这兵还带不带,这仗还打不打?
为什么之前“轻”你们两?二爷一心干事业北伐,你们在背后搞小动作,贪污。
那他能尊重你们吗?
下一个问题,小舅子为什么真的怕关羽杀他?他可是皇亲国戚,元老啊,大不了批评教育打打板子。
为什么“轻”了半天也没换呢?因为后台太硬了啊,换不动啊。
但是行为逻辑的转变就在于前面的一项关键任命上。
记得前面说过了吗? 左将军,假节钺。
假节钺是管你是谁,他都有权杀你。
所以糜芳真的怕了,这就是投降的逻辑,不投可能真的被砍了,军贪捂不住了。
就好像祁同伟身为省厅的厅长,居然想要连杀两任反贪局长一样,疯了吗?
就是捂不住了,不疯不行了。
那他为什么不跑呢?跑回四川,老刘是个厚道人,念及几十年的情分不会杀他的,为啥要背千古骂名投降呢?
财产啊。(整整一墙的钱啊,谁能舍的了?)
贪了这么多年,得攒了多少钱啊?你跑回去命可以保住,财产总要充公吧?
你投了十万,十万就算不重用你,起码不会没收个人财产啊。
知道最终的逻辑本原了吧?
投了十万,随便混口饭吃事小,千万家底足以富贵人生了。
荆州军区大老虎糜芳的经济问题,使得他不放一炮让出了历代名将死活捍卫的江陵城,让历史在这一刻彻底改变了方向
糜芳、士仁这两位改变历史脉络的高级别丑陋小人物,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二爷迎来了彻底的败亡,兵散被擒。
(所以说贪污犯死刑没毛病)
[接下来进入假如三国阶段]
假如孙十万脑子明白去打合肥,这个美好的假如咱们不聊了。
就说假如糜芳不投,二爷最终回防的时间是有的,开着航母顺着汉水回防江陵,吕蒙要么退兵,要么围城打消耗。
曹魏会不会跟过来一起围城?
我个人觉得很难。
第一,都是临时征调的军队了,好容易缓口气,还要南进,难度很大。
第二,两场战役,消耗的后勤给养太大了,不然也不会那么多地方叛乱,继续长期消耗,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第三,最关键的一点,曹老板还有半年就该死了。虽然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死,但是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曹老板那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尽快帮儿子做好全套的过户手续,准备给大汉换房本。他哪有心思管你老二老三狗咬狗啊。
你孙十万是什么好东西?巴不得你和关羽打个两败俱伤呢。孙十万傻,曹老板,宣王他们可不傻。
那就孙家军那点攻坚能力?围不围的住很难说呢。
别忘了,江陵城里此时可是有一支生力军的,于禁的七军俘虏都在。
首先二爷的水军陆战队回防,然后荆南几郡可还姓刘呢,那是丞相经营了多年的大后方,源源不断的粮草是能送上来的。
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而且你十万敢长期围攻吗?
那你的东线可空了,人家张辽这边解了围还是要回合肥的,十万你敢设防了?
你自己就是王八蛋捅刀子的主,你敢放心把背后交给张辽夏侯惇?
而且如果长攻不下,老刘就不能出兵来救了?汉中战役已经打完了,二弟快挂了,他就不救了?
退一万步说,江陵没守住,老刘把二爷接应回川。
二爷活着,三爷估计还能多活几年,夷陵之战有没有还单说,马良也能活下来,黄权也不会去魏国。
大爷、二爷、三爷、黄权、马良随便活下一两个人来,丞相能让马谡守街亭?能让李严管后勤?
假如完毕,历史没有假如。
君侯仰首望苍穹,征战三十多年了,也许真的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
整整建安24年,公元219年一整年的汉中会战+襄樊会战彻底结束。
曹操方面从里到外出了一身汗,除了幽州方面的边防军之外全国军区全部参战!按照司马懿的说法,此时曹魏全国有20万军来算(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至少损失了四分之一几乎是最精锐的国家野战军。(于禁七军+曹仁荆州军团)
孙权方面除了荆北的曹操地盘,囊括了荆州全境,并笑纳了曹操的三万野战军。
老刘不但损失了大量地盘,最大的损失还在二爷。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后来整个魏国朝堂对于蜀汉的态度就是:蜀,小国尔,名将唯羽。
这就是咖位,三爷都不够。(前两天居然有网友拿庞德来碰瓷)
襄樊战役之后,孙刘永远的失去了再去逐鹿中原的机会,他们最终都会被北方吞并。
差别,只是时间问题。
老二老三从此进入了慢性死亡状态,都没什么蹦头了。
219年12月,二爷走麦城被擒,父子不降双双被杀。
220年正月,曹操崩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前后只差一个月。(如果曹老板早死半年呢?如果江陵哪怕坚守一个月呢?)
这就是天数,天命所归。
轰轰烈烈的公元219年
西部战场旷日持久地烧钱烧粮
中南战场武圣吊打北国全明星
关二爷的一生,虽然被史官层层掩盖,但从曹魏群英传中拼凑出来的这些细节,从孙吴都督传里带出来的那些评价和阴谋,都在将他的能力水平指向上古大神的兵仙一档。
天命是无情的,但历史是公平的
二爷虽败,在他死后的一千八百年里,他化身为中华民族万民敬仰的对象,忠义无双,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