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马督工《八佰》专题有感] 当各方借着《八佰》这部影片互相混战的时候,有多少人关心过那些“沉默的观众”真正需要什么?

pinero660-avatar

pinero660

2020-08-21T17:31:26+00:00

当各方借着《八佰》在全网展开混战的时候,我去了知乎和微博上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反馈,理解了这样一件事情:
《八佰》到现在能够拿到这么多的票房,除了天时地利占到了以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项目的工业化够彻底,满足了大多数没有在网络上发声的“沉默的观众”的需求。
150分钟的时间内,一部编排基本无尿点,影视听效果拉满;实力派演员出演,保障了演出效果;服化道还算用心,让观众“爽”到的电影拿到很高的票房是很正常的市场反应。
更何况这个项目从去年开始引起的争议,也让路人层面可以更好地聊《八佰》,也满足了群众们的社交需求。
华谊兄弟和管虎靠这个项目大赚一笔,从商业层面上来讲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的。

然后我看到了B站给我推送的观视频做的《八佰》专题:[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k4y127ag[/url]。
马督工把管虎和华谊兄弟骂个透心凉,最后给了一个他自认为合适的拍摄参考大纲(简单来说就是原来各大电影制片厂弄那种主旋律叙事片的思路)。不知道为什么,这参考拍摄大纲引起了我的强烈不适。
关掉网页以后,我大概回过神来了:按照马督工的想法来做的话,最优先的是满足教化群众的功能,进行观点输出,“满足影视听感官刺激”这种观众进电影院的基本娱乐需求被这位放到了一个很靠后的优先级上。
我应该不会选择跑到电影院自己花30 RMB和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去观看这部电影,换句话来说就是“我想吃个鸡排,嘴巴爽一爽,结果你给我弄一桌淮扬菜,我大概会掀桌的,因为货不对板。”

从目前我在各个渠道看到的反馈,沉默的大多数人对于管虎在这个项目中传递出来的历史观点的争议貌似兴趣不大,更加注重的是这部影片是不是值得电影票钱。
那么,可以衍生出来这样两个问题:
1.当各方借着《八佰》这部影片互相混战的时候,有多少人关心过那些“沉默的观众”真正需要什么?
2.是不是在很多人眼里《八佰》这样的题材只能弄成教化意味浓厚的主旋律影片,然后让各大机关单位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