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edahatake
2021-06-03T02:07:31+00:00
最近特斯拉成了流量密码,想起前去年一个特斯拉欺诈消费者被工信部责令整改的新闻。
相关报道十分多,百度搜索“特斯拉+减配”关键词即可找到大量报道。
懒得去查详情的朋友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
有车主发现自己的特斯拉使用的硬件与标称的版本不符,性能差距高达21倍,特斯拉很爽快的承认了,并称二者没有对 “驾驶体验和安全性带来什么不同”。
减配的动机则是“为了加快交付速度,并尽快将车辆交给一直在等待的客户”。
最后采取的行动是“请有更换需求的用户,通过特斯拉服务中心预约,敬请耐心等待”。
本人不怎么关注汽车,但之前偶然刷到的这个新闻让我对特斯拉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为了进度偷工减料,欺瞒消费者,被曝光后更是称性能差距21倍的两款芯片体验并没有什么不同,最后的处理方案是有恢复标称配置需求的客户要预约等待。
这是特斯拉自己都承认的错误,但在整个答复与处理中都和近期事件一样的傲慢,完全不把消费者和法律法规凡在眼里。这种企业的产品不出事才是不正常的。更令我震惊的是如此一个企业居然还能有一批信仰炸裂的粉丝群体。
相关报道十分多,百度搜索“特斯拉+减配”关键词即可找到大量报道。
懒得去查详情的朋友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
有车主发现自己的特斯拉使用的硬件与标称的版本不符,性能差距高达21倍,特斯拉很爽快的承认了,并称二者没有对 “驾驶体验和安全性带来什么不同”。
减配的动机则是“为了加快交付速度,并尽快将车辆交给一直在等待的客户”。
最后采取的行动是“请有更换需求的用户,通过特斯拉服务中心预约,敬请耐心等待”。
本人不怎么关注汽车,但之前偶然刷到的这个新闻让我对特斯拉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为了进度偷工减料,欺瞒消费者,被曝光后更是称性能差距21倍的两款芯片体验并没有什么不同,最后的处理方案是有恢复标称配置需求的客户要预约等待。
这是特斯拉自己都承认的错误,但在整个答复与处理中都和近期事件一样的傲慢,完全不把消费者和法律法规凡在眼里。这种企业的产品不出事才是不正常的。更令我震惊的是如此一个企业居然还能有一批信仰炸裂的粉丝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