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pe
2020-12-10T02:50:47+00:00
小地方的公积金从业者,总是看到论坛里讨论公积金,说说我所知的理解吧。
1、公积金的属性。我觉得公积金有两种属性,一是互助,二是补充。互助是指公积金建立之初除了注入少量房改资金(这点存疑,过去好多年了无法证实),全部来源为个人及单位缴交,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大额银行存款利息和公积金贷款利息),基本没有其他来源,从没听说过拨付什么国企利润充实公积金的,所以建立之初设想的基本运转模式就是建立一个资金池,和古代的“义仓”差不多。二是补充,公积金运转了不多时,就发现比较难完全满足使用需要,即使房价千把块的时代,公积金也就百来块钱,也就是说需要十多个人的公积金才能满足一个人的购房需求,而往往十个人里面有数个人需要使用公积金,所以公积金的使用限制越来越多,就像古代施粥,粥越来越稀,让大家都能喝一口而不是让几个人吃口干的。
2、公积金的运转。为啥老有人说谁谁谁上万公积金,也老有人争论公积金这可以用那不可以用的,因为公积金是个松散的管理机构。我理解的松散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公积金地位很低,手握大笔资金,但没有配得上这么大笔钱的管理部门,一个省最高的管理机构是住建厅的公积金监管处,而且人家还只负责监管。实际业务政策呢,由各地市州的公积金管委会负责制定,大概组成人员会是分管副市长、住建局领导,公积金中心主任、财政等等部门领导组成。所以各地实际操作各有不同,至今年和明年的实施细则也不同,这取决于公积金规模,管理水平、当地房地产市场情况甚至领导的施政方向。所有有的地方使用范围广,有的地方跟葛朗台一样,有的政策合理,有的政策大家想骂人。二是公积金制度松散,首先公积金管理来源于公积金管理条例,条例而已,大家知道啦,强制性就比较差,执法难度大。这也是为啥企业敢于少交或不交公积金,不交社保试试看?目前只有少数地方实行代位起诉,就是说某公司不交公积金,公积金中心收到投诉以后代理职工向法院起诉。。就是这么无奈。
3、公积金的存废。首先利益相关,我才不想丢了工作。其次,公积金制度设计并不是劫贫济富的,起码在中等及以下经济地区,普通住宅70W左右的话,公积金贷款额度基本可以达到房价的7成,利息能省50%左右。房价在150W这个档次的就稍差一点,贷款额度就只有4-5成了。房价涨的太快了,可是工资没有涨,相应的公积金缴存也涨不上来。资金池和贷款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粥越来越稀。。但是这个罪过不是公积金制度的问题吧,而且有粥喝总比饿肚子强,省一点利息比不省要好啊。再说说交公积金这方面,目前绝大部分地区没有“补充公积金”这个东西,公积金交的额度一是以年工资总额12%为上限,同时也有绝对金额为上下限,例如某年某地公积金每月最高个人及单位缴交3200元最低260元这个样子。体制内超额缴交,个人交1000单位给3000这种现在全部属于违规发放津补贴,当纪检部门吃干饭的么。。当然,也许有什么苏浙啊之类的公务员食物链顶层,但那个属于地方政府许可,人家财大气粗,除了羡慕,没办法啊。至于企业里面按最低下限交两三百意思一下的,还是那个话,没有执法权都是白谈,我们也为职工维权过,人家理都不带理的。至于工资高的公积金单位交的高,工资少的单位交的少,这个确实无解。如果大家一刀切,比如所有人交1500,那么资金规模基本就固定死了,终有一天使用率爆炸,公积金这碗粥一粒米也没有了。
4、公积金的未来。改革是一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确实有问题。改革方向预计一是政策性银行,一边继续支持个人购房一边参与保障住房项目建设,引入银行业的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公积金立法,确定强制性,根据这10来年的发展调整制度,保障所有缴交职工的利益。当然,也可能和年金什么的合并,那个不熟,就难以评价了。
重申一下,真的是小地方的小职员,所以所知未必准确,纯属个人理解。
1、公积金的属性。我觉得公积金有两种属性,一是互助,二是补充。互助是指公积金建立之初除了注入少量房改资金(这点存疑,过去好多年了无法证实),全部来源为个人及单位缴交,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大额银行存款利息和公积金贷款利息),基本没有其他来源,从没听说过拨付什么国企利润充实公积金的,所以建立之初设想的基本运转模式就是建立一个资金池,和古代的“义仓”差不多。二是补充,公积金运转了不多时,就发现比较难完全满足使用需要,即使房价千把块的时代,公积金也就百来块钱,也就是说需要十多个人的公积金才能满足一个人的购房需求,而往往十个人里面有数个人需要使用公积金,所以公积金的使用限制越来越多,就像古代施粥,粥越来越稀,让大家都能喝一口而不是让几个人吃口干的。
2、公积金的运转。为啥老有人说谁谁谁上万公积金,也老有人争论公积金这可以用那不可以用的,因为公积金是个松散的管理机构。我理解的松散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公积金地位很低,手握大笔资金,但没有配得上这么大笔钱的管理部门,一个省最高的管理机构是住建厅的公积金监管处,而且人家还只负责监管。实际业务政策呢,由各地市州的公积金管委会负责制定,大概组成人员会是分管副市长、住建局领导,公积金中心主任、财政等等部门领导组成。所以各地实际操作各有不同,至今年和明年的实施细则也不同,这取决于公积金规模,管理水平、当地房地产市场情况甚至领导的施政方向。所有有的地方使用范围广,有的地方跟葛朗台一样,有的政策合理,有的政策大家想骂人。二是公积金制度松散,首先公积金管理来源于公积金管理条例,条例而已,大家知道啦,强制性就比较差,执法难度大。这也是为啥企业敢于少交或不交公积金,不交社保试试看?目前只有少数地方实行代位起诉,就是说某公司不交公积金,公积金中心收到投诉以后代理职工向法院起诉。。就是这么无奈。
3、公积金的存废。首先利益相关,我才不想丢了工作。其次,公积金制度设计并不是劫贫济富的,起码在中等及以下经济地区,普通住宅70W左右的话,公积金贷款额度基本可以达到房价的7成,利息能省50%左右。房价在150W这个档次的就稍差一点,贷款额度就只有4-5成了。房价涨的太快了,可是工资没有涨,相应的公积金缴存也涨不上来。资金池和贷款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粥越来越稀。。但是这个罪过不是公积金制度的问题吧,而且有粥喝总比饿肚子强,省一点利息比不省要好啊。再说说交公积金这方面,目前绝大部分地区没有“补充公积金”这个东西,公积金交的额度一是以年工资总额12%为上限,同时也有绝对金额为上下限,例如某年某地公积金每月最高个人及单位缴交3200元最低260元这个样子。体制内超额缴交,个人交1000单位给3000这种现在全部属于违规发放津补贴,当纪检部门吃干饭的么。。当然,也许有什么苏浙啊之类的公务员食物链顶层,但那个属于地方政府许可,人家财大气粗,除了羡慕,没办法啊。至于企业里面按最低下限交两三百意思一下的,还是那个话,没有执法权都是白谈,我们也为职工维权过,人家理都不带理的。至于工资高的公积金单位交的高,工资少的单位交的少,这个确实无解。如果大家一刀切,比如所有人交1500,那么资金规模基本就固定死了,终有一天使用率爆炸,公积金这碗粥一粒米也没有了。
4、公积金的未来。改革是一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确实有问题。改革方向预计一是政策性银行,一边继续支持个人购房一边参与保障住房项目建设,引入银行业的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公积金立法,确定强制性,根据这10来年的发展调整制度,保障所有缴交职工的利益。当然,也可能和年金什么的合并,那个不熟,就难以评价了。
重申一下,真的是小地方的小职员,所以所知未必准确,纯属个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