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mbae
2022-06-11T13:32:11+00:00
前贴:[url]http://ngabbs.com/read.php?tid=32287524[/url]
[quote]我生气把她家椅子推到了没有坏,被她锤了几下还拿充电线抽了两下[/quote]引用一下前贴一个老哥的评论
[quote]照热评一老哥的“男女差异”说法,再看老哥你这个说法,一般情侣是男的比女的力气大对吧,难道一般正常男人会仗着自己比女朋友力气“想打就打”吗,不可能的吧…… 后面好几个老哥提醒我注意“阻止健身”这一段,确实有点怪怪的,感谢提醒[/quote]前贴真是一个家暴的绝佳讨论切入口。家暴的刻板印象一般男强女弱、男性是施暴者女性是受害者、多数为肢体暴力 (精神暴力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很多人不关注,在pua火起来之前仿佛就被无视了一样,在火起来之后好像男性也不那么的关注pua自己这件事) ,而这个帖子里正好反过来,男生打不过女生,男性被锤还被拿充电线抽。借此给老哥们提个醒,多关心一下男性自身。
这个贴打算分性别讨论一下家暴问题,给老哥们展示一下两性差异。
当然,我的意愿是让各位老哥更关注一下自身,认清一下男性所处环境。
2018年底,据《中国妇女报》的报道,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22.9%的女性和19.9%的男性曾遭受家暴。
2021年,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概念的界定,在婚姻生活中遭受过配偶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的比例为女性8.6%,男性未知,没人关注。[url=http://epaper.cnwomen.com.cn/html/2021-12/27/nw.D110000zgfnb_20211227_1-4.htm]数据来源:中国妇女报[/url]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全国离婚纠纷涉及家暴的一审审结案件中,因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占比位居第二,约为14%。其中有91.43%的案件是男性对女性实施家暴。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对比前边数据,相似的家暴比例,男人甚至不会起诉离婚,离谱。
第一集:男人在街上打女人——迅速被周围人制止,甚至有人以暴力手段制止。
[url]https://weibo.com/6479869715/LxbjUkoYE[/url]
第二集:女人在街上打男人——没有人伸出援手,还有人也打了男性一下。
[url]https://weibo.com/6479869715/Lxokk7VJX[/url]
国内的社会环境:有男性作为家暴受害者或者女性作为施暴者上过微博热搜吗?
抖音上的一个视频:老公因为去网吧被老婆拿拖鞋打,评论没人说家暴,被打的仿佛也毫不在意。 性别互换
在联系这几天的唐山事件,热搜好像挂了三天?有几十个了吧。原因不只是但确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受害者是女性。
嗯,国男也因此被骂了三天,即使是当时有男性制止,即使是和我们没啥关系。
从君子动口不动手到绝对不可以打女人,家庭、学校、社会不断的教育男性约束暴力,但是好像没有人教育女性。
打架斗殴仿佛天然的和男性联系在一起,但是没有人宣传校园凌霸的施暴者80%是女性。
教育男性不要打女性,不宣传女性打男性,从而形成认知,施暴者普遍为男性,于是更加教育约束男性。
由此从教育到舆论在到教育形成了循环,男性成为笼子里的狮子,不能漏出来獠牙,而女性可以拿起鞭子却不被责骂。
另外一些事情仿佛也走进了这种循环
家暴和性别无关,性别互换看一下可以更好的理解,某些方面男性对损害自身利益事情的容忍度尽然如此之高,令人惊讶。
瞎写一些,写这玩意真不如玩会游戏香[s:ac:冷]
[quote]我生气把她家椅子推到了没有坏,被她锤了几下还拿充电线抽了两下[/quote]引用一下前贴一个老哥的评论
[quote]照热评一老哥的“男女差异”说法,再看老哥你这个说法,一般情侣是男的比女的力气大对吧,难道一般正常男人会仗着自己比女朋友力气“想打就打”吗,不可能的吧…… 后面好几个老哥提醒我注意“阻止健身”这一段,确实有点怪怪的,感谢提醒[/quote]前贴真是一个家暴的绝佳讨论切入口。家暴的刻板印象一般男强女弱、男性是施暴者女性是受害者、多数为肢体暴力
这个贴打算分性别讨论一下家暴问题,给老哥们展示一下两性差异。
当然,我的意愿是让各位老哥更关注一下自身,认清一下男性所处环境。
首先是事实数据
2010年,24.9%的女性和22.8%的男性都曾在婚姻中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暴力。来源:肖洁,风笑天.中国家庭的婚姻暴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家庭系统的考察[J].社会科学,2014,(11):90-99.2018年底,据《中国妇女报》的报道,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22.9%的女性和19.9%的男性曾遭受家暴。
2021年,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概念的界定,在婚姻生活中遭受过配偶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的比例为女性8.6%,男性未知,没人关注。[url=http://epaper.cnwomen.com.cn/html/2021-12/27/nw.D110000zgfnb_20211227_1-4.htm]数据来源:中国妇女报[/url]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全国离婚纠纷涉及家暴的一审审结案件中,因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占比位居第二,约为14%。其中有91.43%的案件是男性对女性实施家暴。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对比前边数据,相似的家暴比例,男人甚至不会起诉离婚,离谱。
然后是社会环境
社会实验:纽约曼哈顿街头男友当众辱骂推打亚裔女友,会发生什么?第一集:男人在街上打女人——迅速被周围人制止,甚至有人以暴力手段制止。
[url]https://weibo.com/6479869715/LxbjUkoYE[/url]
第二集:女人在街上打男人——没有人伸出援手,还有人也打了男性一下。
[url]https://weibo.com/6479869715/Lxokk7VJX[/url]
国内的社会环境:有男性作为家暴受害者或者女性作为施暴者上过微博热搜吗?
抖音上的一个视频:老公因为去网吧被老婆拿拖鞋打,评论没人说家暴,被打的仿佛也毫不在意。
在联系这几天的唐山事件,热搜好像挂了三天?有几十个了吧。原因不只是但确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受害者是女性。
嗯,国男也因此被骂了三天,即使是当时有男性制止,即使是和我们没啥关系。
教育环境
这个和社会环境是一样的,什么样的教育和什么样的社会息息相关。从君子动口不动手到绝对不可以打女人,家庭、学校、社会不断的教育男性约束暴力,但是好像没有人教育女性。
打架斗殴仿佛天然的和男性联系在一起,但是没有人宣传校园凌霸的施暴者80%是女性。
教育男性不要打女性,不宣传女性打男性,从而形成认知,施暴者普遍为男性,于是更加教育约束男性。
由此从教育到舆论在到教育形成了循环,男性成为笼子里的狮子,不能漏出来獠牙,而女性可以拿起鞭子却不被责骂。
另外一些事情仿佛也走进了这种循环
家暴和性别无关,性别互换看一下可以更好的理解,某些方面男性对损害自身利益事情的容忍度尽然如此之高,令人惊讶。
瞎写一些,写这玩意真不如玩会游戏香[s:ac: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