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xy-Xim
2021-04-27T11:37:35+00:00
先吐个槽,每次发射任务,朋友圈发的最勤快的,基本都是最闲的那帮子人[s:ac:哭笑]
掐指算来,我也是曾经搞过10来年航空航天的老人了,大三实习去的KKDD研究院,之后本科和研究生也是航天方向的课题,去年十一提出的离职,交接了半年,4月终于办完了手续,自由身了
作为过来人,谈谈感受
总得俩说,航天口的工作不适合以下人群:
1、农村或小城镇出身来大城市立足
2、没有足够的学历和家庭背景但又想做出事业
航天口的工作适合以下人群:
1、航天二代或者学阀弟子,有高学历
2、大城市土著,或者打算一辈子咸鱼的,朝九晚五混个社保
3、家庭物质条件好,无欲无求,只求报效祖国
先谈不适合的因素
1、相对于付出,航天口的收入不够高,
说实在的,收入的绝对值,其实是不低了,工资条贴附件了,但是参考工作量,就很蛋疼了,说工作辛苦都讲996,但996我看来其实不苦啊。。。。[s:ac:哭笑]
不少同事跳槽去了某H公司,回来和我们吐槽,那边还是挺轻松的,干活少工资还翻了不止一倍,为了这事,有部委找过该公司谈话,让他们不要再挖人了
刚毕业工作的前几年里,我就没有休过超过3天的假期,孩子出生我都只歇了3天
每到公休长假,单位里总要安排假期工作,机关单位的一般留两个人值班就完事了,业务部门为了让项目不停下来,就只能反过来安排,都先来上班然后轮流休息
2、这点工资,靠自己在北京上海也买不起房
这点我想无需论证了吧
3、行业内的技术和外界完全不挂钩
航天口的技术主要求稳,像什么RS-422这种东西还在使用,CAB、1553B这样的在行业内甚至都算是“前沿技术”,简直了[s:ac:哭笑]
前年有个新项目,我想上一个ARM,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千辛万苦,求爷爷告奶奶,没成,只落了个搭载实验
4、学阀占据大量资源
航天口吃的都是国家饭,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民营航天又很弱,造出来的东西都和过家家一样
W院占据了行业内的绝大部分头部资源,混不进W院,或者说没有背景,没有博士学历的话,只能长期混在基层,没有晋升空间
5、行业内的评价机制有问题
上面说了,民营航天很弱,缺乏竞争机制,再加上整个行业盘子又很小,个人的价值就会很难得到公正的评价,具体不多说了,不想给人一种祥林嫂的感觉[s:ac:哭笑]
再谈适合的因素
1、家庭背景和学历出身会带来巨大优势
行业内关系户很多,某某总工的女儿,某某院士的儿子之类的,我想其他行业也有
认个好师傅也很重要,有30出头就能担任某重点型号主载荷主任设计师的,也有区区硕士就能不到30评上副高的,这个问题恐怕是体制内以及国有经济体制单位共有的问题了
2、国资单位,不开除人
咸鱼躺平混饭吃还是很惬意的,单位里这种人其实不少,我经常吐槽,工作量只有别人20%,但收入却有别人70%
养懒人养闲人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了,所以现在航天口和公务员越来越像,新进的很多女性,来了就躺平[s:ac:衰]
不多说,免得被扣歧视女性的帽子[s:ac:汗]
3、确实能干很多事,可以报效祖国,也很锻炼人
除了刚工作的第一年还没有什么成果之外,之后每年都要参加多个型号的研制工作,基本每个季度都能收到型号成功发射的喜报
从外协单位的机加师傅,到总体单位的某某院士,挨个嘴炮battle,从一开始评审会上只敢听大气不敢喘,到现在和总师总指挥谈笑风生,脸皮、嘴皮、文案都锻炼了不少
找工作的时候,这点吹牛逼的功夫帮了大忙了
以上。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02/-vabhQ16w-kdohK19T1kSco-7v.jpg[/img]
掐指算来,我也是曾经搞过10来年航空航天的老人了,大三实习去的KKDD研究院,之后本科和研究生也是航天方向的课题,去年十一提出的离职,交接了半年,4月终于办完了手续,自由身了
作为过来人,谈谈感受
总得俩说,航天口的工作不适合以下人群:
1、农村或小城镇出身来大城市立足
2、没有足够的学历和家庭背景但又想做出事业
航天口的工作适合以下人群:
1、航天二代或者学阀弟子,有高学历
2、大城市土著,或者打算一辈子咸鱼的,朝九晚五混个社保
3、家庭物质条件好,无欲无求,只求报效祖国
先谈不适合的因素
1、相对于付出,航天口的收入不够高,
说实在的,收入的绝对值,其实是不低了,工资条贴附件了,但是参考工作量,就很蛋疼了,说工作辛苦都讲996,但996我看来其实不苦啊。。。。[s:ac:哭笑]
刚毕业工作的前几年里,我就没有休过超过3天的假期,孩子出生我都只歇了3天
每到公休长假,单位里总要安排假期工作,机关单位的一般留两个人值班就完事了,业务部门为了让项目不停下来,就只能反过来安排,都先来上班然后轮流休息
2、这点工资,靠自己在北京上海也买不起房
这点我想无需论证了吧
3、行业内的技术和外界完全不挂钩
航天口的技术主要求稳,像什么RS-422这种东西还在使用,CAB、1553B这样的在行业内甚至都算是“前沿技术”,简直了[s:ac:哭笑]
前年有个新项目,我想上一个ARM,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千辛万苦,求爷爷告奶奶,没成,只落了个搭载实验
4、学阀占据大量资源
航天口吃的都是国家饭,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民营航天又很弱,造出来的东西都和过家家一样
W院占据了行业内的绝大部分头部资源,混不进W院,或者说没有背景,没有博士学历的话,只能长期混在基层,没有晋升空间
5、行业内的评价机制有问题
上面说了,民营航天很弱,缺乏竞争机制,再加上整个行业盘子又很小,个人的价值就会很难得到公正的评价,具体不多说了,不想给人一种祥林嫂的感觉[s:ac:哭笑]
再谈适合的因素
1、家庭背景和学历出身会带来巨大优势
行业内关系户很多,某某总工的女儿,某某院士的儿子之类的,我想其他行业也有
认个好师傅也很重要,有30出头就能担任某重点型号主载荷主任设计师的,也有区区硕士就能不到30评上副高的,这个问题恐怕是体制内以及国有经济体制单位共有的问题了
2、国资单位,不开除人
咸鱼躺平混饭吃还是很惬意的,单位里这种人其实不少,我经常吐槽,工作量只有别人20%,但收入却有别人70%
养懒人养闲人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了,所以现在航天口和公务员越来越像,新进的很多女性,来了就躺平[s:ac:衰]
不多说,免得被扣歧视女性的帽子[s:ac:汗]
3、确实能干很多事,可以报效祖国,也很锻炼人
除了刚工作的第一年还没有什么成果之外,之后每年都要参加多个型号的研制工作,基本每个季度都能收到型号成功发射的喜报
从外协单位的机加师傅,到总体单位的某某院士,挨个嘴炮battle,从一开始评审会上只敢听大气不敢喘,到现在和总师总指挥谈笑风生,脸皮、嘴皮、文案都锻炼了不少
以上。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02/-vabhQ16w-kdohK19T1kSco-7v.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