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文章] 傲慢与偏见 线上卡牌的禁牌迷思

ScottyraeS-avatar

ScottyraeS

2020-07-31T02:54:27+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04/-mr1urQ5-36s8K1hT1kShd-kd.jpg[/img]
前言
昨天从上海CJ回来,路上写了点关于史迹后续发展的内容,但是晚上到家刚躺在床上翻了个身,看了眼手机差点没从床上掉下去。威世智的这一波标准赛制的禁牌比之前先驱禁的还踏实,于是我想了一下反正我之前写的东西得重写了,不如来聊聊我一直很想聊的这个话题。
傲慢与偏见
为什么标题要说是傲慢与偏见呢,简单来说,威世智在禁牌上与玩家的分歧点,基本上是来自于对赛制环境自我调节能力的判断上的分歧。作为设计团队,通常会高估环境自我演化的能力,这是设计团队对牌张设计的自信,当然在玩家的视角中这多少有些“傲慢”。而在禁牌的历史上,有些牌张单卡的设计上的问题盖过了环境自我演化的可能性,或者是在环境中有跟这张牌产生精妙的互补,以至于大多数可行的针对手段失效,从而阻断了环境的自我调节。比如心灵失足、走私直升机这种就是单卡设计有着明显失误的单卡。而窃冠瓯柯本身不仅仅强度过高,而且由于夏色帘幕的存在基本上把环境里所有能够针对瓯柯本身的思路全部堵死,环境也因此失去了进一步演化的可能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04/-mr1urQ5-2utoKpToS7d-aa.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04/-mr1urQ5-b6psKsToS7d-aa.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04/-mr1urQ5-ji76KtToS7d-aa.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04/-mr1urQ5-6lv3KwToS7d-aa.jpg[/img]
作为玩家,通常则会低估环境自我演化的能力,这是因为玩家们会在“最前线”去面对那些顶尖单卡组成的套牌,多次的失利或是被翻盘会很明显的影响玩家对于某张卡牌强度的判断,这是玩家们切身体会到的结论。但通常来说,普通玩家们更倾向于打不过就加入,转头去构思如何击败环境中顶尖套牌的玩家很少,因此在设计师的眼里这是环境还没有进一步演化的结果,玩家们对于套牌强度有一定的“偏见”存在。当然,实际上玩家们对于套牌类型甚至卡牌本身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见”,有些玩家偏好快攻,有些玩家偏好控制,喜欢中速、组合技的也大有人在。在玩家们面前,一张明显补强了某种套牌的单卡就存在一定的“原罪”,如果以这种视角来处理禁牌问题,我相信大多数套牌可能都会难逃一劫。

当然,设计团队在多年内保证了万智牌的趣味性和竞技性都相当令人满意,他们有着“傲慢”的资本,但是近年来高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的判断确实时有发生,寄希望于环境调节之后某套牌的占比反而变得更高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份“傲慢”理应减少几分。
而玩家虽然身处前线,观点有些许片面,但越来越丰富的数据统计和更加便捷的讨论环境也让他们视野更加宽广,“偏见”的影响似乎也在逐步缩小,但对环境自我调节的能力还是会出现一定的误判。比如前段时间史迹的鬼怪似乎让人觉得不可战胜,但随着足够的针对套牌被开发,现在看来似乎就没有动刀子的必要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04/-mr1urQ5-irijKzToS7d-aa.jpg[/img]
这份“傲慢”与“偏见”的对垒在万智牌历史上已经持续了很久,但到了近年矛盾才真正的被凸显出来,而且这个问题本身对于探索线上卡牌游戏的设计和平衡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加快
在只有实体卡牌的时期,通常需要一场大赛才能检验出套牌的真实强度,而套牌被人广泛使用则又要经历一场甚至数场大赛的洗礼,环境演化的速度很慢,问题单卡被发现的时间也相对漫长。对于标准赛制来说,三个月更新一次牌池就足够给环境带来活力了,除非出现过于滥强的单卡,否则统治环境的局面通常都会在系列的赛季末期才有端倪。

而线上卡牌到来之后,环境演化的加快是非常明显的:
  • 线上游戏使得对局数量激增 套牌被开发出来的时间明显缩短
  • 频繁的线上赛事让各类套牌的强度得到快速检验
  • 直播以及更多游戏媒体关注让一线套牌得以快速传播

在这样一套全新的体系下,标准环境的破解速度逐渐让威世智应接不暇,新环境上线后两周之内几乎就能有明显的一二线套牌区分,在这样的速度之下,设计上过于OP的单卡很快就能让玩家玩出花来。
异常高速
卡牌设计失衡、环境被高速破解等问题当然不仅仅是万智牌需要面对的问题,而是所有有一定用户基础的线上卡牌游戏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炉石在恶魔猎手这个新职业上出现的设计失衡,也引发了暴雪官方非常快速的反应并进行了数次改动,玩家们对此仍然是颇有微词的。
昆特牌由于反复修改卡牌以及核心玩法并且因此暂停更新一段时间,造成了大量玩家的流失。
A牌由于卡牌交易的存在,对斧王进行修改后引发的大量负面舆论,玩家流失也非常严重。
只不过大多数的卡牌游戏没有实体牌的包袱,因此可以通过改动卡牌来减轻牌张设计失衡带来的影响。但是对卡牌进行改动显然也不是没有问题的,禁牌和改牌毫无疑问都会影响到玩家拥有的一套或者多套套牌。环境的动荡也会影响玩家对设计团队甚至游戏本身的信心和耐心,最终引发玩家的不满。
这是一个禁牌对于玩家的冲击最大的标准环境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标准总共禁掉了9张牌。对于任何万智牌玩家的信心打击都是非常严重的。
如何解决问题
这几次的禁牌显然说明威世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们的设计团队显然还没能适应高速体系下的卡牌设计工作,这个适应的过程本身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缓冲,因此在缓冲期他们决定用更加频繁的禁牌更新来让环境保持活力。
但是禁牌肯定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且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因此需要多方面的改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更多的测试
由于“偏见”问题的存在,我能理解R&D团队尽可能少的进行真正的对局,以免对某类套牌产生偏好。但是很明显威世智应该进一步增加测试团队的测试周期,这几次的禁牌有几张是经过一定强度的测试就能发现问题的存在,更多的测试能够一定程度上的减少过于OP的单卡出现。

善用数据分析
MTGA带来的不仅仅是全新的破解环境的体系,对战套牌相关的数据收集工作也要比以往简单轻松太多了,单卡使用情况、胜率、对局时长等等数据都是非常值得去分析并且能够为后续的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当然虽然数据收集变得轻松很多,但是如何去分析这些数据还是需要非常多的经验积累的,希望威世智尽快能够找到相关的能人改善R&D在目前这个速度下的卡牌设计工作。

探索禁/改牌之外的调整方式
除了禁牌改牌之外,威世智还需要探索新的办法去强化环境的自我调整能力。实际上之前史迹通过加入一些特定单卡来应对亡者旷野的行为是比较值得去思考的,这种方式比起禁改牌来说比较温和,也更加灵活。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04/-mr1urQ5-f6jxKnToS7d-aa.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04/-mr1urQ5-28toKxToS7d-ah.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04/-mr1urQ5-ai0vKmToS7d-aa.jpg[/img]

增加补偿
威世智必须更加重视自己的禁牌对玩家造成的影响,这种杀死一整套牌的禁牌方式只返还几张野卡对于玩家来说显然只是杯水车薪,玩家有充分的理由得到更多的补偿。
威世智的设计团队可能有一些“傲慢”的资本,但是运营团队在公布禁牌这项终极举措时,不应该对玩家保持高冷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玩家有着多样选择的时代,他们需要一个继续对游戏保持信心的理由。
结语
这次的禁牌确实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在线上游戏更加频繁的万智牌电子化时代,威世智和玩家都不得不去适应这样的变化带来的影响。随着卡牌竞技游戏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师们需要去探索更加适合线上卡牌的设计和平衡方式,希望MTGA的团队能够放下自己的“傲慢”,去寻求新的突破。只有符合线上游戏速度的良好设计,才能让玩家们放下对线上游戏的“偏见”,去更加放心的体验万智牌电子竞技的魅力。
  • 本文由摸豹君撰写,首发在NGA万智牌版陶拉里亚西境学院,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