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iah ٴ
2024-11-02T00:33:56+00:00
自己大学也是理科,没有学历史,一些印象完全来自于初高中课本,纯历史小白。后面看了些公众号,b站视频。但是最近闲来无事,从唐诗开始对历史背景感兴趣,比如开元的盛世气象和元和的贬谪文学,自己去翻了翻相关的史书《旧唐书》、《新唐书》、《晋书》,结果发现没有注解的PDF都动辄八九千上万页,只能挑挑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检索一下相关纪和传,才发现有很多自己误解的地方,还有一些广为流传的说法存在错误,列举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如果存在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1.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都不用追溯到春秋战国,但凡看看前面南北朝隋朝的正反例子。“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的刘宋。南齐萧道成、萧赜、萧鸾那堆破事。南梁萧衍反手杀了萧鸾全家,自己又因为太子萧纲的事情在侯景之乱被儿子们给坑死,兄弟相残,叔侄相杀。南陈陈霸先击败王僧辩最后脱颖而出,陈霸先儿子陈昌从西魏返回途中被传位的侄子陈蒨所杀,属于南朝里面比较平静的了。
北魏也是兄弟子侄叔伯互杀。北齐高家就不用说了。北周宇文家宇文护、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啥的大乱斗。隋朝著名的杨勇和广神。李渊怕当杨坚,李世民说不定也怕当高长恭呢
。
2.没有李世民,靠李靖、李世勣李唐也能统一。先不提没李世民,李靖早就被砍头了,李世勣前期打过好几次败仗,被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都击败过。就算在李唐先统一之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前,《旧唐书》直接记载的两人“靖等请申犬马之力”,司马光为了“有益风化”,说二者中立(结果都没告密,李靖弟弟李客师还直接参加了),再看看李渊纵容裴寂随便弄死刘文静,这两位真的有可能李世民被弄死了还忠于李渊、李建成吗?
还有突厥的事情,隋末李渊、窦建德、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刘黑闼全都和突厥有勾结。李唐统一后武德七年突厥打过来李渊第一反应是迁都,还信了“突厥所以屡寇关中者,以子女玉帛皆在长安故也。若焚长安而不都,则胡寇自息矣。”(《资自通鉴》)这种鬼话,真成了怕不是突厥的好大儿,后面被乳的就不是大宋了。
3.李世民想看褚遂良写的起居注被“不闻帝王躬自观史”拒绝,后面依旧要求修改起居注。马皇后给汉明帝写起居注,桓玄自己写起居注(正经人谁写日记),确实都不用修改,想咋写咋写就是。其实我也觉得李世民看了房玄龄精修版《实录》后提了玄武门的修改要求,但也不是他开的头。“赵盾弑其君”本来就是春秋笔法,《史记》偏偏遗漏了《孝武本纪》。后面欧阳修更是史书疯狂加料,看宪宗懿女皇后郭氏的传里面都加了《旧唐书》没有的“帝崩,中人有为后谋称制者,后怒曰:'吾效武氏邪?今太子虽幼,尚可选重德为辅,吾何与外事哉?'”。
4.唐朝安史之乱后就快没了,都是玄武门之变埋下的祸。课本上写的也只是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吧,藩镇和宦官怎么看锅都是玄宗和德宗背,何况安史之乱763年结束,唐朝苟到了907年,黄巢之乱也只是给唐插上了氧气管,中央权威丧失,23年后朱温称帝才拔管。中晚唐也是出了三个中兴之主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的,虽然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都有水分,但好歹仰卧起坐了一段时间,没彻底躺平。唐宪宗也是在明朝启蒙读物《龙文鞭影》“汉称七制,唐羡三宗”里面和太宗,玄宗并列,唐朝排的上第三。
1.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都不用追溯到春秋战国,但凡看看前面南北朝隋朝的正反例子。“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的刘宋。南齐萧道成、萧赜、萧鸾那堆破事。南梁萧衍反手杀了萧鸾全家,自己又因为太子萧纲的事情在侯景之乱被儿子们给坑死,兄弟相残,叔侄相杀。南陈陈霸先击败王僧辩最后脱颖而出,陈霸先儿子陈昌从西魏返回途中被传位的侄子陈蒨所杀,属于南朝里面比较平静的了。
北魏也是兄弟子侄叔伯互杀。北齐高家就不用说了。北周宇文家宇文护、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啥的大乱斗。隋朝著名的杨勇和广神。李渊怕当杨坚,李世民说不定也怕当高长恭呢

2.没有李世民,靠李靖、李世勣李唐也能统一。先不提没李世民,李靖早就被砍头了,李世勣前期打过好几次败仗,被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都击败过。就算在李唐先统一之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前,《旧唐书》直接记载的两人“靖等请申犬马之力”,司马光为了“有益风化”,说二者中立(结果都没告密,李靖弟弟李客师还直接参加了),再看看李渊纵容裴寂随便弄死刘文静,这两位真的有可能李世民被弄死了还忠于李渊、李建成吗?
还有突厥的事情,隋末李渊、窦建德、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刘黑闼全都和突厥有勾结。李唐统一后武德七年突厥打过来李渊第一反应是迁都,还信了“突厥所以屡寇关中者,以子女玉帛皆在长安故也。若焚长安而不都,则胡寇自息矣。”(《资自通鉴》)这种鬼话,真成了怕不是突厥的好大儿,后面被乳的就不是大宋了。
3.李世民想看褚遂良写的起居注被“不闻帝王躬自观史”拒绝,后面依旧要求修改起居注。马皇后给汉明帝写起居注,桓玄自己写起居注(正经人谁写日记),确实都不用修改,想咋写咋写就是。其实我也觉得李世民看了房玄龄精修版《实录》后提了玄武门的修改要求,但也不是他开的头。“赵盾弑其君”本来就是春秋笔法,《史记》偏偏遗漏了《孝武本纪》。后面欧阳修更是史书疯狂加料,看宪宗懿女皇后郭氏的传里面都加了《旧唐书》没有的“帝崩,中人有为后谋称制者,后怒曰:'吾效武氏邪?今太子虽幼,尚可选重德为辅,吾何与外事哉?'”。
4.唐朝安史之乱后就快没了,都是玄武门之变埋下的祸。课本上写的也只是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吧,藩镇和宦官怎么看锅都是玄宗和德宗背,何况安史之乱763年结束,唐朝苟到了907年,黄巢之乱也只是给唐插上了氧气管,中央权威丧失,23年后朱温称帝才拔管。中晚唐也是出了三个中兴之主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的,虽然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都有水分,但好歹仰卧起坐了一段时间,没彻底躺平。唐宪宗也是在明朝启蒙读物《龙文鞭影》“汉称七制,唐羡三宗”里面和太宗,玄宗并列,唐朝排的上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