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韩江的素食者,不止女权阿,还有LGBT阿。

MURDER-avatar

MURDER

2024-11-14T09:29:51+00:00

谈到素食者,很多人表示这是女性主义。批判男性迫害女性。
女主后来性冷淡了,拒绝同房。被男主婚内QJ了。
欧美那边表示LGBT包含90多少种性别自由。女主这种性别女性但是无性生活的也是LGBT主张的其中一种性别自由吧。
这书不得加上批判男性迫害LGBT?
这也太ZZZQ了把。
Exo•Niko-avatar

Exo•Niko

你说的这个是LGBTQ自己硬生生搞出来“多样”,素食者我看完感觉只是女拳大成者
Vlixes-avatar

Vlixes

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素食者的核心甚至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对系统性暴力的探讨,这也是长久以来严肃文学深入描写的一个议题。理解素食者应当从她的经历,或者说作品少年来了开始,死去的人遭受的是直接的暴力,活下来的人遭受的则是无指向的系统性暴力,是没有明确的来源个体和明确的目标个体的暴力,是战争和屠杀留下的心理创伤。“素食”其实就是“吃人”,读过狂人日记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点。鲁迅是借封建习俗直指社会痛点,韩江也只是以女性遭受的系统性性别暴力借花献佛(来自父亲的暴力更远来自越战的创伤),写人类在系统性暴力下的挣扎。甚至韩江更加悲观,用素食——不做人——来对抗这一压迫。其实只要看颁奖词就知道了“直面历史创伤与隐性的规则,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非常精确的概括,对这一点视而不见而仅仅用女性主义甚至LGBT来解构一个写历史创伤的左翼作家的作品,是否本末倒置,不太聪明了点。
esteros-avatar

esteros

按后来创造出的性别,喜欢二次元纸片人也是LGBT,除了三次元异性恋都是LGBT哭笑
okk-avatar

okk

+ by [Ayaのsagume] (undefined)

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素食者的核心甚至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对系统性暴力的探讨,这也是长久以来严肃文学深入描写的一个议题。理解素食者应当从她的经历,或者说作品少年来了开始,死去的人遭受的是直接的暴力,活下来的人遭受的则是无指向的系统性暴力,是没有明确的来源个体和明确的目标个体的暴力,是战争和屠杀留下的心理创伤。“素食”其实就是“吃人”,读过狂人日记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点。鲁迅是借封建习俗直指社会痛点,韩江也只是以女性遭受的系统性性别暴力借花献佛(来自父亲的暴力更远来自越战的创伤),写人类在系统性暴力下的挣

光州大舞台,,,
这么一看,只用女性主义来评宣传这个作品,也是片面的了?
Vlixes-avatar

Vlixes

+ by [kuriimo] (undefined)

光州大舞台,,,
这么一看,只用女性主义来评宣传这个作品,也是片面的了?

确实是片面的,韩江从来不是一个女性主义作家,她作品构建的基础是越战光州等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战争和暴力事件,诺奖的颁奖词也不提女性主义,而是展示人类的脆弱,她本人也因为当下的两场战争拒绝庆祝以示对战争的抗议。
xythekun-avatar

xythekun

LGBT:没性生活也配?你至少得是个无性恋吧
Coktor-avatar

Coktor

+ by [kuriimo] (undefined)

光州大舞台,,,
这么一看,只用女性主义来评宣传这个作品,也是片面的了?

哭笑对《素食者》发表批判性长篇大论的九成九连原文都没看过,看见个素食/女性/诺奖就已经准备好喷啥了。
Jerry🥀-avatar

Jerry🥀

+ by [Ayaのsagume] (undefined)

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素食者的核心甚至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对系统性暴力的探讨,这也是长久以来严肃文学深入描写的一个议题。理解素食者应当从她的经历,或者说作品少年来了开始,死去的人遭受的是直接的暴力,活下来的人遭受的则是无指向的系统性暴力,是没有明确的来源个体和明确的目标个体的暴力,是战争和屠杀留下的心理创伤。“素食”其实就是“吃人”,读过狂人日记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点。鲁迅是借封建习俗直指社会痛点,韩江也只是以女性遭受的系统性性别暴力借花献佛(来自父亲的暴力更远来自越战的创伤),写人类在系统性暴力下的挣

其实大多数人都没看过这本书,了解的渠道也是在各种社交平台看到小仙女刷女性主义,然后就ptsd了,上诺奖登新闻的第1天就有,够看完一本书吗?茶
Pulse-avatar

Pulse

+ by [DEADSIGN] (undefined)

其实大多数人都没看过这本书,了解的渠道也是在各种社交平台看到小仙女刷女性主义,然后就ptsd了,上诺奖登新闻的第1天就有,够看完一本书吗?茶

对战争有反思≠不打女拳,不等式秒了哭笑
Jerry🥀-avatar

Jerry🥀

+ by [pridefuldraw] (undefined)

对战争有反思≠不打女拳,不等式秒了哭笑

为了这点醋包的饺子,醋尝到了,可饺子是实打实也吃进肚了.
Bunny-avatar

Bunny

还碰瓷狂人日记呢,配吗?
看完狂人日记会反思社会是不是有病。
粗略看了素食者,只觉得女主角全家都有病,能共情精神病人的也是神人了
YaoGuai-avatar

YaoGuai

骂都骂不到点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晨则对韩江获奖有着特别的思考。“作为韩国文学研究者,本应兴奋于国内即将掀起一波‘韩江热’乃至‘韩国文学热’,也许自己也会成为 ‘风口上的猪’起飞,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却有些复杂。”
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种复杂,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几年来,尤其是《82年生的金智英》中译本出版以来,国内对赵南柱、韩江等韩国女性作家写作的具有女性主义倾向的文学表现出的高度热情背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读者对韩国女性主义小说作品的理解,常常止步于表达共鸣、寻求普遍性。从豆瓣读书的读者反馈上看,我们的读者常常认为韩国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揭示了全球资本主义造成的女性的普遍困境,或者所谓保留着儒教遗构的 ‘东亚’女性的普遍困境。但是这种理解恰恰忽略了韩国社会当下的女性处境的特殊语境。例如,处于分裂状态的韩国,实施全国男性兵役制,韩国社会是具有高度战争动员机制的社会。”
另一个原因是,基于个人的阅读趣味以及对韩国文学、历史的理解,董晨对韩江的作品,尤其是对她所谓“被压抑的历史”的书写,并没有很高的评价。
在董晨看来,韩江的小说,例如《不做告别》,以女性视角写济州岛四三事件,把一般历史叙述中被动的、被害的女性设置为在残酷的社会环境中坚韧地寻找家人被害真相,积极去治愈同为韩国国家暴力受害者的男性,积极而坚定地记录历史、传承历史记忆的主体。然而,韩江的创新之处不在于历史叙述本身,小说中的历史叙述早已是政治正确的。非但如此,与韩国国内进步的历史叙述相比,韩江的视角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例如,济州岛四三事件背后,不仅有韩国的国家暴力,也有美国对韩国的放任甚至纵容。韩国学界的诸多研究,以及美国历史学家布鲁斯.卡明思的《朝鲜战争》中就很明确指出过这一点,而美国的责任在韩江小说中被隐去了。
Cruise-avatar

Cruise

韩国没有言论自由吗,欧美没有言论自由吗,为啥韩国人写光州事件的影响,要七拐八拐搞隐喻?茶
atow-avatar

atow

为什么诺奖的作品总给我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指点点的感觉
YaoGuai-avatar

YaoGuai

+ by [kuriimo] (undefined)

光州大舞台,,,
这么一看,只用女性主义来评宣传这个作品,也是片面的了?

韩江的作品大致有三种分类,一是以《素食者》为代表的女性主义作品,欧美及大陆最早认识韩江也是这个原因;二是以《少年来了》为代表的反映光州事件的作品,韩江在韩国国内以这个成名,欧美亦有译作,但大陆直到最近才传闻磨铁会出版;三是以《白》为代表的偏纯文学的短篇、随笔,关注自身,拿了布克奖,但说实话我看不下去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