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xngDemon
2021-05-26T18:09:39+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03/9aQ2o-54qtZiT3cSsg-lc.jpg[/img]
使用导热垫把热量导出到D面外壳上,这个macbook air m1散热改造方案最近在网上挺流行的,我也来试试,看效果如何。
直接抄网上作业,买2块导热垫,一块1.5mm一块3.0mm,我这里是用的利民ODYSSEY导热垫。
图中左边2块是1.5mm的,右边1块是3.0mm的。
把外壳安装回去时感觉压力适中,这样导热垫不会接触不良,也不至于紧得把壳撑翘起来。这个导热垫厚度应该是合适的。
使用cinebench r23进行对比测试。mba正常放置在桌子上,没有垫高/外界风吹。室温28-30度,偏高,所以跑出来的结果可能都比平均水平略差一些。
冷机状态r23单次跑分
改造前:开始时满血Package功耗15瓦,大核跑满3.0G。但后半段撞95度温度墙,功耗10瓦,大核降频到2.5G,最终得分7271分。
改造后:全程满血15瓦,大核3.0G,跑分结束时85度,离撞温度墙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最终得分7794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03/9aQ2o-eoaxZkT3cSsg-hs.jpg[/img]
暖机状态r23持续15分钟压力测试
改造前:撞温度墙后Package功耗逐渐降低到7.5-8瓦,大核2.1-2.2G。这个状态下的跑分为6100分左右,相比满血性能损失22%。
改造后:撞温度墙后Package功耗逐渐降低到12瓦,大核2.7-2.8G。这个状态下的跑分为7350分左右,相比满血性能损失6%。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03/9aQ2o-g6nvZiT3cSsg-hs.jpg[/img]
改造后电池和SSD温度依然在正常范围内,看来外壳和其他部件的隔热做的挺好,无需担心电池和SSD的寿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03/9aQ2o-hjhsKnT1kSe8-5g.jpg[/img]
这个散热改造对mba m1重负载时的持续性能有相当大的提升,轻负载时也可以有效降低cpu温度、延长硬件寿命。
唯一的负面影响是D壳由于充当额外散热片的功能,长时间负载温度会显著变高。跑r23 15分钟后我测得D壳最高温达58度。
但应该不会有人在这个机器长时间满载工作的同时,还把它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吧。而放在大腿上轻度使用时,m1的功耗基本不超过2瓦,外壳温度和室温是没什么差别的。
总之步骤简单、操作风险低、效果好,这个改造我是比较推荐的。
使用导热垫把热量导出到D面外壳上,这个macbook air m1散热改造方案最近在网上挺流行的,我也来试试,看效果如何。
直接抄网上作业,买2块导热垫,一块1.5mm一块3.0mm,我这里是用的利民ODYSSEY导热垫。
图中左边2块是1.5mm的,右边1块是3.0mm的。
把外壳安装回去时感觉压力适中,这样导热垫不会接触不良,也不至于紧得把壳撑翘起来。这个导热垫厚度应该是合适的。
使用cinebench r23进行对比测试。mba正常放置在桌子上,没有垫高/外界风吹。室温28-30度,偏高,所以跑出来的结果可能都比平均水平略差一些。
冷机状态r23单次跑分
改造前:开始时满血Package功耗15瓦,大核跑满3.0G。但后半段撞95度温度墙,功耗10瓦,大核降频到2.5G,最终得分7271分。
改造后:全程满血15瓦,大核3.0G,跑分结束时85度,离撞温度墙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最终得分7794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03/9aQ2o-eoaxZkT3cSsg-hs.jpg[/img]
暖机状态r23持续15分钟压力测试
改造前:撞温度墙后Package功耗逐渐降低到7.5-8瓦,大核2.1-2.2G。这个状态下的跑分为6100分左右,相比满血性能损失22%。
改造后:撞温度墙后Package功耗逐渐降低到12瓦,大核2.7-2.8G。这个状态下的跑分为7350分左右,相比满血性能损失6%。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03/9aQ2o-g6nvZiT3cSsg-hs.jpg[/img]
改造后电池和SSD温度依然在正常范围内,看来外壳和其他部件的隔热做的挺好,无需担心电池和SSD的寿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03/9aQ2o-hjhsKnT1kSe8-5g.jpg[/img]
这个散热改造对mba m1重负载时的持续性能有相当大的提升,轻负载时也可以有效降低cpu温度、延长硬件寿命。
唯一的负面影响是D壳由于充当额外散热片的功能,长时间负载温度会显著变高。跑r23 15分钟后我测得D壳最高温达58度。
但应该不会有人在这个机器长时间满载工作的同时,还把它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吧。而放在大腿上轻度使用时,m1的功耗基本不超过2瓦,外壳温度和室温是没什么差别的。
总之步骤简单、操作风险低、效果好,这个改造我是比较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