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e Jazz
2021-03-29T02:35:39+00:00
首先声明下,我并不是什么米粉,严格的说我不是任何品牌的粉,我对任何品牌都没忠诚度,哪个好就用哪个,比如我手机用的就是华为M30PRO,确实漂亮;最近给老丈人买了红米的K40,我觉得这价位就是无敌的存在;我车买过奔驰(现在丢地库闲置),当然现在开的洗浴王,无他,就是觉得奔驰小毛病不少,品牌溢价还高,而洗浴王性价比高,用我的话说该有的都有了。
看我ID号也不是新号过来带节奏的,只是看了论坛很多喷来喷去的帖子,按奈不住,我觉得无论对这个事件是褒是贬,都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纯粹黑或者褒那么在论坛讨论就失去了价值。
先说结论:我觉得小米造车是一件好事
其实这个时间点,小米说要造车,时机还是比较好的,得益于引进特斯拉,当时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签订的协议中,有一条核心是汽车所有零部件都要100%国产化,随着国产特斯拉的大卖,带动了一大片新能源车的零部件厂商,像我自己就很早布局了宁德时代的股票(PS:当然年前已经出了),相关的关联公司光A股中就不少了,更别说一些没上市的,特斯拉带动的其实是整条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有了这条产业链,后来者,要造车,比白手起家要轻松很多。
虽然造车是个投资大,技术壁垒高的行业,但是新能源车确实是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几十年了,为什么还是没诞生过伟大的车企,国内最大的上汽,卖的最好的还是合资品牌的车,燃油车时代,限时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新能源车直接干掉了2个:发动机和变速箱,所以门槛低了很多。
其实现在的环境真的和苹果出IP3-IP4那会很像很像,当年的苹果同样经历了几代的时间,把整个产业链建立起来后,国产开始跟进,我没记错,那会小米手机出现前,更早一步的是魅族,但很可惜,黄章虽然站在风口,但并没有飞起来(我自己总结的是魅族还是一家传统MP3播放器起家的公司转型而来,并不像小米这种初创企业一样,敢打敢冲,过于保守了)但是国产手机能崛起,确实是小米,当大家看到小米跑通了这条供应链后,吃到了螃蟹,后面有了中华酷联,有了OV等等。
有人说小米造车,就和乐视贾跃亭一样,PPT准备圈钱,要么就是炒作抬高股价,这个说法站不住脚的,雷军说的很清楚了,用的是自由现金流来造车,没有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吸引风险投资,也没有在市场上定增圈钱。同样你对比下恒大造车,直接把上市公司恒大健康改名成恒大汽车,一台车没出来,钱已经圈了不少了,谁是真的割韭菜,你炒过股你想应该看得很清楚。唯一的一点就是买了小米股票的股东,不过我看了这两天股价也就这样,你不好看小米造车,未来可能要凉,卖出就行了,不存在被割韭菜的问题,况且人家港股上市,很多都是境外的投资者,我们是不是为海外投资者操心过度了?
再说说雷军这个人吧,之前看过他的自传:顺势而为雷军传,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投资公司:顺为资本。雷军那个时代出来的第一代互联网大佬,能还在舞台中央的,已经不多了,真的从凡人到大佬的,互联网圈其实就雷军和刘强东,雷军是工科出生,东哥是宿迁的高考状元,家庭普通马化腾就不说了,马云97就去了外经贸部,任正非创办华为前是某国企经理,老婆是省长女儿,并不是说一定得凡人草根出生,也并不是说其他大佬不够优秀努力,而是起步起点高,成功率会比其他人更高。
其实雷军自从卖掉卓越后,就已经开始做风投了,而且成绩还很不错,早就已经财富自由了,大家可以认真仔细的想下,有没有哪个大佬在事业成功后,重新再创业的,几乎没有,原因有2个,第一是风险太大,大家做的都是在原有的业务模式上拓展,第二就是觉得已经成功了,都会倾向于保守。 腾讯是在QQ微信基础上不断拓展新业务,所有业务就是围绕社交属性展开的,阿里巴巴是也是围绕电子商务这条产业不断衍生出去,这种例子还很多,仔细研究每家互联网公司,都有基因。
金山是家软件公司,卓越网是电子商务公司,小米是有家互联网基因的制造业企业,跨度都相当大,能不断创业还能成功的,可能就雷军了,当然还有一个已经隐退的江湖大佬,段永平,当然人家已经不问世事,靠门下弟子延续传说。亲自带队,创业在第一线的大佬,想来想去也就雷军了,所以发布会,他也说了是他最后一次创业了,确实岁月不饶人啊,60后,和我爸都一个年代的人了。这个时候那些大佬早已享受人生,没必要在压上名望声誉再创业。
我个人是希望小米造车,能给汽车这个东西带来点新的东西,其实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这些造车新势力,存在的问题都不少,而且缺少认真做事,正视不足的态度,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一直非常的畸形,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还是第三方各类机构,自媒体,4S店等等,小到一瓶机油还真真假假,大到碰撞试验还雾里看花,其实老百姓的愿望很简单,就是一台让人省心的车,即使有问题企业能不推卸责任,妥善解决问题,不想被割韭菜,不想交智商税,不想被强奸装潢,仅此而已。
添加一个小米耍猴吧,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手机制造业和供应链相关的从业人员,一台手机的部件涉及百来家企业,要整合绝非易事,这方面,最牛逼的当然是苹果,库克就是乔布斯后面那个男人,那个整合供应链的男人,所以是他接班乔布斯,扯远了,手机作为一个红海市场,很多产业链上的公司不会为了你一家企业去扩产能,他的产能是固定的,可以给你华为,给你OV,也能给你小米,你是老板,一定就是给那个钱给的最多,订单最稳定的客户做,小米性价比高,在供应链上议价能力就弱,我是老板,我当然先给华为做,给OV做,人家给的钱多,同时线下门店够多,渠道够强,订单够稳定,你的订单就往后靠靠,而手机是快消品,注定不能搞高库存模式,卖不出去全是亏损,而小米早期都是依托互联网,线上模式,渠道不强,注定不敢搞太高的库存,万一没卖掉直接完蛋,参考老罗的锤子,后来小米之家建立后,耍猴其实就少了很多,因为有了线下的渠道扩展和补充,订单就稳定很多,所以这几年耍猴就少了,这次的红米K40,论坛里很多人应该都买了,但是感受很明显的就是线下货源还是比较充裕的,预定基本几天就拿到了。
同样为什么小米和红米要拆出来?如果小米自己还是走低价路线,最后就是凉,供应链的问题上面说过了,低价你就要控制成本,没法用最先进的工艺,所以华为的M30PRO的瀑布屏漂亮,人家手机定价高,可以在供应链上砸钱,要求优先产能,最新工艺。再说消费端手机说白了还是个性消费的东西,不同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不同,要求也不同,要满足消费的差异化需求,纯粹的低价和友商是竞争不过的,人家华为高端手机利润率高,一台顶你几台,低端手机也有,和你直接竞争,高端你伤不了对方,但人家低端偶尔搞点打折促销,直接降维打击。
最后借用某位B站UP主的一句话:小米的产品,你买回家,即使使用频率不高,但是也没有那种买亏了或者被交智商税的感觉。价格厚道,物有所值吧
看我ID号也不是新号过来带节奏的,只是看了论坛很多喷来喷去的帖子,按奈不住,我觉得无论对这个事件是褒是贬,都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纯粹黑或者褒那么在论坛讨论就失去了价值。
先说结论:我觉得小米造车是一件好事
其实这个时间点,小米说要造车,时机还是比较好的,得益于引进特斯拉,当时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签订的协议中,有一条核心是汽车所有零部件都要100%国产化,随着国产特斯拉的大卖,带动了一大片新能源车的零部件厂商,像我自己就很早布局了宁德时代的股票(PS:当然年前已经出了),相关的关联公司光A股中就不少了,更别说一些没上市的,特斯拉带动的其实是整条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有了这条产业链,后来者,要造车,比白手起家要轻松很多。
虽然造车是个投资大,技术壁垒高的行业,但是新能源车确实是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几十年了,为什么还是没诞生过伟大的车企,国内最大的上汽,卖的最好的还是合资品牌的车,燃油车时代,限时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新能源车直接干掉了2个:发动机和变速箱,所以门槛低了很多。
其实现在的环境真的和苹果出IP3-IP4那会很像很像,当年的苹果同样经历了几代的时间,把整个产业链建立起来后,国产开始跟进,我没记错,那会小米手机出现前,更早一步的是魅族,但很可惜,黄章虽然站在风口,但并没有飞起来(我自己总结的是魅族还是一家传统MP3播放器起家的公司转型而来,并不像小米这种初创企业一样,敢打敢冲,过于保守了)但是国产手机能崛起,确实是小米,当大家看到小米跑通了这条供应链后,吃到了螃蟹,后面有了中华酷联,有了OV等等。
有人说小米造车,就和乐视贾跃亭一样,PPT准备圈钱,要么就是炒作抬高股价,这个说法站不住脚的,雷军说的很清楚了,用的是自由现金流来造车,没有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吸引风险投资,也没有在市场上定增圈钱。同样你对比下恒大造车,直接把上市公司恒大健康改名成恒大汽车,一台车没出来,钱已经圈了不少了,谁是真的割韭菜,你炒过股你想应该看得很清楚。唯一的一点就是买了小米股票的股东,不过我看了这两天股价也就这样,你不好看小米造车,未来可能要凉,卖出就行了,不存在被割韭菜的问题,况且人家港股上市,很多都是境外的投资者,我们是不是为海外投资者操心过度了?
再说说雷军这个人吧,之前看过他的自传:顺势而为雷军传,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投资公司:顺为资本。雷军那个时代出来的第一代互联网大佬,能还在舞台中央的,已经不多了,真的从凡人到大佬的,互联网圈其实就雷军和刘强东,雷军是工科出生,东哥是宿迁的高考状元,家庭普通马化腾就不说了,马云97就去了外经贸部,任正非创办华为前是某国企经理,老婆是省长女儿,并不是说一定得凡人草根出生,也并不是说其他大佬不够优秀努力,而是起步起点高,成功率会比其他人更高。
其实雷军自从卖掉卓越后,就已经开始做风投了,而且成绩还很不错,早就已经财富自由了,大家可以认真仔细的想下,有没有哪个大佬在事业成功后,重新再创业的,几乎没有,原因有2个,第一是风险太大,大家做的都是在原有的业务模式上拓展,第二就是觉得已经成功了,都会倾向于保守。 腾讯是在QQ微信基础上不断拓展新业务,所有业务就是围绕社交属性展开的,阿里巴巴是也是围绕电子商务这条产业不断衍生出去,这种例子还很多,仔细研究每家互联网公司,都有基因。
金山是家软件公司,卓越网是电子商务公司,小米是有家互联网基因的制造业企业,跨度都相当大,能不断创业还能成功的,可能就雷军了,当然还有一个已经隐退的江湖大佬,段永平,当然人家已经不问世事,靠门下弟子延续传说。亲自带队,创业在第一线的大佬,想来想去也就雷军了,所以发布会,他也说了是他最后一次创业了,确实岁月不饶人啊,60后,和我爸都一个年代的人了。这个时候那些大佬早已享受人生,没必要在压上名望声誉再创业。
我个人是希望小米造车,能给汽车这个东西带来点新的东西,其实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这些造车新势力,存在的问题都不少,而且缺少认真做事,正视不足的态度,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一直非常的畸形,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还是第三方各类机构,自媒体,4S店等等,小到一瓶机油还真真假假,大到碰撞试验还雾里看花,其实老百姓的愿望很简单,就是一台让人省心的车,即使有问题企业能不推卸责任,妥善解决问题,不想被割韭菜,不想交智商税,不想被强奸装潢,仅此而已。
添加一个小米耍猴吧,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手机制造业和供应链相关的从业人员,一台手机的部件涉及百来家企业,要整合绝非易事,这方面,最牛逼的当然是苹果,库克就是乔布斯后面那个男人,那个整合供应链的男人,所以是他接班乔布斯,扯远了,手机作为一个红海市场,很多产业链上的公司不会为了你一家企业去扩产能,他的产能是固定的,可以给你华为,给你OV,也能给你小米,你是老板,一定就是给那个钱给的最多,订单最稳定的客户做,小米性价比高,在供应链上议价能力就弱,我是老板,我当然先给华为做,给OV做,人家给的钱多,同时线下门店够多,渠道够强,订单够稳定,你的订单就往后靠靠,而手机是快消品,注定不能搞高库存模式,卖不出去全是亏损,而小米早期都是依托互联网,线上模式,渠道不强,注定不敢搞太高的库存,万一没卖掉直接完蛋,参考老罗的锤子,后来小米之家建立后,耍猴其实就少了很多,因为有了线下的渠道扩展和补充,订单就稳定很多,所以这几年耍猴就少了,这次的红米K40,论坛里很多人应该都买了,但是感受很明显的就是线下货源还是比较充裕的,预定基本几天就拿到了。
同样为什么小米和红米要拆出来?如果小米自己还是走低价路线,最后就是凉,供应链的问题上面说过了,低价你就要控制成本,没法用最先进的工艺,所以华为的M30PRO的瀑布屏漂亮,人家手机定价高,可以在供应链上砸钱,要求优先产能,最新工艺。再说消费端手机说白了还是个性消费的东西,不同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不同,要求也不同,要满足消费的差异化需求,纯粹的低价和友商是竞争不过的,人家华为高端手机利润率高,一台顶你几台,低端手机也有,和你直接竞争,高端你伤不了对方,但人家低端偶尔搞点打折促销,直接降维打击。
最后借用某位B站UP主的一句话:小米的产品,你买回家,即使使用频率不高,但是也没有那种买亏了或者被交智商税的感觉。价格厚道,物有所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