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ndomfatboi
2021-12-06T05:06:04+00:00
《黑羊公馆》一句话评价:一个优秀的变格推理故事。
实际上在玩到《黑羊公馆》之前,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我永远不可能在剧本杀里体验到一个合格的变格推理故事,毕竟已经体验过了太多自诩为“恐怖剧本杀”的劣质密室鬼屋,这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实在是,无聊透顶。所以上个周末去给朋友救场,补位了《黑羊公馆》之后我是很惊喜的,原来一个变格推理故事变成剧本杀,可以是这样的形式,真不错。
评价《黑羊》,演绎是一个绕不开的点,从作者自己在贴吧的言论来看,作者对于黑羊的演绎环节也是非常的自信,不可否认,演绎的确是《黑羊》最大的优点,但同样,演绎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这个本的整个流程环节都是用演绎撑起来的,一旦演绎垮掉,这个本玩家的游戏体验将一落千丈。因为刨除演绎之后的《黑羊》,不过是六个人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后还原一个大的故事罢了,这种模式《蛊魂铃》几年前就已经玩烂了。
不过《黑羊公馆》并没有像有些劣质情感本一样为了演绎而演绎,也没有步劣质鬼屋本的后尘,为了吓人而演绎,我不确定这是作者设置演绎环节时的设计,还是我的店家自己的理解,但在《黑羊公馆》的演绎中我感受到非常充沛的变格气氛,随着房间的不断变换,超脱现实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而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回头复盘演绎环节的时候,又会发现每一处演绎都有理有据,从这个角度来说,演绎的确是剧本杀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极大提高玩家的“沉浸感”。
《黑羊公馆》本质上是一个没有诡计的故事,所以没有谜面,也没有解答,只有结局,作者应该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为黑羊公馆安排了许多个分支结局,玩家将通过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做出选择,然后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局,不过比较遗憾的是dm通知我们作者只为某几个结局准备的音频编排了演绎,而剩下的大多数结局都需要依靠他的临场发挥,比如我们这一车因为某位玩家在演绎途中口不择言的自爆,导致我们在最后的选择上进入了一个非常奇葩的结局,dm直言自从他带这个本以来没有遇到过这个结局,所以临场编的非常仓促。当然作者钦点的推荐结局我们也品鉴过了,我只能说非常符合那八个字“阴森恐怖,荒诞不经”。
OK,有关《黑羊公馆》的个人主观评测就到这里,其实《黑羊》作为去年的本,已经没有什么评测和推荐的意义,发这篇废话主要也是为了聊聊“变格”这个概念,我真的好不适应一批一批的玩家问dm这个本是本格还是变格啊,你咋不问DM这个本是男人杀人还是女人杀人呢?
这周六约到了朋友去玩《马丁内斯死在惊奇馆》,看群里的说法这个本是个新本格建筑诡计,那就预计打完之后下周再摸篇废话出来聊聊剧本杀的新本格吧。
实际上在玩到《黑羊公馆》之前,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我永远不可能在剧本杀里体验到一个合格的变格推理故事,毕竟已经体验过了太多自诩为“恐怖剧本杀”的劣质密室鬼屋,这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实在是,无聊透顶。所以上个周末去给朋友救场,补位了《黑羊公馆》之后我是很惊喜的,原来一个变格推理故事变成剧本杀,可以是这样的形式,真不错。
在评价进一步评价《黑羊公馆》之前,让我们先来聊一聊“本格”与“变格”吧。 ...
根据我的个人观察,大部分剧本杀玩家对于“本”与“变”的理解,都是有无超自然元素,如果你说这个本是本格推理本,那这个本就没有超自然元素,没有鬼神没有这些有的没得,如果你说这个本是变格推理本,那这个本就必然有超自然元素,有鬼有神有魔法有巫术,在这个基础上甚至延申出了“变格故事、本格手法”这种,令人不知道怎么评价的题材。在我打本的时候,甚至遇到过一个热心肠的玩家,在复盘阶段为我亲切地介绍了本格与新本格。变格之间的区别,他是这样说的:
“所谓本格,就是名侦探柯南那样的推理,而新本格,就是加入了高科技元素的本格,而变格,就是加入了超自然元素的本格。”
我大受震撼。
客观来说,这种说法不应该说错,推理是一个小圈子,而剧本杀相对来说是一项大众活动,不可能要求大众接受一个小圈子的定义,就好像DM已经从DND的跑团主持人,拓展成了剧本杀主持人的代称,但我个人主观上非常不接受这种说法,我觉得离谱。
所谓推理,是讲证据,而不是讲类型的。有证据证明有鬼神,那就是有鬼神,有证据证明是有人装神弄鬼,那就是有人装神弄鬼。在我看来,用类型来粗暴地判断“有无超自然元素”,是一种非常违背推理精神的行为。 基于这个理念,我给朋友开豪门的时候,从来不会告诉他们“豪门里面不存在超自然元素”,证据就在这里,到底有没有鬼神,你要自己判断啊。
在这个基础上,所谓的“变格推理”到底是什么呢?只需要百度就可以得到答案,"变格派是推理文学中的一类流派。这类流派注重描写变态心理,内容大都阴森恐怖,荒诞不经,手法夸张。借以来描绘人性世间的黑暗,或是表述作者内心的梦魇。"
实际上对于我来说,悬疑小说就可以划分到变格推理的范畴,重要的不是用什么思路解谜、构建多么怪异的谜面,重要的是笼罩在故事之上的那层被叫做悬念的迷雾。
所以我说《黑羊公馆》是一个优秀的变格推理故事。
“所谓本格,就是名侦探柯南那样的推理,而新本格,就是加入了高科技元素的本格,而变格,就是加入了超自然元素的本格。”
我大受震撼。
客观来说,这种说法不应该说错,推理是一个小圈子,而剧本杀相对来说是一项大众活动,不可能要求大众接受一个小圈子的定义,就好像DM已经从DND的跑团主持人,拓展成了剧本杀主持人的代称,但我个人主观上非常不接受这种说法,我觉得离谱。
所谓推理,是讲证据,而不是讲类型的。有证据证明有鬼神,那就是有鬼神,有证据证明是有人装神弄鬼,那就是有人装神弄鬼。在我看来,用类型来粗暴地判断“有无超自然元素”,是一种非常违背推理精神的行为。 基于这个理念,我给朋友开豪门的时候,从来不会告诉他们“豪门里面不存在超自然元素”,证据就在这里,到底有没有鬼神,你要自己判断啊。
在这个基础上,所谓的“变格推理”到底是什么呢?只需要百度就可以得到答案,"变格派是推理文学中的一类流派。这类流派注重描写变态心理,内容大都阴森恐怖,荒诞不经,手法夸张。借以来描绘人性世间的黑暗,或是表述作者内心的梦魇。"
实际上对于我来说,悬疑小说就可以划分到变格推理的范畴,重要的不是用什么思路解谜、构建多么怪异的谜面,重要的是笼罩在故事之上的那层被叫做悬念的迷雾。
所以我说《黑羊公馆》是一个优秀的变格推理故事。
评价《黑羊》,演绎是一个绕不开的点,从作者自己在贴吧的言论来看,作者对于黑羊的演绎环节也是非常的自信,不可否认,演绎的确是《黑羊》最大的优点,但同样,演绎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这个本的整个流程环节都是用演绎撑起来的,一旦演绎垮掉,这个本玩家的游戏体验将一落千丈。因为刨除演绎之后的《黑羊》,不过是六个人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后还原一个大的故事罢了,这种模式《蛊魂铃》几年前就已经玩烂了。
不过《黑羊公馆》并没有像有些劣质情感本一样为了演绎而演绎,也没有步劣质鬼屋本的后尘,为了吓人而演绎,我不确定这是作者设置演绎环节时的设计,还是我的店家自己的理解,但在《黑羊公馆》的演绎中我感受到非常充沛的变格气氛,随着房间的不断变换,超脱现实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而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回头复盘演绎环节的时候,又会发现每一处演绎都有理有据,从这个角度来说,演绎的确是剧本杀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极大提高玩家的“沉浸感”。
《黑羊公馆》本质上是一个没有诡计的故事,所以没有谜面,也没有解答,只有结局,作者应该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为黑羊公馆安排了许多个分支结局,玩家将通过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做出选择,然后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局,不过比较遗憾的是dm通知我们作者只为某几个结局准备的音频编排了演绎,而剩下的大多数结局都需要依靠他的临场发挥,比如我们这一车因为某位玩家在演绎途中口不择言的自爆,导致我们在最后的选择上进入了一个非常奇葩的结局,dm直言自从他带这个本以来没有遇到过这个结局,所以临场编的非常仓促。当然作者钦点的推荐结局我们也品鉴过了,我只能说非常符合那八个字“阴森恐怖,荒诞不经”。
OK,有关《黑羊公馆》的个人主观评测就到这里,其实《黑羊》作为去年的本,已经没有什么评测和推荐的意义,发这篇废话主要也是为了聊聊“变格”这个概念,我真的好不适应一批一批的玩家问dm这个本是本格还是变格啊,你咋不问DM这个本是男人杀人还是女人杀人呢?
这周六约到了朋友去玩《马丁内斯死在惊奇馆》,看群里的说法这个本是个新本格建筑诡计,那就预计打完之后下周再摸篇废话出来聊聊剧本杀的新本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