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ndomfatboi
2021-12-18T04:05:20+00:00
一句话评价《马丁内斯死在惊奇馆》:“得其形失其神的新本格作品”
在讨论《马丁内斯》之前,我想先来聊一下新本格推理。岛田庄司曾经这样定义新本格:[i]抛开“是否实际上会发生”的狭隘现实性,在完全虚构的故事中,以虚构的作品内部的现实为前提,追求“谜团”,“逻辑”以及“富有意外性的解谜”趣味的推理小说。[/i]而这,也正是许多名副其实的新本格诡计在剧本杀中饱受恶评的原因。因为新本格真的太好杠了,真的真的太好杠了。无论是《占星术杀人魔法》还是《斜屋犯罪》,乃至于《钟表馆》这种将“谜团”、“逻辑”与“意外性”结合得堪称天衣无缝的作品,只要读者想,就可以用一系列的疑问动摇这些作品的逻辑基础,最后得出结论“这都是什么玩意儿”。大师如岛田庄司、绫辻行人的作品尚且如此,何况剧本杀作者呢?
新本格作品的诞生,本身就是推理作品螺旋上升的结果,欧美的侦探作品早已出现了审美疲劳,前人创作的经典形象太过深入人心;精妙的本格诡计已经几乎被人写尽,本格推理的大厦已经建成,上方没有哪怕一朵乌云;变格作品与正统推理渐行渐远;而追求真实与文学性的社会派推理,在新一批读者成长起来之后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在这个基础上,新本格推理诞生了,彻底抛开“现实”的狭隘束缚,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一个又一个精妙的诡计与谜团,再用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逻辑将诡计破解,多么浪漫的创作啊。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岛田庄司,没有新本格推理,推理文学应该已经死了。
对于新本格来说,诡计就是新本格的灵魂,永远是先有诡计,再有故事,然后再构建整个世界,就好像在游戏王的世界里一切设定都是为了打牌服务的,而在新本格的世界中,地球是为了诡计实现而转动的。
然后我们说回《马丁内斯》,我相信作者一定和我一样,对于“新本格密室就是杀了人在尸体上搭一座密室”这句话奉为圭臬,因为这个概念真的太棒了,这才是建筑诡计的魅力所在,我不要你告诉我这个建筑有多么合理,我只要你告诉我这个建筑里发生的凶案多么离奇,这太美妙。
但《马丁内斯》把这个概念搞砸了。
整部《马丁内斯》包含多少个诡计呢?三个密室一个无面尸一个不在场证明,经典的灰烬盒装风格,绝对的量大管饱,这一点上《马丁内斯》无可挑剔,如果所有盒装都有这个体量,我相信很多所谓“城限”、“城独”是必然没有生存空间的,但“量”够了,“质”呢?
三个密室都是典型的建筑诡计,无面尸是经典的焦尸诡计,不在场证明诡计作为整个故事还原的最后一步,在故事的基础上也算是逻辑严谨,但《马丁内斯》最大的错误,就是所有的诡计都太经典了,经典到,没有新意。
我没有指责《马丁内斯》抄袭的意思,我相信《马丁内斯》一定是一部原创的作品,可原创不代表有新意。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诡计库”这个概念,这其实就是“密室讲义”的扩大化,从诡计库里一条一条诡计拿出来对比自己面前的诡计,遇到相似的直接套解答看看成立与否,不需要什么逻辑推理,只需要有足够的阅读量,而很不幸,因为所有的诡计都太过于经典和标准,《马丁内斯》的所有诡计,用诡计库都可以轻松解决,轻松到像是在对着主持人手册读解答。
这就是《马丁内斯》最大的问题,空有新本格的外表,却没有新本格的灵魂,这压根就不是一个诡计驱动的作品,比起新本格推理本,这部作品更像一个没有把握好凶案与沉浸的尺度的情感本,当然我个人认为马丁内斯的沉浸环节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出现在这个作品里有些水土不服了。
《马丁内斯死在惊奇馆》更适合那些,喜欢打推理本但是无论是阅读的推理作品还是打过的推理本的数量都不多,想玩推理本同时不介意有情感沉浸环节的玩家去体验,我相信这样的玩家应该能得到最好的游玩体验。
同时也希望灰烬的作者们,比起“标准的诡计”能更倾向于创作“新奇的诡计”,别在那惦记防杠惦记弱保软了,你们不能今后只创作建议新玩家体验的作品吧?前有死幻从核诡到流程上高度复刻自己曾经的作品七月十三日,后有马丁内斯标准化制式建筑诡计,真的有些让人审美疲劳了,期待一下接下来的《作者不详》,希望不要还是走自己的老路子了。
在讨论《马丁内斯》之前,我想先来聊一下新本格推理。岛田庄司曾经这样定义新本格:[i]抛开“是否实际上会发生”的狭隘现实性,在完全虚构的故事中,以虚构的作品内部的现实为前提,追求“谜团”,“逻辑”以及“富有意外性的解谜”趣味的推理小说。[/i]而这,也正是许多名副其实的新本格诡计在剧本杀中饱受恶评的原因。因为新本格真的太好杠了,真的真的太好杠了。无论是《占星术杀人魔法》还是《斜屋犯罪》,乃至于《钟表馆》这种将“谜团”、“逻辑”与“意外性”结合得堪称天衣无缝的作品,只要读者想,就可以用一系列的疑问动摇这些作品的逻辑基础,最后得出结论“这都是什么玩意儿”。大师如岛田庄司、绫辻行人的作品尚且如此,何况剧本杀作者呢?
新本格作品的诞生,本身就是推理作品螺旋上升的结果,欧美的侦探作品早已出现了审美疲劳,前人创作的经典形象太过深入人心;精妙的本格诡计已经几乎被人写尽,本格推理的大厦已经建成,上方没有哪怕一朵乌云;变格作品与正统推理渐行渐远;而追求真实与文学性的社会派推理,在新一批读者成长起来之后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在这个基础上,新本格推理诞生了,彻底抛开“现实”的狭隘束缚,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一个又一个精妙的诡计与谜团,再用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逻辑将诡计破解,多么浪漫的创作啊。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岛田庄司,没有新本格推理,推理文学应该已经死了。
对于新本格来说,诡计就是新本格的灵魂,永远是先有诡计,再有故事,然后再构建整个世界,就好像在游戏王的世界里一切设定都是为了打牌服务的,而在新本格的世界中,地球是为了诡计实现而转动的。
然后我们说回《马丁内斯》,我相信作者一定和我一样,对于“新本格密室就是杀了人在尸体上搭一座密室”这句话奉为圭臬,因为这个概念真的太棒了,这才是建筑诡计的魅力所在,我不要你告诉我这个建筑有多么合理,我只要你告诉我这个建筑里发生的凶案多么离奇,这太美妙。
但《马丁内斯》把这个概念搞砸了。
整部《马丁内斯》包含多少个诡计呢?三个密室一个无面尸一个不在场证明,经典的灰烬盒装风格,绝对的量大管饱,这一点上《马丁内斯》无可挑剔,如果所有盒装都有这个体量,我相信很多所谓“城限”、“城独”是必然没有生存空间的,但“量”够了,“质”呢?
三个密室都是典型的建筑诡计,无面尸是经典的焦尸诡计,不在场证明诡计作为整个故事还原的最后一步,在故事的基础上也算是逻辑严谨,但《马丁内斯》最大的错误,就是所有的诡计都太经典了,经典到,没有新意。
我没有指责《马丁内斯》抄袭的意思,我相信《马丁内斯》一定是一部原创的作品,可原创不代表有新意。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诡计库”这个概念,这其实就是“密室讲义”的扩大化,从诡计库里一条一条诡计拿出来对比自己面前的诡计,遇到相似的直接套解答看看成立与否,不需要什么逻辑推理,只需要有足够的阅读量,而很不幸,因为所有的诡计都太过于经典和标准,《马丁内斯》的所有诡计,用诡计库都可以轻松解决,轻松到像是在对着主持人手册读解答。
这就是《马丁内斯》最大的问题,空有新本格的外表,却没有新本格的灵魂,这压根就不是一个诡计驱动的作品,比起新本格推理本,这部作品更像一个没有把握好凶案与沉浸的尺度的情感本,当然我个人认为马丁内斯的沉浸环节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出现在这个作品里有些水土不服了。
《马丁内斯死在惊奇馆》更适合那些,喜欢打推理本但是无论是阅读的推理作品还是打过的推理本的数量都不多,想玩推理本同时不介意有情感沉浸环节的玩家去体验,我相信这样的玩家应该能得到最好的游玩体验。
同时也希望灰烬的作者们,比起“标准的诡计”能更倾向于创作“新奇的诡计”,别在那惦记防杠惦记弱保软了,你们不能今后只创作建议新玩家体验的作品吧?前有死幻从核诡到流程上高度复刻自己曾经的作品七月十三日,后有马丁内斯标准化制式建筑诡计,真的有些让人审美疲劳了,期待一下接下来的《作者不详》,希望不要还是走自己的老路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