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在欧洲中世纪抄写一本圣经

doze-avatar

doze

2022-05-14T07:21:36+00:00

[s:ac:晕]在物质匮乏、知识垄断,没有印刷术和造纸术的中世纪。抄写一本《圣经》是非常困难的事。

需要的材料大概是这三种
羽毛笔、羊皮纸、墨水和抄写员

[羽毛笔]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3/njQ17s-d0crK2pT1kShs-mj.jpg[/img]

从古罗马到中世纪,在钢笔没有发明之前。每一个受到过教育的人都必须掌握鹅毛笔的使用过程,以及其制作方法。

(制作)
首先,抄写员必须派人去农户或者海边寻找合适的羽毛。根据12世纪著名学者,约翰·提伯利(John Tilbury)的说法,最好的羽毛笔取材于鹅或者天鹅外翅,从翅尖倒数的第五根羽毛。

也有传言说,抄写员在眷写一些比较细小的文字时,会用到乌鸦的羽毛。但这种说法现在并不被学者认可。因为乌鸦羽毛过于纤细,正常人的手很难握得住。所以乌鸦羽毛不大可能被大规模应用。

他们会将其中一部分需放置在光亮处晒干数月;另一部分则会被浸透在水中,然后再倒入到加热的沙盘里,进行人工硬化。

当去除掉周身的倒钩和油脂的表皮后,还需要掏出羽毛笔的内髓,只留下一根坚硬且几乎透明的管子和上面的几根毛。

然后,人们会用短而锋利的小刀将管子尖端的两侧削薄,只留下钢笔笔尖的形状。

最后,抄写员还需将其稳妥地放置在手垫上,并用小刀在管子尖头的中心切一条细缝。(借着刀头向下的力,戳进几毫米)

这样一条羽毛笔就做好了。

(注*)
羽毛笔是消耗品

例如,坎特伯雷的法官,托马斯·贝克特(Thomas Becket),就曾记录过对削笔的困扰——书记员在创作前后,必须预先准备60-100根羽毛笔。

所以为了省钱,中世纪的抄写员必须重复不断地削尖羽毛笔的切口,以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羊皮纸]

有传言说,公元前170年左右,帕加马国王欧迈尼斯二世,因为国内的莎草贸易被中断,所以被迫采用羊皮救急。

此后,欧洲地区便出现了羊皮纸一类的办公用品。

(原材料制作)

羊皮纸商首先要细心挑选羊皮,中世纪的农场动物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疑难杂症,而这些症状很可能就体现在他们的皮肤上。完美无缺的羊皮可遇不可求。

根据英国学者Michele P. Brown的说法,纸商们其实更青睐斑点牛或花斑山羊的皮。因为两者的内侧皮肤一般为洁净的褐色,这与中世纪贵族的用纸审美相得益彰。

通常,被屠户剥下的羊皮都要在纯净水中浸泡24小时左右,待清洗干净后,就到了脱毛环节。

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单子,制作师傅一般会让羊皮自然腐烂,待毛发脱落后再进行下一步制作。

但是,如果羊皮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那么工匠们必须尽快手工脱毛。要知道,这可是一项相当繁琐和艰巨的任务——原来的纯净水会替换成石灰和水的混合液体(两者相遇会暴沸),然后可怜的羊皮们会被放置在装满上述液体的大缸里,沉浸大约三天到十天。

期间,伴随着作呕的气味,工匠们还要手工搅拌这一坨坨混合物,直到它们充分接触,溶解。

待到液体已经腐蚀毛发后,师傅们会将它们捞出来,放在一种特质的刮板上,然后再用两头带木柄的月牙刀反复刮擦。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3/njQ17s-bmuiKeToS5d-79.jpg[/img]

直到粉红色的表皮露出后,再将整理好的毛皮用淡水冲洗两天左右(为清洗石灰),第一步就完成了

(拉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3/njQ17s-cbncKpT1kSaf-dc.jpg[/img]

剃毛后的羊皮必须放在特制的木框架上风干。

工匠们会将两张羊皮的边角系在一起,然后在系紧的结里放进光滑的小鹅卵石作为轴承。

再用细绳将小鹅卵石与横梁连接起来,大概就像抖空竹时,木轴和竹棍那样。

一条,两条,三条...羊皮纸被细绳均匀地拉扯着,就像一面大鼓,或是一张弹性十足的蹦床。

此前,曾有人图省事,想直接将羊皮钉在木框边上干燥,但却发现它们会在风干的过程中大量收缩,羊皮边缘容易被铁钉撕裂。

而那些在剥皮或脱毛过程中意外产生的缝隙或切口,也都会随着均匀力被拉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洞,方便工匠们寻找和修补。工匠们会用针线小心的将缺口缝起来,并尽量将羊皮纸储存在相对恒温的环境中,让他完成之后是一条缝,而不是一个洞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3/njQ17s-c2enKbT1kS9e-5n.jpg[/img]

此外,手工师傅还要不时地用小锤子敲打紧绷的皮面,延展羊皮的压力,并用不时浇水令其保持湿润。以防干枯崩裂。

待羊皮全部风干且变得紧实坚韧后,人们还会再用月牙刀刮一次表面,以清除之前步骤中产生的皮脂和碎屑。

随即,晶莹剔透的羊皮纸,承载着一代匠人的心血,就可以被中世纪的纸商带上街头,供抄写员或者贵族老爷们随意挑选了。


[墨水]

相传,拔摩岛上的圣约翰在书写时,就曾被一个调皮的恶魔捉弄过——后者躲在灌木丛后,并用钩子将圣人的墨水罐偷走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3/njQ17s-cdxtKtT1kShs-ci.jpg[/img]

通常,在外出任务时,抄写员们都会带着一个便携式的墨水瓶,它的瓶口配有拧紧的螺口盖,并通过一根绳子将其固定在长方形的笔盒上。

在书房里,桌子上,也有特制的墨水角。

中世纪有许多油墨的制作方法,但广为流传的,有两种墨水类型。(曾经有人用乌贼水来当墨水,可让是蛋白质,所以后来都发臭了)

第一种是碳墨水,它由木炭与树胶混合而成。

第二种是金属墨水,或称“铁胆墨汁”,是通过鞣酸溶液(从栎瘿或者其他树木的树瘿中提取)与硫酸亚铁(铜)混合制成的。它还必须配有一定的树胶作为增稠剂,方能呈现“混黑”的化学反应。

栎瘿,它由产在树中的虫卵生长而成,幼虫周围会逐渐形成柔软的淡绿色球体。形如石头,主要生长在橡树的叶子和细枝上。

它能通过发酵和水解产生鞣酸,没食子酸以及葡萄糖,并与亚铁盐(一般为七水合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无色或浅灰色的鞣酸亚铁和没食子酸亚铁。

过滤后再加入增稠剂(通常为阿拉伯胶,从埃及和小亚细亚带到欧洲),便可用于在纸张或羊皮纸上书写。

铁胆墨水刚书写时颜色较浅,在空气中氧化后生成黑色且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和没食子酸铁。其中,前者耐水,后者耐光。这令铁胆墨水能够牢固地附着在纸张上面。

此外,与其他配方的墨水不同,“铁胆墨汁”不能通过擦除或者清洗的方法消去字迹,而只能通过刮去纸张表层的方法来去除。

而且,相比较而言,“铁胆墨汁”比碳墨水更具光泽,附着性也更强,因此得到了中世纪手抄员的强烈喜爱。但同样的,也更贵。


[抄写员]

中世纪的欧洲,很多地区的语言文字都没有标准化。所以圣经一般使用希腊语和拉丁文,可会这两种语言的人在中世纪少之又少。

一直要到中世纪已经基本结束的十六世纪中期,马丁。路德才对德语的语法进行了初步的规范,并且第一次把《圣经》翻译成德语。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3/njQ17s-haliK2hT1kShs-fx.jpg[/img]

与现代的办公习惯不同,中世纪的书籍、文件主要由羊皮纸制成,它不如纸张轻薄,翻阅和书写起来都十分费劲。

所以为了节约金贵的办公用具,讲究的手抄员还必须在特制桌子上,以一种相当别扭的姿势写作。

当抄写员复制文本时,需将砝码水平下拉到页面上,这样它的底边就能非常有效地标记住文本的位置,避免抄写员的文字越写越歪。

此外,他们还必须直立地坐在高背椅子上,再将特制的桌子倾斜(桌子能上下转动),因为只有当笔头与羊皮纸表面成直角时,羽毛笔的字迹才最有效。

还有,由于墨水需要花一些时间才能干透,有时人们会在中世纪的手稿页面上看到这样的现象——即字母的下边缘比较黑,墨水比较集中——这也是倾斜桌面造成的。

讲究的学者还建议人们在写作后,尽量再用软浮石将羊皮纸擦一遍,并用粉笔抚平表面,以解决墨水集中的现象。

当然,此举也是为了消除那些在处理和折叠纸张时,可能出现的油脂污渍,减少墨水流失的风险。

文章最后,再透露一个有趣的小内容——中世纪抄写员基本都是一手拿笔,一手拿刀的。

因为正如前文所述,他们经常要用小刀来削尖羽毛笔,以保证其足够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刀尖比人手更加精准,可以抵住羊皮纸的任何位置(羊皮纸经常会自己卷缩)能,增快写作效率。

当然,刀尖的力度还不能过大,因为万一戳破羊皮纸,抄写员一个月的工钱可能就没着落了。

(注*)

中世纪的修士们一直对外说有说一种叫做Titivillus的恶魔会故意将原本完美无缺的圣经改成错误,并将他们的错字收集起来给上帝看,减少他们上天堂的机会。

这种说法在现在有部分欧美程序员之间也在流行,他们传说这种恶魔会干扰人的认知,在代码交接的时候,将原本干净整洁的代码变成谁也看不懂的屎山。
Tidus-avatar

Tidus

文明的深度取决于知识的载体。
文明的广度取决于运输的效率。
Afterthought-avatar

Afterthought

看到最后的屎山代码绷不住了,我就要和这种玩意打交道[s:ac:喷]
hecyta-avatar

hecyta

请楼主再整点,最近写小说要用[s:ac:哭笑][s:ac:哭笑]
Alvarado-avatar

Alvarado

好贴![s:ac:赞同]
aw fr2-avatar

aw fr2

欧洲的文化人跟中国竹简时代一样用刀勤快,羽毛笔要削,羊皮要刮。[s:ac:哭笑]
dvdbende-avatar

dvdbende

看完了,感叹一下。植物材料的竹简,怎么也比动物材料的羊皮纸,要方便便宜。墨水也是我们的更好,王家台秦简,睡虎地秦简,清华简,先秦古墓里的竹简文字,都能被现代人辨认。马王堆汉墓帛画,也是公元前的工艺,比欧洲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ColdWntrz-avatar

ColdWntrz

所以过去要看个书也得有钱……
TKURGL-avatar

TKURGL

这种说法在现在有部分欧美程序员之间也在流行,他们传说这种恶魔会干扰人的认知,在代码交接的时候,将原本干净整洁的代码变成谁也看不懂的屎山。


[s:ac:囧]
skrtskrt-avatar

skrtskrt

中世纪果然落后,看看人家古那啥,亚里士多德几百万字都抄下来了,而且没有错漏,整齐划一

中国也是垃圾,史记居然抄出六十多个版本,道德经隔几百年连意思都不一样了,红楼梦只不过明末清初写的,就分化出10多个版本来

我反思
d L u-avatar

d L u

Reply to [pid=612846687,32015970,1]Reply[/pid] Post by [uid=171864]kennyfoo[/uid] (2022-05-24 09:39)别的不论,道德经这个肯定是历代皇帝改的,方便统治儒生
doze-avatar

doze

[quote][pid=612786832,32015970,1]Reply[/pid] Post by [uid=26530464]cutys[/uid] (2022-05-23 23:04):

所以过去要看个书也得有钱……[/quote]有钱也很难吧!号称全欧洲最富的佛罗伦萨商人弗朗西斯科·达梯尼家里也就12本书。

藏书最多的地方是教会,有些地方的教会藏书甚至多达了200多本。
FIRE-avatar

FIRE

感谢科普
Mistral-avatar

Mistral

[quote][pid=612748662,32015970,1]Reply[/pid] Post by [uid=284250]元十一[/uid] (2022-05-23 19:36):

欧洲的文化人跟中国竹简时代一样用刀勤快,羽毛笔要削,羊皮要刮。[s:ac:哭笑][/quote]刀笔吏[s:ac:茶]
Mistral-avatar

Mistral

[quote][pid=612846687,32015970,1]Reply[/pid] Post by [uid=171864]kennyfoo[/uid] (2022-05-24 09:39):

中世纪果然落后,看看人家古那啥,亚里士多德几百万字都抄下来了,而且没有错漏,整齐划一

中国也是垃圾,史记居然抄出六十多个版本,道德经隔几百年连意思都不一样了,红楼梦只不过明末清初写的,就分化出10多个版本来

我反思[/quote]又疯一个魔怔人了
reflex-avatar

reflex

Reply to [pid=612688856,32015970,1]Reply[/pid] Post by [uid=23018907]moonbear111[/uid] (2022-05-23 15:44)

发错位置了,抱歉
reflex-avatar

reflex

Reply to [tid=32015970]Topic[/tid] Post by [uid=63305431]づ黑夜〓[/uid] (2022-05-23 15:24)

好文章,送个礼贴条以表敬意
Sephrum-avatar

Sephrum

[quote][pid=612846687,32015970,1]Reply[/pid] Post by [uid=171864]kennyfoo[/uid] (2022-05-24 09:39):

中世纪果然落后,看看人家古那啥,亚里士多德几百万字都抄下来了,而且没有错漏,整齐划一

中国也是垃圾,史记居然抄出六十多个版本,道德经隔几百年连意思都不一样了,红楼梦只不过明末清初写的,就分化出10多个版本来

我反思[/quote]快反思 快反思 [s:ac:哭笑]
Mk-avatar

Mk

[quote][pid=612932293,32015970,1]Reply[/pid] Post by [uid=31886315]恶齿巫医[/uid] (2022-05-24 15:23):

又疯一个魔怔人了[/quote]这不就在反思吗
亚里士多德数百万字的著作,对应战国时我国的思想家也就几万字的作品[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