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kinDonuts
2021-02-26T02:45:15+00:00
先说下个人/家庭背景和条件,无任何RPG,信则信,不喜勿杠求放过。32岁,坐标上海,本硕分别为新加坡和香港top大学商科,回国后拥有浦西古北高品质涉外公寓独住(房子为父母赠予,非婚房),有2018款保时捷卡宴一辆。另有一份时间非常宽松、假期自由的大型外企工作,(父亲朋友的公司,后因个人原因渐失热情)。前年开始参与父亲所在集团的一些商业和文化项目算是曲线救国。家庭方面,父亲是一家双上市集团的副总裁,母亲是专业画家,办过个展。总体来说物质生活衣食无忧,精神上也有超越一般同龄人的高品质和高见识。从小算是个小学霸,从小学到高中一路也都是一流的,结束学业回国后思想上有些懈怠,目前正在职业规划方面做一些新的尝试。
四年前通过在美国的小学同学结识了现女友,比我小6-7岁。她未成年时就在美国,后毕业于加州的一所名校,外貌身材都在线,而且很长在我的审美上。穿衣、妆容偏欧美风,有在她这个年龄比较少见的大气。而更吸引我的是她娴熟漂亮的美式口语、非常清晰成熟的思维体系(我个人并不太into过于单纯的女孩子,这里的单纯是指对商业社会、对男女、对价值体系缺少足够的认知)、有和我相近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综上所有的软硬件特质让她在我心中的“分数”超越了之前交往过的女生,同时她对我也传递了比较明显的有兴趣的信号,所以没有太多的追求和情感的试探,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在一起了。
但也许是从小一切都得来的太容易,有点把生活和情感“娱乐化”,我这里并不是指随便玩玩的意思,而是我向来只追求高质量的恋爱体验,而非婚姻。直到第三年我们的一次长谈我才发现她骨子里还是渴望有一个正常婚姻的,而我竟然糊涂到不曾过问这一点。因为我没有同居的习惯,所以每周只见两次面,周中的晚餐、周末的中午到晚上,疫情中只有周末才见。我觉得这样的频率对我而言正正好,而她觉得实在是太少了,陪伴明显不足。晚上我经常玩魔兽,看电影,看书或是写文章,慢慢觉得打微信电话也成了累赘。有一次她病了但不说具体病情,我以为没啥大问题就也没多过问。然后她自己去了医院,在我以为没有什么问题的情况下晚上和父母出去看了话剧。当我看完话剧本来很兴奋地和她分享精彩情节的时候,她终于爆发了,而我也很莫名,双方都有一大堆理由,无奈之下我只能深夜赶过去。这其实就是我们潜在问题的缩影。
相对来说我们双方在经济的付出上是不平等的。前文我列举了她的很多优点,但相对来讲她家庭无论从经济还是整体实力来说相较于我的父母来说还是要小一圈。(在上海的同学都知道,父母只要不在身边,那在固定资产、消费自由、时间自由、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这几个点就基本上会至少缺一块)加上她父母也不是乱给钱花的类型,她自己又不喜欢高强度但赚钱多的行业,所以我总觉得她过得不够好,总是忍不住想要帮助她,想带她体验更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以得到赞美和肯定;但也不由自主地期望她可以给我更多的自由空间,以及在很多方面可以依着我。
具体说一说我的经济付出吧,只是具体化一下而已,没有别的意思,相信泥潭比我有钱的人多的是。约会的餐饮几年来除了特殊情况没有1000以下的,平均在1500~2000左右(不含酒水)基本上的定位都是外滩、陆家嘴、新天地、古北这些区域的fine dining,高端的西餐、日料、粤菜为主,而且我一般都会点大菜,碰上生日纪念日这种直接米其林走起。约会有时我们喜欢住酒店,五星打底,早期是万豪、香格里拉这类,近两年升级到丽思卡尔顿、W、华尔道夫,到万达瑞华的套房,今年过年甚至是在养云安缦的古宅住了3晚。礼物方面,从认识以来五位数以下的自己觉得都送不出手,就不一一赘述了。基本上我自己出国尤其是美国欧洲,必带一份重礼。3~4W的包包,送过两三次吧,Chanel Leboy和Dior 戴妃新款这种,其他手表、衣服、珠宝等等也都是大牌。当然后期她也有回赠我一些品牌男装和高端电子产品。还有其他的一些生活细节,虽然用钱不多但我都有考虑的很周到,比如餐厅定位我都会订三位,考虑到更好的聊天私密性和空间,当然我们绝不白嫖,经常2人会点出3-4人的消费;看电影如果买不到VIP座,我都会买3张票,空一张座位也是为了更好的私密性和空间感。
在我的感情中,我的父母除了送她一块沪牌以及部分很难买到的画展、歌剧等等门票,并无太多经济支持。我的收入有相当的一部分是用在她身上的,早期她收入不高,租住的公寓却有一定的品质和费用,我亦有补贴。
慢慢地我们彼此都习惯了这样的一种感情模式,她虽然表面上对我不再有过多的陪伴要求,但心里却是在忍;而我则习惯了用物质付出来“换取”她对于我自我空间的最大限度的纵容,以及需要时的约会。直到最近她愈发频繁地提起结婚事宜,我才觉得是时候做个决定了。我真的觉得自己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4年的感情以及对她的欣赏不可说没有,一边是对于婚姻生活的几乎零心理准备。
写的有点杂乱无章,如果能看到这里,万分感谢。。我咨询了很多现实中的朋友乃至一些很厉害、我很尊敬的长辈,但都没有一个结论。因为一直爱着魔兽世界,也是抱着一丝侥幸,想着或许nga可以给到我一些不一样的启发呢?最后声明绝无RPG,诚心前来请教、讨论。
四年前通过在美国的小学同学结识了现女友,比我小6-7岁。她未成年时就在美国,后毕业于加州的一所名校,外貌身材都在线,而且很长在我的审美上。穿衣、妆容偏欧美风,有在她这个年龄比较少见的大气。而更吸引我的是她娴熟漂亮的美式口语、非常清晰成熟的思维体系(我个人并不太into过于单纯的女孩子,这里的单纯是指对商业社会、对男女、对价值体系缺少足够的认知)、有和我相近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综上所有的软硬件特质让她在我心中的“分数”超越了之前交往过的女生,同时她对我也传递了比较明显的有兴趣的信号,所以没有太多的追求和情感的试探,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在一起了。
但也许是从小一切都得来的太容易,有点把生活和情感“娱乐化”,我这里并不是指随便玩玩的意思,而是我向来只追求高质量的恋爱体验,而非婚姻。直到第三年我们的一次长谈我才发现她骨子里还是渴望有一个正常婚姻的,而我竟然糊涂到不曾过问这一点。因为我没有同居的习惯,所以每周只见两次面,周中的晚餐、周末的中午到晚上,疫情中只有周末才见。我觉得这样的频率对我而言正正好,而她觉得实在是太少了,陪伴明显不足。晚上我经常玩魔兽,看电影,看书或是写文章,慢慢觉得打微信电话也成了累赘。有一次她病了但不说具体病情,我以为没啥大问题就也没多过问。然后她自己去了医院,在我以为没有什么问题的情况下晚上和父母出去看了话剧。当我看完话剧本来很兴奋地和她分享精彩情节的时候,她终于爆发了,而我也很莫名,双方都有一大堆理由,无奈之下我只能深夜赶过去。这其实就是我们潜在问题的缩影。
相对来说我们双方在经济的付出上是不平等的。前文我列举了她的很多优点,但相对来讲她家庭无论从经济还是整体实力来说相较于我的父母来说还是要小一圈。(在上海的同学都知道,父母只要不在身边,那在固定资产、消费自由、时间自由、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这几个点就基本上会至少缺一块)加上她父母也不是乱给钱花的类型,她自己又不喜欢高强度但赚钱多的行业,所以我总觉得她过得不够好,总是忍不住想要帮助她,想带她体验更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以得到赞美和肯定;但也不由自主地期望她可以给我更多的自由空间,以及在很多方面可以依着我。
具体说一说我的经济付出吧,只是具体化一下而已,没有别的意思,相信泥潭比我有钱的人多的是。约会的餐饮几年来除了特殊情况没有1000以下的,平均在1500~2000左右(不含酒水)基本上的定位都是外滩、陆家嘴、新天地、古北这些区域的fine dining,高端的西餐、日料、粤菜为主,而且我一般都会点大菜,碰上生日纪念日这种直接米其林走起。约会有时我们喜欢住酒店,五星打底,早期是万豪、香格里拉这类,近两年升级到丽思卡尔顿、W、华尔道夫,到万达瑞华的套房,今年过年甚至是在养云安缦的古宅住了3晚。礼物方面,从认识以来五位数以下的自己觉得都送不出手,就不一一赘述了。基本上我自己出国尤其是美国欧洲,必带一份重礼。3~4W的包包,送过两三次吧,Chanel Leboy和Dior 戴妃新款这种,其他手表、衣服、珠宝等等也都是大牌。当然后期她也有回赠我一些品牌男装和高端电子产品。还有其他的一些生活细节,虽然用钱不多但我都有考虑的很周到,比如餐厅定位我都会订三位,考虑到更好的聊天私密性和空间,当然我们绝不白嫖,经常2人会点出3-4人的消费;看电影如果买不到VIP座,我都会买3张票,空一张座位也是为了更好的私密性和空间感。
在我的感情中,我的父母除了送她一块沪牌以及部分很难买到的画展、歌剧等等门票,并无太多经济支持。我的收入有相当的一部分是用在她身上的,早期她收入不高,租住的公寓却有一定的品质和费用,我亦有补贴。
慢慢地我们彼此都习惯了这样的一种感情模式,她虽然表面上对我不再有过多的陪伴要求,但心里却是在忍;而我则习惯了用物质付出来“换取”她对于我自我空间的最大限度的纵容,以及需要时的约会。直到最近她愈发频繁地提起结婚事宜,我才觉得是时候做个决定了。我真的觉得自己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4年的感情以及对她的欣赏不可说没有,一边是对于婚姻生活的几乎零心理准备。
写的有点杂乱无章,如果能看到这里,万分感谢。。我咨询了很多现实中的朋友乃至一些很厉害、我很尊敬的长辈,但都没有一个结论。因为一直爱着魔兽世界,也是抱着一丝侥幸,想着或许nga可以给到我一些不一样的启发呢?最后声明绝无RPG,诚心前来请教、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