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n
2021-01-10T01:37:00+00:00
前言:故事为亲身经历,自己一直想把这些倒进树洞,却一直没有动笔。故事中会出现一些关于地域和学校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可以大概核实我的出身,细节和现实对应的上。由于记忆偏差的原因,可能会和真实情况有稍许不一致(记不清了)。
难得单身22年的室友和一个他新认识的女孩子暧昧起来。调侃之余,看他发来的一张又一张聊天截图,那种笨拙而沉溺其中的言语,感觉青涩而质朴。相比而言,自己早已过了懵懵懂懂,不知所措的阶段。遇到这种事,却会有一种复杂的心绪。这种感觉是微妙的——有时候你会看着他“跳动”的回复们微微一笑,字里行间兴奋的同时又好像忐忑的担心着手机那头女孩的反应。他害怕自己说错话,却又开动脑筋琢磨着如何说出“精彩”的语句,从而显得自己睿智而幽默。
这种情景,一下便将我拉回五年前——那个时候的我便像如此。遇到了喜欢的女孩子的我,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样纯情而陶醉。
拜老祖宗赏脸,自打我爷爷那辈儿起,家中的男丁脑袋瓜都还算好使。六十年代那会儿,爷爷是村里唯一的电工。那点技术活让他远离了劳累的田地生活。我父亲更进一步,九十年代,在那个落后的小村庄,有着奶奶不计余力的供读,成了最早的几个大学生。等到我的时候,生活条件已经改善许多——像众多中产家庭一样,我就成为了几代人中,学上的最好的那个。到高中时,我考到了重点学校的实验班。我激动和奶奶说明:是全省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还不要钱!
女孩儿在我高中的第一年中,是“消失”的。没有交流,没有接触,我甚至会忘记她的名字,以至于提及这个人时,我一时间竟反应不出是哪一个脸蛋。但她其实是我喜欢的类型——扑面而来的少女感能轻易的征服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匀称的身材,带着不是那么精致的面容,让她显得不那么遥不可及。那时我对她唯一的记忆,是在同学之间八卦时偶然提及的一句“她和她初中男朋友已经谈了三年恋爱啦”。
对少年的我而言,还是难免震惊。你很难想象,在河北这样严苛到扭曲的地方,在那么小的年纪,把学习和恋爱两件事都做好。如果不是十分幸运,便一定是真的优秀。
比起她的人,我反而对这个“八卦”印象深刻。
她的神秘反而激发了我探知的欲望,我却不得不克制自己。虽然我们对名人的私人生活和个人想法充满着好奇和八卦的冲动,但却不可以像狗仔一样跟踪与偷窥。我没有拿着我的好奇去问她这个“陌生人”,自然也没再想。带着对学业的漠然和对游戏的痴迷便过完了我高中的第一年。
什么是“命运”呢?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我总是倾向于将那些“奇妙的”故事走向,理解成是“命运的安排”。
初三毕业,要搬家的那天。我在窗户旁看到了楼下停放的熟悉的自行车——是一个女生的,按照她出现的时间来看,应该是刚上完初一。我对她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想法。但那时候,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我撕下了一张纸,留下自己的qq和电话,在将最后一份行李扔上车的时候,顺手放进了她的车筐里——那也许是我们两人之间唯一的交织与碰触,却也有那么一丁点可能会成为我和她故事的开端。事实是,尽管直到我高中毕业我们都没怎么联系,她却最终成为了我第二任女友。
这已是后话。现在再回想这些事,嘴里啧啧地感叹事情的微妙——在两个陌生人彻底“告别”的最后时刻,却都停了下来,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故事。想来,我和我心上的她,也像是这样才褪下“陌生人”的身份,开启属于我们的故事的。
高二那年,好巧不巧,因为身高的“亲近”,我被老师安排和她同桌。虽然同桌,但依旧是陌生人。那个时候的我虽然对她充满了好奇,但我却不想因为这份好奇去认识她。找不到话题打开局面的我,便一直不与她讲话。她呢——事后采访,她当时很讨厌我,有些是因为我那黝黑而不修边幅的外表,有些则是觉得我不够上进。一来二去,同桌两周了,连起身让路都是眼神交流。
有一天下晚自习,我看到她神情有些黯然。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当她不开心的时候,你总能从发现她的脸上已经失去了光。一个恍惚,她提包要走。她刚出门口,紧跟着,我也便提包追到门口。少年在那时还没学会勇敢,那份距离感让我犹豫,让我害怕。犹豫要不要快步上前去拍她的肩膀,问问她怎么了;可又害怕她一个转身回来,结果其实无事发生,觉得我自作多情。
我退缩了,却又没有退缩。我回家抄起了手机,在班级群里找到,去申请了她的好友。
“我已通过你的好友申请,一起来聊天吧”
“hi,你没事吧?”
“没事呀,咋啦”
“……”
我没有回答,我自问,我是太想认识她,所以才想象她今晚心情不好吧?
当做无事发生的学校时光过后,到了周末,本着缓解尴尬的目的,我又去找她聊
“那个……那天我是看你好像不开心的样子啦,所以想问问你是不是有事心情不好”
“嗯……其实我分手了”
啊!?
前段时间还在羡慕她三年的感情,然而分开却也不过一瞬。那个时候我想到了火车与电线杆。坐在车厢里,总会不自觉的看看前方的电线杆。还没到时,总感觉它一直是那么远,即使火车呼啸着往前奔跑。低头,抬头,电线杆忽地一下从窗前闪过——那些你曾在意过的人生时刻,总觉得遥遥无期,但真正到来时,只是那么一瞬,你甚至还没感觉到它,就已经过去了。
忘记是怎样接她的话了,她逐渐的话多了起来,开始和我诉说她和前男友以前的那些故事。
“早点休息~”
“恩,你也是~”
我的基友们后来都吐槽我是接盘带师,趁人家空窗期趁虚而入。后来想想,自己确实赶上了一个好节点,去做了一个她需要的倾听者。
就这样,在学校里,我和她慢慢的话多了起来。大家成绩都比较好,下课了在教室里也会安静的坐在那里看书,不怎么讲话。帮忙接一下水,可能是那个时候表达特殊感情的唯一方式。
有一天晚自习,我收到了一张小纸条:
哥哥:
明天来学校的时候你可以教我这几道题吗
4.1-11 4.2-12(2)
……
我抬头,看见她在看我,脸上带着一抹笑容,却又躲闪。
我也笑了,她听见,又把扭过去的头转过来,也笑了起来。
也不知道她是因为娇羞还是因为计划得逞,不管她。我是因为——在我人生的第17个年头,我终于有了一个关系亲密的异性朋友。
约她看电影出来,看着看着,突然肩膀一沉——我没有做什么反应,只是让她靠着。荷尔蒙让我的心跳加速,我却不敢去抚摸——毕竟我的身份是“哥哥”呀!不过,笨拙如我也能感觉到,那时候,我和她早已不止于“兄妹”
15年元旦那天,享受着难得的假期,我和她聊到深夜。
“诶,刚刚我闺蜜被表白了耶”
“啊,这么突然,哈哈哈哈哈哈”
“没有啦,人家只是挑今天表白了啦”
“啊!!我另一个闺蜜也被表白了!!”
“这下我们四姐妹只有我是单身了”
“哈哈,没关系呀”
“我也可以像男朋友一样照顾你”
“你说的,是认真的嘛?”
“啊……”
其实我本来想说“作为你的好哥哥,我也一样可以把你照顾的很好”。也不知自己是否是使坏,带着点试探的味道,我把我的回复改成了上面那样。
“我很在乎你,所以我想把你照顾的很好很好”
“啊……啊……!你让我考虑一下好不好”
嗯……!?我心里一惊。这剧情是我不敢想的,但她已经这么说了,我便顺势接话。
“哎呀~为什么还要考虑嘛。但不管你怎么决定,我都一样会对你很好,因为我觉得你是我很重要的人”
少年时,说不出什么高深莫测,浪漫至深的话。那些番剧里看来的听来的表白词,今天顺势用一下啦。
一夜过后,她还是没想好。我反而兴致上来了,临门一脚,我便发尽全身力气。
“那我答应你,不过要约法三章哦~”
后来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感觉到一种难以言状的安全感。以前遇到失败的时候,比如考试没考好,你不知道该去哪里释放。老师会觉得你不努力,给你一个白眼。家长会觉得你贪玩误事,把玩游戏和手机的权力送走。在这个看重成绩的环境里,同学们也会暗暗地将你看轻。
但她不会。不管你如何成绩如何,她都会支持你,帮你解释一些做错的题目。家长不会因为我的一次失败,就将她从我身边夺走。她让我不再害怕,让我心里暖暖的。“任何人都是为了客服不安与恐惧,为了安心感而活着。”荒木老师准确的点明了我的心理状态。
班里有56个人,那时候我像刚入学一样,是40名左右,她却能排在十几名。那种不服输感觉一下子让我来了劲头。那时候,我才知道,十点钟晚自习放学后,她每天晚上回到家,要学习到十一点半才停下。打不过就加入,带着这股子冲劲,我也把懒惰的自己丢下,学到十一点半。
“到家了嘛”
“到啦,去看书啦”
……
“好啦,我看好了,我休息咯”
“好~那晚安”
“晚安”
……
“爱你”
“恩,我也是~爱你”
那时候我听过一个说法:男生要记住陪你一起奋斗的人,记住在低谷期依旧陪着你支持你的人。
我和她这样,算是一种奋斗吗?她这样,算是支持着一个低谷期的我吗?
我没再多想,上学的疲惫让我没有心思和胆量去仔细琢磨,怕一个入神,就睡不够了。
周一到周六上课,周日会休息一天。每到周六晚上,我会骑车送她回家。两辆有些生锈的捷安特自行车上,我一声她一声的聊着。夜晚,车少的地方,我会拉上她的手,在两辆自行车中间晃荡。故意用力荡高,然后听她害羞的说“讨厌,会摔倒的”。在路灯稀少的地方,停下来,拥抱,亲吻——冬夜里,我感觉到她很温暖。她感觉到,这个冬天很温暖。
有许许多多想起来噗嗤一笑的事——
送她回家的路上碰见了她那转业的团长爸爸,吓得转头就跑
想把她抱起来转三圈,结果前脚刚抱起来,自己没站稳就倒了
到了15年的夏天,高二的下学期。班里能稳定前十名的同学被送去高三提前磨炼——一开始我还蛮忐忑,后来她作为平均第十一名被刷下来。我呀,自己偷着乐,但还是要安慰她。她那时候,心里一定在想,接下来的半年她老娘就必须是班里第一。
后来这个“猴子称大王”的第一被我拿下了,她是第二。
那时候,我总是幻想同学里有这样的声音“你看他俩这对儿,一个第一,一个第二,太羡慕了吧”想想得了,哪怕真有人这么想,人家也不会说给你听。我高兴,不止因为好好的装了这么一次13,而是觉得——将来应该能考上同一所大学吧。我想,她真的很好,我想,我想娶她。
高三是紧张却又平淡的一年。河北高考的压力让我们连周末都难见一面。很快便到了高考。
考完了,我自信的一比,觉得自己能考690+(750满分,河北700分以上有机会进清北)虽然学校不是随便挑,但应该不会差。她却消失了……
我到处的找呀,找呀。我才打听到,她数学没考好,不想见我。她做的太慢,两道大题没写,以至于数学考完,她去找班主任哭了很久。
啊……像是突然醒悟一般,我便跑到她楼下去找她。电话打啊打,qq发啊发。好像是她在窗户里看到了楼下的我,她便下楼来,见了我,和我一五一十的讲了。
“没关系,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离开你的”
大不了我去北京,她也去北京嘛。北京学校那么多,总归有学校上。
“儿子,考的……哎,不是很高,667”
“啊……”
我打给她
“678”
“啊???你每科都考多少??”
“语文130 数学126 英语144 理综278”
好家伙,合着你数学要是做的快点直接上清华了……除了没做的都对呗。
我的心情很复杂。我又高兴又难过,又难过又高兴。我高兴她第二天的考试没有受影响,发挥的很好;我难过于我自大到估分竟然多了三十分。我难过于我在她白给的情况下我居然还是输给了她;我高兴于,不管怎么样,我两个分数还是比较接近的。
报志愿的时候,犯了难。她想读经济、金融,那么央财,上财,对外经贸就成了她最好的选择,然而她的分数刚刚好错过金融和经济的专业。思来想去,南开蛮合适她的,经济类的专业可以冲一冲,哪怕没录取,也是很好的学校和很好的专业。而我则犯了难,如果我也去南开,那么我就只能去学个牙医,连第二个选择也没有。如不然,次选就只能去天大。
那阵子我爸妈打听到一个提前批的说法,算了算分,说可以让我去报一下浙大的。我同意了。提前批分数相对低一些,但是录取批次排的更前,且只能读一些冷门专业(浙大是海洋)
我和她商量,让她也填上。她不同意,她说她接受不了学一个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专业。我点了点头。
“我估计我也去不了,既然这样,你南开,上财。我南开,天大这样”
“好”
然而,我居然被录取了……
她如预期,被南开录取。
一通操作,最后还是分开了。
我拿出了一个无所谓的态度。对我而言,不管在不在一起,当我心中有一个人在的时候,我就能感到那股让我能够活下去的安心感。但她和我说:
“我好害怕”
“我需要你陪着我”
假期我们两个出去旅游了一次,虽然也很甜蜜,但现在想来,总感觉有一些伏笔埋着。像是不尽兴一般,有股莫名的拧巴感。九月份开学,十月份国庆。回了家,我见到了一天没见的她,她见到了十年没见的我——
分开时,我送她去坐公交。拥抱,亲吻,道别,我便回头向家里走去。但我感到一丝恍惚——回头看,她也看着我,右手在眼上擦着。我突然哭了。男孩子的泪水就像泄洪的闸堤,我跑去,又一次抱住她。许久,我们微笑道别——
下一次再见,已是半年之后。再下一次见面,如今我也不知会是何时。
假期结束的第二天,我接了电话。电话里,她没有说一句,只是在哭。我安慰,却发现她并不理会。我有一种预感,我也不再多说。十几分钟后
“我们分手吧”
女孩子最需要的陪伴,我在那一刻,给不了她。我在往后的四年,因为异地,我也没法给她。
“好吧”
男孩子对恋人的思念是一种渐进式的痛苦。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把它类比成指数函数,用来描述那种“平地起惊雷”的走势。就好像青芥,打开瓶盖,挤出一条,搅拌,下食材,哪怕到了入口时,你也还没能感到那种爆炸般的烈度。突然,那股子劲儿就冲上了你的脑壳,痛苦的感觉充斥着你的头颅。
一个月后的一天,我梦到了和她相遇重逢的场景。那感觉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令人怀念。以前我会笑话梦中的自己,现在醒来,失落的却只想哭泣。原来,她真的离开了。
我不知道,那个电话打来的晚上,我是不是应该直接订一张飞机票,从杭州飞去天津,飞到她的楼下,就像出分的那天晚上。
我不知道,我不敢想。
我为什么到后来才想起来这个办法!我讨厌自己!讨厌我这个蠢逼!
那半年里,我做了89次有关她的梦。53次不同的重逢,29次初次见面和7次甜蜜时刻。我也迎接了89个失落的清晨,63次的傻笑和26粒眼角的泪滴。
室友和我说,其实我不一定是真的在想她这个人。而是她在我心中已经活成了一个标志。一个陪我一起努力,给我安心感,让我有性冲动的少女。
上大学后,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坐在书桌前,一拉抽屉,里面是一个盒子。
“我什么时候还会在盒子里存东西了?”
打开——满满的,是我和她传过的所有小纸条。许许多多是用答题卡(涂卡用)的背面写下的。突然很难过,却又很欣慰,我想做些什么。
对于高中时只能用老年机的我们而言,纸条——就是属于我们的信吧!那个时候,谁会像我们一样用情书来比拼语文成绩呢。
第二天,我给记忆中的那个手机号发了一条短信。时间,地点。她如约而至。
相顾无言,半晌,又是哭泣。
但她,不许我再去抱她。
十几天,我们话逐渐多了起来,但开学前的那一天,最终选择分开。释然后,她答应了追求她的男生。而我,在清晨看到了太阳。
——谨以此纪念我的初恋
难得单身22年的室友和一个他新认识的女孩子暧昧起来。调侃之余,看他发来的一张又一张聊天截图,那种笨拙而沉溺其中的言语,感觉青涩而质朴。相比而言,自己早已过了懵懵懂懂,不知所措的阶段。遇到这种事,却会有一种复杂的心绪。这种感觉是微妙的——有时候你会看着他“跳动”的回复们微微一笑,字里行间兴奋的同时又好像忐忑的担心着手机那头女孩的反应。他害怕自己说错话,却又开动脑筋琢磨着如何说出“精彩”的语句,从而显得自己睿智而幽默。
这种情景,一下便将我拉回五年前——那个时候的我便像如此。遇到了喜欢的女孩子的我,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样纯情而陶醉。
拜老祖宗赏脸,自打我爷爷那辈儿起,家中的男丁脑袋瓜都还算好使。六十年代那会儿,爷爷是村里唯一的电工。那点技术活让他远离了劳累的田地生活。我父亲更进一步,九十年代,在那个落后的小村庄,有着奶奶不计余力的供读,成了最早的几个大学生。等到我的时候,生活条件已经改善许多——像众多中产家庭一样,我就成为了几代人中,学上的最好的那个。到高中时,我考到了重点学校的实验班。我激动和奶奶说明:是全省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还不要钱!
女孩儿在我高中的第一年中,是“消失”的。没有交流,没有接触,我甚至会忘记她的名字,以至于提及这个人时,我一时间竟反应不出是哪一个脸蛋。但她其实是我喜欢的类型——扑面而来的少女感能轻易的征服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匀称的身材,带着不是那么精致的面容,让她显得不那么遥不可及。那时我对她唯一的记忆,是在同学之间八卦时偶然提及的一句“她和她初中男朋友已经谈了三年恋爱啦”。
对少年的我而言,还是难免震惊。你很难想象,在河北这样严苛到扭曲的地方,在那么小的年纪,把学习和恋爱两件事都做好。如果不是十分幸运,便一定是真的优秀。
比起她的人,我反而对这个“八卦”印象深刻。
她的神秘反而激发了我探知的欲望,我却不得不克制自己。虽然我们对名人的私人生活和个人想法充满着好奇和八卦的冲动,但却不可以像狗仔一样跟踪与偷窥。我没有拿着我的好奇去问她这个“陌生人”,自然也没再想。带着对学业的漠然和对游戏的痴迷便过完了我高中的第一年。
什么是“命运”呢?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我总是倾向于将那些“奇妙的”故事走向,理解成是“命运的安排”。
初三毕业,要搬家的那天。我在窗户旁看到了楼下停放的熟悉的自行车——是一个女生的,按照她出现的时间来看,应该是刚上完初一。我对她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想法。但那时候,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我撕下了一张纸,留下自己的qq和电话,在将最后一份行李扔上车的时候,顺手放进了她的车筐里——那也许是我们两人之间唯一的交织与碰触,却也有那么一丁点可能会成为我和她故事的开端。事实是,尽管直到我高中毕业我们都没怎么联系,她却最终成为了我第二任女友。
这已是后话。现在再回想这些事,嘴里啧啧地感叹事情的微妙——在两个陌生人彻底“告别”的最后时刻,却都停了下来,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故事。想来,我和我心上的她,也像是这样才褪下“陌生人”的身份,开启属于我们的故事的。
高二那年,好巧不巧,因为身高的“亲近”,我被老师安排和她同桌。虽然同桌,但依旧是陌生人。那个时候的我虽然对她充满了好奇,但我却不想因为这份好奇去认识她。找不到话题打开局面的我,便一直不与她讲话。她呢——事后采访,她当时很讨厌我,有些是因为我那黝黑而不修边幅的外表,有些则是觉得我不够上进。一来二去,同桌两周了,连起身让路都是眼神交流。
有一天下晚自习,我看到她神情有些黯然。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当她不开心的时候,你总能从发现她的脸上已经失去了光。一个恍惚,她提包要走。她刚出门口,紧跟着,我也便提包追到门口。少年在那时还没学会勇敢,那份距离感让我犹豫,让我害怕。犹豫要不要快步上前去拍她的肩膀,问问她怎么了;可又害怕她一个转身回来,结果其实无事发生,觉得我自作多情。
我退缩了,却又没有退缩。我回家抄起了手机,在班级群里找到,去申请了她的好友。
“我已通过你的好友申请,一起来聊天吧”
“hi,你没事吧?”
“没事呀,咋啦”
“……”
我没有回答,我自问,我是太想认识她,所以才想象她今晚心情不好吧?
当做无事发生的学校时光过后,到了周末,本着缓解尴尬的目的,我又去找她聊
“那个……那天我是看你好像不开心的样子啦,所以想问问你是不是有事心情不好”
“嗯……其实我分手了”
啊!?
前段时间还在羡慕她三年的感情,然而分开却也不过一瞬。那个时候我想到了火车与电线杆。坐在车厢里,总会不自觉的看看前方的电线杆。还没到时,总感觉它一直是那么远,即使火车呼啸着往前奔跑。低头,抬头,电线杆忽地一下从窗前闪过——那些你曾在意过的人生时刻,总觉得遥遥无期,但真正到来时,只是那么一瞬,你甚至还没感觉到它,就已经过去了。
忘记是怎样接她的话了,她逐渐的话多了起来,开始和我诉说她和前男友以前的那些故事。
“早点休息~”
“恩,你也是~”
我的基友们后来都吐槽我是接盘带师,趁人家空窗期趁虚而入。后来想想,自己确实赶上了一个好节点,去做了一个她需要的倾听者。
就这样,在学校里,我和她慢慢的话多了起来。大家成绩都比较好,下课了在教室里也会安静的坐在那里看书,不怎么讲话。帮忙接一下水,可能是那个时候表达特殊感情的唯一方式。
有一天晚自习,我收到了一张小纸条:
哥哥:
明天来学校的时候你可以教我这几道题吗
4.1-11 4.2-12(2)
……
我抬头,看见她在看我,脸上带着一抹笑容,却又躲闪。
我也笑了,她听见,又把扭过去的头转过来,也笑了起来。
也不知道她是因为娇羞还是因为计划得逞,不管她。我是因为——在我人生的第17个年头,我终于有了一个关系亲密的异性朋友。
约她看电影出来,看着看着,突然肩膀一沉——我没有做什么反应,只是让她靠着。荷尔蒙让我的心跳加速,我却不敢去抚摸——毕竟我的身份是“哥哥”呀!不过,笨拙如我也能感觉到,那时候,我和她早已不止于“兄妹”
15年元旦那天,享受着难得的假期,我和她聊到深夜。
“诶,刚刚我闺蜜被表白了耶”
“啊,这么突然,哈哈哈哈哈哈”
“没有啦,人家只是挑今天表白了啦”
“啊!!我另一个闺蜜也被表白了!!”
“这下我们四姐妹只有我是单身了”
“哈哈,没关系呀”
“我也可以像男朋友一样照顾你”
“你说的,是认真的嘛?”
“啊……”
其实我本来想说“作为你的好哥哥,我也一样可以把你照顾的很好”。也不知自己是否是使坏,带着点试探的味道,我把我的回复改成了上面那样。
“我很在乎你,所以我想把你照顾的很好很好”
“啊……啊……!你让我考虑一下好不好”
嗯……!?我心里一惊。这剧情是我不敢想的,但她已经这么说了,我便顺势接话。
“哎呀~为什么还要考虑嘛。但不管你怎么决定,我都一样会对你很好,因为我觉得你是我很重要的人”
少年时,说不出什么高深莫测,浪漫至深的话。那些番剧里看来的听来的表白词,今天顺势用一下啦。
一夜过后,她还是没想好。我反而兴致上来了,临门一脚,我便发尽全身力气。
“那我答应你,不过要约法三章哦~”
后来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感觉到一种难以言状的安全感。以前遇到失败的时候,比如考试没考好,你不知道该去哪里释放。老师会觉得你不努力,给你一个白眼。家长会觉得你贪玩误事,把玩游戏和手机的权力送走。在这个看重成绩的环境里,同学们也会暗暗地将你看轻。
但她不会。不管你如何成绩如何,她都会支持你,帮你解释一些做错的题目。家长不会因为我的一次失败,就将她从我身边夺走。她让我不再害怕,让我心里暖暖的。“任何人都是为了客服不安与恐惧,为了安心感而活着。”荒木老师准确的点明了我的心理状态。
班里有56个人,那时候我像刚入学一样,是40名左右,她却能排在十几名。那种不服输感觉一下子让我来了劲头。那时候,我才知道,十点钟晚自习放学后,她每天晚上回到家,要学习到十一点半才停下。打不过就加入,带着这股子冲劲,我也把懒惰的自己丢下,学到十一点半。
“到家了嘛”
“到啦,去看书啦”
……
“好啦,我看好了,我休息咯”
“好~那晚安”
“晚安”
……
“爱你”
“恩,我也是~爱你”
那时候我听过一个说法:男生要记住陪你一起奋斗的人,记住在低谷期依旧陪着你支持你的人。
我和她这样,算是一种奋斗吗?她这样,算是支持着一个低谷期的我吗?
我没再多想,上学的疲惫让我没有心思和胆量去仔细琢磨,怕一个入神,就睡不够了。
周一到周六上课,周日会休息一天。每到周六晚上,我会骑车送她回家。两辆有些生锈的捷安特自行车上,我一声她一声的聊着。夜晚,车少的地方,我会拉上她的手,在两辆自行车中间晃荡。故意用力荡高,然后听她害羞的说“讨厌,会摔倒的”。在路灯稀少的地方,停下来,拥抱,亲吻——冬夜里,我感觉到她很温暖。她感觉到,这个冬天很温暖。
有许许多多想起来噗嗤一笑的事——
送她回家的路上碰见了她那转业的团长爸爸,吓得转头就跑
想把她抱起来转三圈,结果前脚刚抱起来,自己没站稳就倒了
到了15年的夏天,高二的下学期。班里能稳定前十名的同学被送去高三提前磨炼——一开始我还蛮忐忑,后来她作为平均第十一名被刷下来。我呀,自己偷着乐,但还是要安慰她。她那时候,心里一定在想,接下来的半年她老娘就必须是班里第一。
后来这个“猴子称大王”的第一被我拿下了,她是第二。
那时候,我总是幻想同学里有这样的声音“你看他俩这对儿,一个第一,一个第二,太羡慕了吧”想想得了,哪怕真有人这么想,人家也不会说给你听。我高兴,不止因为好好的装了这么一次13,而是觉得——将来应该能考上同一所大学吧。我想,她真的很好,我想,我想娶她。
高三是紧张却又平淡的一年。河北高考的压力让我们连周末都难见一面。很快便到了高考。
考完了,我自信的一比,觉得自己能考690+(750满分,河北700分以上有机会进清北)虽然学校不是随便挑,但应该不会差。她却消失了……
我到处的找呀,找呀。我才打听到,她数学没考好,不想见我。她做的太慢,两道大题没写,以至于数学考完,她去找班主任哭了很久。
啊……像是突然醒悟一般,我便跑到她楼下去找她。电话打啊打,qq发啊发。好像是她在窗户里看到了楼下的我,她便下楼来,见了我,和我一五一十的讲了。
“没关系,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离开你的”
大不了我去北京,她也去北京嘛。北京学校那么多,总归有学校上。
“儿子,考的……哎,不是很高,667”
“啊……”
我打给她
“678”
“啊???你每科都考多少??”
“语文130 数学126 英语144 理综278”
好家伙,合着你数学要是做的快点直接上清华了……除了没做的都对呗。
我的心情很复杂。我又高兴又难过,又难过又高兴。我高兴她第二天的考试没有受影响,发挥的很好;我难过于我自大到估分竟然多了三十分。我难过于我在她白给的情况下我居然还是输给了她;我高兴于,不管怎么样,我两个分数还是比较接近的。
报志愿的时候,犯了难。她想读经济、金融,那么央财,上财,对外经贸就成了她最好的选择,然而她的分数刚刚好错过金融和经济的专业。思来想去,南开蛮合适她的,经济类的专业可以冲一冲,哪怕没录取,也是很好的学校和很好的专业。而我则犯了难,如果我也去南开,那么我就只能去学个牙医,连第二个选择也没有。如不然,次选就只能去天大。
那阵子我爸妈打听到一个提前批的说法,算了算分,说可以让我去报一下浙大的。我同意了。提前批分数相对低一些,但是录取批次排的更前,且只能读一些冷门专业(浙大是海洋)
我和她商量,让她也填上。她不同意,她说她接受不了学一个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专业。我点了点头。
“我估计我也去不了,既然这样,你南开,上财。我南开,天大这样”
“好”
然而,我居然被录取了……
她如预期,被南开录取。
一通操作,最后还是分开了。
我拿出了一个无所谓的态度。对我而言,不管在不在一起,当我心中有一个人在的时候,我就能感到那股让我能够活下去的安心感。但她和我说:
“我好害怕”
“我需要你陪着我”
假期我们两个出去旅游了一次,虽然也很甜蜜,但现在想来,总感觉有一些伏笔埋着。像是不尽兴一般,有股莫名的拧巴感。九月份开学,十月份国庆。回了家,我见到了一天没见的她,她见到了十年没见的我——
分开时,我送她去坐公交。拥抱,亲吻,道别,我便回头向家里走去。但我感到一丝恍惚——回头看,她也看着我,右手在眼上擦着。我突然哭了。男孩子的泪水就像泄洪的闸堤,我跑去,又一次抱住她。许久,我们微笑道别——
下一次再见,已是半年之后。再下一次见面,如今我也不知会是何时。
假期结束的第二天,我接了电话。电话里,她没有说一句,只是在哭。我安慰,却发现她并不理会。我有一种预感,我也不再多说。十几分钟后
“我们分手吧”
女孩子最需要的陪伴,我在那一刻,给不了她。我在往后的四年,因为异地,我也没法给她。
“好吧”
男孩子对恋人的思念是一种渐进式的痛苦。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把它类比成指数函数,用来描述那种“平地起惊雷”的走势。就好像青芥,打开瓶盖,挤出一条,搅拌,下食材,哪怕到了入口时,你也还没能感到那种爆炸般的烈度。突然,那股子劲儿就冲上了你的脑壳,痛苦的感觉充斥着你的头颅。
一个月后的一天,我梦到了和她相遇重逢的场景。那感觉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令人怀念。以前我会笑话梦中的自己,现在醒来,失落的却只想哭泣。原来,她真的离开了。
我不知道,那个电话打来的晚上,我是不是应该直接订一张飞机票,从杭州飞去天津,飞到她的楼下,就像出分的那天晚上。
我不知道,我不敢想。
我为什么到后来才想起来这个办法!我讨厌自己!讨厌我这个蠢逼!
那半年里,我做了89次有关她的梦。53次不同的重逢,29次初次见面和7次甜蜜时刻。我也迎接了89个失落的清晨,63次的傻笑和26粒眼角的泪滴。
室友和我说,其实我不一定是真的在想她这个人。而是她在我心中已经活成了一个标志。一个陪我一起努力,给我安心感,让我有性冲动的少女。
上大学后,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坐在书桌前,一拉抽屉,里面是一个盒子。
“我什么时候还会在盒子里存东西了?”
打开——满满的,是我和她传过的所有小纸条。许许多多是用答题卡(涂卡用)的背面写下的。突然很难过,却又很欣慰,我想做些什么。
对于高中时只能用老年机的我们而言,纸条——就是属于我们的信吧!那个时候,谁会像我们一样用情书来比拼语文成绩呢。
第二天,我给记忆中的那个手机号发了一条短信。时间,地点。她如约而至。
相顾无言,半晌,又是哭泣。
但她,不许我再去抱她。
十几天,我们话逐渐多了起来,但开学前的那一天,最终选择分开。释然后,她答应了追求她的男生。而我,在清晨看到了太阳。
——谨以此纪念我的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