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as
2020-10-04T14:57:14+00:00
以下为一己之见。
我们娘仨一共花了45,光最后一课就值回票价了,沙漠篇也不错,这俩算是正儿八经的大荧幕故事,北京好人算是老套的大荧幕故事,剩下两个算附赠的大型实景小品。
问了问我媳妇,媳妇说我回忆回忆,一会儿告诉我五个故事立意不同,没有高下之分。
问了问我妈,我妈说我想想看的啥,过了一分钟说我觉得都差不多,都是正能量的东西……
北京好人:6分。
一股子老北京和葛优味,最后强行立意拔高到医保卡问题,扣分点一是故事尬点多,巧合过多。虽说是无巧不成书,但是你全都是中国编剧那种强行组巧合,硬凑笑点的老一套,起个头我就知道你后面要抖的包袱,这能笑出来就怪了。
二是选题不好,北方故事为啥不选东北老工业区,对比家乡变化,歌颂现代化建设,北京有啥好歌颂的,北京往前说,就是四九城和辫子爷,自从建国后就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往后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变化就不大了。只能让葛大爷出来演个独角戏算是代表北京特色了。
不选东北是不是投资不过山海关问题,东北老工业区也没振兴起来没说头?不了解东北最近的发展,没有发言权。
UFO:6.5分。
黄渤、王宝强以他们剧中常见的角色形象出现,“本色”演出,打的是安全牌,不过不失,强别出来的黄渤UFO口音和王宝强那股唐探味对歌颂家乡没有加成。
黄渤扮演的发明家没有手工耿原型更有味道,但是对没看过手工耿的观众还是蛮友好的。段子套段子,说是小品也不太像吧,像是手工耿视频合集。
缺点同样是没有展现出家乡的大变化,找不出一个对比鲜明的侧面,只能靠最后一刻强行拔高立意。
毕竟本身就是喜剧,不是我和我的祖国那样的严肃剧,结婚了离婚了的梗在体现章节主题立意的时候玩更是冲淡了严肃的氛围,强调了喜剧的本质。
能在喜剧中拔高立意,最后收尾来个画加菲猫点龙睛,编剧也算是尽力了。
最后一课:10分。
全程流畅无尿点,没有不合理剧情,伏笔前后呼应,人物鲜活生动,调动感情极佳,故事结合现实,家乡建设的主题贯彻始终。
真正的电影级镜头应用,运镜流畅,赏心悦目,有技术而不炫技,故事真实而感人。
人物都像是在演电影而不是在演小品,表演真实而不夸张,笑点中带着温馨,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历史,有感情,对话感情丰富,有感染力,不像单薄的搞笑型小品人物。
这个故事中全场是最安静的,虽然没有笑声,但也没有说话,骚动和手机屏亮起,大家都在认真观影。
唯一个人感觉可以改进的地方是那个小男孩,那弯弯眼,那欠打的语调,就是奔着丑角去塑造的,没必要,这么温情脉脉的故事,安排一个懵懵懂懂的小男孩来惊醒范伟老爷子就好了,大人还会疏忽呢,小孩子嘛,大家都知道,你就是千叮咛万嘱咐,他也可能出错,没必要弄个熊孩子出来。
沙漠苹果:8分。
正儿八经大电影故事,人物肢体和表情动作自然,表演到位,看得出来是在演电影。
治理沙化的主题贯穿始终,唯一个人不喜欢的地方就是套路有点老,都知道大团圆结局不太会出现反派人物,乔树林后面肯定是要反转的,就这一点就把所有期待感都抹除了。
看到老师背孩子那一幕,那镜头,那设置,让人一看就知道背上就是乔树林,跟老北京好人一样的问题,套路太老,但是整体剧情流畅无尿点,加分。
一个优秀的编剧应该能够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动和惊喜,看小说太多看出来的毛病,看到一眼就能猜出后续的老套路就心里不适,没有往下看的动力。
个人问题,没有猜出来套路的老铁轻喷,事情就是这样子的,知道的越少,期待感就越强,越享受,跟剧透是一样的。
有些剧透是被人剧透,有些剧透是被自己剧透,我一看你的套路,我就自动给自己剧透了。除非你反转惊到我,否则这故事我不给高分。
神笔马亮:7分。
沈腾牛逼,他刚一亮相,话都没说呢,电影院里就有人哏的一声笑了。男弱女强的配置也讨女性喜欢。
大型沈腾式实景小品,质量一如既往,很搞笑,原创段子多,金句多,但是让我跑电影院看小品,我是拒绝的,既然是赠品我也默默接受吧。
县/市/省派第一书记下乡,跟沈腾的以往小品一样,故事背景很扎实,是真实会发生的事,也是值得歌颂的事。
但故事讲得不好,沙中之塔而已,最后一课和沙漠苹果都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最多有升华。
神笔马亮故事根基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小品式的戏剧冲突,就像在流沙地基上建高塔。你老公没去俄罗斯而是下乡,你会发现不了?
当做小品看是毫无问题的,图一乐,就要的是这么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反差感,但是作为以真实感和合理性为前提的大电影来说,这其中漏洞太多了,说不圆。
如果在现实中,你外出说是去打工/上学,但是去干别的事,往好了说去支教扶贫,往坏了说去赌去嫖,你对象在家没发现,任你这样那样,说明她心里根本没你,根本没认真想过你的事,生了孩子的话做好亲子鉴定准备。
以上,轻喷。
我们娘仨一共花了45,光最后一课就值回票价了,沙漠篇也不错,这俩算是正儿八经的大荧幕故事,北京好人算是老套的大荧幕故事,剩下两个算附赠的大型实景小品。
问了问我媳妇,媳妇说我回忆回忆,一会儿告诉我五个故事立意不同,没有高下之分。
问了问我妈,我妈说我想想看的啥,过了一分钟说我觉得都差不多,都是正能量的东西……
北京好人:6分。
一股子老北京和葛优味,最后强行立意拔高到医保卡问题,扣分点一是故事尬点多,巧合过多。虽说是无巧不成书,但是你全都是中国编剧那种强行组巧合,硬凑笑点的老一套,起个头我就知道你后面要抖的包袱,这能笑出来就怪了。
二是选题不好,北方故事为啥不选东北老工业区,对比家乡变化,歌颂现代化建设,北京有啥好歌颂的,北京往前说,就是四九城和辫子爷,自从建国后就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往后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变化就不大了。只能让葛大爷出来演个独角戏算是代表北京特色了。
不选东北是不是投资不过山海关问题,东北老工业区也没振兴起来没说头?不了解东北最近的发展,没有发言权。
UFO:6.5分。
黄渤、王宝强以他们剧中常见的角色形象出现,“本色”演出,打的是安全牌,不过不失,强别出来的黄渤UFO口音和王宝强那股唐探味对歌颂家乡没有加成。
黄渤扮演的发明家没有手工耿原型更有味道,但是对没看过手工耿的观众还是蛮友好的。段子套段子,说是小品也不太像吧,像是手工耿视频合集。
缺点同样是没有展现出家乡的大变化,找不出一个对比鲜明的侧面,只能靠最后一刻强行拔高立意。
毕竟本身就是喜剧,不是我和我的祖国那样的严肃剧,结婚了离婚了的梗在体现章节主题立意的时候玩更是冲淡了严肃的氛围,强调了喜剧的本质。
能在喜剧中拔高立意,最后收尾来个画加菲猫点龙睛,编剧也算是尽力了。
最后一课:10分。
全程流畅无尿点,没有不合理剧情,伏笔前后呼应,人物鲜活生动,调动感情极佳,故事结合现实,家乡建设的主题贯彻始终。
真正的电影级镜头应用,运镜流畅,赏心悦目,有技术而不炫技,故事真实而感人。
人物都像是在演电影而不是在演小品,表演真实而不夸张,笑点中带着温馨,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历史,有感情,对话感情丰富,有感染力,不像单薄的搞笑型小品人物。
这个故事中全场是最安静的,虽然没有笑声,但也没有说话,骚动和手机屏亮起,大家都在认真观影。
唯一个人感觉可以改进的地方是那个小男孩,那弯弯眼,那欠打的语调,就是奔着丑角去塑造的,没必要,这么温情脉脉的故事,安排一个懵懵懂懂的小男孩来惊醒范伟老爷子就好了,大人还会疏忽呢,小孩子嘛,大家都知道,你就是千叮咛万嘱咐,他也可能出错,没必要弄个熊孩子出来。
沙漠苹果:8分。
正儿八经大电影故事,人物肢体和表情动作自然,表演到位,看得出来是在演电影。
治理沙化的主题贯穿始终,唯一个人不喜欢的地方就是套路有点老,都知道大团圆结局不太会出现反派人物,乔树林后面肯定是要反转的,就这一点就把所有期待感都抹除了。
看到老师背孩子那一幕,那镜头,那设置,让人一看就知道背上就是乔树林,跟老北京好人一样的问题,套路太老,但是整体剧情流畅无尿点,加分。
一个优秀的编剧应该能够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动和惊喜,看小说太多看出来的毛病,看到一眼就能猜出后续的老套路就心里不适,没有往下看的动力。
个人问题,没有猜出来套路的老铁轻喷,事情就是这样子的,知道的越少,期待感就越强,越享受,跟剧透是一样的。
有些剧透是被人剧透,有些剧透是被自己剧透,我一看你的套路,我就自动给自己剧透了。除非你反转惊到我,否则这故事我不给高分。
神笔马亮:7分。
沈腾牛逼,他刚一亮相,话都没说呢,电影院里就有人哏的一声笑了。男弱女强的配置也讨女性喜欢。
大型沈腾式实景小品,质量一如既往,很搞笑,原创段子多,金句多,但是让我跑电影院看小品,我是拒绝的,既然是赠品我也默默接受吧。
县/市/省派第一书记下乡,跟沈腾的以往小品一样,故事背景很扎实,是真实会发生的事,也是值得歌颂的事。
但故事讲得不好,沙中之塔而已,最后一课和沙漠苹果都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最多有升华。
神笔马亮故事根基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小品式的戏剧冲突,就像在流沙地基上建高塔。你老公没去俄罗斯而是下乡,你会发现不了?
当做小品看是毫无问题的,图一乐,就要的是这么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反差感,但是作为以真实感和合理性为前提的大电影来说,这其中漏洞太多了,说不圆。
如果在现实中,你外出说是去打工/上学,但是去干别的事,往好了说去支教扶贫,往坏了说去赌去嫖,你对象在家没发现,任你这样那样,说明她心里根本没你,根本没认真想过你的事,生了孩子的话做好亲子鉴定准备。
以上,轻喷。