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fy ahh
2020-12-01T03:27:01+00:00
丁真火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就这?这不就是街溜子非汉族版么?
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
不过再想想,这倒也合乎人类的审美逻辑。
本山大叔说“劳动者是最美的人”,这话也就听听罢了,真相恰恰相反,人的审美从来都是脱离劳动的。
《史记 张丞相列传》中记载:“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
张苍又白又胖,皮肤像葫芦籽一样,被王陵看见了,觉得这是个美男子啊,连死罪都赦免了。
在农耕文明社会中,一个人白意味着他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下地干农活;胖他说明不仅不用干活,还能吃得很好。
两相结合,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食利者形象就出来了。
到魏晋时,开始流行风流才子。那时的名士讲究“美姿容”,崇尚病弱儒雅之美,天然的白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要在皮肤上“傅粉”,还得内服五石散等药物,把脸弄成病态的白。
无独有偶,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也把脸涂的惨白,以此为美;脸色红润、身体壮实,反而被认为是粗鄙的标志,这说明他是一个经常劳动的人,上不得台面。
这都是以脱离劳动为审美方向。
男的留长胡子、女的留长指甲、梳复杂的发髻等等也都是这一审美观下的产物。对人身体的审美如此,在服饰方面亦然:我国古代的高冠广袖,十八世纪欧洲贵族的丝袜高跟鞋……都是与劳动需求背道而驰的。
总而言之,人类审美的逻辑是:劳动低等、不劳动高档,实用的、便于劳动的被认为是丑的,脱离劳动的、麻烦的才是美的。
这一逻辑背后,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慕强心理:不劳动还有吃有穿,说明要么有积累,要么能压榨他人,都是强者,强者自然是好的,是美的。
现在,很多人摆脱了农耕和工业生产,走进办公室,从事所谓的“白领”工作;劳动方式也随之改变,不再挥锄头、抡榔头,代之以敲键盘、打电话。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变的审美逻辑导致审美观发生变化:
白,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里不见阳光;
胖,被迫长期食用快餐等加工食物,摄入了大量的糖;
消瘦,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
一个都市社畜打工人形象跃然而出。
这些都不是美了。
那么什么是美的呢?
皮肤略黑、呈小麦色,说明经常从事户外运动,还可能总去三亚、东南亚、南法等地度假;
身材匀称挺拔,健壮,说明长期健身,而且不吃快餐食品,糖摄入量保持在很低的水平,摄入大量蛋白质和优质脂肪。
这必然是个有钱有闲的人,美。
很显然,丁真是符合当下的审美观的——至少和被生活操得满脸横肉的肥宅社畜和一脸菜色的豆芽打工人相比,更符合。
所以,不要惊讶,他的走红合乎一直以来人类的审美逻辑。
这个逻辑就是“脱离劳动”,严谨一点说是,脱离当下大多数人类的劳动方式:大家都种地,谁不种地,又白又胖,又白又弱,谁就美;大家都敲键盘,谁不敲键盘,黑壮野,谁就美。
这也解释了为啥上学时女生都喜欢不良少年,大家都学习,当然不学习的美了。
看明白这点,就知道追捧丁真和追捧美国队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那么有人要问了,我们这些劳动者怎么才能美呢?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只要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攒钱还贷款,那么你永远都不美,注定你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好消息是,只要你放下这一切,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说得轻巧,可不劳动谁养我们啊,我们又没家底,也没法去压榨别人,所以还得劳动,不美就不美吧,不管别人觉得我美不美,我自己觉得我还挺美的,这就行了呗。
要是谁怼我到我脸上,跟我说"你看人家xx多美",那我就削他。
我的第一反应是:就这?这不就是街溜子非汉族版么?
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
不过再想想,这倒也合乎人类的审美逻辑。
本山大叔说“劳动者是最美的人”,这话也就听听罢了,真相恰恰相反,人的审美从来都是脱离劳动的。
《史记 张丞相列传》中记载:“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
张苍又白又胖,皮肤像葫芦籽一样,被王陵看见了,觉得这是个美男子啊,连死罪都赦免了。
在农耕文明社会中,一个人白意味着他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下地干农活;胖他说明不仅不用干活,还能吃得很好。
两相结合,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食利者形象就出来了。
到魏晋时,开始流行风流才子。那时的名士讲究“美姿容”,崇尚病弱儒雅之美,天然的白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要在皮肤上“傅粉”,还得内服五石散等药物,把脸弄成病态的白。
无独有偶,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也把脸涂的惨白,以此为美;脸色红润、身体壮实,反而被认为是粗鄙的标志,这说明他是一个经常劳动的人,上不得台面。
这都是以脱离劳动为审美方向。
男的留长胡子、女的留长指甲、梳复杂的发髻等等也都是这一审美观下的产物。对人身体的审美如此,在服饰方面亦然:我国古代的高冠广袖,十八世纪欧洲贵族的丝袜高跟鞋……都是与劳动需求背道而驰的。
总而言之,人类审美的逻辑是:劳动低等、不劳动高档,实用的、便于劳动的被认为是丑的,脱离劳动的、麻烦的才是美的。
这一逻辑背后,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慕强心理:不劳动还有吃有穿,说明要么有积累,要么能压榨他人,都是强者,强者自然是好的,是美的。
现在,很多人摆脱了农耕和工业生产,走进办公室,从事所谓的“白领”工作;劳动方式也随之改变,不再挥锄头、抡榔头,代之以敲键盘、打电话。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变的审美逻辑导致审美观发生变化:
白,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里不见阳光;
胖,被迫长期食用快餐等加工食物,摄入了大量的糖;
消瘦,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
一个都市社畜打工人形象跃然而出。
这些都不是美了。
那么什么是美的呢?
皮肤略黑、呈小麦色,说明经常从事户外运动,还可能总去三亚、东南亚、南法等地度假;
身材匀称挺拔,健壮,说明长期健身,而且不吃快餐食品,糖摄入量保持在很低的水平,摄入大量蛋白质和优质脂肪。
这必然是个有钱有闲的人,美。
很显然,丁真是符合当下的审美观的——至少和被生活操得满脸横肉的肥宅社畜和一脸菜色的豆芽打工人相比,更符合。
所以,不要惊讶,他的走红合乎一直以来人类的审美逻辑。
这个逻辑就是“脱离劳动”,严谨一点说是,脱离当下大多数人类的劳动方式:大家都种地,谁不种地,又白又胖,又白又弱,谁就美;大家都敲键盘,谁不敲键盘,黑壮野,谁就美。
这也解释了为啥上学时女生都喜欢不良少年,大家都学习,当然不学习的美了。
看明白这点,就知道追捧丁真和追捧美国队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那么有人要问了,我们这些劳动者怎么才能美呢?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只要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攒钱还贷款,那么你永远都不美,注定你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好消息是,只要你放下这一切,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说得轻巧,可不劳动谁养我们啊,我们又没家底,也没法去压榨别人,所以还得劳动,不美就不美吧,不管别人觉得我美不美,我自己觉得我还挺美的,这就行了呗。
要是谁怼我到我脸上,跟我说"你看人家xx多美",那我就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