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ymous_EU
2022-06-15T17:48:08+00:00
[quote]
一、“汉献帝诸葛亮说”来源
“汉献帝诸葛亮说”来源很好理解,因汉献帝与诸葛亮都是公元181年出生,公元234年去世,所以就出现了一个说法,说诸葛亮实际上是逃亡出来的汉献帝,并以此来解释各种巧合的问题。从中文互联网的角度看,最早有相关记录是2008年,来自幻想三国志吧的一个帖子。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1hqhK1wT3cSo1-fi.jpg[/img]
这个也是目前我所能找到的关于“诸葛亮就是汉献帝”的类似说法的最早版本。诚然,因为互联网的不稳定性(网站的倒闭及删帖),这一说法并不一定是最早的,但也可以断定最晚在08年的时候,互联网上已经出现这一说法。并且因为这一说法的来源十分简单易懂,并不能否定中古时期乃至近代,未曾出现类似说法,可能只是没有流传下来而已。
虽然有部分自媒体引用这一说法时候,自称是“引用学者的观点”,但我从知网的简单搜索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发现相关的文章或者类似的讨论。对于历史上重要人物的生世考据一直是传统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嬴政的身世。因为《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吕不韦列传、秦本纪对于秦始皇嬴政的身世都有大相径庭的记载,所以也造成了对于嬴政身世的讨论经久不衰。从这一角度分析,目前学术界是没有这方面的讨论,可以侧面证明这一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问题”。所谓的引用学者观点,也只是自媒体的附会,这一问题也确是互联网媒体时代,缺少定版,会带来的弊端。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40ahZnT3cSo1-sm.jpg[/img]
另一方面,单纯从搜索引擎所看,大部分“诸葛亮就是汉献帝”的相关表述,大量是2019年以后的信息。跟抖音为首的的自媒体(2016年后)迅速发展,紧密相关。某种程度上可以简单看作是自媒体的传播,推动了这一看法的传播,并不是真正的起源。
再者,大部分文字、视频用以论证“汉献帝就是诸葛亮”时,采用的材料很多是来自《三国演义》乃至附会。《三国演义》作为一本小说,史料价值是比较低的,直接拿来用作历史论证,是非常错误的办法,实际也显示了,大部分的文章或者短视频,实际上是缺乏足够的论据。
总结:
从概念起源而言,“汉献帝就是诸葛亮”这一说法,最晚可以追溯到08年,实际可能追到更早的时间,大概率出现在贴吧或者天涯等早期社区中。从原因而言,诸葛亮和汉献帝的出生死亡时间巧合,也相当容易造成类似想法出现,这一说法的起源应该是多点起源,而不是单点起源,因此讨论“起点”的开始时间,会比较困难。从学术层面看,这一说法并没有在史学史上留下痕迹。从这一角度也能确定,实际上“汉献帝就是诸葛亮”这一说法的流行,更多的是一个在自媒体发展的背景之下的一个娱乐性讨论而已。[/quote][quote]
二、“卧龙”一词细探
很多自媒体在讨论“汉献帝就是诸葛亮”的时候,多次提到“卧龙”一词,并以此为理由来论证诸葛亮实际就是皇帝的身份。“卧龙”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中,“越王葬种于国之西山卧龙山又名种山,一曰重山。太平御览曰种山之名因大夫种(文种)以语讹成重也。”卧龙山这一说法一直沿用到宋代,根据嘉泰《会稽志》“卧龍山為形勝,山之南亘東西鑑湖也,山之北連屬江與海也,周連數里盤屈於江湖上狀卧龍也。” 可以知卧龙山位于会稽府。根据百科的说法,卧龙山改名为府山是因为黄府在此地平定叛乱,所以改名。但根据我在浙江方志的搜索中,并没有在卧龙山、府山、黄府等关键词中找到此事相关记载。反而在雍正《浙江通志》中有一条对卧龙山的介绍“紹興府治在臥龍山麓,俗名府山。” 由此材料可知,府山的称呼是来源于绍兴府的治所在卧龙山山麓,所以因此得名,和黄府无关。府山本来是俗名,但渐渐成为了正式称呼,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国内还有其他的卧龙山,但因为时间较晚,我就不过多讨论。但可以证明一个问题就是,“卧龙”一词,在民间是广泛使用的,所以也就没有“龙”只能是皇室所用的说法。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53w9K1lT3cSo1-6d.jpg[/img]
但以上所说的“卧龙”只是指最早的用法,我们所特指的“卧龙”是指对诸葛亮的称呼,来自《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以及卷三十七庞统法正传的注释中“襄阳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德公,襄阳人。……” 从以上记载,尤其是“卧龙”相关记载,可以看出“卧龙”这一说很有可能来自《襄阳记》,至于《襄阳记》是什么样一部著作,水平有限暂时不可考。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还存在着“伏龙”的说法。可能诸葛亮的外号,早期是伏龙和卧龙两个并用,但随着《三国志》的广泛传播,就统一为“卧龙”了。从使用方法来看,“卧龙”和“伏龙”都是用了类似的修辞方法,指躺着(躺平)的龙,一般多用于描述山的形状。个人猜测,可能因为诸葛亮的名声显赫,“卧龙”作为个人代号的用法才会取代了作为“山”的代号的用法。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3ukrZfT3cSo1-di.jpg[/img]
在《汉书》及《三国志》中,龙一字多次出现,但也没有很明显跟皇权紧密相连。因此,“卧龙”一词,最少在汉末魏晋时期的语境里面,并不一定跟皇权有紧密联系,用作外号也未尝不可。而且这外号可能出自一些民间的材料,外号更多是在非官方渠道使用,所以使用禁忌也就更少,并不存在类似避讳的情况。[/quote][quote]
三、诸葛亮与汉献帝的生平
1.诸葛亮生平
诸葛亮出生时间并没有直接记载,而是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中,通过时间推算的。“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在这其中的“其年八月”指的是前文的“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本文为《蜀书》的一部分(《三国志》实际上是分为《魏书》、《蜀书》、《吴书》三套,到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合一,是为《三国志》)。因此文中纪年以季汉纪年为准。“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从前文可知,“十二年”指的是建兴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34年。再用这个时间倒推,就是181年,汉灵帝光和四年。可以比较简单确定为181年生(不知道月份),234年8月去世。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出山之前的记载基本等于没有。只能知道是琅琊阳都人(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跟随从父诸葛玄担任豫章太守,“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后来朝廷换朱皓上任,就投奔了刘表,“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三国志》裴注写的是“献帝春秋曰:初,豫章太守周术病 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送首诣繇。”这一时间具体年份并没有说,这里假设为袁术称帝前的公元196年(袁术称帝时间为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到达豫章(诸葛亮时年16岁),建安二年(197年)离开豫章到达荆州(诸葛亮时年17岁)。
至于诸葛亮出山的时间,也是没有明确记载,根据《出师表》中的“……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以及裴注“臣松之按:刘备以建安十三年(208年)败,遣亮使吴,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则备始与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根据裴松之的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相遇应该是建安十三年兵败的前一年,建安十二年(207年),当时诸葛亮27岁。
在此之后诸葛亮的相关记载都比较完整,就不过多讨论了。大致可以看出,诸葛亮于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琊阳都(现在沂南县),也有可能跟父亲去了太山郡。“肥城縣名屬太山郡,故城在今濟州平陰縣東南。” 。按照这一说法,大概是在目前泰山附近。后来在父亲去世后跟随从父去了豫章,但没太长时间(因为袁术在淮南的时间才几年时间,大概是公元193-197年),又去了荆州(时年17岁),在荆州度过了17岁到27岁的人生,然后因为刘备三顾草庐,开始出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glcbZaT3cSlz-9s.jpg[/img][/quote][quote]
2.汉献帝生平
根据诸葛亮的经历,主要是28岁前比较模糊,那我们在这里也主要关心一下汉献帝刘协28岁前的经历。刘协是灵帝之子,由王美人所生。后汉书没直接记载出生年份,只记载了“中平六年四月(公元189年),少帝即位,封帝为渤海王,徙封陈留王。……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 可以通过中平六年(189年)往前推,得出出生年份为光和四年(公元181年)。
汉献帝的生平更加详细,不存在太多疑点,就不多赘述了。9岁继位前(181-189年)都在洛阳,经历了黄巾之乱(184年),十常侍之乱(189年)。于董卓入京,少帝刘辩被废后继位,时年9岁。初平元年(190年)山东诸侯讨伐董卓,迁都长安。董卓于初平三年(192年)被诛杀,长安大乱,一直到建安元(196年)年才被曹操接到洛阳,中间有4年颠沛流离的傀儡日子。建安三年(198年)刘备投降曹操,应该是献帝第一次见到刘备,岁后在建安四年(199年)爆发了衣带诏事件。建安五年(200年)爆发官渡之战,之后一直到建安十二年曹操都一直忙于在河北等地征服袁家兄弟,长时间不在许昌,对于汉献帝而言是建安四年以来第二段比较安稳的日子。
汉献帝比较有疑点的时间大概是192年-196年京畿大乱这一段,其次是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赤壁之战爆发之前这一段。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6jr1ZiT3cSnd-f3.jpg[/img]
[/quote][quote]
3. 诸葛亮与汉献帝存在的交叉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6mppZeT3cSo1-dj.jpg[/img]
上图主要显示了诸葛亮和汉献帝在27岁以前的主要长途行程示意图,如果真的要较真的话,在公元181年到公元196年这段时间,还有汉献帝迁都许昌后的196到207年,这两段时间确实是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汉献帝逃亡后换成了诸葛亮的身份,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那么一点的可行性。[/quote][quote]
四、《卧龙》游戏中主人公实际是汉献帝/诸葛亮的可能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2ac6K1vT3cSo1-ej.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f9jwKnT3cSo1-2v.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7ilwKjT3cSo1-26.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hu9vKnT3cSo1-22.jpg[/img]
本文的分析是基于访谈对于“卧龙”定义的这部分。在访谈中,制作人取了“卧龙”中隐龙的含义来比喻“当下默默无闻的主人公”这样一个意思。
按照某些阴谋论中,诸葛亮实际逃跑的汉献帝的话,可以用以下方式来处理剧情。首先,黄巾之乱(184年)时候,诸葛亮/汉献帝才4岁是不能进入主线的。但可以换个角度,以一个有特殊能力的自捏角色,打败张角获得特殊力量。在虎牢关被吕布打败后经过机缘巧合把力量传给了诸葛亮/汉献帝(后面简称“卧龙”),这样“卧龙”就能正式进入主线了。“卧龙”在获得力量后打败了大魔王董卓,胜利虚弱状态时候,又一次被吕布打败了。“卧龙”被吕布打败后在曹操帮助下逃往了许昌。本来以为曹操是大忠臣,“卧龙”最后发现曹操也是在觊觎他的力量。到了建安三年(198年),“卧龙”遇上了刘备,一见如故相约打败曹操。但还没成功,就因为董承东窗事发,事件败露和刘备失散了。心灰意冷的“卧龙”前往南阳改名为诸葛孔明并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就这样,时间过了10年,到了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南征的前夕……
好了,以上都是基于前文研究的不靠谱推论和脑补,鉴于编故事的水平有限也不希望光荣就这么简单编了就算。但从合理化的分析与基于史料的推论,汉献帝是有一定机会跑路变成的诸葛亮的,如果光荣忍者组能利用这点去进行游戏的开发,那也将是一件十分值得高兴的事情,毕竟大家看三国演义都是特别代入诸葛亮、刘备、关羽等人的。[/quote][quote]
五、附录
尾注
1. 嘉泰《会稽志》
2. 雍正《浙江通志》
3.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第912页
4.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第953页
5.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第925页
6.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第918页
7.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第911页
8. 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二
9. 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367页
往期文章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杂谈系列] 第一期 明初的赋役制度:
[url]https://bbs.nga.cn/read.php?tid=31494407[/url]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杂谈系列] 第二期 均徭法和均平法改革
[url]https://bbs.nga.cn/read.php?tid=31550529[/url]
核心竞争力、优点、与爱好——社会认同与自我评价的割裂
[url]https://bbs.nga.cn/read.php?tid=32191845[/url]
免责声明
本文非学术论文,不保证质量。内容纯属自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首发NGA和B站,需要搬运请私信联系本人。
如果能有人能帮忙介绍下去光荣当顾问就好了,三十年《三国志》系列老玩家,历史学系科班出身,绝对专业!
[/quote]
一、“汉献帝诸葛亮说”来源
“汉献帝诸葛亮说”来源很好理解,因汉献帝与诸葛亮都是公元181年出生,公元234年去世,所以就出现了一个说法,说诸葛亮实际上是逃亡出来的汉献帝,并以此来解释各种巧合的问题。从中文互联网的角度看,最早有相关记录是2008年,来自幻想三国志吧的一个帖子。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1hqhK1wT3cSo1-fi.jpg[/img]
这个也是目前我所能找到的关于“诸葛亮就是汉献帝”的类似说法的最早版本。诚然,因为互联网的不稳定性(网站的倒闭及删帖),这一说法并不一定是最早的,但也可以断定最晚在08年的时候,互联网上已经出现这一说法。并且因为这一说法的来源十分简单易懂,并不能否定中古时期乃至近代,未曾出现类似说法,可能只是没有流传下来而已。
虽然有部分自媒体引用这一说法时候,自称是“引用学者的观点”,但我从知网的简单搜索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发现相关的文章或者类似的讨论。对于历史上重要人物的生世考据一直是传统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嬴政的身世。因为《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吕不韦列传、秦本纪对于秦始皇嬴政的身世都有大相径庭的记载,所以也造成了对于嬴政身世的讨论经久不衰。从这一角度分析,目前学术界是没有这方面的讨论,可以侧面证明这一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问题”。所谓的引用学者观点,也只是自媒体的附会,这一问题也确是互联网媒体时代,缺少定版,会带来的弊端。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40ahZnT3cSo1-sm.jpg[/img]
另一方面,单纯从搜索引擎所看,大部分“诸葛亮就是汉献帝”的相关表述,大量是2019年以后的信息。跟抖音为首的的自媒体(2016年后)迅速发展,紧密相关。某种程度上可以简单看作是自媒体的传播,推动了这一看法的传播,并不是真正的起源。
再者,大部分文字、视频用以论证“汉献帝就是诸葛亮”时,采用的材料很多是来自《三国演义》乃至附会。《三国演义》作为一本小说,史料价值是比较低的,直接拿来用作历史论证,是非常错误的办法,实际也显示了,大部分的文章或者短视频,实际上是缺乏足够的论据。
总结:
从概念起源而言,“汉献帝就是诸葛亮”这一说法,最晚可以追溯到08年,实际可能追到更早的时间,大概率出现在贴吧或者天涯等早期社区中。从原因而言,诸葛亮和汉献帝的出生死亡时间巧合,也相当容易造成类似想法出现,这一说法的起源应该是多点起源,而不是单点起源,因此讨论“起点”的开始时间,会比较困难。从学术层面看,这一说法并没有在史学史上留下痕迹。从这一角度也能确定,实际上“汉献帝就是诸葛亮”这一说法的流行,更多的是一个在自媒体发展的背景之下的一个娱乐性讨论而已。[/quote][quote]
二、“卧龙”一词细探
很多自媒体在讨论“汉献帝就是诸葛亮”的时候,多次提到“卧龙”一词,并以此为理由来论证诸葛亮实际就是皇帝的身份。“卧龙”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中,“越王葬种于国之西山卧龙山又名种山,一曰重山。太平御览曰种山之名因大夫种(文种)以语讹成重也。”卧龙山这一说法一直沿用到宋代,根据嘉泰《会稽志》“卧龍山為形勝,山之南亘東西鑑湖也,山之北連屬江與海也,周連數里盤屈於江湖上狀卧龍也。” 可以知卧龙山位于会稽府。根据百科的说法,卧龙山改名为府山是因为黄府在此地平定叛乱,所以改名。但根据我在浙江方志的搜索中,并没有在卧龙山、府山、黄府等关键词中找到此事相关记载。反而在雍正《浙江通志》中有一条对卧龙山的介绍“紹興府治在臥龍山麓,俗名府山。” 由此材料可知,府山的称呼是来源于绍兴府的治所在卧龙山山麓,所以因此得名,和黄府无关。府山本来是俗名,但渐渐成为了正式称呼,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国内还有其他的卧龙山,但因为时间较晚,我就不过多讨论。但可以证明一个问题就是,“卧龙”一词,在民间是广泛使用的,所以也就没有“龙”只能是皇室所用的说法。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53w9K1lT3cSo1-6d.jpg[/img]
但以上所说的“卧龙”只是指最早的用法,我们所特指的“卧龙”是指对诸葛亮的称呼,来自《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以及卷三十七庞统法正传的注释中“襄阳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德公,襄阳人。……” 从以上记载,尤其是“卧龙”相关记载,可以看出“卧龙”这一说很有可能来自《襄阳记》,至于《襄阳记》是什么样一部著作,水平有限暂时不可考。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还存在着“伏龙”的说法。可能诸葛亮的外号,早期是伏龙和卧龙两个并用,但随着《三国志》的广泛传播,就统一为“卧龙”了。从使用方法来看,“卧龙”和“伏龙”都是用了类似的修辞方法,指躺着(躺平)的龙,一般多用于描述山的形状。个人猜测,可能因为诸葛亮的名声显赫,“卧龙”作为个人代号的用法才会取代了作为“山”的代号的用法。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3ukrZfT3cSo1-di.jpg[/img]
在《汉书》及《三国志》中,龙一字多次出现,但也没有很明显跟皇权紧密相连。因此,“卧龙”一词,最少在汉末魏晋时期的语境里面,并不一定跟皇权有紧密联系,用作外号也未尝不可。而且这外号可能出自一些民间的材料,外号更多是在非官方渠道使用,所以使用禁忌也就更少,并不存在类似避讳的情况。[/quote][quote]
三、诸葛亮与汉献帝的生平
1.诸葛亮生平
诸葛亮出生时间并没有直接记载,而是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中,通过时间推算的。“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在这其中的“其年八月”指的是前文的“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本文为《蜀书》的一部分(《三国志》实际上是分为《魏书》、《蜀书》、《吴书》三套,到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合一,是为《三国志》)。因此文中纪年以季汉纪年为准。“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从前文可知,“十二年”指的是建兴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34年。再用这个时间倒推,就是181年,汉灵帝光和四年。可以比较简单确定为181年生(不知道月份),234年8月去世。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出山之前的记载基本等于没有。只能知道是琅琊阳都人(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跟随从父诸葛玄担任豫章太守,“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后来朝廷换朱皓上任,就投奔了刘表,“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三国志》裴注写的是“献帝春秋曰:初,豫章太守周术病 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送首诣繇。”这一时间具体年份并没有说,这里假设为袁术称帝前的公元196年(袁术称帝时间为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到达豫章(诸葛亮时年16岁),建安二年(197年)离开豫章到达荆州(诸葛亮时年17岁)。
至于诸葛亮出山的时间,也是没有明确记载,根据《出师表》中的“……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以及裴注“臣松之按:刘备以建安十三年(208年)败,遣亮使吴,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则备始与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根据裴松之的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相遇应该是建安十三年兵败的前一年,建安十二年(207年),当时诸葛亮27岁。
在此之后诸葛亮的相关记载都比较完整,就不过多讨论了。大致可以看出,诸葛亮于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琊阳都(现在沂南县),也有可能跟父亲去了太山郡。“肥城縣名屬太山郡,故城在今濟州平陰縣東南。” 。按照这一说法,大概是在目前泰山附近。后来在父亲去世后跟随从父去了豫章,但没太长时间(因为袁术在淮南的时间才几年时间,大概是公元193-197年),又去了荆州(时年17岁),在荆州度过了17岁到27岁的人生,然后因为刘备三顾草庐,开始出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glcbZaT3cSlz-9s.jpg[/img][/quote][quote]
2.汉献帝生平
根据诸葛亮的经历,主要是28岁前比较模糊,那我们在这里也主要关心一下汉献帝刘协28岁前的经历。刘协是灵帝之子,由王美人所生。后汉书没直接记载出生年份,只记载了“中平六年四月(公元189年),少帝即位,封帝为渤海王,徙封陈留王。……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 可以通过中平六年(189年)往前推,得出出生年份为光和四年(公元181年)。
汉献帝的生平更加详细,不存在太多疑点,就不多赘述了。9岁继位前(181-189年)都在洛阳,经历了黄巾之乱(184年),十常侍之乱(189年)。于董卓入京,少帝刘辩被废后继位,时年9岁。初平元年(190年)山东诸侯讨伐董卓,迁都长安。董卓于初平三年(192年)被诛杀,长安大乱,一直到建安元(196年)年才被曹操接到洛阳,中间有4年颠沛流离的傀儡日子。建安三年(198年)刘备投降曹操,应该是献帝第一次见到刘备,岁后在建安四年(199年)爆发了衣带诏事件。建安五年(200年)爆发官渡之战,之后一直到建安十二年曹操都一直忙于在河北等地征服袁家兄弟,长时间不在许昌,对于汉献帝而言是建安四年以来第二段比较安稳的日子。
汉献帝比较有疑点的时间大概是192年-196年京畿大乱这一段,其次是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赤壁之战爆发之前这一段。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6jr1ZiT3cSnd-f3.jpg[/img]
[/quote][quote]
3. 诸葛亮与汉献帝存在的交叉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6mppZeT3cSo1-dj.jpg[/img]
上图主要显示了诸葛亮和汉献帝在27岁以前的主要长途行程示意图,如果真的要较真的话,在公元181年到公元196年这段时间,还有汉献帝迁都许昌后的196到207年,这两段时间确实是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汉献帝逃亡后换成了诸葛亮的身份,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那么一点的可行性。[/quote][quote]
四、《卧龙》游戏中主人公实际是汉献帝/诸葛亮的可能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2ac6K1vT3cSo1-ej.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f9jwKnT3cSo1-2v.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7ilwKjT3cSo1-26.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8/njQ2q-hu9vKnT3cSo1-22.jpg[/img]
本文的分析是基于访谈对于“卧龙”定义的这部分。在访谈中,制作人取了“卧龙”中隐龙的含义来比喻“当下默默无闻的主人公”这样一个意思。
按照某些阴谋论中,诸葛亮实际逃跑的汉献帝的话,可以用以下方式来处理剧情。首先,黄巾之乱(184年)时候,诸葛亮/汉献帝才4岁是不能进入主线的。但可以换个角度,以一个有特殊能力的自捏角色,打败张角获得特殊力量。在虎牢关被吕布打败后经过机缘巧合把力量传给了诸葛亮/汉献帝(后面简称“卧龙”),这样“卧龙”就能正式进入主线了。“卧龙”在获得力量后打败了大魔王董卓,胜利虚弱状态时候,又一次被吕布打败了。“卧龙”被吕布打败后在曹操帮助下逃往了许昌。本来以为曹操是大忠臣,“卧龙”最后发现曹操也是在觊觎他的力量。到了建安三年(198年),“卧龙”遇上了刘备,一见如故相约打败曹操。但还没成功,就因为董承东窗事发,事件败露和刘备失散了。心灰意冷的“卧龙”前往南阳改名为诸葛孔明并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就这样,时间过了10年,到了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南征的前夕……
好了,以上都是基于前文研究的不靠谱推论和脑补,鉴于编故事的水平有限也不希望光荣就这么简单编了就算。但从合理化的分析与基于史料的推论,汉献帝是有一定机会跑路变成的诸葛亮的,如果光荣忍者组能利用这点去进行游戏的开发,那也将是一件十分值得高兴的事情,毕竟大家看三国演义都是特别代入诸葛亮、刘备、关羽等人的。[/quote][quote]
五、附录
尾注
1. 嘉泰《会稽志》
2. 雍正《浙江通志》
3.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第912页
4.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第953页
5.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第925页
6.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第918页
7.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第911页
8. 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二
9. 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367页
往期文章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杂谈系列] 第一期 明初的赋役制度:
[url]https://bbs.nga.cn/read.php?tid=31494407[/url]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杂谈系列] 第二期 均徭法和均平法改革
[url]https://bbs.nga.cn/read.php?tid=31550529[/url]
核心竞争力、优点、与爱好——社会认同与自我评价的割裂
[url]https://bbs.nga.cn/read.php?tid=32191845[/url]
免责声明
本文非学术论文,不保证质量。内容纯属自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首发NGA和B站,需要搬运请私信联系本人。
如果能有人能帮忙介绍下去光荣当顾问就好了,三十年《三国志》系列老玩家,历史学系科班出身,绝对专业!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