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killer
2020-05-20T14:27:27+00:00
1,一楼配图中的上证季线图可循:
6124行情发轫于2006年秋天,季线MACD金叉,之后连涨9季,见顶之后调整26季,约3倍,
5178行情发轫于2014年夏天,季线MACD金叉,之后连涨5季,见顶之后调整14季,约3倍,
去年2440之后反弹800点,至今已经调整4季半,三角形收敛在顶端了,
季线MACD的不仅丝毫没有金叉的意思,反而向下发散,
那么6月30日,本季的季线将会最终选择方向,之后就进入下半年了,
所以目前是时候开始对下半年的A股情势做一些操作和观念上的准备。
2,一楼另一幅配图中的两次通道转移,给出了一种可能性,因为市场经常重复自己的脚步,
第一次通道转移,起点是2009年8月,当时是6124历史高点之后一路暴跌至1664,
之后报复性反弹至3478,这个高点在6年之后,5178行情之时才被突破,
所以3478这个高点的性质不言而喻,所以第一次的双通道熊市就是从3478起步的,
到了2010年的11月,沪指短暂站上了当时的1000天均线,也就是图中的绿色均线,
之后遇到通道上轨黄色线,双线压力再次确认各自的有效性,之后开始4年的阴跌。
那么最近的这第二次通道转移几乎完美复制了过去:
2018年初,大蓝筹拉高出货在3597见顶,也锚定了未来几年通道的上轨基准,
之后去年初的2440,锚定了通道的下轨基准,随之而来800点反弹,
4月份的3288,这个位置之所以上不去了,一方面是获利盘已经足够心满意足离场,
另方面就依然要承认1000天均线的压制,再怎么嗤之以鼻,他的作用无可替代。
之后的沪指,一年以来始终在下降通道的上半层反复震荡,直到3月9日,
3月9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沪指又一次用跳空缺口的方式选择告别1000天线,
相对于2010年的那次告别,这次同样是告别通道上轨和千天线,但烈度和决绝之心更甚。
3,为什么3月9日,沪指要以这么强悍的走势向下破位?按理来说当时国内的疫情已经基本稳定,
到底是什么理由,让市场选择这种方式摧毁人们对站上1000天均线和突破通道上轨的希望?
答案是为了一拖三。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一拖三还是三拖一,在实质上,
是SH 和SZ两个城市之间,对未来天朝金融话语权的争夺,
所谓一,是指SH的沪指,所谓三,是指SZ的深成指,中小指,创业指。
3月9日这个决绝的跳空,就是SH捍卫自己金融地位的市场盘语:
“你想挟华为自重,想用科技股来挑战国内金融“定价权”,要先问问我答不答应”
因为去年2440之后,800点反弹的主战场是SH,那一笔真正牛逼的顶尖资金,
主要目的是为了纾困,为了挽救质押危机扩大之后带来的巨大系统风险。
所以在顶层默认之下,先拿东方通信试手,之后直接拉起SH主攻SH,盘面上的证据很清晰:
去年1月开始的大反弹,创业指三龙头里面,宁德时代和迈瑞医疗完全被动跟随,泛善可陈,
而温氏猪肉,反而在牧原的比价效应带领之下,拉出一波主升(而且那波主升居然成为绝唱)
所以去年的800点,尤其是东方通信的十倍标杆风格,毫无疑问宣告了SH不容挑战的地位与方向指引。
而那笔神秘的资金也在4月份的时候,因为1000天均线的压力,功成身退,再也没有回来,
之所以肯定说他没回来,就是因为之后的一年,不论SZ怎么突破怎么跳,SH也丝毫不去挑战3288,
说回SZ,在年初被SH秀了一脸之后,对于秋天即将开市的科创板,必须扳回一局不容有失了,
所以在当时所有人都期待科创板之时,SZ主力选择用沪电股份,立讯精密,和卓盛微,
抢在科创板开市之前,在7月份率先举起消费电子的华为大旗,直接开打一波眼球之战,
之后更是启动标志意义极强的深科技,000021不论是字面还是内涵,野心与雄心昭然纸上,
接下来整个秋冬,SZ就一直意气风发地引领着A股,也一直希望SH能跟上来创个新高,
但是很明显未能如愿,随着士气渐消,怕夜长梦多,所以SZ在多方无果的尝试后,
最终开始动用终极武器,就是创业三巨头直接的硬上弓,
结合宁德时代本身的一些热点新闻与利好,在12月用了一整月消化历史套牢盘,
之后在平安夜,放量打出新高,这也是背水一战的开始,胜则黄袍加身,败则垂隐乡野,
果然,因果律级别的武器一出,天下响应,三指相继创新高,然而,SH依然不配合,,,
为什么?“因为主角是你,我不想配合你的演出” 1月14号沪指3217见顶,
可以说是怠工,也可以解释成为1000天均线引力太大,量能不够,所以不敢真突破,
之后,两者正要继续抢戏之时,千算万算,都没算到疫情,后面大家都看到了,
SH在春节千股跌停之后,虽然也一路逼空自救,但是并没有SZ尤其是没有创业指积极,
证据是创业指在大年初十,在1000天均线上直接拉起,并创出新高,这条线成了支撑,
这次启用的武器是迈瑞医疗,以及因为疫情而乘势崛起的医药疫情版块,创业指再次风光无限,
而上证在拉到2月底3月初的时候,在1000天均线开始踟蹰不前,这条线成了压力。
而这一切,在3月9号终于做出一个了断,最终结局就是一拖三,沪指选择向下跳空,
不仅确认了1000天均线的沉重压力,也在之前的3月5号,用3074点确认了通道上轨的有效性,
之后因美股跳水引发的急速下跌只是表象,本质是通道上轨确认无法突破之后的迅速脱离,
再之后,SZ还想最后最后最后再尝试一次,就是用创业指对标纳斯达克,一路磨上去,
然而,这次的创业指,终于意识到无力回天了,
证据如下: 3月9日创业指的跳空缺口前一天最低2175,而5月8号创业指最高2137,区区38点,
创业指用了9个交易日仍然不敢去攻击,上周三的上午,盘中打出2153之后,终于不再挣扎,反身离去,
截止周五的形态,叠加周末的外围,再结合未来一段时期的可能影响因素,
基本可以确定两点: 首先SZ夺旗失败,话语权重归SH,
其次,长期下降通道的上轨压力得到确认,1000天线的巨大压力得到确认,
所以,2010年之后沪指在通道内的表现,以及之后4年的阴跌,可能会被复制,注意只是可能。
如果在未来的半年中,真的出现大奇迹日,2440碰都不碰,那我也肯定会遵守承诺自裁账号。
4,下半年的波段反弹中值得留意的少数版块:
A, 特斯拉国产对标,逻辑是量产开始爬坡之后,两国XX升级,海运逐渐吃紧,
本土化需求超预期,从而在需求端带动相关企业上量。
B, 少数因外围剧变而空出大片市场的冷门制造业,逻辑同上,
市场一旦出现变数,则不仅仅是国产逐步替代的问题,而是全面的热插拔,热替换。
C,农业,逻辑不说了,大家也烦我自己也烦。
D,极少数拥有护城河的小市值初创自研科技公司(含极少数生物公司),
这个逻辑很简单,只有这类企业,才是我朝未来的立国根基所在,
他们正像是一个个初创的迷你型华为,他们即将靠自己的血汗,
杀出一条圣光之路,他们,才是国之希望。而某白酒,并不是。
E,极少数拥有完整物流链体系的可闭环公司,说实话这个逻辑我不是很确定,
但是未来的世界,去全球化,各国产业链重建,经济体系重建,不可避免了,
所以有着大量仓储运输,各类节点,物流体系的可闭环公司,话语权急剧上升,
虽然我朝这类公司大多是国企央企,但也有少数朝气蓬勃的明日之星在成长。
下半年谨防风险的版块:
A, 大部分被炒高炒烂的主流科技公司,连亲戚朋友长辈都知道的那些题材板块故事,
还能指望谁来解套吗,互相讲故事互相安慰可以,账户白纸黑字要面对。
B, 部分传统行业的二三线和后排企业,当旱季来临时,最先饿死的不会是大型肉食者,
而小的不仅要担心自己是否能找到食物,还要担心会不会被大的吃。
C, 绝大部分成交低迷的心电图股,在任何理论与体系下,没有成交就是最致命的看空逻辑。
D, 大部分3元以下的股票,不论是不是ST,也不论是不是央企,能否得到照顾,
总之3元以下,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了高危区,这个逻辑也许很无理,随便吧。
多说两句: 开新帖的原因,是因为那个高楼贴争议太大,言词之间的争执已经覆盖了对市场本身的讨论,
远远脱离了初衷与论坛该有的样子,我作为贴主,99%的责任在我,是我的错。
所以希望这个贴能成为纯粹的技术,版块,图形,逻辑,思路,行业,管理层素质,市场数据,
各类实料与干货的场所,哪怕只有几句话,只有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很可能会给他人带来裨益,
而且这个帖子全篇都是在梳理和剖析市场资金的运行脉络,之后也清楚地给出了可关注的版块,可回避的版块,
和各自的逻辑。所以非常欢迎言之有物的讨论与反驳,先谢过。
6124行情发轫于2006年秋天,季线MACD金叉,之后连涨9季,见顶之后调整26季,约3倍,
5178行情发轫于2014年夏天,季线MACD金叉,之后连涨5季,见顶之后调整14季,约3倍,
去年2440之后反弹800点,至今已经调整4季半,三角形收敛在顶端了,
季线MACD的不仅丝毫没有金叉的意思,反而向下发散,
那么6月30日,本季的季线将会最终选择方向,之后就进入下半年了,
所以目前是时候开始对下半年的A股情势做一些操作和观念上的准备。
2,一楼另一幅配图中的两次通道转移,给出了一种可能性,因为市场经常重复自己的脚步,
第一次通道转移,起点是2009年8月,当时是6124历史高点之后一路暴跌至1664,
之后报复性反弹至3478,这个高点在6年之后,5178行情之时才被突破,
所以3478这个高点的性质不言而喻,所以第一次的双通道熊市就是从3478起步的,
到了2010年的11月,沪指短暂站上了当时的1000天均线,也就是图中的绿色均线,
之后遇到通道上轨黄色线,双线压力再次确认各自的有效性,之后开始4年的阴跌。
那么最近的这第二次通道转移几乎完美复制了过去:
2018年初,大蓝筹拉高出货在3597见顶,也锚定了未来几年通道的上轨基准,
之后去年初的2440,锚定了通道的下轨基准,随之而来800点反弹,
4月份的3288,这个位置之所以上不去了,一方面是获利盘已经足够心满意足离场,
另方面就依然要承认1000天均线的压制,再怎么嗤之以鼻,他的作用无可替代。
之后的沪指,一年以来始终在下降通道的上半层反复震荡,直到3月9日,
3月9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沪指又一次用跳空缺口的方式选择告别1000天线,
相对于2010年的那次告别,这次同样是告别通道上轨和千天线,但烈度和决绝之心更甚。
3,为什么3月9日,沪指要以这么强悍的走势向下破位?按理来说当时国内的疫情已经基本稳定,
到底是什么理由,让市场选择这种方式摧毁人们对站上1000天均线和突破通道上轨的希望?
答案是为了一拖三。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一拖三还是三拖一,在实质上,
是SH 和SZ两个城市之间,对未来天朝金融话语权的争夺,
所谓一,是指SH的沪指,所谓三,是指SZ的深成指,中小指,创业指。
3月9日这个决绝的跳空,就是SH捍卫自己金融地位的市场盘语:
“你想挟华为自重,想用科技股来挑战国内金融“定价权”,要先问问我答不答应”
因为去年2440之后,800点反弹的主战场是SH,那一笔真正牛逼的顶尖资金,
主要目的是为了纾困,为了挽救质押危机扩大之后带来的巨大系统风险。
所以在顶层默认之下,先拿东方通信试手,之后直接拉起SH主攻SH,盘面上的证据很清晰:
去年1月开始的大反弹,创业指三龙头里面,宁德时代和迈瑞医疗完全被动跟随,泛善可陈,
而温氏猪肉,反而在牧原的比价效应带领之下,拉出一波主升(而且那波主升居然成为绝唱)
所以去年的800点,尤其是东方通信的十倍标杆风格,毫无疑问宣告了SH不容挑战的地位与方向指引。
而那笔神秘的资金也在4月份的时候,因为1000天均线的压力,功成身退,再也没有回来,
之所以肯定说他没回来,就是因为之后的一年,不论SZ怎么突破怎么跳,SH也丝毫不去挑战3288,
说回SZ,在年初被SH秀了一脸之后,对于秋天即将开市的科创板,必须扳回一局不容有失了,
所以在当时所有人都期待科创板之时,SZ主力选择用沪电股份,立讯精密,和卓盛微,
抢在科创板开市之前,在7月份率先举起消费电子的华为大旗,直接开打一波眼球之战,
之后更是启动标志意义极强的深科技,000021不论是字面还是内涵,野心与雄心昭然纸上,
接下来整个秋冬,SZ就一直意气风发地引领着A股,也一直希望SH能跟上来创个新高,
但是很明显未能如愿,随着士气渐消,怕夜长梦多,所以SZ在多方无果的尝试后,
最终开始动用终极武器,就是创业三巨头直接的硬上弓,
结合宁德时代本身的一些热点新闻与利好,在12月用了一整月消化历史套牢盘,
之后在平安夜,放量打出新高,这也是背水一战的开始,胜则黄袍加身,败则垂隐乡野,
果然,因果律级别的武器一出,天下响应,三指相继创新高,然而,SH依然不配合,,,
为什么?“因为主角是你,我不想配合你的演出” 1月14号沪指3217见顶,
可以说是怠工,也可以解释成为1000天均线引力太大,量能不够,所以不敢真突破,
之后,两者正要继续抢戏之时,千算万算,都没算到疫情,后面大家都看到了,
SH在春节千股跌停之后,虽然也一路逼空自救,但是并没有SZ尤其是没有创业指积极,
证据是创业指在大年初十,在1000天均线上直接拉起,并创出新高,这条线成了支撑,
这次启用的武器是迈瑞医疗,以及因为疫情而乘势崛起的医药疫情版块,创业指再次风光无限,
而上证在拉到2月底3月初的时候,在1000天均线开始踟蹰不前,这条线成了压力。
而这一切,在3月9号终于做出一个了断,最终结局就是一拖三,沪指选择向下跳空,
不仅确认了1000天均线的沉重压力,也在之前的3月5号,用3074点确认了通道上轨的有效性,
之后因美股跳水引发的急速下跌只是表象,本质是通道上轨确认无法突破之后的迅速脱离,
再之后,SZ还想最后最后最后再尝试一次,就是用创业指对标纳斯达克,一路磨上去,
然而,这次的创业指,终于意识到无力回天了,
证据如下: 3月9日创业指的跳空缺口前一天最低2175,而5月8号创业指最高2137,区区38点,
创业指用了9个交易日仍然不敢去攻击,上周三的上午,盘中打出2153之后,终于不再挣扎,反身离去,
截止周五的形态,叠加周末的外围,再结合未来一段时期的可能影响因素,
基本可以确定两点: 首先SZ夺旗失败,话语权重归SH,
其次,长期下降通道的上轨压力得到确认,1000天线的巨大压力得到确认,
所以,2010年之后沪指在通道内的表现,以及之后4年的阴跌,可能会被复制,注意只是可能。
如果在未来的半年中,真的出现大奇迹日,2440碰都不碰,那我也肯定会遵守承诺自裁账号。
4,下半年的波段反弹中值得留意的少数版块:
A, 特斯拉国产对标,逻辑是量产开始爬坡之后,两国XX升级,海运逐渐吃紧,
本土化需求超预期,从而在需求端带动相关企业上量。
B, 少数因外围剧变而空出大片市场的冷门制造业,逻辑同上,
市场一旦出现变数,则不仅仅是国产逐步替代的问题,而是全面的热插拔,热替换。
C,农业,逻辑不说了,大家也烦我自己也烦。
D,极少数拥有护城河的小市值初创自研科技公司(含极少数生物公司),
这个逻辑很简单,只有这类企业,才是我朝未来的立国根基所在,
他们正像是一个个初创的迷你型华为,他们即将靠自己的血汗,
杀出一条圣光之路,他们,才是国之希望。而某白酒,并不是。
E,极少数拥有完整物流链体系的可闭环公司,说实话这个逻辑我不是很确定,
但是未来的世界,去全球化,各国产业链重建,经济体系重建,不可避免了,
所以有着大量仓储运输,各类节点,物流体系的可闭环公司,话语权急剧上升,
虽然我朝这类公司大多是国企央企,但也有少数朝气蓬勃的明日之星在成长。
下半年谨防风险的版块:
A, 大部分被炒高炒烂的主流科技公司,连亲戚朋友长辈都知道的那些题材板块故事,
还能指望谁来解套吗,互相讲故事互相安慰可以,账户白纸黑字要面对。
B, 部分传统行业的二三线和后排企业,当旱季来临时,最先饿死的不会是大型肉食者,
而小的不仅要担心自己是否能找到食物,还要担心会不会被大的吃。
C, 绝大部分成交低迷的心电图股,在任何理论与体系下,没有成交就是最致命的看空逻辑。
D, 大部分3元以下的股票,不论是不是ST,也不论是不是央企,能否得到照顾,
总之3元以下,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了高危区,这个逻辑也许很无理,随便吧。
多说两句: 开新帖的原因,是因为那个高楼贴争议太大,言词之间的争执已经覆盖了对市场本身的讨论,
远远脱离了初衷与论坛该有的样子,我作为贴主,99%的责任在我,是我的错。
所以希望这个贴能成为纯粹的技术,版块,图形,逻辑,思路,行业,管理层素质,市场数据,
各类实料与干货的场所,哪怕只有几句话,只有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很可能会给他人带来裨益,
而且这个帖子全篇都是在梳理和剖析市场资金的运行脉络,之后也清楚地给出了可关注的版块,可回避的版块,
和各自的逻辑。所以非常欢迎言之有物的讨论与反驳,先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