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Mohw
2021-11-24T14:34:03+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03/-7Q2p-3g98Z12T1kShs-1hj.jpg[/img]
张捷大佬第10期节目说华为早期发展得到国开行500亿,这根本不可能。
早期华为如果有国开行这么多资金援助,华为就根本不需要搞员工持股计划了。
当时华为为什么要搞员工集体持股,就是因为华为缺少现金,没钱,才不得不如此。
我找到华为发展资料显示
最开始的华为为了发展,压根就不管什么‘技工贸’、‘贸工技’。
他们靠做代理起家,在发展市场的同时也不丢掉技术。也在盈利困难的情况下,暂时丢掉技术研发,只为了能够生存下来。
90年代中期,随着程控技术的推广,中国正面临着电信网络的一次全面更新换代。
诺基亚、爱立信等跨国公司,凭借绝对的技术竞争优势,把中国同行杀得血肉模糊。
华为只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因为大城市的电信部门根本看不起华为。
后来任总想了一个办法,即跟各省电信局合资成立分公司,这等于电信局成了华为的合伙人,华为每卖出一台机器,电信局也能获得利润。
就这样,各省电信部门全部采购华为产品,相当于自己买自己公司的机器,各大外资品牌瞬间被赶出中国市场,一年就实现41亿的销售额。
这也是华为的第一次飞跃。
这种营销行为,不止是诺基亚、爱立信表示无法理解,就连中国本土企业也纷纷喊冤,天天都有人跑去告状。
1997年华为,年销售额同比增长60%,一直在逆市发展。
这一年,任总八易其稿,制定了103条的《华为基本法》。
《华为基本法》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制定的第一部企业管理大纲。
《华为基本法》第一条明确提出:“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随着手机的普及,华为也决定做GSM设备,这让外企顿时警醒起来,
贝尔电话公司的移动业务负责人甚至说:“我宁可因为价格过低被撤职,也不能因为丢失市场而被撤职!”
当华为的GSM项目研发有了成果,第一次参与竞标,就遭遇爱立信、贝尔等外企的联手打压。
外企先是虚报一个很高的价格,华为傻乎乎的降一点标价,结果外企的实际投标价集体跳水,低得吓死人。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收到上千封封举报信,说华为欠工人几十亿工资,欠客户几十亿货款,欠政府几十亿税收。
有关部门对这些诬告信并不予理睬,但信件却莫名其妙被媒体报道出来。
华为的客户,大部分是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
单位负责人害怕承担政治风险,不敢再跟华为合作,导致华为长达半年时间没有接到一个订单。
不仅如此,华为以前跟各地电信局合资成立销售公司,抢占了大量市场。
现在,电信局被勒令不得开这种公司,全部进行清理结算,华为跟电信的亲密关系就此割裂。
接不到订单了,公司资金见底了,还得投入巨额研发费用,这就是1998年到1999年华为的困境。
面对这样的资金短缺和发展困难,2000年华为公司董事会决定,
将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持有的11.85%的股权并入到华为公司工会,任正非独立股东的地位第一次得到确认。
华为公司将任正非所持的3500万元股份单独剥离,并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他单独持有1.1%的股份,其余股份全部由华为公司工会持有。
在这次华为股份制改革中,华为管理层和员工持股70%,而任总主动把自己的股份稀释到1%左右。
与此同时,任总开始正式定下技术发展策略,规定每年销售收入的10%用于科技研发。
从此与联想的“贸工技”策略相反,华为走上了一条“技工贸”的发展道路。
张捷大佬第10期节目说华为早期发展得到国开行500亿,这根本不可能。
早期华为如果有国开行这么多资金援助,华为就根本不需要搞员工持股计划了。
当时华为为什么要搞员工集体持股,就是因为华为缺少现金,没钱,才不得不如此。
我找到华为发展资料显示
最开始的华为为了发展,压根就不管什么‘技工贸’、‘贸工技’。
他们靠做代理起家,在发展市场的同时也不丢掉技术。也在盈利困难的情况下,暂时丢掉技术研发,只为了能够生存下来。
90年代中期,随着程控技术的推广,中国正面临着电信网络的一次全面更新换代。
诺基亚、爱立信等跨国公司,凭借绝对的技术竞争优势,把中国同行杀得血肉模糊。
华为只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因为大城市的电信部门根本看不起华为。
后来任总想了一个办法,即跟各省电信局合资成立分公司,这等于电信局成了华为的合伙人,华为每卖出一台机器,电信局也能获得利润。
就这样,各省电信部门全部采购华为产品,相当于自己买自己公司的机器,各大外资品牌瞬间被赶出中国市场,一年就实现41亿的销售额。
这也是华为的第一次飞跃。
这种营销行为,不止是诺基亚、爱立信表示无法理解,就连中国本土企业也纷纷喊冤,天天都有人跑去告状。
1997年华为,年销售额同比增长60%,一直在逆市发展。
这一年,任总八易其稿,制定了103条的《华为基本法》。
《华为基本法》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制定的第一部企业管理大纲。
《华为基本法》第一条明确提出:“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随着手机的普及,华为也决定做GSM设备,这让外企顿时警醒起来,
贝尔电话公司的移动业务负责人甚至说:“我宁可因为价格过低被撤职,也不能因为丢失市场而被撤职!”
当华为的GSM项目研发有了成果,第一次参与竞标,就遭遇爱立信、贝尔等外企的联手打压。
外企先是虚报一个很高的价格,华为傻乎乎的降一点标价,结果外企的实际投标价集体跳水,低得吓死人。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收到上千封封举报信,说华为欠工人几十亿工资,欠客户几十亿货款,欠政府几十亿税收。
有关部门对这些诬告信并不予理睬,但信件却莫名其妙被媒体报道出来。
华为的客户,大部分是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
单位负责人害怕承担政治风险,不敢再跟华为合作,导致华为长达半年时间没有接到一个订单。
不仅如此,华为以前跟各地电信局合资成立销售公司,抢占了大量市场。
现在,电信局被勒令不得开这种公司,全部进行清理结算,华为跟电信的亲密关系就此割裂。
接不到订单了,公司资金见底了,还得投入巨额研发费用,这就是1998年到1999年华为的困境。
面对这样的资金短缺和发展困难,2000年华为公司董事会决定,
将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持有的11.85%的股权并入到华为公司工会,任正非独立股东的地位第一次得到确认。
华为公司将任正非所持的3500万元股份单独剥离,并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他单独持有1.1%的股份,其余股份全部由华为公司工会持有。
在这次华为股份制改革中,华为管理层和员工持股70%,而任总主动把自己的股份稀释到1%左右。
与此同时,任总开始正式定下技术发展策略,规定每年销售收入的10%用于科技研发。
从此与联想的“贸工技”策略相反,华为走上了一条“技工贸”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