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 cola
2021-12-08T11:09:59+00:00
可能全篇也只有十几章吧[s:ac:哭笑]不是事业文,不谈恋爱,就是有一些想写的梗,然后解开悬疑就完结了,不要把文中的瞎bb当真
1 ...
1
殚精竭力地钻研数据与函数,不厌其烦地重复刷取材料,千钧一发地把魔王BOSS磨到了最后一点血,已经能仿佛能看到金光闪闪的游戏胜利——然后游戏机黑屏死机重启回档回了新手村,这大概就是陆时醒来时发现自己回到了十年前的感受吧。
也许这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事,返老还童,重返青春。拥有这种想法的人,他们的生活一定像是装满幸福的糖罐子吧,谁不想要再来一瓶呢?但对另一些人来说,生活是在布满荆棘的峭壁向上攀登吧。其中不乏石块坍塌,摇摇欲坠的时刻,而在那些惊险时刻,无法思考,不存在技巧。哪怕回过头来看去,也无法想象自己是如何撑过去,也无法肯定再来一次自己是否还能撑过去。
如果已经品味过一次顶峰上的果实也好。但是在登顶的那一刻被踹下山脚?受两遍苦?他妈的——
陆时狠狠地锤向群租房墙壁,掉下来一大块淡黄色的墙皮。想起账户上还没来得及享受的六个零,陆时脑海里又忍不住浮现出一种怀疑:我不会是太过激动导致的猝死吧。
然而事实是,没有冲突,没有悬疑。就在陆时睁眼的前一刻,他的思维还停留在豪华酒店的柔软床铺上美好的一夜呢。
所以,这算什么?这有什么意义?来个是人或者不是人的东西解释下好吗?陆时环顾四周,然而一切愈发真实了。隔壁的洗漱,从窗缝钻进来的尖厉的吵架声,令人嘴唇发干的空气,还有一种低沉的嗡嗡声——陆时循声低头,看见自己的小灵通在震动,条件反射地按断了。
陆时徒劳无功地在半空抓了抓,没有任何超自然现象。一切都如此普通到正常,好像只有自己的大脑发了疯。
难道还要向虚空问一声“系统”?陆时扭曲着嘴角扣下了块墙皮,以平复自己涌上来的尴尬之情。不,在这里这么干?那他妈的还不如杀了我。
也许再睡一觉就能回去了。陆时躺下了。然而比无聊来得更快的是饥饿,饥饿一旦产生便占据了所有的思维,扩散到全身,控制着手脚。等陆时能腾出大脑再次思考自己的处境时,他已经坐在楼下的马路牙子上,啃完了兜里仅剩的两张皱巴巴的一元大钞买的鸡蛋灌饼。
陆时尝试审视自己全部的记忆,以发掘有助于现状的信息或知识。他了解枪械与重武器的型号和名称,通晓荒野求生和极限运动的技巧,对暗杀与间谍的专业术语如数家珍。那么这一切就很显然了,没错,陆时的职业是——
都市与无限流网络写手。
这有什么意外的呢?难道你指望一个从淤泥中爬上来的人得以拥有什么出人的渠道吗?陆时并不觉得自己拥有什么语文上的天赋,这从学校的成绩便可以看出来;也不认为坎坷的生活给自己的文字附加了什么发人深省的力量,毕竟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坎坷,没有人需要在书中重温自己的现实。自己能火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呃……其实陆时也不太能肯定,每当他似乎琢磨出一些条件和规律时,总有一些打破下限的书让他重新回归迷茫。但有一点大概能肯定:猪站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
陆时拍拍屁股上的灰站了起来。他其实一点也想不起来从前的自己在这个时间段在干嘛,生物的保护机制会强迫自身忘记那些不愉快的记忆。陆时记得自己火的第一本书叫《逆运称王》,但那是在16年……还是15年来着?新人奖是什么时候发的?十年真是个漫长的间隔。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当拿到第一笔对当时的自己可谓是花不完的巨款的稿费时,陆时就立马换了一个整租房。虽然只是不到40平米的鸽子笼,但好歹有独立卫浴——所以现在那本书肯定还没被写出来。
不对。陆时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个更明显的可能性:也许这是一个自己从未成功的失败时间线?
那这里还缺乏一个开局分手的前女友,或者几个狗眼看人低的乡下亲戚,否则这可不够形成一个网文的开头爆点,可惜的是这两样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没有存在过。
陆时发现自己又开始习惯性地以网文写作的结构来思维,也许这就是一种职业病吧,陆时久违地感受到一种写作的冲动。记忆是具有编码特异性的,那些陆时以为已经抛之脑后的经历,在这片熟悉的环境中好像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大风呼啸的冬天,孤注一掷地坐在网吧的电脑前,按下发送按钮。当时的情感仿佛与现在重合在了一起——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谁会去写网文呢?
——
卫胜大口喘气地突然从床上翻身坐起。我还活着?这是哪儿?
卫胜在床头柜摸索着按亮了手机。7月11日……等等。卫胜迅速地解锁了手机点开日历。十年前?我回到了十年前!
卫胜忍不住大笑出声。老天助我!有了这十年先知般的记忆,我还能落得上辈子那种卑微结果?第一桶金……就用《逆运称王》拿到这第一桶金!卫胜还记得《逆运称王》是在大约半年后开始连载,一蹿而红,之后的影视改编更是赚得盆满钵满,那这笔财富分给我一点也是情有可原的吧,毕竟你有那么多,你之后还会拿到那么多——
卫胜不会承认他的这种情绪是嫉妒。在他的心底,在每一次他如饥似渴地品尝《逆运称王》这本小说的每一个字时,总有一个声音冒出来:这些文字我也可以写出来啊。网文需要什么技巧呢?网文就是垃圾文学嘛,卫胜每一次和朋友扯闲时都哈哈大笑地这么说。不像那些他摆在书架上彰显品味的艰深晦涩的名著,每一句都如此地稀松平常,意料之中。悬念是引人入胜的,但揭开谜底后又不再让人惊奇,连接的逻辑是如此直白——让我写也可以写出来啊。
但卫胜是不会去写的。当然不是因为懒惰或忙碌,而是因为那些精妙的构思都被人抢先写了出来——每当卫胜读过一本书后,他就会又新发现一个本该属于他却又被人抢走了的点子。写书怎么是为了金钱呢?卫胜的工资虽然多多少少糊口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旁人可不会因此而高看他一眼。平庸,无聊,窝囊废,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所有人都拥有充足的数据来比较自己在人群中所位于的名次。哪怕只是稍逊于中位数,说好听点你超过了进半的人数,说不好听点,
你连大多数人都不如。
这让卫胜想起个笑话。班主任在班上生气地批评学生:“你们这次考试有一半人都处于中位数以下!”
但作家就不同了,艺术具有社会竞争豁免权,它从文艺复兴起就与贫穷和高贵交织不开。如果我也能成为作家,卫胜颤抖的手按向卧室台式机的开机键,在他把这个称号视为唾手可得的时候,他已经全然遗忘了自己曾经的鄙视。我也能写出《逆运称王》,我没有抄!那些情节都在我的脑子里,那些文字……不是本来就在我的脑子吗?把脑中的文字落于笔下,这就叫创作,我是在创作,我拥有才华,我是在拿回本就属于我的荣耀!
殚精竭力地钻研数据与函数,不厌其烦地重复刷取材料,千钧一发地把魔王BOSS磨到了最后一点血,已经能仿佛能看到金光闪闪的游戏胜利——然后游戏机黑屏死机重启回档回了新手村,这大概就是陆时醒来时发现自己回到了十年前的感受吧。
也许这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事,返老还童,重返青春。拥有这种想法的人,他们的生活一定像是装满幸福的糖罐子吧,谁不想要再来一瓶呢?但对另一些人来说,生活是在布满荆棘的峭壁向上攀登吧。其中不乏石块坍塌,摇摇欲坠的时刻,而在那些惊险时刻,无法思考,不存在技巧。哪怕回过头来看去,也无法想象自己是如何撑过去,也无法肯定再来一次自己是否还能撑过去。
如果已经品味过一次顶峰上的果实也好。但是在登顶的那一刻被踹下山脚?受两遍苦?他妈的——
陆时狠狠地锤向群租房墙壁,掉下来一大块淡黄色的墙皮。想起账户上还没来得及享受的六个零,陆时脑海里又忍不住浮现出一种怀疑:我不会是太过激动导致的猝死吧。
然而事实是,没有冲突,没有悬疑。就在陆时睁眼的前一刻,他的思维还停留在豪华酒店的柔软床铺上美好的一夜呢。
所以,这算什么?这有什么意义?来个是人或者不是人的东西解释下好吗?陆时环顾四周,然而一切愈发真实了。隔壁的洗漱,从窗缝钻进来的尖厉的吵架声,令人嘴唇发干的空气,还有一种低沉的嗡嗡声——陆时循声低头,看见自己的小灵通在震动,条件反射地按断了。
陆时徒劳无功地在半空抓了抓,没有任何超自然现象。一切都如此普通到正常,好像只有自己的大脑发了疯。
难道还要向虚空问一声“系统”?陆时扭曲着嘴角扣下了块墙皮,以平复自己涌上来的尴尬之情。不,在这里这么干?那他妈的还不如杀了我。
也许再睡一觉就能回去了。陆时躺下了。然而比无聊来得更快的是饥饿,饥饿一旦产生便占据了所有的思维,扩散到全身,控制着手脚。等陆时能腾出大脑再次思考自己的处境时,他已经坐在楼下的马路牙子上,啃完了兜里仅剩的两张皱巴巴的一元大钞买的鸡蛋灌饼。
陆时尝试审视自己全部的记忆,以发掘有助于现状的信息或知识。他了解枪械与重武器的型号和名称,通晓荒野求生和极限运动的技巧,对暗杀与间谍的专业术语如数家珍。那么这一切就很显然了,没错,陆时的职业是——
都市与无限流网络写手。
这有什么意外的呢?难道你指望一个从淤泥中爬上来的人得以拥有什么出人的渠道吗?陆时并不觉得自己拥有什么语文上的天赋,这从学校的成绩便可以看出来;也不认为坎坷的生活给自己的文字附加了什么发人深省的力量,毕竟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坎坷,没有人需要在书中重温自己的现实。自己能火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呃……其实陆时也不太能肯定,每当他似乎琢磨出一些条件和规律时,总有一些打破下限的书让他重新回归迷茫。但有一点大概能肯定:猪站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
陆时拍拍屁股上的灰站了起来。他其实一点也想不起来从前的自己在这个时间段在干嘛,生物的保护机制会强迫自身忘记那些不愉快的记忆。陆时记得自己火的第一本书叫《逆运称王》,但那是在16年……还是15年来着?新人奖是什么时候发的?十年真是个漫长的间隔。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当拿到第一笔对当时的自己可谓是花不完的巨款的稿费时,陆时就立马换了一个整租房。虽然只是不到40平米的鸽子笼,但好歹有独立卫浴——所以现在那本书肯定还没被写出来。
不对。陆时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个更明显的可能性:也许这是一个自己从未成功的失败时间线?
那这里还缺乏一个开局分手的前女友,或者几个狗眼看人低的乡下亲戚,否则这可不够形成一个网文的开头爆点,可惜的是这两样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没有存在过。
陆时发现自己又开始习惯性地以网文写作的结构来思维,也许这就是一种职业病吧,陆时久违地感受到一种写作的冲动。记忆是具有编码特异性的,那些陆时以为已经抛之脑后的经历,在这片熟悉的环境中好像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大风呼啸的冬天,孤注一掷地坐在网吧的电脑前,按下发送按钮。当时的情感仿佛与现在重合在了一起——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谁会去写网文呢?
——
卫胜大口喘气地突然从床上翻身坐起。我还活着?这是哪儿?
卫胜在床头柜摸索着按亮了手机。7月11日……等等。卫胜迅速地解锁了手机点开日历。十年前?我回到了十年前!
卫胜忍不住大笑出声。老天助我!有了这十年先知般的记忆,我还能落得上辈子那种卑微结果?第一桶金……就用《逆运称王》拿到这第一桶金!卫胜还记得《逆运称王》是在大约半年后开始连载,一蹿而红,之后的影视改编更是赚得盆满钵满,那这笔财富分给我一点也是情有可原的吧,毕竟你有那么多,你之后还会拿到那么多——
卫胜不会承认他的这种情绪是嫉妒。在他的心底,在每一次他如饥似渴地品尝《逆运称王》这本小说的每一个字时,总有一个声音冒出来:这些文字我也可以写出来啊。网文需要什么技巧呢?网文就是垃圾文学嘛,卫胜每一次和朋友扯闲时都哈哈大笑地这么说。不像那些他摆在书架上彰显品味的艰深晦涩的名著,每一句都如此地稀松平常,意料之中。悬念是引人入胜的,但揭开谜底后又不再让人惊奇,连接的逻辑是如此直白——让我写也可以写出来啊。
但卫胜是不会去写的。当然不是因为懒惰或忙碌,而是因为那些精妙的构思都被人抢先写了出来——每当卫胜读过一本书后,他就会又新发现一个本该属于他却又被人抢走了的点子。写书怎么是为了金钱呢?卫胜的工资虽然多多少少糊口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旁人可不会因此而高看他一眼。平庸,无聊,窝囊废,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所有人都拥有充足的数据来比较自己在人群中所位于的名次。哪怕只是稍逊于中位数,说好听点你超过了进半的人数,说不好听点,
你连大多数人都不如。
这让卫胜想起个笑话。班主任在班上生气地批评学生:“你们这次考试有一半人都处于中位数以下!”
但作家就不同了,艺术具有社会竞争豁免权,它从文艺复兴起就与贫穷和高贵交织不开。如果我也能成为作家,卫胜颤抖的手按向卧室台式机的开机键,在他把这个称号视为唾手可得的时候,他已经全然遗忘了自己曾经的鄙视。我也能写出《逆运称王》,我没有抄!那些情节都在我的脑子里,那些文字……不是本来就在我的脑子吗?把脑中的文字落于笔下,这就叫创作,我是在创作,我拥有才华,我是在拿回本就属于我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