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TMalooR8
2021-11-12T04:32:26+00:00
说一个从游戏玩家的角度来看待的问题吧,不知道是不是对,希望大家交流。
我发现的问题是好像所有人体工学椅的坐垫都是拱形设计,而赛车椅都是平面设计,实际坐的时候,这种拱形设计当然坐深更舒服,大腿压迫感也更小,但是姿势非常的不容易固定,不知道该怎么说,反正我坐这种椅子玩游戏时下意识的都会往外延坐,尽量坐平,保证大腿屁股处于一个平面,这种玩游戏时更舒服,发挥更好。
我只知道Ergomax Evolution 2 没有五菱宏光的椅子舒服
本来就是智商税,3000-4000千一把的能比400-500的好多少?
并没有质变
你怕是不知道各大车企在汽车座椅上花了多少钱,那哪是这些做工学椅的能比的啊
与其关注参数不如自己体验,纯粹看个人喜好的东西。说智商税就过了,办公首选。家用可以沙发啊。
海绵坐垫坐下去后,坐骨附近也是下降下沉的,同样有拱的存在。
没有拱起效果的话,木头椅子。
这个理论不充分。
Reply to [pid=567224509,29502970,1]Reply[/pid] Post by [uid=62206404]peromitheus123[/uid] (2021-11-19 13:03)
人穷看什么都是智商税。
反正我买工学椅不是奔着舒服去的,坐惯了平背椅,突然腰上有个东西顶着你肯定不舒服,主要是为了预防腰椎疾病
Reply to [pid=567224509,29502970,1]Reply[/pid] Post by [uid=62206404]peromitheus123[/uid] (2021-11-19 13:03)
四五千和两三千,可能没质变,和四五百,那真是天壤之别,从专利、材料、设计方面,四五百完全没可比性。
Reply to [pid=567232771,29502970,1]Reply[/pid] Post by [uid=34131731]Waphisto[/uid] (2021-11-19 13:37)
嗯,应该说市面上的被称之为赛车椅的游戏椅。
赛车椅的设计初衷是固定身体,人体工学椅的设计初衷是保持脊椎和大腿在久坐时能有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这俩东西从设计上讲就是为了不同工况下准备的产品。。。
Reply to [pid=567231924,29502970,1]Reply[/pid] Post by [uid=60094076]OneDayOneUp[/uid] (2021-11-19 13:33)
嗯,如果是海绵布料的话,这种情况就好很多。
如果是那种低弹布料的话,就有我说的这种情况了。而且外沿下倾,虽然大腿舒适度更高,人也容易滑溜,姿势不好固定。
很多游戏玩家,选择木制椅也是有道理的,无滑轮,平面坐垫姿势也更固定。
人体工学椅的靠背,头枕,扶手的优化设计在游戏玩家那里权重不太高。
以上我的理解和判断。
先看评测有期关于人体工程椅的视频讲得非常好,要知道赛车椅的功能和久坐办公或者游戏就不匹配。
现在很多所谓人体工学缺乏试验的,抄个差不多的改改款就完
Reply to [pid=567225353,29502970,1]Reply[/pid] Post by [uid=3114714]千年孤魂[/uid] (2021-11-19 13:06)
更正了下标题。
[quote][pid=567241528,29502970,1]Reply[/pid] Post by [uid=42845347]HM204DTA[/uid] (2021-11-19 14:11):
嗯,如果是海绵的话,这种情况就好很多。
如果是那种低弹网布的话,就有我说的这种情况了。而且外沿下倾,虽然大腿舒适度更高,人也容易滑溜,姿势不好固定。
很多游戏玩家,选择木制椅也是有道理的,无滑轮,平面坐垫姿势也更固定。
人体工学椅的靠背,头枕,扶手的优化设计在游戏玩家那里权重不太高。
以上我的理解和判断。
[url]https://space.bilibili.com/1534330/search/dynamic?keyword=%E6%A4%85%E5%AD%90[/url][/quote]电竞训练的是肌肉记忆和神经反应,环境的变量越少训练效果就越好。
如果是传统的木头椅子 + 传统的四条腿的桌子,由于桌椅系统环境的变量较少,训练效率可能会更好。
人体工学椅是劳保用品,讲究的是长时间能维持较好的精神状态,缓解疲劳,减少长期坐姿对骨骼肌肉的劳动的损耗。因此,引入了很多变量,如可以360度旋转的气压棒,动态水平支撑等等。
我们搞X5是为了准确控制水平支撑力量,减少支撑点和弹力变量(弹簧和弹片力量不可控)的影响。
低弹网布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实现维持脊柱在左右维度的端正,其弹性形变很小,应该当不了变量。
你觉得海绵影响会小,怀疑可能是海绵掉过滤一点上半身的活动,有一定的阻尼效果,这点是挺有意思的,暂时没见到其它的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