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eRBl9(Илья)
2022-06-30T02:09:52+00:00
[url]https://b23.tv/umRHmLQ[/url]
本文会比较长,感兴趣的可以慢慢阅读,楼下交流
有一句其实未必对
“dmi的终极目标应该像日产epower啥的”
其实思路还是僵化在燃油效率
实际上就现在的环境来看,学日产去憋50%热效率发动机怕不是会走丰田氢能源的路......出来就被淘汰
正常思路看来,用电占绝大部分的dmi,难道不该去想办法开发更多电方面的效率嘛?
[quote][pid=623778878,32613947,1]Reply[/pid] Post by [uid=62755268]潘啦路人[/uid] (2022-07-09 10:38):
有一句其实未必对
“dmi的终极目标应该像日产epower啥的”
其实思路还是僵化在燃油效率
实际上就现在的环境来看,学日产去憋50%热效率发动......[/quote]提高充电速度,10分钟20%冲到80%。大概需要4c的充电速度。
目前1.5代dmi从1c升级到2c了,还需继续努力。
Reply to [pid=623778878,32613947,1]Reply[/pid] Post by [uid=62755268]潘啦路人[/uid] (2022-07-09 10:38)这又不矛盾 发动机多少资源人员 慢慢消化转型都足够开发个5年了
byd dmi 混动策略是用大电池弥补发动机的高效功率区间窄的问题
所以 这个缺点还是需要研发更好的发动机的
混动技术最后的结果其实能耗都差不多
谁的区间越广 谁就越厉害
最后拼的是内燃机和电控
[quote][pid=623784186,32613947,1]Reply[/pid] Post by [uid=62532651]dxdll1[/uid] (2022-07-09 11:06):
提高充电速度,10分钟20%冲到80%。大概需要4c的充电速度。
目前1.5代dmi从1c升级到2c了,还需继续努力。[/quote]没错,现在电车的焦虑其实就是充电速度慢,一旦充电速度上来了,像现在手机动辄充电五分钟续航两小时,油车必然崩盘。
工业革命可从来不讲尊老爱幼。
[quote][pid=623775381,32613947,1]Reply[/pid] Post by [uid=63612280]拉赫玛尼科菲耶夫[/uid] (2022-07-09 10:18):
各有优缺
但是我始终认为机械混合比电气混合强[/quote]机械混合的缺点是复杂化,而且非常考验发动机的高效燃烧区间有多大,其实我非常赞同笔者的一句话,坚持超级混动的始终脱不开油车思维的影响,增程式才是真正基于电动车思维的方案
Reply to [pid=623791085,32613947,1]Reply[/pid] Post by [uid=40797729]克拉格多克[/uid] (2022-07-09 11:42)
蔚蓝星球看到E-POWER的油耗觉得DMI没必要去省那一点点高速。但是实际情况是,DMI体系的好处要比纯增程强,因为增程解决不了发动机滑出高效区间的问题。
大电池是政策指导出来的…只图省油两田没啥不好。
对dmi的期望就是发动机发电效率再高一点,发动机高效区间再大一点。
终归要反应在售价和维护成本上,两田价格要是能和byd接近才需要扣技术细节来选车。
E-Power在日本确实受欢迎。
Note E-Power连续3年A0级销量第一 ,Serena E-Power连续2年MPV销量第一。
省油又好开,日本人就满足了。
[quote][pid=623791085,32613947,1]Reply[/pid] Post by [uid=40797729]克拉格多克[/uid] (2022-07-09 11:42):
机械混合的缺点是复杂化,而且非常考验发动机的高效燃烧区间有多大,其实我非常赞同笔者的一句话,坚持超级混动的始终脱不开油车思维的影响,增程式才是真正基于电动车思维的方案[/quote]坚持超级混动的始终脱不开油车思维的影响
这句话完全正确 就如同文章最后认为纯电才是超级混动一样 增程本质就是电车思维
机械的老化 故障都是有预兆的 可以预防的 这就是我站油车的原因
[quote][pid=623791772,32613947,1]Reply[/pid] Post by [uid=40091614]光与影1223[/uid] (2022-07-09 11:45):
蔚蓝星球看到E-POWER的油耗觉得DMI没必要去省那一点点高速。但是实际情况是,DMI体系的好处要比纯增程强,因为增程解决不了发动机滑出高效区间的问题。[/quote]那我也可以问一个问题,有必要为了并联1%工况加一个离合器吗?
[quote][pid=623778878,32613947,1]Reply[/pid] Post by [uid=62755268]潘啦路人[/uid] (2022-07-09 10:38):
有一句其实未必对
“dmi的终极目标应该像日产epower啥的”
其实思路还是僵化在燃油效率
实际上就现在的环境来看,学日产去憋50%热效率发动机怕不是会走丰田氢能源的路......出来就被淘汰
正常思路看来,用电占绝大部分的dmi,难道不该去想办法开发更多电方面的效率嘛?[/quote]问题其实是电池很多年都没啥突破了
[quote][pid=623794467,32613947,1]Reply[/pid] Post by [uid=40797729]克拉格多克[/uid] (2022-07-09 11:59):
那我也可以问一个问题,有必要为了并联1%工况加一个离合器吗?[/quote]这个离合器就是为了高速状态下发动机能直驱的
不然电机在高速下耗电太快了,没有内燃机有效率
Reply to [pid=623794467,32613947,1]Reply[/pid] Post by [uid=40797729]克拉格多克[/uid] (2022-07-09 11:59)
你要知道 这个是dmi设计专利的理想图,不是实际上的,这个是根据dm技术测算出来的,实际上全国dmi的并联远高于这个1%。
[quote][pid=623796892,32613947,1]Reply[/pid] Post by [uid=40091614]光与影1223[/uid] (2022-07-09 12:12):
你要知道 这个是dmi设计专利的理想图,不是实际上的,这个是根据dm技术测算出来的,实际上全国dmi的并联远高于这个1%。[/quote]也对,是我钻牛角尖了,还是要看产品实际效果,纸面性能不代表实际性能,不过我觉得增程式还有潜力可以挖,问界这套增程肯定还没达到增程式的天花板
[quote][pid=623775381,32613947,1]Reply[/pid] Post by [uid=63612280]拉赫玛尼科菲耶夫[/uid] (2022-07-09 10:18):
各有优缺
但是我始终认为机械混合比电气混合强[/quote]你说的没错.......
假如你是美国人,开美国路况的话,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