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哭笑]明清小说已经是半文半白了,到了溥仪这样有录像的时候感觉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其实从唐传奇之后已经开始渐渐开始通俗化了。普通老百姓大字都不识几个,哪给你整文言文哦。
当然不是,文言文基本上可以看成古代文化垄断和其他原因而存在的行文说话方法
[quote][tid=30398929]Topic[/tid] Post by [uid=63906313]画江湖嘟嘟姐[/uid] (2022-01-23 20:53):
大家日常口语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quote]你看明清的小说,那时候说话就这样。
深寻思道:“这个大寺如何败落得恁地?”
?
直入方丈前看时,只见满地都是燕子粪,门上一把锁锁着,锁上尽是蜘蛛网。智深把禅杖就地下搠着,叫道:“过往僧人来投斋。”
?
叫了半日,没一个答应。
?
必到香积厨下看时锅也没了,灶头都塌了。
?
智深把包裹解下,放在监斋使者面前,提了禅杖,到处寻去;寻到厨房后面一间小屋,见几个老和尚坐地,一个个面黄肌瘦。
?
智深喝一声道:“你们这和尚好没道理!由洒家叫唤,没一个应!”
?
那和尚摇手道:“不要高声!”
?
智深道:“俺是过往僧人,讨顿饭吃,有甚利害?”
?
老和尚道:“我们三日不曾有饭落肚,那里讨饭与你吃?”
?
智深道:“俺是五台山来的僧人,粥也胡乱请洒家吃半碗。”
?
老和尚道:“你是活佛去处来的,我们合当斋你;争奈我寺中僧众走散,并无一粒斋粮。老僧等端的饿了三日!”
?
白话文,明代小说,三言二拍可以去看看,小时候当闲书看还蛮好看的
[quote][pid=583789858,30398929,1]Reply[/pid] Post by [uid=41333893]tzx8848[/uid] (2022-01-23 20:55):
当然不是,文言文基本上可以看成古代文化垄断和其他原因而存在的行文说话方法[/quote]主要是纸张不普及
竹简上写个西游记怕是没个七八个大汉抬不动
我总感觉,古时候说话和文章是两套标准。
其实现在也有多少还有些影子,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只不过古时候更明显一些。
穷秀才掉书袋被大家嘲笑,说不定就是因为大家都正常说话,秀才满口之乎者也这样。
你看明朝四大名著,西游、水浒、三国、金瓶梅都已经是白话小说了。
[quote][tid=30398929]Topic[/tid] Post by [uid=63906313]画江湖嘟嘟姐[/uid] (2022-01-23 20:53):
大家日常口语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quote]公道:“高明得极。不知吃几帖?”老残道:“今日吃两帖,明日再来复诊。”高公又问:“药金请教几何?”老残道:“鄙人行道,没有一定的药金。果然医好了姨太大病,等我肚子饥时,赏碗饭吃;走不动时,给几个盘川,尽被的了。”高公道:“既如此说,病好一总酬谢。尊寓在何处,以便倘有变动,着人来请。”老残道:“在布政司街高升店。
这是清末的老残游记,和现在差距不大了
Reply to [pid=583790434,30398929,1]Reply[/pid] Post by [uid=660825]青眼究极龙[/uid] (2022-01-23 20:58)
冷知识 其实很多简体字是采用了繁体字的草书写法
明朝口语化就挺广泛了,有次看过万历的实录中跟申时行的对话,都是很普通的口语
平时都是口头和书面两套系统。
不过蒙元以来,官方也大白话了。还产生了硬译文这种东西。 看看朱元璋的大白话圣旨[s:ac:哭笑]
戏曲评书小说,白话程度很高。反倒是三国演义那种很多不文不白,才非常搞笑
说出吾名。吓汝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