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いMeek
2021-01-13T12:03:57+00:00
本文源自于酒后的一次彻夜长考。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医药行业的小韭菜,我一直坚信这个行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甚至是弯道超车的一环,但作为个人投资者面对一个知识结构需要长时间搭建的行业,由于其超额收益带来的眼热或者是热手效应追入买入而站岗在高山上,其实还是挺惋惜的,毕竟不是每个人追高的都是恒瑞医药,也有人埋在了信立泰的40多山巅直到今年才解套,更有甚者站在君实的顶端南望王师,一年又一年。
从长期看或许都会解套,但这些机会成本又哪里拿的回来呢?思考一番,就想把自己做投资笔记中的一些逻辑拆分细化到回顾看得很清楚的程度,也贴在现在我观感还不错的大时代,自言自语,互帮互助,以平常心去看待一个绝佳赛道,以稳定的姿态去追寻市场中为数不多的alpha(和可能有的beta)。
我对医药行业整体的认知就是以下两点:
一方面,在大行情缓慢向上的时候,只要合适择时选择有业绩基准的优秀个股,只要不追高,基本套不住人。这话看似是放置各个行业都可以的屁话,但还是要提,无论是从老龄化还是目前的市场分化程度以及未来的前景,这都是一个好方向;
另一方面,丰厚超额收益来源的创新药上,作为个人投资者应该更审慎一些:如果是只做趋势投资,自然没问题;若是以年为单位去长期持有去体现,反而是要以VC的视角去看待个股才能形成一个合适的盈亏比(自己做的研究是狗屎,卖方关于创新药的研究是狗屎不如而导致研判非常困难),在这样的基础上,说不定买ETF或者ARKG才是更好的选择;除开公司自身的因素,在目前的审核机制下,无论是集采还是创新药谈判,乃至于医保政策,其实都非常不利于优秀但有一定生存压力的原研药厂存续,这一点无法展开说,但也是我认为选择原研药企业长期持有应该更审慎的原因。当然啦,不妨碍大时代的诸位在好时间节点进去爽一把就走,而在Biopharma个股上追求稳定且丰厚的超额收益,似乎已在个人投资者的能力圈之外了,能干这个干嘛不去药企做战投/一级干MA,画画ppt忽悠忽悠领导,一年拿好几百个啊。
本文只涉及医药个股与ETF,不涉及其他持仓,更多地会去谈一些个股的买入趋势,简要而有选择性筛选地去讲一些基本面的信息,目的一是不想太啰嗦,二是说太多基本面不吹票也没意思,被打脸都没劲了。
持仓大多数要以周计,第二天波动跌个-5%说要割肉的我建议别看;其余的,信不信随你,我反正懒狗一条,就那么点欢乐豆,输完拉倒,写点酸文混混威望。
本周末会写完的: 复星医药 人福医药 已完成
或许写一写的:华兰生物,新和成(对,没错),乐普医疗,恩华药业,百济。除了百济,应该不会写其他创新药了。
希望能长期更新吧,但对自己懒的程度从来不报希望(一年都不一定写得完,说不定基本面都变了)。一些在我看来过于明牌的个股我说都不会去说的,也别问。基金经理牛B,赚的多,但我是不会去买爱尔眼科的,欢乐豆选手的能力圈就是这么小,你打我啊。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15/jmQbd61-aigqK1qT1kShs-hc.jpg.thumb.jpg[/img]
曾经重创了信立泰的尚方宝剑现在来到了器械这块了。我无意去评价一个老百姓叫好不断,但行政推广加之各类私下的窗口指导简直让人觉得这是证券市场业务的监管方式而非医疗行业的政令:在一个医保局、医院、医生们之间和药企合力的复杂环境下,一个投资医药行业的个人投资者唯一能做的只有躺下不管或默默离开,毕竟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只是这种复杂行情下角力的各方,我们需要认知到的一点是:医保局的利益触发点只有两点:扩大自身权力范围和省钱。换而言之,仿制药药企的死活和老百姓能否在公立跟上最新代际的诊疗手段,从来不是他们关心的点。因此对于乐普的思路就逐渐明晰了:先嫖一波再看。
基本面
心血管赛道的老玩家,主要做三块:自行研制的国产替代心脏介入支架,仿制药类的心血管疾病药物(氯吡格雷)这些,以及诊断业务,第三块IVD基本不用看。
赛道绝佳,老龄化社会加上中国人令人发指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没啥好说的,在PCI这块北方与西部不少城市都没有医生能做,渗透率现在还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前景广阔。但毛利惊人(器械60-70%,药品30%)后市可期的项目按照我国的监管逻辑自然有人坐不住要把手伸过来的,这也就是所说的集采。具体内容可以自行搜索,不赘述了。
对于他的后市业务表现,我其实不太乐观:
原有主力支架业务转型:简单地来说,原有的利润重头已经不复存在了,只能发展非集采类的药物支架方向。乐普生产的支架和进口货有很大的技术层面差距,集采均价也相差近一倍,现在集采降价到1/10,把进口支架全部挡在外面了,而乐普以654元中标了的钴基支架,原来我记得是卖七八千的;虽说集采和非集采有70%/30%的明面空间,但那30%实际情况如何各位可以去网上搜搜非集采部分的实际使用情况;而现在民众对于诊疗场所的认可度还是集中在三甲公立医院这块,这对乐普(和其他的器械厂家)的毛利简直是致命的。而且,对于那70%的部分是明面上就背着使用指标的情况,医生必须完成指标,更多的,不多说了。有人说器械便宜了那渗透率上来了,那我问问你,有辐射的项目,没利润窗口了,医生谁来帮你做?
这块影响有多大呢?摘录乐普自己的回函,“支架营销只能在医疗机构里进行,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均为集采医院,所有收入均为集采收入。支架集采从 2021 年实施。2019 年和 2020 年,钴基支架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 5.9%和 4.2%。”机构的研报则清楚地整理了各类支架收入的饼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22/jmQj02-glkcKrT3cSht-e0.jpg.thumb.jpg[/img]
公司 2019 年冠脉支架产品实现收入 15.31 亿元,其中 NeoVas 生物可吸收支架占比 10.24%,收入约 1.6 亿元;金属支架中 Nano 支架(不锈钢)占比 46%,收入约 6.3 亿元,我们预计 GuReater 支架在金属支架中占比三分之一,收入约 4.5 亿元,Partner支架(不锈钢)占比约 20%,收入约 2.9 亿元。GuReater 支架本次集采降价后,预计收入和利润规模均有较大下降,影响公司净利润预计约 1.1~1.3 亿元(假设不考虑销量增长)。不锈钢支架价格策略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预计会在一定幅度上跟随降价,但价格灵活度较高,预计也会对公司净利润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可能低于 GuReater 支架,且 GuReater 支架作为行业龙头产品和前五名中标品种亦有望通过集采进一步扩大份额。公司生物可吸收支架、药物涂层球囊、切割球囊在治疗理念和治疗效果上较金属支架具有一定优势,在金属支架集采后有望进一步放量,弥补金属支架集采利润损失。
在这样的利润划分下,这一次的进场其实就源自于1月29日更新的这一期一季度业绩预告: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22/jmQj02-kkicK2gT3cSol-ka.jpg.thumb.jpg[/img]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一季度是新冠,同比没有什么比较意义,和19年对比会更合适一些;而19年是18.78亿的营业收入,5.83亿净利润与4.16亿的扣非净利润,这次的困境反转有没有那么地牢靠,还得看看,我持保留意见。
在2月3日对交易所的回函里乐普是这么说的:综合常态业务增长情况,利润较去年一季度有 20%-30%增长;和额外新型外贸相关新冠疫情业务带来的 0.99-1.32 亿元利润,公司谨慎预计,2021 年一季度,利润增长较 2020 年同期 3.75 亿净利润增长 30%-60%,那机构肯定都来了。但后市能否继续发展,还是得看支架系统、切割球囊和其他领域如IVD的业务增长带来的新利润增长点。
题外话:真家里人心血管有问题了,能用美敦力雅培波科的产品就不要用国产的,有代际差距。但现在这几家人却被行政手段挡在公立医院之外,想用只能自己去私立整。集采这事对药物和器械厂的合理竞争是不是好事,可以看看外企们的示威事报价就知道他们的态度(故意报一个高于标准线而绝对中标不了的价格)。
财务方面就不想写了,没人给钱。
趋势
二月下旬节点来看,是个很不错的反转情况,就不贴图了。2月1号的那个缺口就在印证前面说的一大堆困境反转;结合一月份机构的密集调研,加上几次电话会和底部的大量机构买入,盈亏比合适,就干呗。
结论
好行业,绝佳赛道,但后续不确定性很大,未来能否跑出来还得看集采政策是否会调整和乐普不进集采部分的收入实际能运作得如何,长期看还是得看创新与创新业务能不能卖得出去。简单地说,持有六个月我或许会选择乐普,而继续拿下去真的得好好想想。
从长期看或许都会解套,但这些机会成本又哪里拿的回来呢?思考一番,就想把自己做投资笔记中的一些逻辑拆分细化到回顾看得很清楚的程度,也贴在现在我观感还不错的大时代,自言自语,互帮互助,以平常心去看待一个绝佳赛道,以稳定的姿态去追寻市场中为数不多的alpha(和可能有的beta)。
我对医药行业整体的认知就是以下两点:
一方面,在大行情缓慢向上的时候,只要合适择时选择有业绩基准的优秀个股,只要不追高,基本套不住人。这话看似是放置各个行业都可以的屁话,但还是要提,无论是从老龄化还是目前的市场分化程度以及未来的前景,这都是一个好方向;
另一方面,丰厚超额收益来源的创新药上,作为个人投资者应该更审慎一些:如果是只做趋势投资,自然没问题;若是以年为单位去长期持有去体现,反而是要以VC的视角去看待个股才能形成一个合适的盈亏比(自己做的研究是狗屎,卖方关于创新药的研究是狗屎不如而导致研判非常困难),在这样的基础上,说不定买ETF或者ARKG才是更好的选择;除开公司自身的因素,在目前的审核机制下,无论是集采还是创新药谈判,乃至于医保政策,其实都非常不利于优秀但有一定生存压力的原研药厂存续,这一点无法展开说,但也是我认为选择原研药企业长期持有应该更审慎的原因。当然啦,不妨碍大时代的诸位在好时间节点进去爽一把就走,而在Biopharma个股上追求稳定且丰厚的超额收益,似乎已在个人投资者的能力圈之外了,能干这个干嘛不去药企做战投/一级干MA,画画ppt忽悠忽悠领导,一年拿好几百个啊。
本文只涉及医药个股与ETF,不涉及其他持仓,更多地会去谈一些个股的买入趋势,简要而有选择性筛选地去讲一些基本面的信息,目的一是不想太啰嗦,二是说太多基本面不吹票也没意思,被打脸都没劲了。
持仓大多数要以周计,第二天波动跌个-5%说要割肉的我建议别看;其余的,信不信随你,我反正懒狗一条,就那么点欢乐豆,输完拉倒,写点酸文混混威望。
本周末会写完的:
或许写一写的:华兰生物,新和成(对,没错),乐普医疗,恩华药业,百济。除了百济,应该不会写其他创新药了。
希望能长期更新吧,但对自己懒的程度从来不报希望(一年都不一定写得完,说不定基本面都变了)。一些在我看来过于明牌的个股我说都不会去说的,也别问。基金经理牛B,赚的多,但我是不会去买爱尔眼科的,欢乐豆选手的能力圈就是这么小,你打我啊。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15/jmQbd61-aigqK1qT1kShs-hc.jpg.thumb.jpg[/img]
复星医药 短期疫苗与长期复杂管线
复星医药 ...
先从复星医药开始,先写个草稿,周末有空再往里补内容。
基本面为什么不行,不行到什么样的程度,可以去雪球该个股的下面,读一读愤怒的散户们的报菜名故事就可以定性地了解一二;对复星好感有限的另一方面还在于郭本人,如果和他们投资部的人有接触就知道集团内部审核机制中的不合理,而在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里,不多说了,格局就显得格外地小了一些,当然这只是一个额外的认知,无法作为投资依据(但还是很大程度上地影响了我)。
来说趋势吧。AH差不多的图就只拿A来说事了。图也懒得贴,以1.14的阶段来看基本上就是横盘的末尾,向上向下我是看不出来。最近的消息和期待的事就两件,一是定增,二是疫苗到底怎么说。
一者,定增的预期是否有被priced in请自己量化(个人觉得不是件好事);
二来,疫苗的问题是我觉得短期变盘里最大的因素。当然如果要是觉得辉瑞疫苗的有效性只有29%那也建议不用往下读了,用国药的疫苗和买入国药股份应该是用脚投票的趋势投资者该做的事,再不济可以用科兴疫苗啊;
但这里其实牵扯到一个有趣的取舍:以现在的populists的程度,科兴不行,那就换一家国产的,康希诺,什么都行,但辉瑞-BionTech的这一亿量最终会以怎么样的情况进来,以何种形式收场?但以复星5月份才办出来这事上(CDE受理的链接:[url]http://www.cde.org.cn/news.do?method=changePage&pageName=service&frameStr=3)[/url],个人的期待度是相当地低的;退一步说,如果现在不批或是延迟批复,辉瑞今年的产能摆明了就那么点了,后续还有没有存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这块我没怎么去看外文的材料,周末会稍微补一点内容。其实把目前环境下审批的问题展开去说才能把其中的风险定性地说明,但碍于所有人都知道的原因,不展开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14/jmQpqaa-igioK1dT3cSs9-8x.jpg[/img]
进一步说,若是按期全进来了,这部分销量在羊群效应过后,实际能拉动多少盈利导致的股价上升真要算还得好好算算;加之免费接种的大风若是一旦吹起,那收获的是只有利润吗?这或许会是最后确定图形之外的止盈价格的一个不错的参考。又或许如小丰总说的那样,疫苗的有效期不提升的情况下,新冠变为长期陪伴人类的一件事,会如何影响各个产业链和疫苗的销量,都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了,所以试图去囊括这些不确定性,做好合适的交易计划才是后续的出路。
综合所述,以现在的时间节点,在趋势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低于我的目标位我是不会建仓的,但变盘或许会来得很快:CDE的审批时间按丁香园的说法,堪堪7个月(一说4月,一说11月,这倒是需要弄清楚的),已经略微超时了;雪球上也有人提在年末股东大会上有人问了管理层,回复说通过滚动报批加速审批速度;也有人贴了一个已经CDE弄完已报国家药监局的截图(1月14日),我去搜原界面发现是个第三方数据库提供的消息,可信程度持保留意见。
还是一句话:不想打赌的,可以等变盘确定趋势后,再选择买或者不买;想打赌的,自觉盈亏比合适现在去嫖一波也没问题。
基本面为什么不行,不行到什么样的程度,可以去雪球该个股的下面,读一读愤怒的散户们的报菜名故事就可以定性地了解一二;对复星好感有限的另一方面还在于郭本人,如果和他们投资部的人有接触就知道集团内部审核机制中的不合理,而在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里,不多说了,格局就显得格外地小了一些,当然这只是一个额外的认知,无法作为投资依据(但还是很大程度上地影响了我)。
来说趋势吧。AH差不多的图就只拿A来说事了。图也懒得贴,以1.14的阶段来看基本上就是横盘的末尾,向上向下我是看不出来。最近的消息和期待的事就两件,一是定增,二是疫苗到底怎么说。
一者,定增的预期是否有被priced in请自己量化(个人觉得不是件好事);
二来,疫苗的问题是我觉得短期变盘里最大的因素。当然如果要是觉得辉瑞疫苗的有效性只有29%那也建议不用往下读了,用国药的疫苗和买入国药股份应该是用脚投票的趋势投资者该做的事,再不济可以用科兴疫苗啊;
但这里其实牵扯到一个有趣的取舍:以现在的populists的程度,科兴不行,那就换一家国产的,康希诺,什么都行,但辉瑞-BionTech的这一亿量最终会以怎么样的情况进来,以何种形式收场?但以复星5月份才办出来这事上(CDE受理的链接:[url]http://www.cde.org.cn/news.do?method=changePage&pageName=service&frameStr=3)[/url],个人的期待度是相当地低的;退一步说,如果现在不批或是延迟批复,辉瑞今年的产能摆明了就那么点了,后续还有没有存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这块我没怎么去看外文的材料,周末会稍微补一点内容。其实把目前环境下审批的问题展开去说才能把其中的风险定性地说明,但碍于所有人都知道的原因,不展开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14/jmQpqaa-igioK1dT3cSs9-8x.jpg[/img]
进一步说,若是按期全进来了,这部分销量在羊群效应过后,实际能拉动多少盈利导致的股价上升真要算还得好好算算;加之免费接种的大风若是一旦吹起,那收获的是只有利润吗?这或许会是最后确定图形之外的止盈价格的一个不错的参考。又或许如小丰总说的那样,疫苗的有效期不提升的情况下,新冠变为长期陪伴人类的一件事,会如何影响各个产业链和疫苗的销量,都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了,所以试图去囊括这些不确定性,做好合适的交易计划才是后续的出路。
综合所述,以现在的时间节点,在趋势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低于我的目标位我是不会建仓的,但变盘或许会来得很快:CDE的审批时间按丁香园的说法,堪堪7个月(一说4月,一说11月,这倒是需要弄清楚的),已经略微超时了;雪球上也有人提在年末股东大会上有人问了管理层,回复说通过滚动报批加速审批速度;也有人贴了一个已经CDE弄完已报国家药监局的截图(1月14日),我去搜原界面发现是个第三方数据库提供的消息,可信程度持保留意见。
还是一句话:不想打赌的,可以等变盘确定趋势后,再选择买或者不买;想打赌的,自觉盈亏比合适现在去嫖一波也没问题。
人福医药 归核化之路
人福医药 ...
去年医药狂涨一波时的明星个股,国内麻醉和精神类药品的特许经营者,冯柳和傅鹏博都买过且持有的好东西。照理来说现在水位确实不高,咋21年开头就-20%了呢?对于一个还在相对低位的板块,是个极大的回撤了。
仔细看一下现在(2021年1月中旬)的走势,它的位置在一个很有趣的点上:其他和人福逻辑相似的(点名华兰生物)医药个股走势很不错;而不少做研发类的创新药(姑且这么叫吧)从12月到现在已经起飞(百济);李总甚至和管理团队出来开了一个电话会提振士气,当天收7%,第二天又-5%。
基本面
垄断的产业,不错的利润率,未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麻醉和精神类药品的需求水涨船高而急剧扩大的需求,简直是明牌到不能再明牌的生意;管理层的业绩对赌也预期满满,充满信心;换了新管理层后开始清理以前的狗屎投资,小散弹冠相庆相亲。只要关注会不会放开此项目的特许经营权(可能性低)和国家要求同类产品降价(可能性高)即可,但这两件事不太可能发生在短周期内(但长期持有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资质问题,需要长个心眼)。而我个人更看好的一点是现在券商对人福的估值一般都直接拿血液制品的特许经营模式来算PE,真要提泛用性和未来的市场,给的估值倍数怎么地也应该比血液制品高一点吧,毕竟逻辑不一样。[s:ac:赞同]
但基本面一片向好吗?也未必:乐福思一个卖保险套能给原管理层弄成有毒资产(利润率极低),原老大“可谓义不容辞”;当代大股东艾先生一说要回来上班第二天直接跌7个点,市场死给你看。再加上以前天风证券的那些事,都可见一斑。大家都知道如果全部归核完毕人福直接起飞,但市场最有趣的点在于这件事在一个不太靠谱的大股东的手上(更别提他可能缺钱)而产生对归核化结果的分歧了。
趋势
趋势才是短周期需要关注的点:两张图一看结合成交量就知道有人在出货了(还卖了有一阵子),第一张日线级别第二张周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19/jmQiyt-dx2yK1hT1kSfl-e0.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19/jmQiyt-iulyKyT1kSep-ai.jpg.thumb.jpg[/img]
结合冯柳的一些消息和傅在2季度减过仓且成本很高,我猜测是睿远在卖,当然这是瞎猜;如果冯柳也一起卖了,那就会出现非常优秀的买入机会(意思是现在去抄底和作死没有区别@世纪华通)。如果能杀到和恩华差不多价格(当然有点在做梦)那简直是梦幻一般的抄底机会。
1月下旬编辑:确实傅总清掉了,冯不知道,但有人在买和卖。
2月初再编辑:冯柳加仓了,其他基金跑得七七八八了。我会等大风来把人福打下去,再打上一个大仓位。
结论
当趋势走好后,择机买入,在成本打到够低的情况下,以年为单位持有。在不碰到大趋势变化的前提下,市场会给人以答案的。事实上如果真的碰到大的市场性整体调整,那岂不是更好?
仔细看一下现在(2021年1月中旬)的走势,它的位置在一个很有趣的点上:其他和人福逻辑相似的(点名华兰生物)医药个股走势很不错;而不少做研发类的创新药(姑且这么叫吧)从12月到现在已经起飞(百济);李总甚至和管理团队出来开了一个电话会提振士气,当天收7%,第二天又-5%。
基本面
垄断的产业,不错的利润率,未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麻醉和精神类药品的需求水涨船高而急剧扩大的需求,简直是明牌到不能再明牌的生意;管理层的业绩对赌也预期满满,充满信心;换了新管理层后开始清理以前的狗屎投资,小散弹冠相庆相亲。只要关注会不会放开此项目的特许经营权(可能性低)和国家要求同类产品降价(可能性高)即可,但这两件事不太可能发生在短周期内(但长期持有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资质问题,需要长个心眼)。而我个人更看好的一点是现在券商对人福的估值一般都直接拿血液制品的特许经营模式来算PE,真要提泛用性和未来的市场,给的估值倍数怎么地也应该比血液制品高一点吧,毕竟逻辑不一样。[s:ac:赞同]
但基本面一片向好吗?也未必:乐福思一个卖保险套能给原管理层弄成有毒资产(利润率极低),原老大“可谓义不容辞”;当代大股东艾先生一说要回来上班第二天直接跌7个点,市场死给你看。再加上以前天风证券的那些事,都可见一斑。大家都知道如果全部归核完毕人福直接起飞,但市场最有趣的点在于这件事在一个不太靠谱的大股东的手上(更别提他可能缺钱)而产生对归核化结果的分歧了。
趋势
趋势才是短周期需要关注的点:两张图一看结合成交量就知道有人在出货了(还卖了有一阵子),第一张日线级别第二张周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19/jmQiyt-dx2yK1hT1kSfl-e0.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19/jmQiyt-iulyKyT1kSep-ai.jpg.thumb.jpg[/img]
结合冯柳的一些消息和傅在2季度减过仓且成本很高,我猜测是睿远在卖,当然这是瞎猜;如果冯柳也一起卖了,那就会出现非常优秀的买入机会(意思是现在去抄底和作死没有区别@世纪华通)。如果能杀到和恩华差不多价格(当然有点在做梦)那简直是梦幻一般的抄底机会。
1月下旬编辑:确实傅总清掉了,冯不知道,但有人在买和卖。
2月初再编辑:冯柳加仓了,其他基金跑得七七八八了。我会等大风来把人福打下去,再打上一个大仓位。
结论
当趋势走好后,择机买入,在成本打到够低的情况下,以年为单位持有。在不碰到大趋势变化的前提下,市场会给人以答案的。事实上如果真的碰到大的市场性整体调整,那岂不是更好?
2021-02-22 06:37
乐普医疗: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曾经重创了信立泰的尚方宝剑现在来到了器械这块了。我无意去评价一个老百姓叫好不断,但行政推广加之各类私下的窗口指导简直让人觉得这是证券市场业务的监管方式而非医疗行业的政令:在一个医保局、医院、医生们之间和药企合力的复杂环境下,一个投资医药行业的个人投资者唯一能做的只有躺下不管或默默离开,毕竟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只是这种复杂行情下角力的各方,我们需要认知到的一点是:医保局的利益触发点只有两点:扩大自身权力范围和省钱。换而言之,仿制药药企的死活和老百姓能否在公立跟上最新代际的诊疗手段,从来不是他们关心的点。因此对于乐普的思路就逐渐明晰了:先嫖一波再看。
基本面
心血管赛道的老玩家,主要做三块:自行研制的国产替代心脏介入支架,仿制药类的心血管疾病药物(氯吡格雷)这些,以及诊断业务,第三块IVD基本不用看。
赛道绝佳,老龄化社会加上中国人令人发指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没啥好说的,在PCI这块北方与西部不少城市都没有医生能做,渗透率现在还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前景广阔。但毛利惊人(器械60-70%,药品30%)后市可期的项目按照我国的监管逻辑自然有人坐不住要把手伸过来的,这也就是所说的集采。具体内容可以自行搜索,不赘述了。
对于他的后市业务表现,我其实不太乐观:
原有主力支架业务转型:简单地来说,原有的利润重头已经不复存在了,只能发展非集采类的药物支架方向。乐普生产的支架和进口货有很大的技术层面差距,集采均价也相差近一倍,现在集采降价到1/10,把进口支架全部挡在外面了,而乐普以654元中标了的钴基支架,原来我记得是卖七八千的;虽说集采和非集采有70%/30%的明面空间,但那30%实际情况如何各位可以去网上搜搜非集采部分的实际使用情况;而现在民众对于诊疗场所的认可度还是集中在三甲公立医院这块,这对乐普(和其他的器械厂家)的毛利简直是致命的。而且,对于那70%的部分是明面上就背着使用指标的情况,医生必须完成指标,更多的,不多说了。有人说器械便宜了那渗透率上来了,那我问问你,有辐射的项目,没利润窗口了,医生谁来帮你做?
这块影响有多大呢?摘录乐普自己的回函,“支架营销只能在医疗机构里进行,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均为集采医院,所有收入均为集采收入。支架集采从 2021 年实施。2019 年和 2020 年,钴基支架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 5.9%和 4.2%。”机构的研报则清楚地整理了各类支架收入的饼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22/jmQj02-glkcKrT3cSht-e0.jpg.thumb.jpg[/img]
公司 2019 年冠脉支架产品实现收入 15.31 亿元,其中 NeoVas 生物可吸收支架占比 10.24%,收入约 1.6 亿元;金属支架中 Nano 支架(不锈钢)占比 46%,收入约 6.3 亿元,我们预计 GuReater 支架在金属支架中占比三分之一,收入约 4.5 亿元,Partner支架(不锈钢)占比约 20%,收入约 2.9 亿元。GuReater 支架本次集采降价后,预计收入和利润规模均有较大下降,影响公司净利润预计约 1.1~1.3 亿元(假设不考虑销量增长)。不锈钢支架价格策略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预计会在一定幅度上跟随降价,但价格灵活度较高,预计也会对公司净利润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可能低于 GuReater 支架,且 GuReater 支架作为行业龙头产品和前五名中标品种亦有望通过集采进一步扩大份额。公司生物可吸收支架、药物涂层球囊、切割球囊在治疗理念和治疗效果上较金属支架具有一定优势,在金属支架集采后有望进一步放量,弥补金属支架集采利润损失。
在这样的利润划分下,这一次的进场其实就源自于1月29日更新的这一期一季度业绩预告: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22/jmQj02-kkicK2gT3cSol-ka.jpg.thumb.jpg[/img]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一季度是新冠,同比没有什么比较意义,和19年对比会更合适一些;而19年是18.78亿的营业收入,5.83亿净利润与4.16亿的扣非净利润,这次的困境反转有没有那么地牢靠,还得看看,我持保留意见。
在2月3日对交易所的回函里乐普是这么说的:综合常态业务增长情况,利润较去年一季度有 20%-30%增长;和额外新型外贸相关新冠疫情业务带来的 0.99-1.32 亿元利润,公司谨慎预计,2021 年一季度,利润增长较 2020 年同期 3.75 亿净利润增长 30%-60%,那机构肯定都来了。但后市能否继续发展,还是得看支架系统、切割球囊和其他领域如IVD的业务增长带来的新利润增长点。
题外话:真家里人心血管有问题了,能用美敦力雅培波科的产品就不要用国产的,有代际差距。但现在这几家人却被行政手段挡在公立医院之外,想用只能自己去私立整。集采这事对药物和器械厂的合理竞争是不是好事,可以看看外企们的示威事报价就知道他们的态度(故意报一个高于标准线而绝对中标不了的价格)。
财务方面就不想写了,没人给钱。
趋势
二月下旬节点来看,是个很不错的反转情况,就不贴图了。2月1号的那个缺口就在印证前面说的一大堆困境反转;结合一月份机构的密集调研,加上几次电话会和底部的大量机构买入,盈亏比合适,就干呗。
结论
好行业,绝佳赛道,但后续不确定性很大,未来能否跑出来还得看集采政策是否会调整和乐普不进集采部分的收入实际能运作得如何,长期看还是得看创新与创新业务能不能卖得出去。简单地说,持有六个月我或许会选择乐普,而继续拿下去真的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