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elzz
2025-04-07T10:15:55+00:00
上周六一回家,我老婆就跟我说,哥哥打游戏又打哭了。
我转身去了哥哥的房间,一进门,哥哥就带着哭腔向我抱怨,“我装备都没了!”
一直以来,我是不反对小朋友玩游戏的,按我家的教育理念,孩子在学习上花个60%的精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我们家长创造尽量好的学习条件,超过80%的同龄人就行了。毕竟学习这种事边际效应挺明显的,真想要超过99%的人那花120%的努力都不够,还得要天赋。所以不如留个40%的精力去多玩多看多体验童年的乐趣比去卷那个头部排名更重要。
在这种心态下从小家里两个孩子就是他们同龄人里玩得时间和花样最多的,即使是哥哥面临小升初六年级,我们也坚持在周末得给他安排一天的自由时间去玩。至于电子游戏方面由于他爹妈也是从小玩游戏长大的,所以配置本来就是拉满的,任天堂从FC到NS全家桶,PS系列只有PS4被朋友借走没还其他每代都有,XBOX没买但电脑主机配置也够用,手机和PAD两个孩子也有自己的设备,完成学习任务后直到睡觉时间游戏都不限时。
而孩子们的表现也比较超出我们对他们的预期,哥哥成绩区排名100左右,升学不太需要操心,在这种背景下就更没有限制他游戏的意义了。
当然不同游戏在我眼里还是存在区别,比如任天堂红绿帽子就属于可以无脑丢给他们玩我不用管的,全战和什么史诗战争模拟器这种赛博斗蛐蛐就得关一下血腥模式了,至于手游,我是不喜欢他们玩的,但为了让他们和同学有共同话题玩可以但我和他妈妈要和他一起玩有时还一起排位随时观察他游戏状态。
因为我认为,传统游戏的制作目的是为了让你觉得游戏过程有趣而付费,而一些手游的制作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沉迷而付费,甚至让人沉迷成为日活用户的优先级还大于让人付费。所以因为游戏制作目的的不同,对玩家的影响也不同,成年人都可能抗不住影响生活,你让一个小孩子去面对一个目的明确花了几亿资金制作出来的工业怪兽,还要求他自己抗住,那就是当父母的没点B数强人所难了。
所以我和孩子们定了一个规矩,不管是游戏足球看小说(包括未来交女朋友,但这一条还没和他们说。),甚至包括学习,都不能沉迷,任何事都不能太影响你的生活状态,如果一件事我认为你过于看重它了,那咱们就得把这件事从你的生活中BAN掉,直到你觉得可以以平常心对待它了咱们再恢复。
我家还有另一个规矩是,不能赌博。
而哥哥最近玩的一款手游,就基本上在这两个规矩边缘擦边了。具体游戏名字就不说了,但一般人一眼能猜到,是一款小学生里特别流行的吃鸡类手游,他和同学都在玩其中有一个类似逃离塔科夫的带一身装备搜物质撤离的模式。
我是不喜欢这个游戏的,第一是我觉得这种鼓励玩家投入成本去博取高收益,成则赢家通吃大赚一笔,失败则本金全无的模式之所以让人喜欢玩,本质上是通过软赌博的形式来给玩家超过普通PVP对局的强烈刺激感。
第二就是哥哥玩这个游戏,心态被影响特别严重,我平时周一到周五帮他签到捡点垃圾卖点钱,他到了周末高高兴兴的起上最好的装备,配上最好的配件,然后第一局游戏死了头盔爆了,第二局游戏又死了枪没了,第三局甲又掉了,挫败感严重是很正常的。
但不喜欢归不喜欢,不喜欢就禁也不符合我和他的相处模式,于是我跟他说:“玩游戏,是为了开心,如果玩得不开心那就别玩了。换个游戏呗,双影奇镜都出了那么久了,我们双人成行还没通关呢,我陪你把双人成行打完啊。”
他说:“他们都穿7级套我穿4级套玩的时候都不想和我组队了。。。。”
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也有和同学交际的需求,班上除了他都是玩的手游,他和别人聊塞尔达双人成行黑神话根本没人理,所以我想了一下跟他说:“那下周你玩的时候我找个高手来带你。”
然后这周六下午,我随便搜索了一下,找了个直播这个游戏的主播的俱乐部,买了两个小时的陪玩服务,把儿子的ID给了对面。
客服问我对陪玩有啥要求不,我想了一下,“别说脏话。”
周六晚上9点,哥哥完成了所有学习任务,打开了游戏,被人拉进了组,我告诉他是找来陪他玩的,然后他们就开始了游戏,我坐在一边观战。
然后我就看着那个陪玩小哥带着儿子双排一路杀穿了整个地图,所到之处盒子遍地,面前几乎没有一合之将,辐射区连人带BOSS全部杀完金光红光捡都捡不完,连宝箱都帮他开好他只需要上去点拾取。除了保驾护航陪玩小哥甚至还提供情绪价值,哥哥随便丢个雷都要被夸一句“nice好雷,准啊!”,随便报个点就是“牛的,立大功”,就连被打倒了都要被夸一句“引蛇出洞,强!”。
平时哥哥撤离成功收入超过300W都要发个朋友圈给同学炫耀创造最高记录,结果那天一晚上每局战果就没低于过600W。一个半小时的收入超过了哥哥一个赛季的努力。
快11点的时候又结束了一局,我跟儿子说“差不多该睡觉了哦”,儿子点头说好,和陪玩说了句哥哥再见,心满意足的关了手机去洗漱,我跟过去问他:“今天玩得开不开心嘛?”
他猛点头,然后问我哪找到这么厉害的人。我问他有多厉害,他说感觉和职业选手差不多了。我问和他最厉害的同学比怎么样,他直接一挥手,“完全没法放一起比!我同学带我经常团灭,这个哥哥感觉比主播和职业选手还强!”
他就读的班级是学校里师资最好的班,学费也最贵,一个班只有20多个学生,所以也有一些家境不错的孩子以后是不准备走文化课路线的,他们有大量时间练习技术,最厉害的一个还上过战神,儿子曾经也流露过对他们高段位的羡慕和钦佩。
然后我告诉他,那是我请的陪玩,一个小时35块,不要用你同学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工作。
他牙刷都不动了,转过头看我。我继续跟他说,下次你可以自己请,你就当请哥哥喝杯奶茶了。
他问我,“那个哥哥怎么不去当主播或者职业选手啊?”
“我猜可能主播和职业选手比他还厉害很多吧。”
他默默地刷完牙回房间了,走到门口突然又问“那如果他每天都工作10个小时,一个月工资也才和X阿姨差不多啊?”
X阿姨是我的员工,他见过几次,可能曾经从我们大人的聊天里听到过大概信息。
我摇头,“X阿姨我还要给她买保险,X阿姨一个月有六天假,X阿姨还有奖金。那个哥哥我是给他们俱乐部35,俱乐部要抽成的,而且不一定每天都有10个小时的单,他拿到手可能一个月和你们学校食堂阿姨差不多”
正说着,来信息了,是陪玩兄弟发的请我结单给好评顺带加个联系方式。我弄完之后把信息给儿子看。“哥哥让你加他,说下次直接找他,只要20块一个小时。”
他没说话上床躺下了,我出门前问他,今天过了12点还要不要帮他签到做日常捡垃圾了,他叹了口气说:“算了吧,仓库装备都堆满了。”
第二天周日,我睡了个懒觉,等我起来,看见他已经在带着弟弟玩双人成行了。中午吃完饭,自己把卷子收好提前回学校去问奥数老师题了。
周一和班主任沟通的时候,班主任说他学习状态特别好,估计是终于想明白了,还是读书性价比高一点。
—————编辑线——————-
隔天来看这么多回复,看来论坛老哥们这都到了为孩子教育烦恼的年纪。
但当时发这个帖子只是为了和论坛老哥们分享一下生活中的趣事,想到哪写到哪并未做过多斟酌,可能会给各位老哥造成一些误解,所以编辑一下做点补充说明,以免误导各位。
首先,因为我在文中对这个游戏做出了不太正面的评价,为了避免冒犯这个游戏的粉丝,同时也是为了保护那位陪玩小哥,所以我隐去了游戏名字。有很多老哥就在猜是不是三角洲,是不是暗区,是不是软广,我想说都不是哈,各位不用一直猜是什么游戏了哈,这并不是重点,我也不会说的,如果有老哥觉得这是个故事,那你就当我在Rpg吧,希望这个故事让你得到了一点快乐,本身我发帖的目的也就只是想同各位分享而非说教,所以不会为了证明真实性而暴露更多的细节了。
其次是关于我家庭的经济状况。如果我说我家只是普通工薪家庭,那是虚伪,但确实就是普通城市里的中等家庭,属于在nga炫富肯定会被不少老哥们吊打的那种。只是托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稳定的福,加上没在北上广深,所以生活压力比较小,吃穿用度比较宽裕一些而已。帖子里有些老哥甚至连老钱都叫出来了,说实话,作为立场偏左的我来说,这个称呼听起来觉得有些刺耳了。不管怎么样,我自我认知是属于普通劳动人民的一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肯定是有,但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更追求精神上的平和与为他人创造更好环境的自我满足。
最后是儿子的成绩,有的老哥认为是因为儿子成绩不错所以我才会如此从容。其实我倒是觉得恰好相反,让孩子从容的面对他的人生,他自然会把人生过得出彩。 弟弟目前还在二年级,他的成绩就远不如哥哥拔尖,但我和他的妈妈都很满足于他现在的状态,他们的人生还很长,我希望也会很宽。
最后,这次的事只是让哥哥在面对这个游戏的状态有一个好的转变了,但并不是脱胎换骨瞬间变一个人了。教育没有灵丹妙药与药到病除,细水长流潜移默化才是正途,生活不是读者,大多数人的人生也没那么多顿悟。这些是我的一些个人的想法,与各位老哥共勉。
我转身去了哥哥的房间,一进门,哥哥就带着哭腔向我抱怨,“我装备都没了!”
一直以来,我是不反对小朋友玩游戏的,按我家的教育理念,孩子在学习上花个60%的精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我们家长创造尽量好的学习条件,超过80%的同龄人就行了。毕竟学习这种事边际效应挺明显的,真想要超过99%的人那花120%的努力都不够,还得要天赋。所以不如留个40%的精力去多玩多看多体验童年的乐趣比去卷那个头部排名更重要。
在这种心态下从小家里两个孩子就是他们同龄人里玩得时间和花样最多的,即使是哥哥面临小升初六年级,我们也坚持在周末得给他安排一天的自由时间去玩。至于电子游戏方面由于他爹妈也是从小玩游戏长大的,所以配置本来就是拉满的,任天堂从FC到NS全家桶,PS系列只有PS4被朋友借走没还其他每代都有,XBOX没买但电脑主机配置也够用,手机和PAD两个孩子也有自己的设备,完成学习任务后直到睡觉时间游戏都不限时。
而孩子们的表现也比较超出我们对他们的预期,哥哥成绩区排名100左右,升学不太需要操心,在这种背景下就更没有限制他游戏的意义了。
当然不同游戏在我眼里还是存在区别,比如任天堂红绿帽子就属于可以无脑丢给他们玩我不用管的,全战和什么史诗战争模拟器这种赛博斗蛐蛐就得关一下血腥模式了,至于手游,我是不喜欢他们玩的,但为了让他们和同学有共同话题玩可以但我和他妈妈要和他一起玩有时还一起排位随时观察他游戏状态。
因为我认为,传统游戏的制作目的是为了让你觉得游戏过程有趣而付费,而一些手游的制作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沉迷而付费,甚至让人沉迷成为日活用户的优先级还大于让人付费。所以因为游戏制作目的的不同,对玩家的影响也不同,成年人都可能抗不住影响生活,你让一个小孩子去面对一个目的明确花了几亿资金制作出来的工业怪兽,还要求他自己抗住,那就是当父母的没点B数强人所难了。
所以我和孩子们定了一个规矩,不管是游戏足球看小说(包括未来交女朋友,但这一条还没和他们说。),甚至包括学习,都不能沉迷,任何事都不能太影响你的生活状态,如果一件事我认为你过于看重它了,那咱们就得把这件事从你的生活中BAN掉,直到你觉得可以以平常心对待它了咱们再恢复。
我家还有另一个规矩是,不能赌博。
而哥哥最近玩的一款手游,就基本上在这两个规矩边缘擦边了。具体游戏名字就不说了,但一般人一眼能猜到,是一款小学生里特别流行的吃鸡类手游,他和同学都在玩其中有一个类似逃离塔科夫的带一身装备搜物质撤离的模式。
我是不喜欢这个游戏的,第一是我觉得这种鼓励玩家投入成本去博取高收益,成则赢家通吃大赚一笔,失败则本金全无的模式之所以让人喜欢玩,本质上是通过软赌博的形式来给玩家超过普通PVP对局的强烈刺激感。
第二就是哥哥玩这个游戏,心态被影响特别严重,我平时周一到周五帮他签到捡点垃圾卖点钱,他到了周末高高兴兴的起上最好的装备,配上最好的配件,然后第一局游戏死了头盔爆了,第二局游戏又死了枪没了,第三局甲又掉了,挫败感严重是很正常的。
但不喜欢归不喜欢,不喜欢就禁也不符合我和他的相处模式,于是我跟他说:“玩游戏,是为了开心,如果玩得不开心那就别玩了。换个游戏呗,双影奇镜都出了那么久了,我们双人成行还没通关呢,我陪你把双人成行打完啊。”
他说:“他们都穿7级套我穿4级套玩的时候都不想和我组队了。。。。”
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也有和同学交际的需求,班上除了他都是玩的手游,他和别人聊塞尔达双人成行黑神话根本没人理,所以我想了一下跟他说:“那下周你玩的时候我找个高手来带你。”
然后这周六下午,我随便搜索了一下,找了个直播这个游戏的主播的俱乐部,买了两个小时的陪玩服务,把儿子的ID给了对面。
客服问我对陪玩有啥要求不,我想了一下,“别说脏话。”
周六晚上9点,哥哥完成了所有学习任务,打开了游戏,被人拉进了组,我告诉他是找来陪他玩的,然后他们就开始了游戏,我坐在一边观战。
然后我就看着那个陪玩小哥带着儿子双排一路杀穿了整个地图,所到之处盒子遍地,面前几乎没有一合之将,辐射区连人带BOSS全部杀完金光红光捡都捡不完,连宝箱都帮他开好他只需要上去点拾取。除了保驾护航陪玩小哥甚至还提供情绪价值,哥哥随便丢个雷都要被夸一句“nice好雷,准啊!”,随便报个点就是“牛的,立大功”,就连被打倒了都要被夸一句“引蛇出洞,强!”。
平时哥哥撤离成功收入超过300W都要发个朋友圈给同学炫耀创造最高记录,结果那天一晚上每局战果就没低于过600W。一个半小时的收入超过了哥哥一个赛季的努力。
快11点的时候又结束了一局,我跟儿子说“差不多该睡觉了哦”,儿子点头说好,和陪玩说了句哥哥再见,心满意足的关了手机去洗漱,我跟过去问他:“今天玩得开不开心嘛?”
他猛点头,然后问我哪找到这么厉害的人。我问他有多厉害,他说感觉和职业选手差不多了。我问和他最厉害的同学比怎么样,他直接一挥手,“完全没法放一起比!我同学带我经常团灭,这个哥哥感觉比主播和职业选手还强!”
他就读的班级是学校里师资最好的班,学费也最贵,一个班只有20多个学生,所以也有一些家境不错的孩子以后是不准备走文化课路线的,他们有大量时间练习技术,最厉害的一个还上过战神,儿子曾经也流露过对他们高段位的羡慕和钦佩。
然后我告诉他,那是我请的陪玩,一个小时35块,不要用你同学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工作。
他牙刷都不动了,转过头看我。我继续跟他说,下次你可以自己请,你就当请哥哥喝杯奶茶了。
他问我,“那个哥哥怎么不去当主播或者职业选手啊?”
“我猜可能主播和职业选手比他还厉害很多吧。”
他默默地刷完牙回房间了,走到门口突然又问“那如果他每天都工作10个小时,一个月工资也才和X阿姨差不多啊?”
X阿姨是我的员工,他见过几次,可能曾经从我们大人的聊天里听到过大概信息。
我摇头,“X阿姨我还要给她买保险,X阿姨一个月有六天假,X阿姨还有奖金。那个哥哥我是给他们俱乐部35,俱乐部要抽成的,而且不一定每天都有10个小时的单,他拿到手可能一个月和你们学校食堂阿姨差不多”
正说着,来信息了,是陪玩兄弟发的请我结单给好评顺带加个联系方式。我弄完之后把信息给儿子看。“哥哥让你加他,说下次直接找他,只要20块一个小时。”
他没说话上床躺下了,我出门前问他,今天过了12点还要不要帮他签到做日常捡垃圾了,他叹了口气说:“算了吧,仓库装备都堆满了。”
第二天周日,我睡了个懒觉,等我起来,看见他已经在带着弟弟玩双人成行了。中午吃完饭,自己把卷子收好提前回学校去问奥数老师题了。
周一和班主任沟通的时候,班主任说他学习状态特别好,估计是终于想明白了,还是读书性价比高一点。
—————编辑线——————-
隔天来看这么多回复,看来论坛老哥们这都到了为孩子教育烦恼的年纪。

但当时发这个帖子只是为了和论坛老哥们分享一下生活中的趣事,想到哪写到哪并未做过多斟酌,可能会给各位老哥造成一些误解,所以编辑一下做点补充说明,以免误导各位。
首先,因为我在文中对这个游戏做出了不太正面的评价,为了避免冒犯这个游戏的粉丝,同时也是为了保护那位陪玩小哥,所以我隐去了游戏名字。有很多老哥就在猜是不是三角洲,是不是暗区,是不是软广,我想说都不是哈,各位不用一直猜是什么游戏了哈,这并不是重点,我也不会说的,如果有老哥觉得这是个故事,那你就当我在Rpg吧,希望这个故事让你得到了一点快乐,本身我发帖的目的也就只是想同各位分享而非说教,所以不会为了证明真实性而暴露更多的细节了。
其次是关于我家庭的经济状况。如果我说我家只是普通工薪家庭,那是虚伪,但确实就是普通城市里的中等家庭,属于在nga炫富肯定会被不少老哥们吊打的那种。只是托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稳定的福,加上没在北上广深,所以生活压力比较小,吃穿用度比较宽裕一些而已。帖子里有些老哥甚至连老钱都叫出来了,说实话,作为立场偏左的我来说,这个称呼听起来觉得有些刺耳了。不管怎么样,我自我认知是属于普通劳动人民的一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肯定是有,但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更追求精神上的平和与为他人创造更好环境的自我满足。
最后是儿子的成绩,有的老哥认为是因为儿子成绩不错所以我才会如此从容。其实我倒是觉得恰好相反,让孩子从容的面对他的人生,他自然会把人生过得出彩。 弟弟目前还在二年级,他的成绩就远不如哥哥拔尖,但我和他的妈妈都很满足于他现在的状态,他们的人生还很长,我希望也会很宽。
最后,这次的事只是让哥哥在面对这个游戏的状态有一个好的转变了,但并不是脱胎换骨瞬间变一个人了。教育没有灵丹妙药与药到病除,细水长流潜移默化才是正途,生活不是读者,大多数人的人生也没那么多顿悟。这些是我的一些个人的想法,与各位老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